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山水有知音] 山水知音的诗句
 

[山水有知音] 山水知音的诗句

发布时间:2018-12-25 03:53:16 影响了:

  雷熹平文思敏捷,且写作非常勤奋。但他并非专业的诗人,他的诗是在公务余暇、别人用来休闲的时间写的。他先前出的那些与政务有关的、融进他处理多种关系的充满思辩色彩的《智性的彩翼》,已引起诗界的好评。这次他转换了视点,把目光投向了山水园林,让心志与自然在诗中融为一体。《名胜之歌》是雷熹平新出的一本诗集,收诗人写景抒怀的新旧体诗近200首,这些诗记载了诗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迄于今的十数年间,登临名山大川、遍访古迹名胜的心路历程。
  古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山水者,胸中自有宁静致远的抱负。亲近山水,这与其说是一种雅兴,不如说是一种心存高远的境界。当今世象,满目奢华,飞光流电,五色乱眼。流俗夹带着物欲形成一种难以抵御的蛊惑,而能在此种情势下坚持的,就显得异常的艰难。诗人身处尘嚣而寄情于山水,寻求精神的寄托,觅知音于高山流水之间,在大自然中寻求诗意,又在诗情的荡涤中视通今古,兴会万物。或发为联翩的奇想,或发为深情的咏叹,或发为警世的浩歌。他所致力的,不仅在身心的愉悦,甚或于以此召唤世道人心。
  雷熹平的心是亲近自然的。他爱大自然的奇丽壮美、蓬勃生机,对此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温存与体贴。在诗集的《代自序》中,谈到他对桂花树叶悄悄更替的审视:春风催着新叶,“绿了这里,绿了那里,宛若绿色的云朵,磅礴于天地之间”,这里有着发自内心的欣喜。他爱自然界的一切,是由于他对自然界的深知,深知却是由于观察和理解。这种感受,在《蝴蝶泉》中再次得到证实:“泉水清得好像无,见了游鱼方觉有。碧水柔得动似静,龙口水哗知泉涌”。这里对有无动静的体察,是出自知心和知音的深知。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诗是酝酿和诞生于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如同他的那些智性的诗作那样,他赋予他的“发现”以诗性的翅膀。他的不少名篇佳句都是这样起于客观物象而意象飞腾的灵奇之作。雷熹平的诗有异于他人之处的是,他把这些繁丽的奇思,避开繁词丽句而出以平淡清新。所谓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即是。
  这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成熟诗歌的境界。平生读诗,最喜那些洗尽铅华的朴素淡雅的作品。记得早年读郑板桥,每为他的“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所倾倒。现在读雷熹平的诗,有些诗句同样引发了我的欣喜,如《龙津风雨桥》的“风雨最长春最长,六窗吸纳天下凉”,如《桂柳古运河》的“陡河一线流水长,中心开花在官圹”,如《武夷九曲溪》的“清清九曲十八弯,洗净官帽放一边”,都是这样不事雕琢的流畅清新的佳句。
  为诗要讲技巧,但首先是境界和胸襟。境界高了,诗品就高,再佐以技巧,就会造出好诗来。举个例子来看,如他写壶口瀑布:“天无闪电,黄雪卷惊雷”,闪电惊雷倒也不奇,而“黄雪”却非亲历者所能出。再如他写十万大山:“大山数十万,极目海天蓝”,真是气象雄阔。至于诗的风格,人有千种面孔、诗有万种风情,是各不相同的。但有一点需要避免:不能玩弄辞藻。真情实感最重要,此话像是老生常谈,但却永不过时。真情不是空谷来风,而是源于实感。开头所举蝴蝶泉的例子便是寓真情寓实感的典型一例。
  雷熹平这本诗集,记载了他云游天下的艰辛足迹,从西藏到青海,从西子湖畔到新疆,都有他的美好诗句。但通观全书,他着墨最多的还是桂林。桂林是他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他热爱这个城市,对它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情。他写桂林有他人所不及之处,如“山水不分手,难得桂林有”;又如“水水皆纽带,绕着山山转,山山为带结,挽住水缠绵”。也许是他为政的“积习”,他的桂林诗中也留下了他为这座城市思考的痕迹,如提出“城与景,拥抱紧”,“史文化,共体生”的《桂林综合论》便是。他是一位勤政不忘为诗,写作不忘公务的值得尊敬的诗人。
  我在这里推崇了雷熹平纯净素朴的诗风,但这并不代表我对他的一些诗因过于直白而流于“寡淡”的认可。同样,我肯定了他的诗去掉繁缛的清浅风格,也不能认为我拒绝那些绚烂和华彩。拉拉杂杂写了这些,我没忘了为我们勤勉的诗人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