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范文 > 教案下载 > 了字的教案推荐7篇
 

了字的教案推荐7篇

发布时间:2023-04-27 09:03:10 影响了:

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预先整理的文字报告,教案写好了,对我们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了字的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了字的教案推荐7篇

了字的教案篇1

一、班会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资料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必须遵循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做人的根本。诚信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对孩子一生的行为准则都是有益的。纵观当今的学校,受社会中不良现象的影响,有许多不诚信的现象在悄悄上演,谎话连篇、言行不一、背信弃义、朝令夕改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些学生,意识不到诚信的意义和重要性,因而,需要开设以“诚信”为主要资料的班会课,来矫正孩子的认识和行为。

二、教育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诚信,什么样的行为是诚信的行为,讲诚信的重要意义以及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辨析本事、组织本事、行为准则确定本事。

3.培养学生诚信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诚信伴我行。

三、活动准备

1.阅读课外书,搜集“诚信”故事。

2.排练小品《诚信摆渡人》。

3.搜集诚信格言,熟读记诵。

四、活动过程

(一)诚信意义大追踪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诚信”这个词,你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吗?

全班同学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得出解释:

诚信:诚实、守信用。

明白了诚信的意思,谁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诚信:做人要讲究诚信。

诚信:我们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诚信: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诚信:不讲诚信的人是可耻的。

诚信:古今中外,有好多讲诚信的伟人。

设计意图:从“诚信”的意思入手,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词的原本意义,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明白什么才是诚信,为后面的明理导行做下良好的铺垫。

(二)诚信故事大家讲

主持人甲: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和守信用。

主持人乙:诚信的故事不胜枚举,请听——

1.《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的老婆要到街上去,小儿苦恼着,非要跟妈妈一齐去。妈妈对小二说:“乖,你不去街上,等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小儿果然不哭不闹,欢乐地玩耍去了。曾子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后,见曾子正在杀猪,十分生气:“我只可是是哄孩子的,你怎样能当真呢?”曾子说:“我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不讲信用,孩子也会将这一点学会的。为了教育好孩子,我们不能食言。”

2.《司马光诚对买马人》

司马光为了专心致志著书,提议家里人把马卖掉。家里人找好买主,谈好了五十钱的价格。司马光明白后,问家里人:“买主知不明白这是一匹病马?”家里人摇头。司马光告诉家人,必须和买主说实话,家里人不一样意:“哪里有生意人都说实话的?”司马光说:“我们要做诚信的人,必须要告诉买主实情。”

主持人甲: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了千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指名学生畅所欲言。

主持人乙:司马光的诚信故事也感动了我们,你又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伟人的故事有感召力,许多的伟人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将伟人的真实事例娓娓道来,不仅仅让学生明白了诚信的重要,还能够在明理中导行。

(三)诚信小品大家演

?诚信摆渡人》:一位小伙子学成归来,他身上背着六个行囊,分别是“健康”、“美貌”、“学识”、“金钱”、“权利”和“诚信”。来到一座江边,准备过江。江边仅有一位戴着斗笠的老大爷,坐在一艘小船上。谈好了价格,摆渡人老大爷就载着小伙子向对岸摇去。刚到江心,狂风骤起巨浪滔天,摆渡人对小伙子说:“你的行囊太重了,必须丢掉一件。”小伙子毫不犹豫地把“诚信”丢掉了。小船轻快了不少,小伙子以为能够安然无恙了。谁知摆渡人纵身一跳,进入了江里。小伙子着急了“你不摇船,我怎样过江啊?”摆渡人说:“你连诚信都丢了,你还过江干什么?”不一会儿,摆渡人捞起了“诚信”,还给了小伙子。小伙子从此诚信一生。

主持人甲:两位同学的表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主持人乙:小伙子的“诚信”失而复得,对此,你们有什么对小伙子说的吗?

学生充分发表对自我的看法。

设计意图:小品的表演,活跃了班会课的课堂气氛,在同学们的表演中,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加深了对诚信的认识。学生的畅所欲言,深化了主题。

(四)诚信事例大调查

主持人甲:诚信,不是一句口号,我们要付诸行动。

主持人乙:遇到以下的情景,你该怎样办?我们来看“诚信大调查”。

1.写作文时,好朋友王涛在偷偷地抄作文选,看到这件事,你会()。

a告诉教师。

b装作没有看见。

c立刻制止王涛的这样行为。

2.放学的路上,你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几张银行卡、一沓现金,你会()。

a留下现金,丢掉钱包和银行卡

b将所有东西交给学校

c站在原地,等失主回来

3.给钢笔装墨水时,一不细心将墨汁溅到了前面同学的白衬衫上,之后,你会()。

a视而不见,赶快收拾好墨水瓶继续写作业。

b对前面同学实话实说,请求原谅

c和前面同学据理力争,我也不是故意的

4.周末出去玩,我一不细心将邻居家的小弟弟撞倒了,我会()

a赶快扶起小弟弟,向他道歉

b赶快溜之大吉

c反唇相讥,是小弟弟先撞到我的

根据供给的事例,让学生说出自我所选的答案,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设计意图:班队活动的深化主题环节十分重要,它决定着班会活动是否成功。这一环节呈现的四个事例,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该如何做,题后给出了备选的答案。在思想斗争中,学生必须会选择“诚信”的那一项。

(五)诚信格言大比拼

主持人甲:诚信的格言多如天上的繁星,你采撷到了哪一枚?

主持人乙:下头我们分组汇报你收集到的诚信格言。

学生在小组中练说,指名回答,教师用课件出示格言。

你打算用哪一句作为自我的座右铭,请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座右铭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学生用诚信格言作为座右铭,学生必须会在铭记中、在对自我的剖析中,让诚信的作风一向伴随身边。

班主任小结:

诚信,是一个恒久弥新的话题。诚信是一种完美的品格,诚信像我们的双眼,离开了它,我们的眼前将是漆黑一片。诚信犹如人们的双脚,离开了它,我们寸步难行。诚信之于我们大家,至关重要,须臾不能离开。这节班会课,我们先从诚信的意义入手,再讲述了古人的诚信故事,之后表演了小品,进行了诚实事例辨析,最终用诚信格言作为自我的座右铭,圆满结束了本次班队活动。在螺旋递进和层层深入中,我们明白了诚信的必要性,就让我们从此刻做起,从今日做起,用诚信作为摆渡船,载着我们一齐驶向人生完美的未来。

了字的教案篇2

一、学习目标

⒈过理解钱江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⒉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⒊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学习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观看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资料,并写下了自己看到的潮水的样子。

(二)了解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⒈你在练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了解学情)

⒉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从而学习作者是如何将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语言,体会写法。

⒈读课文,想象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画出写潮形和潮声的语句。

⒉习写潮声的语言。

⑴自由读要求:努力读的精彩些。

⑵指读听他读你有什么感受?

⑶练习读表现声音的变化与气势

⑷汇报读学生评价

⑸老师范读

⑹齐读大地真的在颤动吗?还有那些词语用的好?

⑺分工读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同学们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受呢?(感悟写法)

(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声音变化的方法。)

⒊运用所学知识,学习写潮形的语言。

⑴组学习交流,根据所学潮声的写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潮形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做些批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a、白线城墙战马(形状变化)

b、只见很快地再近些越来越近(由远而近变化之快)

c、出现移来形成飞奔(变化之多动态之美)

⑵练习朗读写潮形的语言,想想应该怎样读?

⑶汇报读,评读。

(感悟语言,进一步体会写法)

2、声形交织,领略潮来之势,回归整体。

看录像并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略读)

(六)谈感受,运用语言,修改课前练笔。

(七)作业:

1、继续修改练笔

2、推荐相关网站,搜集、积累古今名人咏潮的诗、词、篇章。

(八)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闷雷

滚动

山崩地裂

按顺序

天下奇观

潮来时

抓特点

白线

城墙

战马

词语准

潮过后

了字的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

板书

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的概念: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⑴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又如漳州市既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芗城区、龙文区等。

(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过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首先学习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板书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具体包括: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我们通过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了字的教案篇4

从这一期起,本刊(《中学语文》)将新辟《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专栏,以反映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在哪里?这是本栏目所要探讨的全新话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到目前阶段,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空喊“新”的华幸;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佳创新生成点。比如,教学内容的最“新”整合、教学目标的最“新”生成、教学过程的最“新”优化、教学评价的最“新”呈现,等等。总之,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在常态背景下的最“新”反映。

本期首推《人生寓言》教学案例。以教学案例来诠释“新”的理念、新的教学实践,恐怕最能与一线的教师贴近。这是一种走进新课程的新的策略。教师通过自我的教学设计、自身的教学实践、自己的教学反思,达成与新的教学理念的融合。“应该怎样教、不应该怎样教、还应该怎样教”,每一个人都应有这样的思考。本栏目就是提供这样思考的平台。

?人生寓言》的执教者,是宜昌市的年轻的教师。这里的教学案例,是否真正张扬了教学的个性,还请读者评议;同时,也欢迎实验新课程的教师,参与到我们的栏目中采,交往互动,以达成对新课程理念的共识。

执教:常红艳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师 英国作家肖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

生1 我不赞同。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原,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呀。

生2 我也不赞同。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

师 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肖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人生寓言》。

(点评:运用留白艺术,由肖伯纳的名言导入,新、巧,可谓一石三鸟: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三是这句名言如一线贯穿,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翻出新意。)

二、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师 说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1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生2 狐假虎威、丑女效颦。

师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

(点评:内引以往的学习经验,首次强调课外积累,走近寓言。)

生3 喜欢。因为寓言读起来既有趣又发人深思。

生4 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 那么从“丑女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5 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师 作家严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现在再读“丑女效颦”这个故事,除了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外,换个角度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师 瞧,这就是魔袋,我们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东西。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以读出许多理趣,读出许多智慧。下面请欣赏第一个魔袋《白兔与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东西来呢?

(点评:归纳寓言的特点,为下面多角度解读寓言作好铺垫,走进寓言。)

三、探究寓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

(生速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

师 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的故事呢?

生1 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了那

个慷慨的决定。

师 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你认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生2 复述语言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语句,而且忠实于原文。

(点评:通过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价渗透复述方法指导。)

师 你不仅很善于听,而且也.总结出了复述的方法。从这位同学的复述中我注意到了两个关键词“心旷神怡”“患得患失”,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y请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

生3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 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4 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还用了成语,富有文采。

生5 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亮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点评: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揣摩语句深长的意味。)

师 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评:二次强调课外积累,巧妙引出多角度解读。)

师 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7 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生8 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同分享。

生9 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理解。)

师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了字的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本班幼儿思考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知道中华文化历史,我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操。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念谜语,培养幼儿对猜谜语的兴趣。

2、教会幼儿根据谜语谜面描述的事物的特点猜出谜底。

3、提高幼儿分析、判断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语言要贴近生活,使幼儿能分析出语言所描述的特征。

活动准备

图片【茶壶、木马】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许多谜语,谁能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生说一说,老师和学生们猜谜底】这节我们来学习两个谜语,大家来共同猜一猜。

二、新课

1、师朗读谜面

(1)、让幼儿将自己想出来的谜底悄悄地告诉给老师,对没有猜出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醒,不要急于肯定个别幼儿的答案,尽量调动全班幼儿都参与思考。

(2)、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启发性提问,要求幼儿将谜面中的每一句话与谜底对照分析,让幼儿熟悉猜谜语的方法。

(3)、请猜对的幼儿公布谜底------茶壶

(4)、集体朗读谜语

2、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猜另一个谜语,幼儿猜中后加以分析,本环节为了提高幼儿而分析能力,培养猜谜语的兴趣。

三、活动延伸

把自己学会的谜语讲给父母听,让他们猜一猜;在让父母给自己说几个谜语,练习猜一猜。

四、活动总结

了字的教案篇6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小手是幼儿最常用、最熟悉的一部分,他们每天用小手做许多事情。但是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知道怎样保护小手,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

掌握一些安全保健常识。

活动目标: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活动准备:相关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1、请幼儿观察图片,提问:

——这个小朋友的手怎么啦?(出血了)

——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

——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剪??

等。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

——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

教师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

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

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

的教学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受了伤的手。

——如果手不小心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

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手受伤了怎么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

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手包扎后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不能把伤手浸在水里,不能随便揭掉包布,要按时找老师、医生换药等。)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的小手已经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快快恢

复健康,为我们服务。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兴趣浓厚。也知道不能触摸危险的物品、不玩危险的东西,在自我保护能力上有 了很大的提高。

了字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五分钟

安排2名学生背诵《论语》片段,并翻译。

二、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研习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

正音,指出不足之处。

2、讲解第一自然段。

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3、研习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

(2)讲解第2段。

青①,取之于蓝②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 ,輮④以为轮,其曲中规⑤ 。

①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③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④輮:使……弯曲 ⑤规:测圆之器

虽①有②槁暴③ ,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① 虽: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晒。 ④挺:直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就:动词,靠近,接近 ④砺: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参:验,检查 ②省:省察 ③乎:相当于“于”④知:通“智”,智慧 ⑤过:过错

(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加工 冷冻

明确:蓝————青 水————冰

胜于 寒于

輮 绳 砺

直木————轮 木————直 金————利

(4)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他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

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①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是平

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4、研习第3段。

(1)学生齐读第3段。

(2)讲解第3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

①须臾:片刻 ②跂:提起脚后跟 ③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④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⑤彰:明显,显著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假:借助,利用 ②舆:车 ③利足:脚步快 ④致:达到 ⑤能水:指游水,能,动词 ⑥绝:渡 ⑦生:通“性”,资质,禀赋 ⑧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1-3段。

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