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观后感 > 摆脱贫困观后感6篇
 

摆脱贫困观后感6篇

发布时间:2022-08-26 18:07:29 影响了:

当人们观看完一场影片后,一定有不少启示,可以书写一篇观后感,小伙伴们在写观后感的时候,需要联系自身的生活实例,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摆脱贫困观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摆脱贫困观后感6篇

摆脱贫困观后感篇1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年,而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指标,脱贫攻坚成为关键一环。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时间进入2020年,脱贫攻坚的倒计时钟声已经响起,要让承诺掷地有声,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纪检监察部门必须立足职能职责,将日常监督贯穿于各类各级脱贫攻坚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始终。把脱贫攻坚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重点排查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落实不力、工作拖沓、作风浮夸等问题,督促各级党组织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担起责任,坚决防止松懈、倦怠思想,保障扶贫协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执纪作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是阻碍脱贫攻坚取得实效的障碍,不仅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更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必须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专项整治,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最急最忧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分级分类集中整治。纪检监察部门应当靠前监督、严格执纪,协同发挥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严查重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问责作用。基层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基层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脱贫攻坚能否如期高质量完成,基层干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干部作风如何决定着脱贫攻坚成果如何,作风实则成果硬,作风虚则成果弱。在脱贫攻坚中,必须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放,严查吃拿卡要、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行为,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和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坚决严肃查处问责,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

摆脱贫困观后感篇2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

三是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摆脱贫困观后感篇3

读了习总书记的“为官四要”,深受感染,自己作为一名社区书记,虽然不是国家公务人员,谈不上官,但是作为一名党组织的负责任人,感觉习总书记的为官四要对我做好社区工作指导帮助很大。

一、为官之本在于造福一方。造福一方就是造福于人民,这与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一个意思。我想,作为一名党组织负责人,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使一方居民安居乐业,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造福于民,还要与民相知心,这就要切实改进领导作风,深入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及时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二、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当共产党的“官”要造福于民,就得讲奉献,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如果想当官又想发财,那是十分危险的。有些人当了官,就以权谋私,结果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想当官又想图清福也是办不到的。当官要负责任,任务没有完成要找你,有困难要找你,出了事故要找你。甚至老百姓心中有怨气,想骂人也是骂当官的。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我为自己一心想考上公务员,提高经济收入而惭愧。应该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要不图私利,不图清福,只图为社会、为一方居民多做贡献,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人,要把工作的苦和累,看做是工作的充实,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三、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一场最起码应留个清名。持身必须以清廉为准则。作为社区,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党和政府的一些惠民政策,社区是第一道受理程序,必须严格把关,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确实送到需要的困难的群众家去。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在廉洁奉公上不成为榜样,徇私舞弊,优亲厚友的话就无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

四、为官之义在于明法。这里讲的义,是指维护公正,申张道义。无明法不足以正纪纲,无纪纲就不能护公正,张道义。作为最基层的社区服务平台不可事事老好人主义。老好人主义从本质上说,就是没有为官之义。没有为官之义,使法度变得模糊不清,纪纲变得松懈无力。没有为官之义的原因在于私蔽心窍。事实证明,我们社区一定秉公办事,不畏权贵,执法严明,才能让社区的正气上升,事情按照规矩就好办。

摆脱贫困观后感篇4

“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读完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蹦出了这首诗,作者博大深厚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清新朴实的文风深深地打动着我。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全书立足闽东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系统阐述了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的科学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前瞻性的战略思想和理念、观点,虽经近30年的时光洗礼,但因站位高、视角宽、目光远大,今日读来仍觉文字依然熠熠生辉,引人深思、启人心智。尤其是对当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普遍而长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一文中,作者用思辨的方式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指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由此,笔者想到了我市正在大力开展的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便是引导贫困群众振奋脱贫志气,增强内生动力,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行的生动实践。

?摆脱贫困》一书的主线是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但一以贯之的始终是作者以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要求自己做到‘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司马光‘预以身殉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封建官吏尚能如此,我们无产阶级的干部何言不能!”在《干部的基本功》一文中,作者提倡广大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时言之殷殷,情之切切。“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在《把心贴近人民》一文中,号召广大干部要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到群众中去上门走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急人民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言语恳切,字字关情。读着这些句子,你会被作者引经据典的文字魅力所折服,亦会被其爱民敬民忧民的为民情怀所打动。进而会思索到,一位大政治家、一代领袖方能如此,作为我们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干部,何尝不能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今日之中国,总书记昔日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以弱鸟先飞的勇气、滴水石穿的韧劲,众志成城,同心同德,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一定能取得伟大胜利,中国梦一定指日可待。

摆脱贫困观后感篇5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收官冲刺的时刻,但脱贫攻坚的冲刺不能像马拉松那样大步冲,也不能像百米疾步冲,而是要像竞走那样稳步冲,要提高速度的同时,保持姿态、动作规范,蹄疾步稳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提高“前进”速度。当前脱贫攻坚仍有一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需要攻克,而距离完成任务目标仅有不到8个月的时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又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紧迫感和责任感,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时刻树牢责任担当,该带头冲锋的时候就决不能左顾右盼,该拍板决策的时候就绝不能瞻前顾后,要尽其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和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多手棋”,切忌思想上存有“观望心态”,一味“等靠拖要”,严格保证脱贫成效稳中有进,在担当作为中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让群众的生活更有盼头、有奔头。

保持“精准”姿态。竞走这一运动项目有许多动作要求,例如双脚不能同时腾空、支撑腿必须伸直等,一旦违反动作要求,将被予以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而对于脱贫攻坚来说,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就是规定的动作要求,需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精准”导向,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给鱼”为“授渔”,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严守“行为”纪律。严守党的纪律规定是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必然要求。跑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程,党员干部要始终严守行为纪律,保证动作规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扑下身子去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多方位、多渠道了解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难题,想法设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帮扶工作。要不断提高站位,坚定理想信念,把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每项脱贫攻坚工作做深做细,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取信于民。

摆脱贫困观后感篇6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闽东九县市,是福建比较贫困的地区之一。习近平针对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深刻回答了如何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我们应怎么办好教育》一篇中,着重提出了怎么办好教育。

习近平提出新教育观,把教育问题同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看这个地方的教育是不是适应并且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闽东地区的教育现状习近平提出要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坚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教育事业。既要做到数量的发展也要注重结构的调整,既要坚持普及也不能忽视质量的提高。具体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其中基础教育规模要加大,质量进一步提高。;职业发展教育不仅给大学生传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参与择业竞争重视实践,以找到适合自己身心特点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实现人与职业相匹配,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成人教育要全面开展政治、文化、技术、管理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其次必须适应闽东农村经济的发展。教育也会影响经济,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脱贫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能脱贫致富的知识型劳动者。同时讲求实效,把农民培养成熟练劳动力和初、中级技术人才,为农村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服务。

岁月流逝,流出一缕

清泉

最后必须重视扫盲工作。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不能建设成共产主义的。

扫盲方针是:把扫盲教育同学习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密切结合起来。8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扫除文盲条例,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和扩大扫盲工作成果,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和妇女的扫盲教育。大力开展扫盲课程和教学改革,建立以满足扫盲对象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教育机制,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在《摆脱贫困》的序言部分,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向认为,贫困并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成天想到的,不是向人伸手,就是怨天尤人。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摆脱贫困呢?”乡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知识改变命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播一些正能量,而不是像5月15日网上爆出的厦门一中学教师花两节课的时间来为学生安利肖战,这是娱乐文化的畸形发展,真正值得推崇的偶像应该是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居多,家校情感的纽带几乎阻断,学校老师能做到的就是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免误入歧途,在另外一方面,为什么他们会变成留守儿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农村的收入低,在《摆脱贫困》中,比起希望国家多拨资金,习近平还提出位置的转变,要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挖掘本地区潜力,精准扶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该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