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对策探讨:冷链物流加盟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对策探讨:冷链物流加盟

发布时间:2019-02-19 03:48:18 影响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冷鲜肉的需求增加,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程度低、发展滞后,无法有效地满足这一需求。作者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随着人们对生鲜食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冷链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因而学术界对冷链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提出相关的定义。《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将“冷链”定义为: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设施的物流网络。有关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生鲜农产品在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始终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的一项系统工程。
  2 农产品冷链物流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牲畜的生产区域与消费区域在逐步分离,居民对肉类产品的消费习惯也在不断改变,这对于肉类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安全有重要意义。
  2.1 牲畜生产区域与消费区域的分离
  我国肉类产品资源配置地域性突出:重点产区中北方比重上升,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肉类生产减少,产业集中带初步形成。
  生猪生产全国有8大重点产区:川、湘、豫、鲁、冀、苏、皖、鄂;牛羊肉生产有5大农区(豫、冀、鲁、皖、吉)和5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我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企业主要集中在肉类产业化较高的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其中山东(19家)、河南(9家)两省,占44.4%。在重点产区中北方比重明显上升,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养殖的人越来越少,吃肉的人越来越多。
  牲畜的生产区域与消费区域出现了分离,因而,大量的生鲜肉需要从主要产地输出到消费地,途中为了保证其质量,必须采取冷藏运输。
  2.2 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
  “半夜宰猪,早市卖肉”是我们千百年来普遍的习惯。基于长期以来的消费习惯和认识上的错误,广大城乡居民较热衷于热鲜肉,他们认为热鲜肉更新鲜、更卫生,这是不科学。
  现在这种消费习惯正在逐渐改变:一方面,由于冰箱和冰柜的普及,居民得以更好的储存和保管;另一方面则是饮食观念的改变。以猪肉为例,居民倾向于当前的科学说法――猪刚屠宰完毕极容易被细菌、病毒繁殖或者分泌毒素,而冷鲜肉因经过加工可控制大多数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使成熟肌肉组织变得柔嫩多汁、滋味鲜美、气味芳香、容易咀嚼,便于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
  3 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3.1 生猪、活牛羊冷藏加工比例低
  我国屠宰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2009年全国定点屠宰企业设计年屠宰能力高达10.88余亿头,而实际全国年定点屠宰量却只有3.23亿头,实际产能不足三分之一。据相关数据表明,2009年2月全国规模以上(年屠宰量15万头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约1300万头,到了2011年1月屠宰量有所上升,但也只有约2500万头。这种“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国内生猪品质较低,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力弱,很难走出国门,形成了国内“区域性竞争格局”。
  屠宰行业的这种现象带来了生猪、活牛羊冷藏加工比例低的局面。
  3.2 屠宰市场缺乏规范
  在中国,肉类加工既是个传统行业,也是个新兴产业,出现了许多大型屠宰加工企业,但多数省、市定点屠宰仍存在市场集中度低、规模小等问题。据了解,2007年全国生猪定点屠宰场达2.3万家,规模以上屠宰加工企业只有2847家;更多的定点屠宰场设备简陋,检疫或流于形式,或靠经验直觉,或手段落后;加之执法力度不够,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行为时有发生;另外,还有一些地方采取各种手段,限制非本辖区定点屠宰厂合格生鲜肉进入本地市场,影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肉类市场的形成。中国肉类加工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集中度不够,缺少规范化经营。因此,减少屠宰场数量,扩大屠宰场规模、实现肉类工业化和机械化屠宰势在必行。
  3.3 冷链网络覆盖不均
  随着城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对于肉类食品的需求量在逐渐加大。但是由于发展的不均衡,从各种肉类的人均消费量来看,1990年至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量一直高于农村居民,从1990~2008这18年的间隔期可以明显观察到,199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是农村居民的2倍,1995年为1.8倍,2008年为1.68倍,城乡需求分散导致相关企业在建立冷链网络的时候更多的侧重重点城市建设,农村的冷链覆盖残缺。
  3.4 资产专用性致使冷链物流供给市场难成规模
  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理论,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其生产价值的前提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专业性资产是为支撑某种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一旦形成,就会锁定在一种特定形态上,若做他用,其价值会迅速贬值。如肉类产品所需要的专用低温仓库与运输设施,就具有鲜明的资产专用性。若收益不稳定,企业将面临极大的运营风险。
  建立冷链物流网络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同时又由于肉类产品本身的易腐性、肉价波动性大等特点,企业很容易因冷链设施的专用性而被深度套牢,投资会遇到很大的风险。这阻止了一部分投资进入,导致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受阻,不能形成规模。
  4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对策
  4.1 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与繁育优质化
  养殖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有效提高养殖比例,优化养殖结构;养殖龙头企业加大优质品种繁育力度,切实提高良种供给能力,有效规避从外引种的风险;养殖场(户)淘汰土劣品种,全面推行良种良法,优化品种结构,科学控制能繁母猪、母牛羊存栏比例,稳定生猪、活牛羊产能。
  通过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与繁育优质化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提高生猪、活牛羊冷藏加工的比例,为建立完善和有效的冷链网络提供充足的保证,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
  4.2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整合肉类加工企业
  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肉类加工业,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区、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流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加快由作坊式手工加工向工厂化机械加工方式的转变,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加快由传统组织结构向现代组织结构的转变,提高行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延伸产业链,促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制品加工、肉品流通各环节的有机结合与相互协调。
  4.3 建立覆盖农村的冷鲜肉冷链物流
  广大农村市场引进有实力的大型连锁超市及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当地农产品基地建立更紧密、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增加对接品种和数量,提高基地直接采购农产品数量;支持农产品产地冷库等设施建设,增加肉类专用冷库库容,提高农产品产地预冷比重,延长农产品保质期,促进农产品流通成本降低。
  4.4 依托肉类加工企业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发展要依托大型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和发展,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大型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冷链配送网络;二是专业冷链物流企业与众多肉类加工中小企业形成合作单位,增加物流效益。
  猪肉加工行业以双汇、金锣、雨润等为领先者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为此双汇、雨润建立自己专门的冷链配送网络,一方面是因为其中的利润不想让给别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没有专业化的冷链服务企业可以达到他们的服务要求与区域覆盖程度。规模企业由此充分发挥其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优势: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专业冷链物流企业与众多肉类加工中小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形成合作单位。肉类加工企业使得专业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宽、业务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借助其信息网络系统将供应链各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产销间信息的直接、快速传递,促进供需平衡;依靠其较高的专业化程度,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冷链”物流系统的成本,且在信息网络系统的支持下,使库存数量减少和库存时间缩短,进一步降低成本。因而,各自的效益都会得到相应地提高。
  5 结束语
  冷链物流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冷鲜肉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得冷链物流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在诸多方面存在滞后问题,但相信冷链物流体系会逐步步入正轨,越来越好,从而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