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自编生物学案以辅助教学]七年级上册生物绩优学案答案
 

[自编生物学案以辅助教学]七年级上册生物绩优学案答案

发布时间:2019-02-15 04:41:08 影响了:

  笔者自2005年开始自编学案以辅助教学,经逐年修改后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辅学案,以此文作为总结,并与同行进行交流。      1   自编生物学案的类型与编制方法
  
  1.1随课学案
  随课学案指的是在新课教学中使用、用以辅助教学,完成教师教学设计中要达到的部分教学任务所设计的学案,也就是常说的“学案教学”。
  1.1.1随课学案形式
  (1)识图。
  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书上是彩图,但考试用的是黑白图。做“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学案的目的,首先是要让学生能识别黑白图上各个结构;其次达到练习的目的,巩固各个结构和细胞器的功能。
  (2)列表比较。
  .
  这类随堂学案是最常用的,对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最有效的。如设计表格比较“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有氧呼吸三个阶段”、“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等。这样的列表比较不仅让知识更清晰明了,便于识记,而且让前后相关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系统化。这样的列表比较有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如“四种有机物的比较”,让学生根据他们的认识来比较,不同的比较层次也可以反映学生掌握的程度。两种教学手段适时使用,不仅使知识系统化,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整理知识的能力。
  (3)绘图。
  如画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的曲线图,减数分裂各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与排列特点。比起看现成的图,学生自己画出来,可以加深其对整个过程的认识。
  1.1.2随课学案的特点和功能
  随课学案文字、格式简单明了,知识呈现清晰,是完成教学设计的重要而效果显著的手段。此学案对学生的认知起到引导、综合、总结和巩固的功能,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归纳整理,列表比较更是可以容易地得出相关结论。
  
  1.2复习学案
  考试前学生复习,一般采用看教材、看笔记、做练习的方式。教材虽然内容详实,但知识没有整理,看完抓不住要点;笔记对每节课的知识有所整理,但前后知识之间的对比联系不够,而且学生的笔记也不一定全面,况且有的老师的板书随意,记下来也毫无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笔者自编了复习学案。
  此学案并不仅仅是知识清单,教师将知识网络做成填空的形式发给学生。这些空格可以以考试的形式或课后作业的方式完成,订正之后,就是一份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资料。
  复习学案据不同的时期或用途,分成三类。
  1.2.1学期复习学案
  把一学期或一年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按教材顺序整理,也可以不按照教材顺序,把本册或两册书中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比如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依次放在一起,便于比较;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和“胚的发育”整合在一个图表中,这样,相关知识点间更具有连续性。
  复习学案不是简单地照搬教案,知识经过整理后更具有系统性、连续性,脉络更加清晰,也更便于对比记忆。
  1.2.2会考复习学案
  会考复习学案据会考大纲编写,不一定有教材中所有的知识。会考复习学案整合程度可以更大,一般是按专题整合。
  1.2.3高考复习学案
  (1)高考复习学案的编写方式。
  高考复习学案按专题编写,应用于专题复习阶段,专题可大可小,常规是按9个大专题编写,北京四中生物组毕诗秀老师做的复习资料在大专题下又设小专题,专题细化为:
  专题2:绪论;专题3:生命的物质基础;专题4: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专题5:细胞增殖;专题6:细胞工程;专题7:新陈代谢概述;专题8: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专题9:动物新陈代谢;专题10.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专题11: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12:生殖发育;专题13:遗传的物质基础;专题14.遗传规律;专题15:变异与进化;专题16:生物与环境;专题17;高中生物实验复习―基础实验;专题18:高中实验复习、实验分析设计;专题19:调查示例。
  针对几大专题,整理主干知识提纲:
  专题20:主干知识复习提纲、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21:主干知识复习提纲、新陈代谢;专题22.主干知识提纲、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23:主干知识提纲、生命的延续性;专题24:主干知识提纲、生物与环境。
  毕老师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一前一后两个专题:
  专题24:致新高三的全体同学们(近三年高考分析、理综考试特点、复习建议、复习具体要求);专题25:临考前嘱咐(高考前的复习任务、考场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时间安排、心态等)。
  这相对于一般的教辅书的设计,是一份更加系统、完整的导学、导考材料。
  (2)高考复习学案的内容呈现。
  知识经过系统整理后,有的可以做成填空,有的可以留出空白,让学生自行整理,也就是说,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是引导学生们一起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1.3预习学案
  教师预先让学生熟悉一下内容,甚至带着问题去听课,效率一定会提高。
  1.3.1预习学案的编制方法
  第一部分:问题导引――针对本节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设疑,让学生明白本节内容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检查――做成填空的形式,以检查学生预习效果,也告知学生本节内容中基本要掌握的知识点。
  第三部分:提出问题――学生预习过后,可能会提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疑点;二是提出由此内容联想到的问题。
  1.3.2预习学案的使用
  学生预习过程中完成学案,教师必须做到全批全改。一是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本节内容的可接受程度;二是可以了解学生的疑问,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或直接把答案写在学生的预习学案上,也可以在课下找学生解决、讨论。可以说,预习学案是师生间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2 自编学案的特点与教学价值
  
  2.1针对性强
  教师自编学案时,可以针对自己的学生层次来设计难度、拓展面,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教学目的。
  2.2灵活性强,便于调整
  教师自己做的电子文档,便于修改,有不足的可以补充,并且可以针对每年不同的生源可以调整。
  2.3完整性
  市面上的教辅书,即使称作“学案”,没有一种能同时完成引导预习、辅助教学和帮助复习的功能,所以这三种学案编制出来用以辅助教学,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导读、导学、导思的资料。
  做学案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每年还要修改,如果换用课改教材,改动就更大了。但辛苦是值得的,自编学案为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完整的学习认知过程,能让学生轻松学习,将思考贯穿学习过程,真正做到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而不是死记硬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