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大学生就业期望
 

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大学生就业期望

发布时间:2019-02-27 03:45:46 影响了:

  摘 要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的实质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较量,本文从大学生的个体层面探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 就业 竞争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The Way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LI Yun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The employmemt situ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essence of employment competition is working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essay is to analyse the composition of working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ways to improve. So the angle of view is from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Key word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improve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一些论文研究了就业市场的有效性、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课程设置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但这些很难说明为什么不同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却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就业竞争的实质是大学生个人就业竞争力的较量,毕业生个体的竞争力在诸多因素中举足轻重,因此从大学生的个体层面探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具针对性,在大学生个人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和提升上下功夫十分重要。
  1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就业竞争力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 ,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就业竞争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而这种竞争优势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是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集中反映和标志,而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又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
  2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
  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学生个体通过学习、锻炼、培训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简称为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一类是外在的条件提供的就业竞争力,它们依托于大学生个体,非大学期间通过学习获得,如学校的品牌、家庭背景、社会因素等等。
  2.1 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是一种由多方面技能构成的综合素质。有学者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笔者认为,从知识、能力和品质的区分层面上,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可以细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
  (1)专业知识技能。大学生通过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拥有体系化、结构化的专业知识理论、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广阔的知识面。用人单位希望所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大学生要注重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获取专业知识的质量,丰富专业知识学习的途径,把专业知识学深、学精,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成为复合型人才,顺应知识增长的新趋势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2)可迁移技能。可迁移技能是大学生所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素质,能够满足工作的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可迁移技能包括沟通技能、解决问题或批判性思维技能、人际关系技能、组织技能、研究技能。根据美国“全国大学与雇主协会”在2002年的调查,美国雇主们最为重视的技能和个人品质按顺序排列前六的分别是:①沟通能力;②积极主动性;③团队合作能力;④领导能力;⑤学习成绩;⑥人际交往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可迁移技能在就业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展示出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与发展潜力。
  (3)自我管理技能。大学生的品质与自我管理能力在其就业竞争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用人单位往往将本单位文化、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起来,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基础扎实,技能过硬,而且要意志坚强、人格独立、个性健康、品德高尚。这些都是对毕业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明确要求。勤奋、踏实、敬业、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中,也更容易获得上级领导的信任。自我管理技能较高的大学生可以逐步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而当前的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易于以个人为中心、缺少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需磨炼自己的意志,塑造个人的良好品格。
  2.2 外在的条件提供的就业竞争力
  (1)学校的品牌。学校的品牌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外在条件。用人单位倾向于重点或名牌大学的学生,有的甚至明确指定院校,或者规定招聘“985”院校或“211”院校的学生。专业是否热门也是外在条件,提供给毕业生一定的就业竞争力。(2)家庭背景。有些学生的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外在条件。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对毕业生的就业观以及就业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3)社会因素。社会的经济形势、社会就业的总体形势、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以及用人单位的人才消费理念,是大学生外在就业竞争力的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当前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本科生的就业机会,加剧了就业难。
  3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1)大学生要明确市场需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少大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行动,临到毕业才思考个人的发展去向和工作要求。其实对于找工作的准备永远没有太早,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也能够让大学生客观正确的认识自我,进而指导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应该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要清楚人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
  (2)大学生要注重拓展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今时代的需求,要一专多能。尤其是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的提高,包括个人的表达、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对就业及工作都有益处。学生要积极锻炼培养自己的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使能力发展最大化,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只有大学生提升了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长足的发展。同时大学生要增强事业心、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做好应战工作的心理准备,提高就业心理素质。
  (3)大学生要提高实践技能,积极考取职业资格。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习,提高个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在实践中获得社会经验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如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余地渐宽,超越学历之外的劳动力职业素养问题逐渐为用人单位关注。目前,我国职业准入制度已初步确立,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门槛”和“通行证”。大学生要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以提升就业实力。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侧重考察的是个体人才的竞争力,是大学生个体的社会适应和社会生存能力,以及个体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大学生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加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适应环境与应变能力等的培养和锻炼。
  
  参考文献
  [1] 李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培养.煤炭高等教育,2006.1.
  [2] 张仁杰.关于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