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讲话稿 > 制止餐饮浪费党课讲话稿两篇
 

制止餐饮浪费党课讲话稿两篇

发布时间:2020-10-10 14:29:03 影响了:

制止餐饮浪费党课讲话稿两篇

 制止餐饮浪费党课讲话稿
 

  制止餐饮浪费党课讲稿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引人深省。不光是舌尖上的浪费,当今社会,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帮助大家认清勤俭节约的重要性,遏制浪费现象,今天我就围绕《发扬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为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提升勤俭节约永不过时的思想认识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纵观我们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艰辛的艰苦奋斗史,一代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躬身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执政党地位。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一些党员在思想上对勤俭节约产生了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不缺了,老百姓的日子也红火了,作为党员也可以享受享受了,无形之中滋生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上出了偏差。

  (一)节约过时论。

  古人讲:兴家如同针挑土,败家如同水决堤。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下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资待遇大大提升,很多同志思想上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同志认为,勤 

  俭节约是在困难时期提出来的,那时候人员吃不饱,所以要勤俭节约。现在时代不同了,像我们现在都吃上“六菜一汤”了,“红米饭、南瓜汤、伴着盐巴吃饭”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没有必要再勤俭节约了。

  (二)享受应该论。

  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在敢吃苦、能吃苦中建设国家。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甘愿吃苦的故事不胜枚举。在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毛泽东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随着工资待遇的增加,少数同志怕吃苦、图享受的现象 

  滋生。认为条件改善了,就应该好好享受,艰苦奋斗的传统有所丧失。

  (三)勤俭无用论。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内动态清样》第227期《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上作出重要批示:联想到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相对于过去,我们的条件确实好多了。然而,就在一些人摆阔气、讲排场、比奢华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不要忘了,我们还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不要忘了,我们的人均GDP尚在世界百位之后,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我们这种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来说,我们不敢浪费,更浪费不起。勤俭节约不是没用, 

  (四)促进消费论。

  数据显示,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每年高达2000亿元,这相当于浪费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000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局长“三最”女贪官罗亚平,涉嫌犯罪金额1.45亿元,从其家中搜出48块劳力士等名表、253个LV手提包、1246套名牌服饰、600余件金银首饰、159条项链及700余万元现金。我们有的同志向往“只卖贵的,不买对的”。买东西向往名牌,花钱如流水,一个月的工资,没有几天就花的分厘不胜。有的讲,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花钱就要大方点,太抠门儿不容易搞好人际关系。有的讲,现在工资涨了,就要给自己改善改善,不买点名牌、不讲个档次没面子。认为买便宜的掉价,让人瞧不起。认为只有大力消费,才能拉动经济,对国家经济建设也是一种贡献,这实在是一种谬论。之所以存在这些思想行为偏差,主要是一些同志对勤俭节约的理解还停留在外在形式上,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还没有真正看清它作为我们的传家宝,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认清勤俭节约对于治党治国的重大意义  

  勤俭节约,说起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还要老调重谈呢?因为它重要。回顾半个多世纪的战斗历程,我们党正是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从偏僻落后的山沟里,从千难万险的长征中,从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发展起来。也正是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党创造了人民军队,把勤俭节约的精神灌注到人民军队之中,才从小米加步枪一路向前,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战胜国内外凶恶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无论对于推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还是对于我们每名党员永葆本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复兴、成就伟业需要勤俭节约。

  有的同志说,现在人民生活普遍富裕了,讲点享受无可指责。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不足的。毫无疑问,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40十年来,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但就总体而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真正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距离。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全面加强对我国的遏制,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了全面对抗的时代,可以说,我们国家再次进入了“非常困难”的时期。当前,由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改变,过去靠走出去、全球化的经济高速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优先、美国霸

  权深刻影响世界,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党从来就是在逆境中奋斗、逆境中前进,越是困难,越能激发我们干事创业的韧劲、决心,越是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党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克服万重困难,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把勤俭节约落实到生产生活中的点滴之中,只有这样,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才有希望,我们党才能历久弥新,在挫折中、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勤俭节约。

  历史上因奢侈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很多,商纣王醉生梦死,穷奢极欲,很快断送了商汤的江山;隋炀帝奢靡腐化、大兴土木,最终国破人亡;唐玄宗沉迷酒色、荒淫无度,暴发安史之乱,唐王朝走向了衰落之路;古罗马帝国骄奢淫欲,整个帝国沉浸在挥霍享乐之中,最终走向了灭亡。由此可见,勤俭节约对于国家、对于社会是多么的重要,什么时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国家就繁荣昌盛,什么时候浪费成风,大手大脚,不思改变,就会埋下衰败的种子。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党就是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起家的。井冈山时期,靠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创业,红军吃着红米饭,喝着南瓜汤,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长征时期,延安时期,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发展壮大,长征的艰难困苦,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使中国共产党人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挽救了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希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靠艰苦 

  奋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800万军队,建立了新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是难于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于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于兴旺发达的。

  (三)成长进步、日后发展需要勤俭节约。

  许许多多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丢掉了勤俭节约的精神,必然导致工作干劲的减弱、革命意志的衰退、人生追求的变异和政治信念的动摇。所以人们常讲,艰苦朴素之心减少一分,违法变质就会增加一寸;贪图享乐之心充盈头脑,艰苦奋斗之心就会荡然无存。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凡夫俗子,离开艰苦奋斗,没有不倒在声色犬马之中的。党员本色是需要维护的,是需要时时检视自己的,如果一时放松了自我要求,享乐思想就会在无形之中滋生。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纠治“四风”,很多“老虎苍蝇”腐败堕落,都是从贪图安逸开始的,有些领导干部喝茅台只喝年份原浆,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一桌饭动不动就上万,挖空心思大快朵颐,品尝山珍海味,骄奢淫逸、挥霍无度,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要看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硕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舒舒服服出不了成果,成就、荣誉历来与懒汉、懦夫无缘。一个人要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在事业上有所成 就,必须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随时告诫自己,要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要舍得吃苦流汗,付出艰辛的劳动。如果贪图享乐、骄奢淫欲,迟早会堕落变质。

  三、内化点滴之中勤俭节约的自觉行动 古人讲: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有钱时摆阔,没钱挨饿。欲求温饱,勤俭为要。紧紧手,年年有。勤能补拙,省能补贫。思前顾后,吃穿常有。精打细算,油盐不断,披着破大“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这些话都在警示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以良好的行为培养节约的作风。

  (一)思想上筑牢勤俭节约的“防线”。

  大家知道“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统一七国后,其国力、财力,不可谓不强,曾几何时,内部生活极度腐化,举全国之财力修建阿房宫、秦皇陵,本想一世二世万万世,最后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乃至挥霍无度,没有不衰落的。国家是这样,个人也同样如此,如果不注重勤俭节约,迟早会坐吃山空。要防麻痹,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商纣王,他刚登基时胸怀大志、励精图治、生活节俭,他的转变就是从一双象牙筷子开始的。一次他感到用象牙筷子吃饭很好,后来又感到泥碗与象牙筷子不配套,就用玉碗吃饭,逐渐对普通衣食就不感兴趣了,开始了无止境的享乐,引起人民的不满,成为亡国之君。 得浪费一点、奢侈一点没什么,时间长了,思想就会麻痹,慢慢就会掉入骄奢的深渊。要防放纵,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那么我们将被无尽的欲望所吞噬,因此,我们要有自制力,不要一味的追求高消费,追求物质享受,否则的话,奢靡之风就会找上你,而你则会沦为“物欲”的奴隶。要防松懈,三国时期政治家刘备的那句话提醒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说:“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如果缺少对小错误的警觉,任何人都难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作风上积累勤俭节约的“因子”。

  良好的习惯需要平时的点滴的养成,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周总理也说我们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只要我当一天总理,我就不盖政府大楼,精简节约先从政务院做起。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陈云同志,用的铅笔直到手实在握不住了才换掉,便条纸都是用台历的背面。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我们要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计划开支,量入为出。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大家的工资津贴怎么花,大家心里都要有个计划,比如日常生活开支多少?按揭房子多少?小孩上学多少?用于急需多 少?准备留存多少?等等。只要计划周密、开支合理,每月津贴费是够花的,计划得好,还可以略有节余。要合理消费、量力而行。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该花的钱也要省着花。我们大家都处在人生的积累期,有的家庭困难比较多,有的即便现在经济负担不太重,但将来也要结婚生子、赡养父母,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把节约的钱存起来,可以用来应急。正所谓“粒粒黄沙堆成山,滴滴涓水汇成河”,积少成多,养成储蓄的习惯,可以为今后的事业和生活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要修养身心、多学知识。俭以养德,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精力放在追求知识、追求价值实现上面,多学一点东西,多增长一点本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三)行动上培树勤俭节约的“美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党成长壮大的传家宝。要倡导勤俭节约,大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化氛围,让大家互相提醒,互相督促,争取个个都是“节能标兵”、人人都是“节水能手”;我们每名同志应从节约一个馒头、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铺张浪费,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要培树朴素作风,“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就党员而言,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精神。“缺水不缺精神”对于我们党员而言,这是一种敢于吃苦敢于应对挑战的一种精神,这不光是对待水,对待勤俭节约也一样。勤俭是 美德,我们应像节约用水一样去弘扬老一辈革命前辈流传下来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好传统。过去,我们靠着这股子劲头,磨砺了自己的意志,锤炼了顽强作风。现在,我们更应克服浪费习惯,用勤俭立身,从而为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要构建节约社会,一个人讲节约,将受益终生;一个社会讲节约,也将蒸蒸日上。我们构建节约型社会,就应当树牢“人人讲节约,人人讲奋斗”的意识,摒弃那种“公家东西不心疼”心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敢于向浪费说不,增强节约的主动性、创造性,主动作为。一方面我们要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主人翁,在工作生活中,看到浪费现象要敢于说不,敢于立言立行当好模范,从而带动身边的人,推动新风气的树立;另一方面要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摒弃攀比风、享乐风,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党工作,艰苦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志们,“奢侈浪费虽然没有牙齿,但可以吃掉人的理想,奢侈浪费虽然没有双手,但可以把人引入歧途,奢侈浪费虽然没有灰烟,但可以熏黑人的灵魂。”愿我们每个同志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制止餐饮浪费党课讲稿2

     当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活动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和持久地开展起来。现在就此话题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生存发展进程中,一直传承着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传说上古时代,炎黄二帝克勤克俭,开疆辟土,而后尧舜禹三王继之。尧以俭朴为美德。据《韩非子》书上说,尧虽然是部落联盟的大首领,生活却非常节俭,他住的是用参差不齐的杂草盖的小茅屋,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熬的汤,身上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天气冷了外面加一件兽皮挡御风寒,家里的器皿都是土碗土钵。人们曾为他这种节俭朴素的作风所感动,叹息说:

  “恐怕连一个小小的门吏也比尧的生活好得多。”但尧虽克己节俭,对老百姓生活却很关心,当他看到有人忍饥受寒时,他总是尽力资助,并自责说:“是我使得他受苦”。因此尧得到人们极大的敬重,被后人称为“仁君”。另外,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禁酒令,也是我们祖先制订的。尧的女儿将酒敬献给禹帝品尝,禹喝后感觉味道特好,可一问才知,这酒要用很多的粮食酿制,实在太浪费,便下了一道手谕,禁止酿酒,并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但禹的手谕禁酒令未成文,无约束力,终使夏桀“殚民财,为酒池”牛饮亡国;殷商也因纵酒失了天下;纣王终日“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极度奢华而亡国亡身。周王室吸取教训,立下了《酒诰》,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个 成文法的禁酒令,《酒诰》约法三章:一、只有祭祀的时候才可饮酒,平时一律禁止;二、用道德约束饮酒,不能醉,“德将无醉”;三、减少酿酒,节约粮食,聚众饮酒者,抓住必杀。《酒诰》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成为历代禁酒令的典范。中华民族的始祖崇尚节俭,且率先垂范,为千秋万代君臣百姓树立了榜样,节俭之风在古老民族代代相传,历代“先圣”、“先贤”大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左传》中记载这样一件事:有一年,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梁柱子涂上红漆,引起了一些人的异议,认为这是浪费。鲁庄公置之不理,第二年又叫工匠在房子的椽子上雕刻花纹,把房子装饰得十分豪华,这样就引起更多人的不满。大夫御孙晋见鲁庄公,直言相劝说:“下臣曾经听说过,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从前的君主,他们都很节俭,具有节俭之大德,而大王你却不再节俭,而奢侈起来,这就是在先人的大德之中注了大恶呀!你这么做,不但不能取悦于百姓,反而辱没了先王,损害社稷呀,这是不可以的啊。”庄公听了,十分惭愧,无言以对。大夫御孙的话很有道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节俭是所有美德中最大的一种美德;而奢侈则是所有罪恶之中最大的一种罪恶。句中的“共”通“宏”,即“大”也。从此可见,古人从礼法和道德的高度来看待节俭和奢侈,这是颇有见地的。一个人从奢侈开始就会走上邪路犯大罪,一个国家从奢不从俭就会走上没路。与《左传》成书同时代的孔夫子也曾说过:“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一个虽然有志向有抱负却以穿得差吃得差为耻的人,是不值得同他商谈什么的。他认为有志气的人不要计较生活享受,应该具有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做人要俭朴,治国也要勤俭,历史的经验,让历代帝王备受切身体验,被思想家作出了深刻的总结。秦始皇造阿房宫,奢靡无度,终于强势不了几年,政权连同宫楼一起被大火烧灭。汉武帝崇尚节俭,强本节用,使大汉政权一度中兴稳固。南朝宋、齐、梁、陈各国统治者都很奢侈,结果都成了短命王朝,隋炀帝也喜好奢华,结果只能是身死国亡。唐太宗勤政节俭,创“贞观之治”。玄宗奢华享乐,致安史之乱,终使爱妃杨玉环命断马隗坡。总结以上历史,唐朝诗人李商隐得出一个道理,警告世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俭?是奢?关系到家国的成败兴衰啊! 对节俭的重要性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古贤人自然都十分注重勤俭节约。帝王们为了江山稳固,狠抓勤俭节约: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苦,深知劳动的艰难,农民的辛苦,因此,他比较体恤民情,注意勤俭节约,力戒奢侈,惜用民力,以便减轻百姓负担,巩固自己的统治。有一次,见一个内侍穿着宫廷发放的新靴子在雨中游玩,朱元璋看见了,把那内侍狠狠训斥了一顿;有一个散骑舍人穿着一件极其华丽的新衣,朱元璋问他:

  “这件衣服化了多少钱?”

  他回答“五百贯”。朱元璋责怪道:“五百贯,这是一个数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费用,你却用来做一件衣裳,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钱财了。”朱元璋自己率先节俭,他说:“所谓俭约,自己若不躬行,怎么能使天下官民效法?”洪武八年改建大内宫殿,他指示左右大臣:

  “我只要求把宫殿建得安全牢固,不追求华丽,凡是雕饰奇巧,一概不用,只有朴素坚固,才能传之永久。至于宫廷的榭、苑、囿之作,劳民伤财,仅事游观之乐,我是反对建造的。”历经六百多年风雨和几次大劫难,如今南京明故宫遗址,墙基地脚犹在。朱元璋生活朴素,不喜饮酒,吃饭大多以蔬菜就餐。穿着简单,不着装饰。有个官员说南京附近有种很好看的石头,可用来给皇宫里铺地,朱元璋把这个官员痛骂一顿,说他是“败家子。”在朱元璋的影响下,后妃也都十分节俭,穿的都是洗过多次的旧衣服,无人敢盛装打扮,惟恐暴殄天物,劳民伤财。朱元璋厉行节约,带来了明初的一度繁荣。清朝雍正皇帝,鉴于父亲康熙帝末年时吏治颓废,奢侈过度,贪污成风,他力戒骄奢,注重节俭,他制订了“养廉银”的制度,节省了开支,使清朝吏治大为改观。纵观历史,有很多兴帝业有作为的帝王都重视节俭, 反对奢侈。一些政治思想家们,为了子孙后代大有出息,总是重视对下一代的勤俭教育。北宋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任过宰相,写了不朽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他深知节俭的意义,他写给他儿子司马康的教育文章题目叫《训俭示康》,题目意思就是教

  育儿子要节俭。在文中他一方面用自己讲究节约的事例来教育儿子,另一方面又举出当朝的几位官员的事例来劝说儿子。他说,宋真宗时的宰相季沆,住宅简陋,客厅小得仅能容一匹马转身,有人说他房子太小了,不符合宰相官员的身份。李沆笑着说:“房子小不要紧,照样可住人。”另一位官员叫鲁道宗,当过谏官,职位不小,却安贫守拙,十分俭朴。有一次,皇帝派人四处找他,他在一酒店里待客,后来皇帝了解到,因为鲁道宗家里简朴,连一件像样的餐具都没有,不好意思接待客人,只好在酒店招待来宾。还有一位叫张文节,当节度判官,还当过宰相,虽身居要职,生活却节俭。亲近他的人都说:“你俸禄不少,还如此简朴,别人还以为你故意装清廉。”张文节道:“按我的收入,全家人吃好穿好也毫无问题。但是人之常情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呀,我今天有高俸禄,以吃好穿好,可以后俸禄没有了,家里人过惯奢侈生活,不会过苦日子,那可就麻烦了。所以,即使现在有钱,也要约。”司马光用以上三人例子教育儿子要节俭度日。
      司马康听了父亲的教导,以张文节三人为榜样厉行节约,后来也当了高官,史书上记载他“为人廉洁,口不言财。”司马光在文中写到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句子成了历史上的至理名言。晚清时期政治家曾国藩是一代名人,他出将入相,是大清帝国的顶梁柱。他位高权重,却十分重视以俭养德,他不爱财、不敛财,直到去世时,家中仅有一万两银子。这在当时,像他这样的大人物,只这么一点积蓄,是人们万万料想不到的。他教育自己的儿女要为人勤劳节俭,人人自尊自立,以免养尊处优,丧失努力进取的动力。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家书中,说:“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提出的“尚勤俭、除骄逸”是曾氏大家族中治家教子的主导方针。曾氏一门近百年来人才鼎盛,没有出过一个纨绔子弟,这和曾国藩家教的勤俭思想密切相关。中国历史上,以勤俭思想教育人的事例举不胜举,除了上面司马光、曾国藩等“大人物”之外,还有许多文人学士,为了教育后人编写了许多蒙童教育的普及读物,诸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昔时贤文》、《神童诗》、《朱子家训》等等,在这些读物中,大多含有教人勤劳俭朴的内容。如:“勤有功,戏无益”,“对饮食,勿拣择”,“年方少,勿饮酒”、“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治本于农,务兹稼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这些话,都是教育人们从小就要树立节俭思想,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至于在中国民间,从农村到城市,几千年来,勤劳俭朴更是成为人们最突出的好习惯,是最具中国人特色的好本质。过春节,中国人喜欢贴春联,长期以来,经历史淘洗,流行得最久的新春联就是那些有关勤俭持家方面内容的对联。如:“治家上策勤和俭,创业良图读与耕”,这幅对联据说是明朝人写的,至今仍然出现在许多人家的大门上。已600多年了呀!另外,流传在全国各地人民口头上的有关勤俭节约的故事、谚语、俗语等等,那真浩如烟海,多得无法统计呢!勤俭之风,在华夏大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处不盛。勤俭节约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从首创先规的炎黄始祖,历经五千多年流传到如今的“现代中国人”,一脉相承。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是做人的美德。而铺张浪费,则如毛泽东主席说的“是犯罪”,浪费行为是不道德的。法国作家纪德在《访苏联归来》的文章中写道,他在苏联访问期间,每到一地,官方应酬不断。“宴请几乎天天有,正菜还没有上来之前,仅仅头道凉菜就丰盛得3倍于客人的胃口,6道美味佳肴吃了两个多小时,把你搞得筋疲力尽。多么巨大的浪费呀!”纪德一行只6个人,但每餐都有比客人更多的主人作陪,一桌酒席下来,要化费当地一个工人两年多的工资收入。他记述了一次吃喝的场景后写道:“我不仅厌恶这种大吃大喝,还要谴责这种大吃大喝:这种大吃大喝不仅很荒唐,而且是不道德的,是反社会的!”纪德访问正好在苏联行将解体之前,其时苏联正宣称国家成就辉煌,苏共党员干部奢侈浪费,挥霍无度,不久苏联政权 了结。
      奢侈浪费不仅不道德,还亡党亡国,怵目惊心啊!再从另一点看,浪费糟蹋了人类的养生资源,破坏了许多人的生存的条件,所以勤俭节约体现出一个人心地善良,具有爱心,是做人美德。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使全球人类获取的养生资源人均量越来越少,专家统计,当前全世界有亿的饥饿人口,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在饥饿中死亡,多么可怕的事实。可是地球上的浪费现象仍在继续:非洲是食物浪费的热点地区之一,南非特大城市内罗毕郊外的垃圾场,每天有XX吨固体废弃物,其中大部分是食品,在垃圾场捡垃圾者每天达6000多人,每人每天要捡50公斤的食物垃圾,够当地穷人250人至350人吃一顿饱餐,计算一下,内罗毕垃圾场上每天被丢弃的食物可供多少人吃啊!
      两百一十万人吃啊!当地的一位厨师说,许多人浪费是缺乏教养,他呼吁:“应该在学校设立用餐礼节课,从小抓起。”不久前,在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举办了一次特殊的宴会,有100位各国环境部长和高级代表团参加,吃的都是在市场上或因“过期”或厨房里“多余”被当作垃圾扔掉的食物。宴会上,高官们在享用这些“垃圾食品”时都说:“大肆浪费食物,从经济、环境或道德角度看都是不应该的。”目前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达13亿吨,想一下亿人的饥饿状况,浪费者,良心何在。勤俭节约是美德呀!至于我国的情况,媒体报道: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 之一,每年倒掉2亿人一年的口粮;全国各类学校、单位等食堂每年倒掉的食物可养活3000万人,个人和家庭每年浪费55亿公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可至今,我国仍有亿人口在为温饱问题发愁。从地球上获取的人类养生资源应该是全人类共同享用的。肆意浪费这些宝贵的资源,而造成别人饥饿丧生,这不仅是不道德更是犯罪。而节约一点一滴养生资源,积聚起来,就可以使许多人脱离饥饿的痛苦,免去死亡的厄运,可谓是功德无量,勤俭节约是高尚的德行,是做人的美德。

  所有道德高尚的人,都是具有勤俭节约美德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1959年视察了山东、安徽等灾区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人民群众吃饭定量,我们也要定量,他还规定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量。1960年毛主席已经有七个月未吃过肉,在青黄不接时二十多天吃马齿苋菜充饥,一盘炒菠菜要吃一天。周恩来劝道:“主席吃口肉吧”,毛主席摇摇头说:“你不是也不吃吗!大家都不吃。”宋庆龄从上海给毛主席带去一兜螃蟹,说这是螃蟹不是肉,出于对宋庆龄的特别尊敬,毛主席才收下了,可等宋庆龄一走,毛主席就把螃蟹转送给警卫战士。从1953到1962九年时间,毛主席没有添一件新衣服。他穿的一双拖鞋,鞋底磨成了洞,鞋帮开了线,工作人员几次劝他换一个,其中一件补了67个补丁,另一件补了57个补丁。伟大领袖生活如此俭朴,令世人感激涕零,伟人的高尚品质,光照日月,彪炳史册!同样载入史册被后人传颂具有勤俭朴素高尚品质的老一辈革命家还有很多:刘少奇把中间破了的毛巾剪开,两头对接起来再用;周恩来常在出差途中在车子里吃干粮便饭当午餐,工作人员在他办公室里摆了几张沙发,周恩来嫌太奢华,直到搬走沙发他才进自己办公室。朱德有一次接见一个被服厂厂长,厂长见朱德身上衣服尽是补丁,要用毛料给他做一件新衣服,朱德马上拒绝,却自己订制一件土布衣衫。他说:“土布好,穿着方便,又牢固。”陈云每餐吃饭要照“镜子”,他说:“吃饭要照‘镜子’。就是不仅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用馒头擦干净盘底的油渍,用干净明亮的盘子当镜子照。”领袖们节俭朴素的精神品质岂能是一个“高风亮节”形容词所表达得了的!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陈嘉庚来到延安,毛泽东用自己栽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来招待他;后来陈嘉庚到了重庆,蒋介石化了800多块大洋办了一桌盛宴来招待他。陈嘉庚从餐桌上品出了国共两个政党的未来,他断言: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陈嘉庚从餐桌上的丰与简判断了一个政党的未来,再一次印证了一千年前李商隐的诗句:“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不止是做人的美德,还有它更重要的意义在啊! 也许有人会说,革命前辈生活节俭,是因为以前经济困难, 

  现在富裕了何必那么节省。此言差矣!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是奢是俭,不是钱多钱少决定的。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多年蝉联世界首富,他的生活一直很简朴,从来不肯浪费一分钱,他的女儿上小学时,周围同学都使用手机,盖茨认为孩子过早用手机有害无益,他规定小孩13岁时才可用手机,终于在女儿13岁生日时买给她一只普通手机。他有三个子女,他要求每个孩子都做家务,每人限制零化钱,将来不给子女留遗产。她说:“留遗产既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社会。”他用巨额财产办了全美国最大的民间慈善机构。无独有偶,我国南京市的著名企业家陈光标,那年汶川大地震时,他用汽车装了大批的现金到灾区,路上见到灾民就把面值一百元的钞票分给大家。可他平时,自己家里生活很节约,他不肯给子女买车买房留产业,他说子女的前途要靠他们自己努力奋斗。同样在江苏,还有一位年过八十的老人,就是“华夏第一村”,华西村的创业带头人吴仁宝,他奋斗一辈子,使华西村成为全国最富裕的村,村里家家住高楼,户户有巨额存款,可吴仁宝自己却住在多年前造的老房子里,省吃俭用过着朴素的生活。这样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勤俭节约不是因经济困难手头拮据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崇尚俭朴是一种思想境界,经济条件好,有钱了,并不代表可以肆意奢侈,无度浪费。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俭以养德,俭以养性,厉行节约,让人人有好品德、好品性。

   

  三、人人参与,从我做起,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每个中华儿女都遗传了华夏祖先注重节俭的因子;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多年长期的精神文明活动熏陶下的今天的中国公民,道德素养普遍提高。因此,当习近平重要批示在媒体发布以后,全国上下各级政府、广大人民群众立即响应,一个“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全民自觉行动在各地迅速展开。因为习近平的批示是在《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的,所以,节约活动首先在饮食部门行动起来。“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全国13亿人民最大的民生问题。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1月28日新华社发布习近平批示的当天就说,我国是一个资源禀赋相对不足的国家,虽然我国粮食已实现9个年头连续增长,但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要使有限的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必须同时做好开源和节流,坚决遏制餐桌上的浪费。陈部长说,餐饮业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具体措施:一是尝试建立餐饮节俭消费提醒提示制度:餐饮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在菜单上标示菜品的食材份量,提供半份量半份餐服务;服务员主动向消费者提示适量和科学用餐;提醒消费者可以提供打包服务等。二是提供便利节俭用餐的餐饮服务:大力发展络订餐、半成品餐和外卖快餐等餐饮服务模式;清理规范最低消费、包间费等相关收费项目。三是尝试建立节俭用餐激励机制:如有 

  的餐馆提出“点菜吃干净就可以得红包”的奖励,还有一些餐饮企业对吃完或打包的消费者,以桌为单位奖励优惠券和积分等,行业协会对有效减少餐厨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中央制订措施,各地很快落实。天津市各家饭店纷纷推出小盘菜和半盘菜,并以顾客是否吃完来衡量厨师手艺的高低,衡量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好与差。在全市饮食企业掀起了厉行节约的好风尚。杭州市餐饮旅店协会发出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书,有15家餐饮企业加入到“光盘行动”的行列,所谓“光盘行动”就是顾客把所点的菜肴吃干净,使菜盘子里光光的,为了检验“光盘行动”的效果,媒体特地派人到一些大饭店去采访体验。在杭州名人名家饭店,前台旁边,除了特价菜广告,墙上还贴着两张“不剩菜”的提示。店里规定,凡顾客在店里吃饭,把盘里的菜都吃光了,或者把剩余的菜打包带走了,他们会给顾客送上一张光盘,上面写着:“管住吃喝大舌头,抑制面子小冲动,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吃光盘送光盘,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这种光盘,每天要送出五十多张,可见吃光盘中菜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响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号召,一个遏制餐桌上的浪费活动正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全国各地具体深入地开展起来。在饮食环节上开展节俭的同时,其他各种浪费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媒体报道,为了节约开支,减少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广州市今年停办了延续18年之久的春节烟 

  花晚会,节省了人民币一千多万元。已连办18年的活动,也可算得上“老传统”了,我们观念中的“老传统”有些已延续几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可是有些“老传统”活动,要耗费财力和人力,却对人们毫无益处,有害自然环境,有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讲究科学,提倡节约角度来衡判,是要好好改一改的。今年各级政府召开“两会”从报到到结束,整个过程体现了科学节俭的精神:会场布置比过去简单了,参会人员的迎来送往比过去省了好多“礼数”,坐车几人拼搭,吃饭吃自助餐,住宿睡普通旅馆,不办宴会,不发纪念品,少发文件稿,文具自己备,等等,许多“细节”与过去传统不一样了。可小“细节”却有大意义,不光省了钱,还培养了人的勤俭美德。与开会一样,同是政府行为的,还有因公出国、公车使用、公务招待的“三公”费用零增长并有所下降,温州市还对第四“公”即办公环境严加规定,不得奢华超标。与国家政府相应的是,全国人民今年过春节也改变了过去大消费、大排场的“老传统”:“请神”、“送灶”的迷信环节改了,火炮烟花放得少了,上饭店吃年夜饭的少了,到酒店聚会办宴席的没了,拜年送红包送大礼的少了。改掉一些过年“老传统”,老百姓都说,今年过年减少了一些“礼数”,少了一些“折腾”,比往年清静更省力,不会像以前过年那么累了。勤俭节约不仅省钱还省力,节俭之风吹得人人身心都愉快。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我们许多 

  学校争创节约型学校,许多食堂贴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条幅。厉行节约已成了大家自觉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相信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人人参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必能蔚然成风。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对人民汗水和心血的爱惜,更是党凝聚民心民力、成就事业的強大力量。“成由节俭败由奢”,奢侈浪费是败家败国的祸根,历史上的有识之士从家族兴衰、社稷兴亡、朝代更替的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深刻警示。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