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重读[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游记
 

【重读[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游记

发布时间:2019-07-30 09:38:00 影响了:

   最近,我花了470英镑买了英国“对折本书社”(Folio Society)所出的《格列佛游记》限量1000本的典藏版,小时候以读故事书的态度读过该书,现在重读,体会已完全不同。小时候最喜欢看“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现在觉得“浮岛国”(Laputa)及“慧骃国”(Hauyhnhnms)最有深义。

   “浮岛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飘浮在天上,国王及贵族朝廷都在这个浮岛上;另外的大部分则在地面上。“浮岛国”非常重视数学和音乐这种形式教学,甚至皇帝的食物都切成数学或乐器图形,但他们除了数学和音乐外,别的全都不会,由于不重视应用几何,他们的房产都建得歪歪扭扭,看不见一个直角,这个国家的首都有一所发明设计学院,科学家在这里研究发明许多无用的题目。例如河边本来有个磨坊,发明家把磨坊拆了,要在山坡上盖新磨坊,为了推动新磨坊,则去建一条新运河,如此大动工程,当然一事无成。再例如,有科学家希望用蜘蛛丝来取代蚕丝。科学家这种最理性的人却变成了最荒唐的族类。

   至于“慧骃国”,则是指这个国家是由完美的马当家,长得和人一样的动物“雅虎”(Yahoo),是这个国家的下等动物。人和雅虎一样似乎有理性,不过他们利用理性只扩充自己的罪恶,而那些马,他们根本就没有“说谎”、“欺骗”等概念,当然也没有这种语言,因此要和他们讲这种事他们也听不懂,他们只有友谊和仁慈。他们只讲理性,但人类讲理性通常都会有正反两面,常会做似是而非的争论,但那些马儿所讲的理性,却没有欲望私利的蒙蔽和曲解,因此他们讲的理性都能增加相互的理解与信任。《格列佛游记》借着“慧骃国”的故事,讽刺了人类虽把理性当口头禅,但人类的理性有一大半其实是非理性,它也借着“浮岛国”的故事,讽刺了当科学家不懂世事,它的害处其实更大。

   今天重读《格列佛游记》,感觉已和小时候初读该书时大为不同,也体会到“讽刺”这种思想及写作方式的重要。人们通常会设定出许多正面的总体性概念,如“自由”、“理性”、“科学”、“道德”等,并将这种概念完美化,作为人们的总体方向。但研究思想史的都知道,人类其实并没有这种完美的总体性方向。它的被完美化只是人们自己的故意曲解,这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讽刺这种美化了的总体概念,他在做的其实是一种“否定性的启蒙”。

   “启蒙”有两种,一种是透过美化某种概念而使人被积极性地启蒙,另一种则是借着讽刺这种美化的概念,让人们知道它很容易走到美化概念的反面。“启蒙”的这两个层面加起来才成为一个整体。这也是越到后来,我越对总体性的美好概念有所保留的原因。研究西方思想史的已承认卢梭的性善论及公意论乃是近代极权主义的鼻祖;更别说当代思想家对启蒙理性的怀疑。

   因此,我对《格列佛游记》的讽刺笔法始终都高度正面评价。该书没有去宣扬什么伟大的概念,而是以说反话的方式让伟大的概念暴露其内在的缺点,人们都以为科学家很伟大,但该书却告诉我们,科学家高高在上,他们偏执起来,所造成的坏处更大。人们都以为理性很伟大,但人们所谓的理性却定义不明,只是用理性为名来合理化自己的贪婪自私。礼教可以杀人,理性可以杀人,自由民主更可以杀人。伟大的概念有流动性,一不小心就滑到了它的反面。

   因此,从早期伊拉斯默斯的《愚种礼赞》开始,一直到《格列佛游记》,再到马克·吐温的杂论,我对西方的讽刺文章一直有偏好。讽刺作家少了自以为是的傲慢,却用有点怜悯的态度,从反面来看世界。它以另一种方式教导人们,使人变得聪明有智慧,最重要的乃是一种谦虚的批判。中国清末有谴责小说这种文类,它是谴责而非讽刺,讽刺在中国文化里是相对不发达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