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中国装甲兵的60个第一(3) 中国装甲兵
 

中国装甲兵的60个第一(3) 中国装甲兵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5:00 影响了:

  我军第一种国产坦克      在旧中国,连汽车都不能造,更不要说造坦克了。解放前,满街上跑的汽车是“万国牌”的,国民党军队用的坦克同样是“万国牌”的,什么法国的“雷诺”,英国的“卡登一洛依德”,美国的老“水牛”和M3/M4坦克,日本的97式坦克和“豆坦克”等等,即使是解放初期和抗美援朝时期,人民军队装备的坦克大都是从苏联引进的T-34坦克和IS-2坦克等。能在华夏大地造出国产的坦克,是老一辈革命家和我军广大指战员的一个梦想。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期间,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迅跑,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在此期间,坦克制造厂(617厂)的建设也提到日程上来。坦克制造厂项目,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41项重点工程之一。1956年4月,包头坦克厂正式奠基。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边建厂,边设计,边制造,终于于1958年底制造和组装好中国自行生产的第一种国产坦克。1959年,第一批国产坦克出厂并装备人民解放军,定名为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中型坦克。到1963年,59式坦克所有的原材料和绝大部分部件都已立足于国内。59式坦克的总生产量在8000辆以上,成为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一种世界著名的坦克。
  
  我军第一种国产轻型坦克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形条件复杂多样,单靠一种坦克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作战需要。为此,国务院科技委军事第5组于1958年7月制定的《装甲车辆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南轻北重”的发展方针。62式轻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和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研制成功的。
  62式轻型坦克于1958年夏天开始研制,研制代号为131轻型坦克。1962年11月设计定型,并被命名为1962年式轻型坦克,简称62式轻型坦克。它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的第一种坦克,标志着我国装甲装备的发展已从仿制向自行研制阶段迈进。定型后的62式轻型坦克的全部图纸中,有58%借用或参考了59式坦克的图纸,甚至连外形也和59式坦克十分相像。战士们称62式轻型坦克为“小59”,就是这个道理。62式轻型坦克,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参战数量最多的坦克。
  
  我军第一种国产水陆坦克
  
  我军第一种国产水陆坦克是63式水陆坦克,1958年8月开始研制,研制代号为211水陆坦克,1963年初研制成功,定名为1963年式水陆坦克,简称63式水陆坦克。
  63式水陆坦克的原型为苏联的PT-76水陆坦克,但设计成功后的63式水陆坦克在火力以及陆地和水上机动性方面均优于PT-76水陆坦克。PT-76上装的是76毫米火炮,而63是水陆坦克上装上了85毫米坦克炮,在陆地和水上均可以射击。1965年,63式水陆坦克荣获国家计委和经委颁发的“国家新产品二等奖”。63式水陆坦克参加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装备水陆坦克的国家。
  
  我军第一种国产装甲输送车
  
  我军第一种国产装甲输送车是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1958年8月开始研制,研制代号为531履带式装甲输送车,1963年2月研制成功,定名为1963年式装甲输送车,简称63式装甲输送车。
  63式装甲输送车具有陆地和水上的通行能力,又有一定的防护力,很适于担任边防巡逻、警戒等任务,很受部队指战员的欢迎。国外一些军事专家也对63式装甲输送车给予好评,有相当数量的63式装甲输送车出口国外。
  
  国产坦克的第一次核效应试验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的成员。为了考核核武器对装甲车辆的破坏特点和规律,摸索在核武器战争条件下坦克装甲车辆的运用特点,早在1964年4月14日便成立了核效应试车队原始班子。1965年1月5日,正式成立代号为“一大队”的核效应试车队,共175人。
  参加第一次核试验的装甲车辆有6辆,包括:2辆59式中型坦克、2辆SU-100自行火炮和2辆62式轻型坦克。这是国产坦克的第一次核效应试验。这是一次核效应的静态试验,即将坦克等放在距爆心不同距离的位置上,考核原子弹的破坏效果和装甲车辆的承受能力。核效应试验表明,国产坦克对核武器有较好的防护力。
  
  坦克第一次穿过核爆炸爆心
  
  在1965年5月14日,我国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共有14辆装甲战车参加了试验。其中,有59式坦克等4辆国产坦克,在核爆炸闪光40秒后开始向爆心冲击。22分钟后,59式坦克率先穿过爆心,其余坦克也相继通过爆心,实现了国产坦克第一次通过原子弹爆心的壮举,试验小分队荣立集体一等功,方玉麟、张田祥二人荣立二等功。
  
  68水第一次横渡琼州海峡
  
  1966年4月6日,我国的63式水陆坦克,一举实现了63式水陆坦克横渡琼州海峡的壮举。试验表明,63式水陆坦克在风力5级、浪高1~1.2米的情况下,可顺利通过14.5海里的琼州海峡,水上射击的命中率达37%,显示出良好的水上通过性和一定的水上战斗能力。
  
  我军第一种国产自行榴弹炮
  
  1970年6月,我国第一种国产自行榴弹炮设计定型,定名为70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它以63式装甲输送车为底盘,战斗全重约15吨,最大射程12千米。改进型的70-2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参加了建国35周年的国庆阅兵。
  
  我军第一种国产自行火箭炮
  
  1970年11月,我国第一种国产自行火箭炮设计定型,定名为70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由于该车有一些较严重的质量问题,经改进后于1977年10月重新批准设计定型,仍命名为70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这种自行火箭炮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射击效果良好。
  
  我军第一种国产自行高炮
  
  早在1958年,我国便着手自行高炮的研制工作,由于技术储备不足,中途不得不下马。1970年重新上马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研制工作又一次停了下来。1978年再一次重新上马后,国产自行高炮的研制工作逐步走向正轨,1986年研制出定型样车,1989年11月被批准设计定型,定名为双管37毫米自行高炮。
  国产自行高炮研制工作的几上几下,一方面说明了自行高炮的研制工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装备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科学性十分重要。
  
  我军第一种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我军第一种国产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是“红箭”8反坦克导弹发射车,1986年6月开始研制,1989年设计定型,并开始小批量装备部队。我军第一种国产装甲指挥车
  我军的第一种国产装甲指挥车是81式装甲指挥车,它以63式装甲输送车为底盘,1980年4月设计定型,有81-1和81-2两种型号的装甲指挥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