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爬山》教案优质7篇
 

《爬山》教案优质7篇

发布时间:2023-05-22 13:01:18 影响了:

准备教案的过程我们就已经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了大致地了解了,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对待教案的制定,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爬山》教案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爬山》教案优质7篇

《爬山》教案篇1

一、情境导入,预习交流(3)

1.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了吗?(指名:爬山虎)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题目,齐读)

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什么?(生答:叶子)有什么特点?(生答:绿 均匀)。(师随机板书)

3. 这一墙的爬山虎美不美?(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1.你们知道爬山虎的叶子长得这样茂盛,这么美是因为爬山虎哪个部位的功劳吗?(爬山虎的脚)是的,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写爬山虎的脚的。

二、自主阅读,导学问难(6-8)

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一读。教师讲解自学方法及要求。(a.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5自然段。b.找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在空白处用简练的话进行概括)

2.生默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3.同学们刚才自学的非常认真,下面咱们就来小组讨论讨论。(小组讨论,综合答案)

三、互动研究,精读体验

(一)第三自然段(12)

师: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小组代表汇报

1.(1)交流脚的位置,相机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同时强调“反面” (a.你从哪句话找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b.再读这句话,继续寻找答案b.其他组补充)

(2)(师板书)注意“茎”和“柄”的写法,茎字为上下结构,捺要变为点,“柄”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师板书,生注意观察并练写:“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2.(1)交流脚的样子,相机板书: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同时强调“枝状”“细丝”(学法同上)

(2)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说明此时爬山虎的脚(很柔软)

3.交流脚的颜色,相机板书:嫩红

4.师总结: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就是它的特征。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爬山虎的特征。(随学生复述,师指板书: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5.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生答:不引人注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注意到爬山虎的脚。现在他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的那么形象、准确是因为他这次(认真观察)了。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5)

1.师:下面咱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呢?(指名小组代表读描写往上爬的句子)

2.师:请同学们自己也读一读这个句子,在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语下面画“▲”,体会爬山虎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请一生反馈(触、巴、拉、贴),相机板书:触、巴、拉、贴。

4.你是怎样理解“触 巴 拉 贴”这几个动作的呢?还记得我们帮助理解词语的几个方法吗?(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位置互换进行比较)现在就请每个小组选取一种方法再来体会体会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

5.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1)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2)阐述小组的理解(体会触、巴、拉用力的程度逐渐加深,“拉”用力向上的状态)

(3)从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用词的精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作用,爬山虎顽强向上的生长状态)

(4)带着理解读一读这几句话。

教师小结:是呀,从爬山虎向上爬墙的过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准,更感受到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作用以及它顽强向上的生长状态。狂风大作阻挡不了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脚步,他的脚——(接读),暴雨来临依然阻止不了它,它的脚——(接读)。看着这样坚韧的爬山虎的脚,你们佩不佩服?让我们读出对它的敬佩 。

6.(1)作者开始将爬山虎的脚比作了蜗牛的触角,现在它比作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体会爬山虎的脚有力,能紧紧的抓住墙壁,一脚一脚向上爬),所以它才能(牢固)地紧贴在墙上。

(2)谁愿意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爬山虎脚的坚韧、有力!(指名读,男生读)

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1)现在,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怎么爬墙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老师能不能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呢?(不能)为什么?

结合壁虎向上爬的样子体会: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2)师总结: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的用词多妙呀,既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又写出了它坚韧向上的精神。

8.你们喜欢这样的爬山虎吗?请你自己再充满感情的读一读,争取把这段积累下来(生自主背诵)

9.结合板书一起背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爬山虎能够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前提是?(触到墙),那么没有触到墙的呢?(生答:不几天就“萎了”)

师:是的,本来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植物。但叶圣陶陶爷爷却写的那么生动形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观察细致,抓住事物的特征)

四、拓展延伸,综合实践(2)

同学们,文章主要写的是爬山虎的(脚),题目也是爬山虎的脚,可是作者为什么先写它的叶子呢?一墙令人看着舒服、好看得很的叶子与脚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说说)

师小结:这是一种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叶子,不仅给下文写脚做了铺垫,二这一墙美丽的爬山虎叶子,更加衬托了爬山虎的脚起到的重要作用。你们看,叶圣陶老先生不愧是个名家,他含蓄得自然,铺垫得巧妙,你们写文章要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啊!

五、反馈总结,感悟收获(3)

1.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说)

2.师总结:叶圣陶先生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3.请你带着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对爬山虎的脚的敬佩之情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课文。(机动)

六、作业设计

1.再次读一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植物或花卉,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写一写。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颜色:嫩红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教案篇2

文本解读: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生长经历,表示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重点:叶老给“我”批改作文

教学难点: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读题·释题。介绍叶圣陶。

二. 自读课文: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认读词语。

3. 分节读课文。

三. 再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四. 默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读这两个内容。

五.放声朗读“修改作文”和“做客”的内容。

六.作业:

1.誊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词语。

二. 细读课文,突出重点,引导理解“修改作文”的内容。

1. 自读课文3----5自然段,同学质疑。

2. 指读3---5自然段,考虑:

(1)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 指读3自然段。

(1)找出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语句,读一读。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叶老修改多·修改细。态度认真)

(3)“愣住”何意?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想象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4. 指读4自然段。

(1)这段话中哪些是写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写作者的感受的?(生读相关句子)

(3)从“仔细”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4)指读写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体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5)从叶老的修改中你学到哪些方法?(逐句阅读体会,要求结合自身的作文实际来体会)

(6)齐读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结合实际谈自身的习作体会。

(7)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样的体会呢?(指读相关句子)

(8)齐读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体会。

(9)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此刻的心情吗?(生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5. 指读5自然段。

(1)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的?(生找出读)

(2)齐读叶先生的评语。叶先生的评语中交给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吗?(作文事实具体。亲切)结合自身作文实际谈谈。

(3)作者看了评语之后,是怎样的感受呢?(读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 自读3—5自然段,复述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 感情朗读“修改作文”的内容。深化同学认识。你想说点什么?

第3课时

一. 谈话引入:这节课学习作者去叶老家里“做客”的内容。

二. 自读6---10自然段。

(1)课文在写做客的内容中几次写到了爬山虎?请把它们找出来。

(2)指读相关的句子。

三. 细读课文,突破难点,引导理解感悟作者去叶老家里“做客”的内容。

1.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一):

(1)读句子。

(2)引导体会:这里为什么要写爬山虎?(写景抒情)

(3)“迷离”何意?为什么“像温柔的小精灵”?(兴奋、紧张、期待)

(4)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种心情吗?(生想象表述)

(5)感情朗读这个句子。(师引读、指读、齐读)

2. 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二):

(1)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2)理解词语:沉郁、摇曳、虎虎。

(3)引导比较句子一、二中的比喻句,体会心情。为什么此时的爬山虎“像一片浓浓的湖水”呢?(心情平静,兴奋,充溢信心,期待)(4)读句子。用自身的话表述此刻的心情。(生想象表述心情)

(5)感情朗读句子。

3. 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三):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4. 指读第10自然段。

(1)这段话有几句?

(2)读第一句。“堪称楷模”何意?从中体会到什么?(作者很庆幸)体会读句子。再联系第6自然段朗读体会惊喜意外之情。(3)指读第二句话。理解词语:懂得、模模糊糊。既然“懂得“了,又为什么还”模模糊糊“呢?(作者很年幼)“作家就是这样做的”,“这样”是哪样?(结合8—9自然段相关内容)“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么”是哪样?(结合修改作文内容理解)

(4)到叶老家做客后,作者又怎样的的感受?(读最后一句)

(5)这里写的是爬山虎,实际上是写自身的内心世界。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6)请结合上文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 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1. 自由读文,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2. 讨论课文的命题。课文是写事的,请你重新给它拟题。

3. 教师小结:一个人一生中能够遇到良师益友,那是三生有幸!叶老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刻骨铭心。一天又一天,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年又一年,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 师引读,凸显课题,升华认识。春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夏天,在我的眼前,总有-------;秋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冬天,在我的眼前,总有-------。

5. 教师小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从春绿到秋,从下绿到冬,那种刻骨铭心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也成了一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一流的大作家。

五. 相关链接:介绍肖复兴和叶至善

六. 作业:

1.积累:背诵自身喜欢的语段。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认真 (作品)

堪称楷模

做 客 亲切 (人品)

《爬山》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句,练习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点】

1、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从课文中能看出来吗?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在上一组,我们学习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比较长,同学们用五分钟时间,把课文很快地看一遍,想一想,怎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再现再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⑴ 讨论:

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⑵ 交流:

你画出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

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

五、布置作业

看看这一课的生字,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开火车读课文第一部分,每个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二、学习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1、谈话,激发兴趣:

在课文中,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改肖复兴的作文的,我们看了已经很受启发。

2、小结修改作文的几点方法。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2、用“受益匪浅”“身临其境”造句。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听写词语:

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2、指名读用“受益匪浅”造的句子,读后适当评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开火车朗读第二部分,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⑴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⑵ “在我的眼前,那片绿绿总是那么绿着。”

三、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比较的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3年有30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这说明这件事情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巩固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爬山》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关于爬山虎的脚的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讨论和圈点批注等方式读懂课文,提取文章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疏通文章写作思路,通过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二、教学难点

读懂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批注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观察了苏轼眼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也游赏了陆游笔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西村。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种植物,也就是爬山虎(板书“爬山虎的脚”)。这种植物很神奇,它有脚。大家也许觉得奇怪了,植物怎么会有脚呢?如果它真的有脚,它会走路吗?会爬行吗?学习过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答案啦!

2.整体感知

(1)读对字音。

(3)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段落,思考课文都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第二段、脚:第三四五段)

3.重点研读

(1)为什么文章题目是爬山虎的脚,文章却先用了一段来写叶子呢?爬山虎的叶子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讨论回答。

(3)接下来就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爬山虎的脚的?文章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哪些方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4. 小结作业

总结:叶圣陶写出这篇文章非常用心,他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变化,说明他观察了很长时间,而且观察得非常细致;他还知道爬山虎的脚扒在墙上非常牢固,说明他还用手尝试拉一拉爬山虎的脚。叶圣陶不是植物学家,但是他经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这样一篇关于植物的好文章,我们也要学习叶圣陶先生这种仔细观察的科学精神,只有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才能写出有真实感的好文章。

《爬山》教案篇5

教学设计意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以爬山虎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文章感情真挚、语言含蓄,特别是文章结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更是言虽尽而意未了,虽言尽而意无穷。对作者而言,他记录的是自己的一段难忘的经历,对读者而言,他们读到的应该是一个能触动心弦的感人故事。

我在安排第一课的教学时,主要把与课题联系较为紧密的部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和见面情景的描述中,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平易近人”、“融洽”、“期待”等词语。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掌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并积累有关句子。

3、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为人,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热切关怀和希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初步掌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故事。有些事是令人终生难忘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成长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15岁的肖复兴和大作家叶圣陶之间,还有那。(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读题:

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所以读题目时应该慢一点,意味深长点。

(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简单交流预习方法:

师:为了学好这篇课文,老师课前让大家根据预习目标学习了课文,大家完成得怎样?

出示预习目标:

⑴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⑵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⑶ 查找资料,了解人物有关的信息。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好,下面老师就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

推荐 亲切平和 平易近人 融洽 黄昏

余晖 蕴含 摇曳 真诚质朴 堪称楷模

3、抽查个别词语的意思,并引导用词说话。

对于上面的词语你有什么问题吗?谁来帮助他?

4、让我们带着这些生字字词仔细读读课文,好好想一想课文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

5、交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

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板书:

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三、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学习课文6~9自然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喜欢的原因。

3、出示《爬山虎的脚》中描写叶子的句子,进行比较为什么在作者眼中是那么不同?

请大家再仔细读第6~9自然段,你能找出原因吗?

(预设2:我们再来读读6~9自然段,看一看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接待作者的?)

4、出示:

⑴ 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我感到意外。

⑵ 像见大人一样同我握手。

⑶ 把我当作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5、交流自已对叶圣陶了解情况:

(课件再出示叶圣陶的简介。)

正像同学们所说的,叶圣陶先生是一位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大文学家,是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这样一位大文学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的你,还像见大人一样同你握手,把你当成老朋友,你有什么感受呀?

请你大胆地想像一下,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6、是呀,对于只是一名初中生的小作者来说怎能不意外,怎能不欣喜,读──(刚进里院──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齐读。)

7、(出示节选自作者原作中片段)让学生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朗读“他亲切中──以至不知黄昏到来。”

8、学到这里你觉得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9、小结:

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学大师,面对这样亲切的话语,面对这样热切的期待,我那小小的心能不感动吗?能不融化吗?能不像在落日余辉温暖下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充满了生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吗?

指导再读“落日的余──生气”。

四、总结

体会作家就是这样做的,请你谈谈作者该怎么做?

五、质疑问难,设置悬念

1、“修改作文”与爬山虎有怎样的关系?

2、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爬山》教案篇6

教材分析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5.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字中存在着“触着墙”的“着”有个别学生读错,重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通过学习学生使弄清了爬山虎的脚,茎,叶子,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目标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在往上爬的过程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有没有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今天《爬山虎的脚》。

二、理解课题,了解文章背景

①、本文的作者是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②、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围绕什么来写?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③、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爬山》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1、2段。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1、2段。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不易懂的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爬山虎是动物还是植物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就明白了。

大家看投影:

爬山虎是什么样儿?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茎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它怎么会长脚呢?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学课文。

1.读生字表,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个别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句;

2.检查生字认读及部分词语理解情况。

萎:干枯,衰落的意思。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3~5)

2.第1、2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五)讲读第1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写什么?

写作者在哪两处地方看到爬山虎。

2.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都在墙上。

3.你如果看到这两处景象你会怎么想?

爬山虎大概是长在墙上吧,爬山虎大概是靠墙生长吧?……

4.教师小结:

作者这样写,也正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5.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这两处的爬山虎的。同时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

3.叶子颜色美表现在哪里?

红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理解新鲜、舒服的词义。说爬山虎的叶子绿的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所以看上去让人觉得非常舒服。

4.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整齐:“叶尖一顺儿朝下”。

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5.导读。

爬山虎叶子的颜色是这样变化的:

――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整齐。

――叶尖一顺儿朝下。

爬山虎叶子长得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当风吹过时,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6.边读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拂:轻轻擦过

漾:原指水面微微动荡,这里指墙上的爬山虎叶子轻轻波动。

7.齐读课文,个别读。

8.归纳段意:

第二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七)布置作业。

抄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3、4、5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二、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写清楚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上节课我们知道爬山虎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

(二)讲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2.导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呢?(齐读)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齐读)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生长位置,边看图边说;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脚的颜色――嫩红的。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

再读课文。

5.教师指图,引导学生按课文叙述顺序独立练说。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7.导读: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呢?(齐读)

8.写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中,作者通过观察,写出了爬山虎向上爬的哪几个动作?(触、巴、拉、贴)

9.导读:

“触着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齐读)

是什么东西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齐读)

细丝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以后,使什么紧贴在墙上呢?(齐读)

10.教师边指图演示,边让学生用课文中语句练说。

11.左右练说: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

12.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讲什么?

13.齐读第4自然段。

14.默读第5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意思?三句话围绕哪一点写的?

15.齐读第5自然段。

16.归纳第3段段意:

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总结全文。

1.作者是怎样具体清楚地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先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再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写爬山虎脚的特点时,先写脚的样子,再写怎样爬,然后写脚的变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