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学科“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探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学科“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探讨

发布时间:2019-06-19 04:51:44 影响了:

  摘要:本文对当前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学科“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文中对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内容的确定、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培养方案的实施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为计算机学科人才的培养构建了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动态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53-02
  “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办学条件下,根据制定的培养方向和规格,为学生创建合理的、科学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框架,通过改进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组织的优化,以严谨的教学管理体制为保障,来集中体现有特定目标和方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与企业确立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的方案、签订培养人才的就业协议,并在师资力量、教学技术、教育设施、办学场地等条件方面密切合作,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安排到企业就业的这种定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叫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计算机专业招生情况逐年下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报考计算机专业,即便是考上了,也要求更换专业。这种情况使计算机学科的人才培养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为改变这一状况,适应市场的需求,作为高校计算机学科,需要与时俱进,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把当前计算机教育的最新理念和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结合起来,构建计算机人才培养动态能力集,这对如何更好地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以及深化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学科“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计算机学科“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计算机学科知识,还应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现代年轻人应有的创新开拓的精神,当然最好还能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管理,熟练的操作计算机的软硬件工具,掌握安装、调试与维护软硬件系统等技术,快速地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做一个能够良好的适应建设、生产、管理所需的专门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考虑以也几点:
  1.考虑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最终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计算机学科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及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每个时代、每个阶段都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制定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及时动态地调整或制定培养目标。
  2.需要企业的参与。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应用型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也体现在计算机教育为企业服务上。只有最终用人的IT企业最了解IT行业变化的趋势,最清楚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企业,什么样的岗位适合学生等等,这些都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需要有企业的参与。
  3.考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即培养人才的方式和方法,计算机学科人才的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构建计算机人才培养动态能力集。在设置计算机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单元时,要考虑动态的因素,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动态地构建“能力集”。
  二、计算机学科“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内容的确定
  计算机学科“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的关键是学校与企业深入有效的合作,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确定动态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在教学之中依据“动态能力集”提出有针对性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意见,经协商一致后实施。其培养的内容是以就业为导向,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或修订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动态地设置课程体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位就业。
  三、计算机学科“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人才的方向和规格,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思想,评估方式和制度管理,实施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全过程叫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优化教学资源与组织来使特定的教育思想和观念集中体现出来。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重在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根据“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的特点,构建计算机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一是要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全方位地分析企业和学校的条件和能力,准确地找到合作的最佳结合点,确定合作内容。二是要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教育必须适应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需要。
  四、计算机学科“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的实施
  计算机学科“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的实施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①确定“订单”合作企业。正确地确定“订单”合作企业是迈向培养“订单式”人才最重要的一步。为了可以找到和学校合作的合适企业,学校应对一些IT企业进行调研,全面分析企业的条件及能力,再确定合作意向和内容。与企业签订的人才培养协议上要有合作的内容、对象和方式等。在和企业施行订单式合作时,首先要想到这个企业的基础和综合实力,以及毕业后学生是不是愿意留在这里工作下去,其次还要考虑到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这个企业是不是过关,学生毕业后在那里能否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是不是能学到自己想学、感兴趣的东西;最后还要观察企业对和学校合作,培养人才是否有着积极、正面的态度,这也是能让合作快速而又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合作项目的文件形式是合作协议书,它也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法律依据,这份合作协议书必须要把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各自的义务和权利都考虑进去,充分的按照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教育法规进行制定。②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一是确定订单式培养学生。“订单”企业的基本情况,培养过程,毕业生工作岗位和基本待遇等,校企双方应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学生宣传,认真负责地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对报名的学生进行了严格的笔试、面试,体检、综合考评,从报名的学生中甄选出符合“订单”企业要求的学生,组建“订单班”。二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订单班。订单协议签订后,校企双方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结合的框架,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还有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等,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特色教材。③构建“动态能力集”。“动态能力集”的构建包含课程体系(能力集)、课程模块(能力子集)和课程教学单元(能力元素)的设置。能力是一种内在条件,是指一个人在承担起某项工作时能熟练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着根本地位是“能力本位”,能力作为制定课程内容的根本准则,体现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想指导。计算机学科“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的实施,重点是以上三个方面的落实。当然其它相关方面的实施也是不可缺少的。如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条件的改善,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企业实训条件的创建,工作环境的营造等等,这些对订单式人才的培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基于“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计算机学科中这是首次探讨。与企业签订人才订单,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动态地构建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动态地设置课程内容,这对传统的计算机教育必将引起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对今后计算机学科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畅,刘任熊.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2):19-21.
  [2]荀慧霞.“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44-145.
  [3]黄明,刘震,梁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2):90-92.
  [4]聂绪学,李昌凰,朱丽芳.论普通高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J].中国电力教育,2007,(7):73-75.
  [5]陈福,张秋实,陈丹丹.计算机专业“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5):13-15.
  [6]李开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人民论坛,2010,(26).
  [7]张智,张美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开发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9):65-66.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计算机学科‘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资助
  作者简介:陈继锋(1966-),男,教授、博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计算机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