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9-08-07 10:52:42 影响了:

重庆市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评价手册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教所 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室

二○○七年九月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草稿)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设计是以《7——9年级初中信息技术实施纲要(初稿)》为依据,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理念,整合课程目标,促使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初中信息技术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发展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兴趣;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思考、讨论和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目标的达成,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课堂教学评价是为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课堂教学评价应有业绩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两方面。前者的主要功能在于甄别,后者则在于发展。即评价既要关注教师的显形结果,也要关注教师的隐形结果;既

要关注教师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能力,也要关注教师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能力;既要关注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也要关注教师的角色能力。因此,在评价中必须让教师以评价主体的地位参与其中,与其它评价者一起反思与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应放在特定的学校与教学环境中去思考,对不同的环境应有不同的区别。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进来,是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以及想从评价中得到什么。就像尊重学生的差异一样,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尊重教师、环境的差异。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因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首要原则是基于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发现、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方面的潜能,使每一个教师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信心而进行。因此,评价必须遵从发展性原则,有鲜明的指向,使评价过程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生向着专业化、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学生、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帮助教师度过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关;教师自己也要看到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进步及潜能,通过引导学生从贴近生活的活动到信息技术的知识的掌握过程,激发教师的教学欲,领略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成功与喜悦,体会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方法与手段,培养自己终身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2、整合性原则

“整合”就是整理、组合。在教学评价设计中,整合就是从整体出发,将影响评价的诸因素,如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手段等,组成最佳的结构

和程序,以获得最大整体效益。整合性原则在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评价的内容要全面,不仅关注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情况,还要关注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生成情况;二是参与评价的主体要全面,在学生、教师自评的基础上,还要有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同学、同事、社区参与评价,这些评价者只有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合理结构才能使评价发挥最大效益;三是使用的评价方式、手段要全面,多种评价方式、手段的合理使用是提高评价水平的保障。

3、科学挂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指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目标要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评价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熟练程度上,应该从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的高度认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科学性原则的另一个含义,是指评价标准要体现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评价标准要合理,没有科学性错误。评价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公平对待每一个评价对象上。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时,一定要全面、公平、公正,既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善意的指出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过褒和过贬都不能完好的体现评价实效。

4、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习内容、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学习内容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5、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迸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正基于此,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也即是说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首先应该是学生。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1.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不断得以增强。

2.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3.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4.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6.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改革仍在起步阶段,确实很难一下子就明确无误地提出“一堂好课”的标准。再者,由于学科的差异、地区的差异、构成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和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差异,“好课”的“个性”色彩非常突出。这样,评价课堂教学有着更多发言权的便是教师所在学校的老师。他们处于一个较为类似的环境中,对教师比任何一个外来者更为清楚,对学校、学生的情况更为了解。因而,课堂教学评价的另一个主体便是教师的同伴。这里的同伴是本校的本学科教师,还可以是本校其它学科的老师。

当然,作为研究人员与教研人员的评价主体地位也不应忽视。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工具、材料及使用说明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因此,在这里向大家提供的评价方法及量表是以课堂教学的评价为主的,突出了学生、教师的自评。但由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量表对有差异的评价对象做出公正的评价。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这里提供的评价量表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能作为参考。评价者在使用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使其适应评价对象的实际。

课堂教学的过程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

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的方法之中。体现在学生不同方法不同过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怀疑、争论、发散、统一以及自圆其说之中;体现在教师真情实感的批评和表扬之中;体现在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有胆魄的对一切权威的否定之中;体现在教师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育教学资源,对预设教案的必要调整和舍弃之中。

本着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负责的精神,从班级容量、教学时间、学生基础的实际出发,深人思考各种学习方式的可行性和产生的效应——基础知识的有效获取、认识结构的有效构建、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有效培养等,来选取一定的学习方式。不是短期效应的一味讲授、模仿记忆、机械训练,或形式主义的探究、故弄玄虚的讨论、毫无价值的合作,等等。

任何时期,一堂好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和灵活、轻松而愉快,使学生陶醉于一种艺术享受而对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

同样,任何一堂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基于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展开,必须体现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对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和知识方面的要求。

正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将课堂教学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

1、同伴评价。(见附表1)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教学效果这四个层面上。突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教学要求”中,关注了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清晰、具体、可测量;再看目标的内容是不是针对学生的实际

状况,是不是反映了学生经过学习“学会了什么”或“会做什么”;看目标是不是考虑了学生发展可能,为学生的发展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了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关注教师是否将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否突出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性和发展性。这一个方面是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内容。关注了教师在教学组织中的各个环节是否使用灵活的教法且符合知识的特点,是否将学生真正置于教学的主体,同时,也对教师把握教材、教学内容和处理教学中问题的应变能力进行了要求。在“教师行为”中,首先强调了教师要作风民主,仪表端庄,教态自然,情绪饱满,有应变能力,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进行教学。并且要注意关注全体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让各类学生都觉得学有目标。在“教学效果”中,主要是以学生的达成与满意度来评价课堂教学。对教学效果从目标和成长两方面给予了评价。

在同伴评价中,要与被评价的老师充分沟通,把评价变为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要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要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来描述教师需改进的要点,确定改进教师课堂教学和教师素质的指标,描述评价教师向改进目标努力的具体方法,切忌说了一大堆,就是不知如何做。因而,在制定改进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发挥教师的优势,利用迁移原理、激励方法找出其不足。要认真分析教师自身的特点,遵循因材施教和指导原则,在尊重教师个性和个人价值的前提下,和教师一起分析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学生评价(见附表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应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在使用量表时,务必对学生讲明此量表的意义与作用。

在所给出的每一个备选项(即在符合、基本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中每位同学只选一项。符合记为10分,基本符合记为7,不太符合记为5,不符合不记分。对应为80分为优、60分合格。

此表只作为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与学生学习的问题,不应作为任何其它的根据,不能以此对教师进行奖罚。我们反对将一种试验中东西赋予太多的责任与意义。

3、教师自评(见附表3)

教师自评,是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点是分析教学中的不足及如何改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的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因而,对我们提供的教学课堂评价表中供教师自评的量表,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经常性地进行使用,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自学行为。

本量表给出了十六个子目录,各校可自行给予每个目录赋值,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标准分数。

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一是学校的条件和环境不同,对教师在各方面的要求可以不尽相同,教学评价切忌一刀切;二是教师的自我评价的结果不宜与教师的奖惩或利益挂钩,这样容易使教师由于压力或追求功利的目的而不能正确对待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或者有意隐瞒的回避自己的不足,从而失去了通过自我评价促进老师发展的目的。即对评价的结果不要赋予其它与教学无关的意义。

为此,在教师的自我评价环节中,应做到:

(1)鼓励教师自主地提交评价资料。对于教师自我评价,可根据教师教学和教师素质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一步提供更为详细的评价工具来收集教师全面发展的证据。如结构性的调查问卷、自查量表、教学日记、周期性工作总结的自我分析表等。

(2)要鼓励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大胆地质疑,提出他们的困惑。 以上的基本观点即是,在自评环节中,要给被评价者以充分的发言权。

(五)课堂教学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课堂教学评价的组织管理形式一般可通过常设评估机构、弹性评估机构和临时评价机构几种形式进行组织管理。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校为本的研究是新课程下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研究形式。因而,对常设机构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学校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为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评价中,参与评价的教师不应只是本学科的教师,而在一定层面上应吸收其它学科的教师参与评价。

弹性评价机构,应是学校为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而成立的以常设机构为基础的,以学校领导、专家教师组成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相对稳定的人员组成的评价组织。

临时评价机构,是以弹性评价机构为基础的,有专业人员参加的为评价某特定的课堂教学而组成的。

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即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有社会与家长的参与。因为这不但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是教育接受社会检验的重要方面,同时,又拓宽了评价的广度,有利于教育与社会的结合,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教师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应使其制度化。这种制度应是对所有教师都有效的。

使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量,一般地应有以下实施过程: (l)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评价方案,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2)评课前,评课人一般要对被评价教师的教案进行分析,并根据需要拟订检测试卷或调查问卷。

(3)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做好听课记录。

(4)被评价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作简要说明。

(5)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学生测试或问卷结果、教师自我评价等,评定等级,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这些过程有效地将三种评价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来说是更加公平与严谨的。

课堂教学改革是制约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课堂教学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制定一份普遍适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十分困难的。在这个评价方案中,我们首先分项给出了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反思、重建水平评价、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等,其目的是让评价方案的设计者(其中也包含校长、教师、学生),从多方位多层面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及要求有一个深入的全面的了解。在这里给出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分项评价的简单概括。所有这些评价量表都只能作为参考,我们期望着有更多更好的评价方案设计出来。

附表1

重庆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量表(同伴用)

附表2

课堂教学评价表(供学生用)

附表3

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自评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