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再谈“盛唐气象”的文学表现]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
 

[再谈“盛唐气象”的文学表现]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9:05 影响了:

  摘要:“盛唐”,这一“唐朝的黄金时期”,或许在社会经济上尚有能与之匹敌的时代,但是就文学而言,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与之相匹敌。本文拟在先对“盛唐气象”这一名词的解析展开结构,再依照两条线索——诗人与社会、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契合“气”与“象”的阐释,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浅析“盛唐气象”的文学表现。
  关键词:盛唐气象 诗人气质 主体创造性 社会气象 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浅析“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在后世读者看来,是一个以玄宗朝为中心的文学繁盛和文学天才幸运地巧合相遇的时刻,这里闪耀着独一无二、辉煌壮丽的光彩,世人对此怀有这样的敬畏是有道理的。无论是家喻户晓的诗人,还是传颂千古的名篇,都使得任何人无法忽视这个时代的流光溢彩。然而,这种特殊的光彩却也掩盖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庐山真面目:一个持续变化的复杂过程,却被看成是天才和多样化风格的灵光乍现,即便其消失也是一样迅速,但却留给后代无限的遐想和追赶,以至于都快逐渐忘却其作为文学本该有的规律和表现。
  首先,我们有必要先简单地辨析一下“盛唐气象”中“盛唐”和“气象”的关系。如果按照历史的划分方法,盛唐自然不能包括大历和天宝年后,安史之乱早使“盛唐”不“盛”。但倘若如此,无论严羽,还是后世论“盛唐诗”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李杜等一干诗人在大历天宝年间的创作纳入讨论范围。由此可见,所谓“盛唐气象”,应当是一种美学范畴或美学特征,即具备这种“气象”的诗歌,就可被认为有“气象”。其实我们也明白,时代风气之升降,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文学之变迁,也并不一定马上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时代的变化要反映到作品中,还需要一个中间的过程。此外,我们亦需要摆脱历史分期的干扰,避免史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对文学造成的影响,然后再于文学本身中寻找其表现。
  既然如此,“盛唐气象”的特征是什么?要考查这些,既要了解历代诸公对“盛唐”诗歌的理解和它的实际表现,也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严羽认为,“气象”是诗法五种之一,又说:“气象,不可寻枝摘叶。”虽讲的不是盛唐,但对“气象”一词的诠释却非常力道——所谓的“气象”,应当是这一时代的整体风貌,是文学领域内主流文学所反映的现实,是大多数文学作品的精神风貌,而不是全部风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盛唐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从事诗歌创作的人有名无名者不计其数,他们创作的诗歌可谓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但我们不能说盛唐诗歌都有“盛唐气象”,都“气象雄浑”。毕竟,还有相当数量的宫廷诗、谄媚诗、讽喻诗,它们在内容上或表现狭窄、缺乏骨气,或过于灰暗、消极避世,这些都与“盛唐气象”的美学意蕴格格不入,因此说,盛唐诗歌并非都有“盛唐气象”。
  据此,所谓盛唐气象,当是特指盛唐诗歌所带来的独特的美感呈现。这种美感是盛唐诗歌作者的个人气质与其表现的气象万千之间的微妙的统一与糅合,并能集中反映出盛唐诗人独特的精神面貌和高度的创造性。盛唐诗人由于生活在这样一个被标识的时代,不可避免地与整个时代脉搏相通,且心心相连。同样,又由于盛唐诗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时代,其创作中自然又会带有大量鲜明独特的个人色彩,从而呈现出盛唐某些共同或类似的思想艺术特色。盛唐气象应当正是对盛唐诗歌的一种共性的整体把握,是一种包容的、蕴藉的,对这一整体把握的统合概念。
  二 “气”——诗人气质与主体创造性
  “气象”在中国古典文献当中,是两个独立的名词。“气”与“象”最初都是哲学范围内讨论的主题。“气”最初是被当作宇宙间的元气而存在,而人的存在也需借助这种气生存,所以这个概念一直被广泛关注。而第一次将“气”的概念引入文学的是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写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见,作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的成败大多决定于作者的“气”。而这种“气”一旦进入文学领域,将极具个人化色彩,难以复制和模仿。后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更加明确地提到“气有刚柔”、“情与气偕,辞共体并”。这里的“文气”,主要是作者的个人气质与其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主体精神气质的混合,是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具有高度生命力的创造性体现。
  由于唐朝开元、天宝时期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社会的风骨气象传染给了诗人,诗人也创造了诗史上的高峰。随意翻翻盛唐诗歌,其“气”自是与其他时期不同,自信、典雅、奋发、浑厚、慷慨、飘逸、高远、清旷、刚健,等等,均为其突出的特征。在这一时代,李白是极为出色的代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极具个人化色彩的诗风,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众所周知,李白的家庭充满了神秘色彩,他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古时为胡蛮之地。在他大约五岁的时候,父亲带着他偷偷地潜回了中原,迁居绵州彰明县。在少年时期,李白携带着家里给的盘缠,佩上心爱的古剑,仗剑天涯,浪游四方。这段时期,诗人留下了数量丰富、质量惊人的诗作。从他所吟咏的内容上看,尽管对象千差万别,但表达的情感体验却有许多共同之处,显示了作者不安分的灵魂和永远激荡澎湃的心灵。而在漫游当中,李白的内心交织着对政治仕途的热衷,几次出入长安的经历给诗人漂泊的一生赋予了浓重的功名色彩。浪漫主义的李白似乎在这一点上不够浪漫,而显得世俗。但是,如果不从李白的经历而是从其作品入手,往往却又发现他的诗,或者说他的思想,其实是幼稚的。然而,我们要感谢诗人的幼稚,正是这种与现实无关紧要的幼稚,加上李白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崇高的政治热情,才形成了他独特的“为文之气”,从而带给读者的文学表现就是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虚实相生的自由精神、真挚的情感表达。这位一生放浪形骸、热衷于功名,却屡战屡败、最终潦倒而死的诗人,已经成了唐诗的传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已深深地镌刻着李白的印记——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毫不压抑收敛的感情表达、排山倒海的行文气势。如果说,一位诗人的个人气质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他的作品,李白无疑是最好的典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