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SOA的中国游戏刚刚开始】中国的苦日子刚刚开始
 

【SOA的中国游戏刚刚开始】中国的苦日子刚刚开始

发布时间:2019-03-12 04:03:44 影响了:

  (刘松)SOA正逐渐通过业务流程管理和社会化网络将自己的影响延伸到业务层次,融合成一个新的“动态业务应用”。      在第一个本命年到来的时候,索亚(就是“SOA”)忽然发现自己的知名度在中国IT媒体里大火,他已经成为软件市场被人谈论得最多的人物。对于这点,少年老成的他感到有点意外,他长得不帅、性格内向、常遭人误解,虽然他相信自己的成熟期应该很稳定,但他也知道他将经历一个漫长的青春期,到目前为止,他在很多方面还未发育成熟,突然地被人关注无疑让他产生了怕别人失望的担心。在这一年的中国IT媒体里,他简直觉得自己的名字成了一个万能标签,平台厂商大张旗鼓地发布新的产品套件,众多ERP应用厂商纷纷开始发布基于她名字的新版本应用,其他行业ISV(独立软件供应商)在讨论公司战略时也言必称索亚, 他年幼的弟弟SCA(服务组件架构)今年也登堂入市,经常可以代表他在公共媒体上发言。
  曝光给索亚的他增加了忙碌感,不过还是很欣喜,毕竟让人关注总是可以满足小小的虚荣心。只是当他在深夜冷静下来,回想很多客户看到他那种茫然的表情时,颇感同情。那么多的说法,他们中很多人一定听糊涂了。他知道在媒体炒作的热度和实际客户的部署之间,其实有着巨大的差距; 他觉得自己那些被冷落的堂兄们,诸如EAI、面向对象们并没有舆论上说的那么过气,难道一定要制造新旧技术的冲突才能引起公众的注意?在这一切纷扰的背后,索亚自己明白,就是有再多的宣传,大多数情况下,他的形象也仅仅停留在理念阶段。真的要把他在一个具体的企业里面实施成功,还得依赖行业里面拥有架构和行业经验的专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拥有经验的实施高手们从来没有觉得索亚是横空出世,在任何一个具体的软件项目规划中,还是一样要从业务架构入手,惟一的区别是如何利用一个面向业务的服务层来消除冗余。
  索亚现在开始对人解释,自己练的是一种类似太极的东西,俗称架构哲学,而并不是某一种特别的招数,架构哲学的自然演化,只是现在需要用一种更高层次的太极来融会贯通并重新利用,实际上与种种现有技术并不相悖。
  与三年前局限于企业应用集成平台的SOA概念相比,SOA最近两年来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它和方兴未艾的社会化网络以及炙手可热的业务流程管理有着更深层次的互动。靠近企业架构底层的SOA,逐渐通过BPM(业务流程管理)、社会化网络将自己的影响延伸到业务层次,共同虚拟化地融合成一个新的“动态业务应用”,这个计算框架自下而上分别是: 基于虚拟化的基础平台、基于SOA的服务网络、面向变化的业务流程层以及以Mashup为特点的用户交互层,SOA成为“动态业务应用”计算架构之中的关键层。
  “动态业务应用”计算模式的出现,直接受到了全球化和Web2.0思潮的驱动,在畅销书《世界是平的》里面,弗里德曼已经将全球化和互联网对商业世界的改变做了一个新闻报道式的分析。新一代互联网催生的广泛蝴蝶效应也动摇了原有商业世界的本质。新兴的各种社会化网站开始聚集人气,已被预测将成广义虚拟经济的基础。
  
  后ERP时代的
  信息系统架构
  
  传统的信息系统架构都不是面向变化的,它们经不起“社会化网络”这个颠覆性趋势的挑战。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找到一个现成的参考架构来应对快速的外界变化。对动态业务应用计算模式来说,一个比较恰当的参考模式是人的大脑。
  后ERP时代的信息系统架构是向大脑结构学习动态反应的信息架构。左脑负责逻辑、数字、书面语言、分析; 右脑负责直觉、创新、综合、图形。如果对企业信息系统做一个类比的话,可以粗略地按应用特点分成两类,比如ERP、财务这类应用系统采用的是左脑的方式,强调准确、逻辑化、量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没有这些应用,大型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与运营。然而,企业的产品创新、设计、品牌、营销等附加价值高的应用,往往是需要根据外界的变化不断变更的,这些应用必然需要一个灵活的开发方式,这很像人类右脑的功能。管理学界现在有一种观点,在创新型企业,所有左脑类应用都可以外包到低成本国家来降低成本,因为这些应用不构成创新的要素,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专注于与右脑有关的创新类工作。
  科学研究发现,当人类的左右脑有非常良好的同步时,大脑的整体效能会成倍增加,而联接左右脑的关键是脑梁里面的神经纤维。如果我们把大脑的设计作为参考架构,那么理想的信息系统架构设计应该这样: 把管理类、相对稳定、强调一致性的应用归为左脑类的应用,把需要个性开发,并不断变更的应用归为右脑类应用,这类应用可以现在就考虑利用SOA/SCA的架构来开发。脑梁的神经纤维可以比喻成为企业级应用集成平台,负责企业的应用整合和企业综合应用。当我们继续分析企业级平台的特点时,就会意识到这应该是一个独立于应用系统的异构系统。
  
  SOA的中国
  切入点
  
  前面谈到,帮助企业信息系统建立一个灵活反应的右脑,是SOA的远期目标。从这一年主要行业的客户反馈来看,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从自己的企业开始找到SOA具体的切入点项目; 另一个是,找到项目以后,如何用SOA的实施方法来实施它。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20多年来一直高速增长,制造业非常发达,不过中国企业和欧美企业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因为多数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价值领域,因此来自于客户服务方面的压力不那么大,并且中国客户不像欧美客户那么挑剔。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政府,其监管压力是最大的,因为中国需要同时解决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双重问题。
  SOA在中国的切入点因此与欧美有同有异。
  相同的地方是: 银行、电信、外资制造业的IT基础与欧美行业类似,面临的企业竞争环境也很相似,因此在客户服务、应用集成、IT 架构优化方面有类似的需求,欧美SOA在这些行业的切入点从项目上看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不同的地方有两个,即政府与企业在监管透明化和新应用开发方面。在监管透明化方面, 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国有企业的应用集成平台等项目,都有了一些成功案例。从一个客户实施SOA两年的经验来看,通过将业务包装成服务确实提高了企业领导对业务的监控力度,更进一步,也很容易利用业务流程管理工具快速完成企业级流程的重新编排。用客户的话来说,SOA帮助他们达成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这个初衷。
  国内政府、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企业的很多客户都已经有了差不多十年的IT系统积累,建立了很多部门级、事业部级的应用系统,或者购买了ERP之类的大型应用系统。不过,企业的领导者往往发现这些系统并不能帮助他们进行实时的业务监管,如同前面的大脑比喻,当前的信息系统不能为决策者提供感知变化的综合信息,很多名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都建立在数据仓库等技术上,提供的历史数据多,而不是综合的运营信息,而这才恰恰是建立企业级SOA平台的价值。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确有很多层出不穷的新应用涌现,有些可能是要用SOA建立一个全新的项目群。在这个需求角度,SOA的着眼点并不在集成,而是要用SOA的实施方法直接建立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SOA如何落地的问题就被摆到日程上来。
  SOA如何落地
  两年以前,一些SOA专家们开始用城市规划管理来比喻SOA,把应用比喻为建筑物,把SOA架构比喻为城市。过去几年的SOA实践经验证明,城市规划管理不仅仅是SOA的一个比喻,它本身的很多策略就是SOA实施过程中各种策略的指导。
  关于SOA在一个企业演进的路线图,今年在媒体上已经有很多讨论,其中IBM的SMART SOA、BEA的成熟度模型虽然名字不同,推进策略也不一样,但在阶段的划分上都很类似,都是从项目入手,过渡到跨部门的整合,然后到达企业级的监管阶段。另有一个强调SCA用于建设的路线,针对新应用的具体开发,不过并没有顾及企业级SOA的整体建设。
  SOA的企业级推进,包括规划、建模、实施、运维、监管等诸多维度,还需要考虑企业架构、SOA能力中心、SOA工程学等企业内部资源的配备。采用SOA标签的产品完成一个项目,仅仅是SOA的第一步。
  
  SOA启动了新一轮的
  软件生态演化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从这一两年的市场宣传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公司对待SOA的态度,每类公司由于自己定位的不同都活用了SOA这个似乎万能的标签。SOA的进入曲线一般来说是从切入点转入跨应用整合,然后进入SOA的企业级监管。推进的重心从技术产品逐渐过渡到咨询与管理为主的服务。所以人们通过市场研究会发现,BEA、IBM等平台厂商在推进SOA理念方面最为积极,由于架构的既有优势,他们认定自己是最早的受益者,因此现在也有了SOA中间件的提法。讨论SOA是否预示中间件的消亡其实没太大意义,在SOA的逐步推进过程中,架构能力和经验的累积门槛,甚至要高于具体产品的重要性。
  第二类高唱SOA的是应用软件商,它们都开始了应用软件的服务化,并强调它们主张从业务层面看待SOA。
  第三类公司是IT咨询公司,咨询公司目前整体上处于观望态度,它们的利润模型决定了他们不会追求超前的技术,而是寻求已被证实的技术以降低风险。当然,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如果客户真的有意投资SOA,所有的公司都会承诺自己已经储备了技能,在客户的需求里面,所有公司的技术与技能汇合在了一起。
  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某一个时间点上,主要套装软件厂商真正将它们的软件服务化以后,对于一个大型客户的企业级SOA才会真正开始。这个时候,套装软件公司与平台软件厂商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被服务软化的左脑类应用和灵活开发的右脑类应用可以达到服务级别的融合。这个阶段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需求,即SOA的企业级监管服务。这个至关重要的工作,将成为实现企业级SOA ROI的真正转折点。如果按照EAI时代的规矩,这个咨询服务主导的工作,将落在咨询公司的象限里。到了SOA的监管阶段,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EAI工作核心在集成,并不涉及软件工程的内容,和应用之间也是通过接口来隔离的。到了SOA监管域,客户需要的厂商能力将遍及业务咨询、企业架构能力、SOA软件工程几个重要领域,EAI时代的分工已不能奏效。
  作者介绍
  刘松 目前任BEA中国有限公司企业解决方案部高级经理,过去三年负责BEA中国有限公司SOA方面解决方案的销售与推广工作,直接参与大量的客户和集成商SOA项目的交流与建设工作。在加入BEA中国有限公司以前,刘松先生分别在东软集团与IBM中国有限公司拥有2年和7年的IT行业工作经验,在电信、制造、零售、交通、政府等行业担任市场经理,销售经理等多个职位。
  
  观点
  SOA市场预测
  展望国内未来3~5年的SOA市场,不知道以下的预言哪些会成为现实:
  ● 社会化网络、BPM、SOA、虚拟化将融合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
  ● 基于SOA的行业应用软件会成为一个市场宣传的热点。
  ● 国际咨询公司的利润来源和实施能力,会逐渐从套装软件的实施向SOA实施服务过渡。
  ● 基于SOA的集成需求在特定行业会改变国际咨询公司和国内大型集成商的力量对比。
  ● 套装软件公司急于向服务化转身,并且会强化它们业务理解方面的优势,以保持应用锁定模式失效后的客户控制力。
  ● SOA平台厂商在获得初期的客户成功以后,将致力于将实施经验逐步传递给拥有业务理解力的国际咨询公司和行业集成商。
  ● 应用架构能力将持续变成SOA新游戏里的基本能力,这方面,拥有大量中间件客户和技术储备的SOA平台厂商拥有既有优势。
  ● SOA监管慢慢成为一种关键的咨询与实施服务,SOA咨询顾问在几年后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行业资源。
  ● 企业级SOA咨询服务的能力学习曲线比较陡峭, 国际咨询公司拥有全球的经验作为竞争优势。
  ● 国内的大型行业集成商可以通过SOA项目的实施,扩展成为SOA服务提供商,并对同行业中小应用开发商产生挤压作用。
  ●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被看做是一种基于SOA架构的商业模式,不过这种模式在中国的盈利时间可能不会太快,其障碍在于基于SOA理念的服务颗粒度如何能有效地服务于中小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 SOA成为BPO(业务流程外包)市场追捧的一种主导架构,国际化软件分工因为SOA而变得更为动态和市场化。
  ● 一些中小应用开发商可能会被迫变为“服务”开发商,但又面临BPO软件工厂的直接竞争。(文/刘松)
  
  核心观点: 后ERP时代的信息系统架构是向大脑结构学习动态反应的信息架构。把管理类、相对稳定、强调一致性的应用归为左脑类的应用; 把需要个性开发、并不断变更的应用归为右脑类应用; 这类应用可以现在就考虑利用SOA/SCA的架构来开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