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死于青春】 海岩最好看的小说
 

【死于青春】 海岩最好看的小说

发布时间:2019-02-12 04:06:03 影响了:

  “1934年4月,苏联极地考察船‘切柳斯金’号在北极失事。为挽救身处绝境的科考队员们,7名苏联飞行员挺身而出,冒死驾机多次飞往极地,将船员从--绝境中解救了出来。为表彰他们的大无畏精神,苏联政府决定设立一项最高的国家荣誉――‘苏联英雄’!”以上文字是笔者在若干年前读到的一篇介绍“苏联英雄”文章的卷首语。时光久远,文章中的许多伪容都已模糊,但其中的两幅配图却并未随岁月的流逝而在脑海中有丝毫斑驳――那是两幅苏联少女的半身像,其中一个大辫子姑娘的名字是图里舍娃,而另
  个留着齐耳短发、有着羞涩笑容姑娘的名字则是柳芭诺娃。她们有着同样的“苏联英雄”身份,以及相同的生卒年月――1924―1941!那场在她们花季年华爆发的战争在赋予了她们至高荣誉的同时,也将她们的生命定格在17岁……
  
  “放火烧掉自己的首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拿破仑・波拿巴
  
  1812年6月24日,为赢得绝对的欧洲霸权,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率领近60万军队入侵俄国。在这位“真正的军事艺术巨匠”(恩格斯语)看来,对西欧世界而言仍属蛮荒之地的俄国和那些“沙皇的灰色牲口”(西方对俄军的蔑称),绝不可能抵挡住法兰西以倾国之力发动的凌厉一击!战事的发展似乎也验证了拿破仑的判断,1812年9月7日,法军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处的博罗季诺艰难战胜由俄军名将库图佐夫指挥的俄军主力。为保存俄军有生力量,库图佐夫被迫决定放弃莫斯科以赢得必要的战略空间。9月14日,俄军撤离莫斯科,次日清晨,法军入城。下榻克里姆林宫的拿破仑已经开始憧憬为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举行的受降仪式了,然而,短短一夜之后,在莫斯科燃起的熊熊烈焰便彻底击碎了皇帝的美梦。
  1812年9月16日夜,潜伏于莫斯科城内的俄军官兵举火焚城,烈火迅速席卷了莫斯科全城并数日不熄。大火将法军的大部分粮秣、军械和弹药以及几乎全部的古代建筑、古物、园林都付之一炬,凝结数百年来俄罗斯民族无数心血的精华之城毁于一旦,随之覆亡的则是拿破仑帝国的千秋霸业!不过,毁灭的城市可以重建,而皇帝的荣光却从此一去不复返。即便是鼓起余勇拼力一搏,拿破仑最终所得的最多也仅仅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百日王朝”……
  莫斯科大火不仅烧掉了拿破仑的皇冠,更让西欧大陆的君主们看到了这个被他们视为化外之民的民族血管里流淌着的刚烈与不可征服!然而,历史对于野心家而言永远都是可以回避乃至于忘记的。几乎就在拿破仑发动征俄之役的139周年之日,另一个已经征服了大半个欧洲的战争狂人向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发起了又一次规模空前的入侵――1941年6月22日凌晨,以近5000架飞机发起的大规模空袭为序幕,550万德军在2000公里战线上以不宣而战的方式向苏联发起了全面进攻,卫国战争爆发!
  和139年前的拿破仑一样,此时正踌躇满志的希特勒决不相信那个“劣等民族”能在优秀的雅利安军队面前坚持3个月以上。然而,此时他所面对的已不再是139年前那个几乎可以与落后、贫穷划等号的俄罗斯帝国和它的“灰色牲口”,而是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苏联。德寇的入侵很快便演化成苏联全民族的卫国之战,而在抗击德寇的阵营中,除了作为中流砥柱的红军和苏共外,还有两个以伟大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命名的特殊群体――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和苏联列宁少年先锋队。
  
  “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共青团员之歌》
  
  1941年9月26日,基辅战役结束。由于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失当,坚守乌克兰地区的苏军西南方面军全军覆没。此役,苏军损失了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里波诺斯上将在内的70万将士,而在随后的维亚济马战役中,苏军又损失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大批兵力。为稳定莫斯科的西部防线,苏军最高统帅部紧急组织了莫扎伊斯克一小雅罗斯拉韦茨防御战役以延缓德军的攻势。此时的苏军机动兵力已近枯竭,预定由150个营扼守的防线,至战役开始之日仅有45个营到达阵地。为此,苏军不得不将刚入学不久的军校学员们也派到了第一线!10月中旬,苏军波多利斯克机枪炮兵学校的学员支队奉命进驻小雅罗斯拉韦茨筑垒地域。该支队几乎完全由共青团员组成,平均年龄甚至不满18岁。和装备精良的德军相比,他们装备匮乏,唯一的重机枪还经常出故障;被服短缺,甚至只能穿着缴获的德军大衣作战;经验不足,和经历过西线战役的德军相比,刚刚入伍几个月的他们只能算是一群没长大的孩子!
  但就是这些年轻的学员,却将数万德军顽强地迟滞了几个昼夜――1943年10月13日,德军突破了卡卢加地区苏军第49集团军的防御阵地,随即向小雅罗斯拉韦茨筑垒地域的苏军守备部队发起猛攻。面对德军1个摩托化军的冲击,军校学员们和仅有的编制不足1个团的友军一起,顽强抗击住了德军的多次进攻。共青团员们在阵地上坚守了5个昼夜,直到最后一名学员倒下,德军才在10月18日占领了小雅罗斯拉韦茨。这是苏联共青团员们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成建制的流下鲜血,而在随后的艰辛岁月里,这些年轻的热血还将继续流淌……
  “俄罗斯虽大,但已无路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面对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百万德军,前线的苏军将士以血肉铸成了一道让德寇无可逾越的防线。为了支援一线将士的战斗,共青团莫斯科市委和苏军指挥部决定动员共青团员组成敌后破袭队,渗透到敌占区展开破袭行动。而在这些英勇无畏的共青团员的名单中,有这样一个注定将被无数人所铭记的名子――卓娅。战争爆发后不久,这位莫新科第201中学的十年级学生便自愿参加了游击队,并在1941年10月与同一批参加游击队的共青团员一起在纳罗福明斯克附近的奥布霍沃村越过前线,到达德国占领区。
  1941年11月底,卓娅在彼得里谢沃村执行一次焚毁德军马厩的行动中不幸被德军第332步兵团俘虏,受尽折磨后最终牺牲在侵略者的绞刑架下。在得知卓娅被残酷杀害的消息后,愤怒的斯大林向苏军官兵发出了“不接受德军第332步兵团的投降,该团官兵一经俘获就地枪决!”的命令,而苏联最高苏维埃也追授卓娅为“苏联英雄”。这名18岁的少女也由此成为卫国战争中最著名的青年“苏联英雄”,而这份由共青团员组成的“苏联英雄”名录却仅仅是刚刚开始……
  几乎就在卓娅牺牲的同时,另一名年仅16岁的共青团员――切卡林・亚历山大・巴甫洛维奇也在图拉州的利赫温市中心广场从容就义。这位少年游击队员1938年随父母移居利赫温,1939年加入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当战火逼近该市时,刚刚读完中学九年级的切卡林自愿参加民兵组织,并在城市被占领后 转入“先锋”游击队。在艰难困苦的游击战中,切卡林多次成功完成上级交付的侦察任务。期间有一次不幸被捕,但切卡林机智逃脱。1941年11月初,由于叛徒告密,切卡林再次被德军逮捕。德军对其严刑拷打,但始终无法从这位少年口中得到任何关于游击队的情报。1941年11月6日,切卡林被德军绞死在利赫温市广场。1942年2月4日,苏联政府正式追授共青团员切卡林为“苏联英雄”,1944年,利赫温市改称切卡林市。
  除了积极参与敌后游击战,更多的共青团员们选择加入红军。1942年8月14日,诺夫哥罗德地区帕菲诺的索图卡村附近,两名年轻的苏军西北方面军第1突击集团军第130步兵师第528步兵团的女狙击手――考夫肖娃和波丽瓦诺娃奉命坚守阵地。在打完了两人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中的最后1颗子弹后,面对包围自己的德军,两名英勇的狙击手毅然用最后两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考夫肖娃牺牲时还不满22岁,而波丽瓦诺娃甚至只有19岁。1943年2月1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追授考夫肖娃和波丽瓦诺娃以“苏联英雄”称号,并同时授予2人“列宁”勋章和“红星”勋章,苏共中央也同时决定追认牺牲前不久才由共青团员转为预备党员的2名烈士为苏共党员。
  在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完全由共青团员组成的近卫第6集团军某反坦克炮连在连长加格卡耶夫上尉指挥下,在奥博扬方向的首日战斗中即击毁德军坦克18辆。该连随即遭到了德军以营团为单位发起的多次猛攻,但即便是敌人坦克的履带已经碾上己方阵地,共青团员们仍顽强战斗到最后人,战役结束后,加格卡耶夫被追赠“苏联英雄”称号。
  1943年11月6日,在基辅郊外的斯维图希诺村,一座安置有多名伤员的临时医院因敌机的轰炸而起火。危急时刻,年轻的医务中尉、共青团员普希娜冒着火焰冲进医院,先后从烈火中救出了30名苏军官兵。普西娜本人最终因严重烧伤而不幸牺牲,而此时距离她的20岁生日仅仅剩下一个星期!1944年1月10日,普希娜被追授为“苏联英雄”。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先后有数以百万计的共青团员们走上了抵御侵略者的战场。共青团员们以自己的英勇与忠贞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与独立,同时也英勇地献出了生命――在全部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上千名共青团员中,追援的比例超过了60%。这些在花季年华逝去的生命,一起铸成了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历史上最为光荣的功勋。
  
  “我们要永远站立在前哨,我们的口号:‘时刻准备着!’”
  ――苏联少先队歌曲《燃烧吧,营火》
  
  如果说共青团员们的牺牲在人们心痛之余还有些许慰籍的话,那么另一个群体――苏联列宁少年先锋队的战斗与牺牲所留给人们的,则是更多的心痛与创伤!和接近成年的共青团员们相比,更年幼也更稚弱的少先队员的鲜血也有着更多的惨烈。1922年5月19日,俄罗斯共青团全俄代表会议正式通过了在各地普遍建立少先队中队的决议,这一天由此成为苏联少先队诞生的纪念日。自成立之日起,苏联少先队便被明确为由苏联共青团领导的、以10~15岁的少年儿童组成的共产主义群众性业余组织。1924年1月21日,根据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的决议,少先队组织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名字来命名,并于1926年3月召开的共青团第七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更名。
  1922年到1941年的19年间,苏联少先队伴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而得到了蓬勃发展。至卫国战争爆发时,苏联少先队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390万队员的庞大组织。战争爆发后,这近1400万少先队员也和负责领导他们的共青团员一起投入到保卫祖国的斗争中。
  出于保护这些国家未来的考虑,苏联政府和军方严禁少先队员参军参战。少先队员们便在共青团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铁木儿运动”。运动的名称源自苏联作家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创作的小说《铁木儿和他的伙伴们》,少先队员们同小说中的铁木尔等人一样,自发组织起来照顾军烈属、采集草药、收集废金属材料、到军医院值班守护、到田野里收割庄稼,甚至直接参加工厂的劳动生产。此外,他们还积极捐款以购买坦克和飞机。1942年,莫斯科的少先队员们首先向苏联红军交付了被命名为“莫斯科少先队员”的坦克纵队。
  尽管有禁止少先队员直接参加战斗的禁令,但少先队员,特别是敌占区的少先队员们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对敌斗争的第一线。1942年11月,活跃在德占白俄罗斯地区的“十月革命25周年”游击队中增添了1名叫卡泽伊・马拉特・伊万诺维奇的少先队员。这名13岁少年很快便成为一名合格的游击队员,不久之后转任“罗科索夫斯基”游击旅司令部侦察员。在斯坦科沃森林区第一次参加战斗时,卡泽伊的表现堪称英勇无畏,虽然手部受伤仍几次参加冲锋,并因此受到游击旅司令部的表彰。此后,卡泽伊又连续数十次深入敌占区,为游击队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并多次参加破坏敌占区交通线的行动。1943年3月,“富尔曼诺夫”游击队在鲁莫克村附近被德军包围,卡泽伊自告奋勇去与被围游击队建立联系,并及时带来援军,配合被围游击队全歼了德军讨伐队。1944年5月11日,卡泽伊在执行任务时被德军包围。这位15岁的少先队员宁死不肯被俘,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先后荣获“列宁”勋章及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各1枚,“勇敢”奖章和“战功”奖章各1枚,并在战后被追授“苏联英雄”。
  除卡泽伊外,另有3名牺牲于敌后游击战的少先队员――廖尼亚・戈利科夫、瓦利亚・科季克和济娜・波尔特诺娃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少先队员获得勋章和奖章。
  
  “我们再见吧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
  ――《共青团员之歌》
  
  “亲爱的柳鲍娃・齐莫菲耶夫娜!很痛心地给您写这封信。我求您:集中勇敢和坚毅。您的儿子近卫军中尉亚历山大・阿那托利维奇在反德国侵略者斗争中壮烈地牺牲了。他把自己青春的生命献给我们祖国的自由和独立。我告诉您:您的儿子是英雄,您可以因他而骄傲,他曾忠实地保卫祖国,他堪称他姐姐的好弟弟。您把您仅有的最宝贵的东西――儿女,都献给祖国了……”以上是红军近卫军中校列盖札写给卓娅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信件节选。在卓娅牺牲后不久,其胞弟舒拉志愿加入苏联红军,并积功至近卫军中尉。1945年4月13日,舒拉在争夺柯尼斯堡西方的非布鲁定克鲁格村战斗中阵亡,其时年仅19岁,而此时距离法西斯德国投降仅仅剩下最后的24天!舒拉牺牲后,苏联最高苏维埃追赠其为“苏联英雄”,并将其遗体运回莫斯科新处女公墓,安葬于卓娅的墓旁。
  在整个卫国战争中,有数十万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为国捐躯。而在这些逝去的一个个鲜活生命背后,则是无数颗破碎的母亲的心。1966年,在伏尔加格勒(原斯大林格勒)玛玛耶夫高地上正式落成了一座大型纪念碑,雕像总高104米,为一名愤怒的女性形象,她正一脚前跨,急剧地转过身来,挥动着手中的长剑,好像在向自己身后的人们发出“保卫祖国”的庄严号召。雕像落成后,苏联政府正式将其命名为《祖国・母亲》,并以此向所有在神圣的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苏联青少年和献出了自己年轻儿女的母亲们表达崇高的敬意――沧海桑田,英魂永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