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9-07-05 04:04:56 影响了:

  摘要:新课标的推行,为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化学教师带来新的契机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在分析新课标指导精神和内在特点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生;化学;创新思维
  2011年最新版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发,这部历经十年酝酿和探索的新课标,饱含着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关切,凝聚着众多教育界学者一线教师的心血。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其“着重培养学生在化学学科创新能力”的更高要求,成为摆在广大化学教师面前的新课题。笔者根据多年中学化学执教体会,对进一步拓展初中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是化学教学创新课的当务之急。改变过去把知识数量的简单堆砌视作“双基”唯一内涵的狭隘理解。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双基”,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给予更为科学的界定,赋予双基深具时代特征的丰富内涵。新课标明确指出:激发培育孩子们求知欲、兴趣、探索精神、创新意识、获取知识、搜集信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均是新课标中“双基”内涵的应有之义。同时,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防止刻意淡化、无视“双基”的重要性的错误倾向抬头,以免矫枉过正。
  其次,课程设计创新。例如:课程的引入要摒弃千篇一律的导入模式。一段电影视频、一个基于化学原理的应景魔术或是一个医疗事件,都可以因其与本课内容的潜在相关性而成为课程的序曲。设计引人入胜的小环节引导学生心甘情愿的进入教室,铺垫和引子。不单是教师去努力营造,更要千方百计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好奇心、求知欲去全情投入,构筑浓郁的化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思想的洗礼与化学思维的陶冶。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学情有的放矢,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点和立足点都聚焦在“学”上,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参与,让学生真正实现“会学”目标。学案设计要跳出传统一味注重知识技能讲授忽视学生兴趣的藩篱,不能规行矩步,固步自封,要大胆取舍,勇于创新,以全新的视野高屋建瓴的把学生兴趣的培养纳入化学课教学的全程。对于新课标提出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敢于做科学拓展和合理补充。在课堂练习的选取上,应该紧密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精挑细选,努力让学生通过练习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每次课后,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堂的反馈进一步修正学案,从而实现师生教学相长,互动提高。
  第三,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创新氛围。转换教学角色,以学生为本,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意愿,听取他们的想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如若不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营造和谐、融洽、开放、民主,“亲师信道”的良好氛围,从而享受化学、享受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理智与感情上得到双重的愉悦与满足。坚守“教无定法,有教无类”的信念,努力为学生彰显个性,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尊重孩子的首创精神,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动力,发挥创新潜能。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身先士卒,注意施教方法,将创新的观念潜移默化的贯注到每堂教学课中,把培养创新思维的目标全面渗透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加强心理引导,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意愿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成为可能。拥有发现的眼睛和创新意识的教师,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修养,影响孩子们的一生,甚至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将后进学生培养成为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第四,积极尝试实验创新。伟大化学家傅鹰先生有句名言“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实验是通往化学真的不二法门,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方法的思考和实践。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大有裨益。人类的创新思维不会自发的涌现,它需要一种触发的情境。因此为了让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够思如泉涌般的被激发,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实验创新的理念创设触发情景,在创新实验的情景中发动学生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通过选取最佳的实验药品、设想更高效的实验器具,选取最适宜的实验条件等等的不断的完善实验的过程。在大家互相研讨、辩论和互相协作中相互激发创造性火花,构建和谐的学习、研究团队。当今的社会,无论从事科学研究还是重大发明,离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就寸步难行。因而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对学生之间协同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大力倡导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强调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学都生置身其中,不盲动、不游离,在彼此交流、辩论中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第五,广泛联系,知识迁移。化学是一门相对开放性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拘泥于课本内容,要善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物质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迁移。例如:在讲石灰石发生化学反映的过程中,针对CaCO3+2HCl=CaCl2+H2O+CO2↑这一化学变化的内容,可以做适度的知识迁移,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老师提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衣服上经常可能会沾染水锈,水锈主要成分的化HFE学分子式如下:(CaCO3、Fe2O3),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利用大家现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找出最佳的除掉衣物表面水锈的办法。
  学生们的答案一开始都集中在利用盐酸HCl,运用盐酸与碳酸钙发生置换反应,消除水锈沉淀的办法来解决衣物表面水锈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很直接,也顺理成章,但却无法被认定为最佳方案。
  接下来老师的问题又来了:大家的方法确实可以除掉衣物表面的水锈,但是达到的方法得不偿失,算最佳方案吗?难道就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吗?衣服就只能呆着永久水锈穿着或者干脆扔掉吗?现在国家提倡节约型社会,讲究低碳生活。随意抛弃衣物肯定是不可取,即便为了尽量不损伤用稀释后的低浓度盐酸可行,但是大家有没有考虑过是不是家家都有现成的盐酸和用来稀释的器具?能不能够就地取材?大家能够把今天我们学习的化学反应用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很好,思路正确,但是用盐酸不可取,考虑下盐酸的性质,再想象生活中是否有比盐酸更常见,更容易获得的同类化学性质的用品?”(学生陷入沉思)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