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发布时间:2022-07-18 13:48:35 影响了:

教学设计在拟订的时候,我们务必要注意逻辑思路清晰,出色的教学设计会引发同学们对于课堂的兴趣,这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7、(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9、(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高兴又大又圆可爱一片

西瓜真好小兔儿

二、指导书写,教师要点拨重点。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瓜:笔顺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案第 4 篇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3

教学目标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块、棵、片”等量词以及“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动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一心一意做一件事。

4.给学生传达勇于面对错误,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展望未来。

教学重点:

1、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及量词的恰当使用,同时能够正确理解“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会看图根据句式复述故事。

2、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一心一意做一件事。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引人新课

1、师:高高的山上住着一只可爱的猴子,有一天,它下山来了,后来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第十八课《小猴子下山》

2、板书课题。

(1)猴是动物,所以它是“反犬旁”中间是个“单人旁”,右边咱们一笔一笔来,横折,横,撇,横,横,撇,点。

(2)“小猴子”读的好听一点,读的活泼可爱一点,开始。

师:要是读的快一些就更好了。小猴子。

师:这个轻声啊,要读的轻而快“子”,小猴子。

师:恩,好多了。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小猴子下山。

师:我发现小朋友很聪明,刚才一提醒,小猴子题目也能读的很好了,要是这样稍快点,就更好听了,来。

生:小猴子下山。

二、初读课文,认识动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先听清自读要求。

2、认读“掰、扛、扔、摘、捧、抱、”

3、发现“扛、扔、摘、捧、抱、”这些字的特点。再结合图片认一认。老师做动作,同学猜是哪个字。

4、把这些字放在词语里,再找同学轮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路线。

1、小猴子下山,都走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下面,我请几个小朋友分段朗读这个故事,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在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2、指名读1—4自然段,纠正错音。齐读最后一段

3、完成路线图。小猴子下山先走到(),看到了( )。

接着走到(),看到了()。然后走到( ),看到了()。最后看到了(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贴图)

4、观察几个表示地点的词语,地点不同,使用的量词就不同,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这几个词组。

5、黑板上这几个事物,你能给他们选择合适的量词吗?

一(个)玉米、一(个)桃子、一(个)西瓜、一(只)兔子

6、同学们的量词使用很准确,生活中量词可以随处用到,例如“我是一位老师”,“你们是一群孩子”,“这是一间教室”。你还能想出几个吗?

7、小结:量词的正确使用,会让我们的语言更准确、更生动。

8、小猴子从山上一路走下来,看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小兔子非常高兴,它们都长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又大又多的玉米”,其他几个,课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形容的?请在课文中圈出这些词语。

(又大又多)的玉米

(又大又红)的桃子

(又大又圆)的西瓜

(蹦蹦跳跳)的小兔子

(2)师引读,小猴子下山来非常高兴,他看见——,看见——

看见——,看见——,难怪小猴子那么高兴。

(3)观察前三个词语,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又()又()

你能仿照它们说一说下面几幅图吗?又细又长的铅笔,又高又大的楼房。

(4)你能自己试着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5)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也可以这样说吗?

四、精读课文,积累并学会准确使用动词。

1、学习“掰”和“扛”

(1)小猴子下山,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看到了又大又圆的西瓜,还看到了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当你看到这些新鲜有趣的事物时,你会怎么做?

小猴子和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是怎么做的呢?快去看看吧

!看玉米地到了!(出示第一段),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没关系,我们给这段画画插图,但我们不是用笔画,二是用头脑来想。师读第一段,生想象。(配乐)

(2)你的脑里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3)如果请你选这段文字的插图,你会选哪幅呢?一般画插图要和课文相配。

(4)掰玉米---师板书“掰”,“扛”。理解“掰”的含义,边做动作边读。像这样的词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叫做动词。在后面的课文中,还出现了很多动词,一会你读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圈一圈。

2、掰玉米,扛着走,看图,你发现此时的小猴子心情怎么样?课文中用哪个词语来形容?“非常高兴”。现在你就是这只高兴的小猴子,快来跟着音乐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注意画斜线的部分要注意停顿,加点的字要重读。

3、学生范读、齐读。

4、读过第一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小猴下山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怎么做的吗?出示课件。

5、接下来,小猴子又走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在2、3、4自然段中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6、学生汇报2段。同学们,小猴子看到这又大又红的桃子,他会怎么想呢?于是他怎么做的呢?(板书“扔”、“摘”、“捧”)

7、学生汇报3段。西瓜比桃子大多了,又爽口又多汁,小猴子当然更喜欢西瓜了,于是他就怎么做的呢?用自己的画说一说。

(出示课件(板书“扔”、“摘”、“抱”)。

8、这里作者也用了“摘”,除了摘西瓜,还可以摘什么?能不能摘玉米?

9、这里“抱西瓜”能不能改成“捧西瓜”?

10、小猴子成功把西瓜抱回家了吗?它又遇到了谁?请同学读一读第4段。出示内容填空。(师板书“扔、追”)

11、小猴子追到兔子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读第五自然段。(师板书“跑”、“空着手”

五、复述课文,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感悟道理。

1、现在整个故事都在黑板上了。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图片和这些词语来说说这个故事了吗?如果能用上“小猴子下山,先( ),接着(),然后( ),最后()”这样的句式就更好了。

2、学生练说,汇报。

3、第二个学生复述时,师生合作。

4、本来高高兴兴下山来,却两手空空回家去,你们猜小猴子此时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失望?为什么后悔?

5、请同学们练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小猴子的失望和后悔。找一位同学读,示范读,齐读。

6、多伤心、多后悔的小猴子啊,善良的我们都不忍心看他这样,我们去安慰一下小猴子吧。告诉他下次应该怎么做?板书:明确目标、一心一意。

六、拓展延伸、积极展望未来。

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不过,没关系第二天太阳又出来了,小猴子又可以高高兴兴地下山了。这次,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课后任务:续编《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