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范文 > 教案下载 >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

发布时间:2020-06-11 10:24:10 影响了: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泛读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梳理文章结构,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习惯,学习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心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分析并实践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对学生进行泛读的指导。

  2.尝试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握文章结构。

  3.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说到北京的冬天,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你用语言描述一下。

  在北京,冬天可能是和冰糖葫芦、庙会、春节、滑冰等词语一起出现的,脑海中出现的应该是既寒冷又热烈的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描述的语言中,可能会出现不够丰富,不够生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问题,并思考如何才能将脑海中的画面用语言进行还原。

  (二)整体感知

  第一遍阅读:初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1.重点字词。

  给出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

  响(xiǎng)晴 着(zhuó)落

  宽敞(chǎng)贮(zhù蓄

  澄(chéng) 清髻(jì)水藻(zǎo)狭(xiá)窄

  济(jǐ)南薄(bó)雪伦敦(dūn)镶(xiānɡ)

  2.作者介绍。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但其实作者老舍是一个地道的老北京人,我们先来了解他。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老舍先生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课文是作者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

  3.让老舍情有独钟的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请大家自读课文,想一想,如果要在文章中找到一个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你会选择哪一个词?

  学生可能会选择“响晴”“温晴”“宝地”“奇迹”“空灵”“慈善”等词语。

  对答案不必强求,可以在辨析不同词语的过程中,最终让学生选择几个比较恰当的词语,组成一句评价“济南的冬天”的语言。如: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有一种空灵之美,像一位慈善的老人。

  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融情于景是本文重要的写作方法。从词语、句子的分析得出:本文表面看是描写济南冬天的风景,其实质是表达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表现作者的情怀。这就提示我们,写景作文要重视情感的发现、酝酿和表达,不为写景而写景。

  【设计意图】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先初步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认识,再寻找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这种从粗泛到精准的过程符合学生感知新事物的认识规律。在不同词语的辨析和使用中,学生可以辨析词语的微妙区别,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

  第二遍阅读:泛读──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默读全文,根据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描写画一幅画,体现你对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细致地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图画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对颜色和构图的思考,体会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

  2.在班级中讨论和展示大家的图画,评一评,你觉得那幅图画最好,再说说你的理由。(注意提醒学生关注原文的描写,而不仅仅是就画论画)。

  【设计意图】在对画作的分析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并能侧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情感。

  (三)深入探究

  第三遍阅读:精读──理清结构,分析写法。

  1.请学生画出本篇文章的结构图。

  【设计意图】对文章的把握重在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希望通过这一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意识。学生所画的结构图可以类型各异,但应该能准确表现文章内部的层次关系。

  2.和《春》相比,这篇文章的起始段显得比较长,作者都写了哪些内容呢?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本文起始段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济南的风和北平的风进行了对比,将济南的日光和伦敦、热带的阳光进行了对比,体现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在表现事物特征时,可以将事物与近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以更好地突显该事物的特征。

  3.写作训练:想一想,除了刚才你所描绘的北京冬天的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城市或国家的冬天和北京的冬天是不同的?请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将阅读和写作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写作中得到提升。

  (四)布置作业

  在校园中选择一株植物,仔细观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描写,体现出观察对象某一方面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及时运用本课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进行朗读的训练。

  2.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并尝试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的语言,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品析文章语言的基础上,体会朗读中重音和停连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讨论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质疑的意识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交流同学们的描写片段,进行讨论,分析同学们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之后进行反思,更深入地体会对比的作用。

  (二)深入探究

  第四遍阅读:精读──品析语言,提出问题。

  将学生分组,每3~4人为一组,进行探究活动。

  1.探究活动一:比较下面三组句子,看看各组甲句与乙句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第二组: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儿粉色。

  第三组: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很晴,水藻很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在分析鉴赏修辞方法中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的冬天》和《春》一样,都是景与情紧密结合,作者在写景中写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对修辞方法及景情结合的写作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2.探究活动二:除了使用修辞方法,老舍在用词上也很有讲究,请小组成员配合,在文章中找到一个你认为用得好的动词,试着找其他词语进行替换,体会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

  比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句中,“镶”字可不可以用“画”“描”“添”等词语替换?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明白要让描写对象形象生动,也要注意炼字炼词,进行准确的表达。

  (三)朗读训练

  第五遍阅读:诵读──体会语言,诵读实践。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就刚才所选的句子进行重音和停连的标画,统一诵读的方案,并阐述这样诵读的依据。

  比如: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重读“全”“暖和安适”,突出济南的冬天给人带来的舒适感受;在句与句的关联上,要适当停顿,而减少紧凑的连贯;在语速的处理上,要缓慢,读出一种慵懒舒适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学生朗诵实践和阐述理由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品味。

  (四)布置作业

  1.修改上节课的写作片段。要求:运用修辞方法并注意在表达时准确使用词语。

  2.在自读课本中挑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尝试进行重音和停连的标画。

  【设计意图】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复习与总结。写作训练使学生的片段写作更为充实丰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诵读方法的体会与理解。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