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析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19-07-06 04:00:28 影响了: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结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科学地观察。启动学生通过现象揭示本质,使观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是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实验的前提,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有关知识的理解越深刻、越透彻,对所学知识就记得越牢,规范化的实验操作对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生物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析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的孩子大多数年龄在十二三岁,好动、好奇心强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我们的实验课大多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因为学生长期待在教室里,偶尔换下环境,会使他们立刻情绪高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这样他们一旦进入实验室就会完全忘记老师的要求,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实验器具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材料,甚至动手操作器材,这样使得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预期效果难以达到,形成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搬弄器材”的现象。教师对学生实验中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有效贯彻,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进入初中的第一节实验课是《探索生命的器具》,主要是带领学生认识显微镜,学会使用显微镜,为以后进一步的开展观察实验做准备,学生进了实验室后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摆弄显微镜,因为他们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个东西,显示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热情,这时候老师的讲解都处于次要地位了,课堂效果不理想。我在实际教学中把这部分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一课时是在教室里对照着课本让学生自己去认识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名称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当然没有实物的参与效果肯定不能完全达到,接下来的课我就带领他们来到实验室,按照我们上节课的内容开始巩固强化,学生依照已有的知识进行操作,有些掌握快的同学就开始自己探索观察他们想知道的外界事物。这样的安排可能会受到课时的限制,但从学生的掌握情况看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老师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学中都要重复上好几堂实验课。对于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采取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二、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办法
  1、激发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2、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除了进行学生实验教学外,为了加深对抽象要领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是配合讲授或课堂讨论,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的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首先,发挥好演示实验的作用。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教师,学生只是观察者,所以只需要一套装置就能满足全班学生的需要。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实验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在演示前,要认真备课,明确该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并围绕目的要求处理好实验和讲课的关系;要设计好演示程序,选择好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时机及对学生提出的观察要求和思考问题。其次,演示实验要紧扣课堂教学环节。演示实验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能有效地配合生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配合讲授或课堂讨论紧扣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演示实验,演示时机可依不同的教学目的而定。如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可在讲授新课时进行演示以便于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理论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另外,在学生实验课上,也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掌握实验方法做出示范。最后,演示实验教学中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演示实验必须目的明确、能说明问题。任何一个演示对落实认识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实验教学目标都有很大的作用,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所以不仅教师要明确演示目的,而且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目的,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达到实验目的,充分发挥演示教学的作用;第二,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让课堂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因此,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就应该注意现象要显著,合理使用投影设备,采取多种的方法使观察的主体对比强烈,产生好的效果。第三,演示实验装置要简单、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成功。要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便于教师操作,便于学生理解实验装置。为此,教师事前备课要充分准备、仔细操作,掌握好演示条件,熟悉仪器性能,做好演示前的测试工作。
  3、探究简易实验方法。第一,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第二,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比如在使用北师大新世纪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第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出运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和碘伏在一般的药店或村的卫生室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实践证明,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红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米豆腐代替《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购买到的琼脂;配制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以取代使用现在还无法买到的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用嫩的紫花茉莉等植物的叶取代香蕉也能做好《DNA的粗提取》实验;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4、注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是是实验教学的又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有所缺失的。如“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这个实验,把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纯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装有新鲜植物的塑料袋里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没装植物的袋子里的气体不能使石灰水浑浊。让学生通过分析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时,许多同学都说“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样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就本实验来说,得出这种结论显然是不科学的。这说明学生不知道或者说没有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由于实验报告没有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的两个实验分开分析,所以很多老师没能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也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缺失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方面的相关教学。笔者在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特别强调了实验分析过程中所控制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相关性的分析,指导学生科学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这就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也提高了实验的技能,更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