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对印教案模板5篇
 

对印教案模板5篇

发布时间:2023-05-31 09:03:43 影响了:

教案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书面文体,教案的写作是可以很好的选择一个教学方法的,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对印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对印教案模板5篇

对印教案篇1

课题数的运算(二)第 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2 经历概括、计算、比较等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

通过复习,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掌握,为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进一步巩固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认真学习的态度。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 -( - )]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1)( - )÷( ×42 ) (2) ÷[( + )× ]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①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③(21- )× ④5.03-2.14-1.86

3、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课 后

小 记

对印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2、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游戏快乐。

难点: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投影仪、音乐《雨中旋律》、幼儿具备"影子"相关经验(事先准备好的寻找影子视频)、人站在太阳下影子图片一张、教师幼儿具备做各种手影的经验、画有每位幼儿影子造型的长轴纸卷一个、蜡笔。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音乐律动) 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认真听,比比是谁第一个猜出谜底。我的谜面是: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 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是一种现象,有阳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

基本部分:嗯,小朋友们很棒,都猜对啦!我们的影子这么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这有一段小朋友们寻找影子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那我们要带着几个任务去看,第一个: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找到的) 第二个:我们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为什么?(幼儿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幼儿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我们表扬下自己。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张图片更进一步的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懂得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当光线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变黑了,这就是影子)(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好,下面张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来玩影子游戏好不好?第一个游戏:手影游戏(老师先做出几个造型示范,幼儿猜并模仿,再请7--8名幼儿分别在投影仪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边做造型边学小动物叫声,其他小朋友来猜并模仿)第二个游戏:给影子涂色(教师将每位幼儿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画在长轴纸上,请每位幼儿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给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

结束部分: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欣赏影子作品并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对印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狐狸妈妈死了,而她放在树下的葡萄却在若干年后长了起来,结了串串果实,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这个故事表示了最伟大的爱——母爱。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中要引导同学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小朋友的伟大、无私的爱。可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小狐狸的话,让同学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自身对母爱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读课文,在充沛朗读、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2、在感受爱的同时,试着表达爱。

3、复述课文,培养同学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同学在课前观察妈妈每天都为自身做些什么,并写下观察日记。

四、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文章中虽没有大段的抒情,但母子之间的深情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童话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母子深情小朋友们是很熟悉的。因此同学们会很容易就体会到母亲对小朋友的关爱。进而对比生活经验,体会家长对自身的关爱。

五、教学过程(两课时)

(一)创设情境,再现母爱

1、师叙述:同学们,在上学期的学习中,俺们曾被一首描写母爱的小诗深深打动过。你们还记得这首小诗吗?

2、生:背诵《妈妈的爱》。

3、师导语:正如这首诗中所说的,俺们从小到大,妈妈为俺们付出了很多心血。这就是妈妈的爱。这节课让俺们继续走进爱的故事。板书:妈妈的葡萄。

[点评:这样入情入境的导入,为理解课文的主旨做了铺垫。同学通过回忆背诵熟悉诗歌,唤起情感体验,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再读课文,感悟母爱

1、上节课俺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 、自由读课文,复习生字。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课文“擂台赛”。小组向小组挑战,将课文读给同学们听。

[点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课文朗读后,让同学进行课文“擂台”赛,可以很好的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挑战的刺激性。]

(三)感情朗读、体味母爱

默读课文,考虑: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自身最感兴趣、最受感动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反复地品读、回味、批、划、圈、注。

[点评:打破保守的“串讲”形式,以同学的自主阅读为主,同学自身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去多讲,让同学自读自悟,让同学学会主动学习。在这一环节,一定让同学自主经历阅读实践,在读中考虑、在读中理解。]

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当同学答到:“俺读懂了小狐狸饿了,狐狸妈妈翻山越岭给小狐狸找吃的”时,教师可让同学把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俺的小朋友饿的直哭,对不起,让俺摘一串葡萄吧。”

翻过了一座山,翻过了两座山,又翻过了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看着屏幕读一读。

想一想,平时你们在饿了的时候,你的妈妈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

[点评:教师让同学回忆身边的小事,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激发了同学的情感,使他们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小朋友收获的不只仅是语言文字,更有情感的丰富、价值的提升。再读句子时,自然能流露出真情。]

采取各种形式再读句子。(同桌互读、小组内轮读)

[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在交流中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印证、传达自身的感悟,鼓励同学个性化的朗读和表达。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同学把自身的经历、所见、所闻融化在读书中,深化感悟。]

(同学读懂的其它地方,教师可根据课堂情况随机组织交流。)

(2)鼓励同学根据自身读文中知道的内容,再默读课文,引导同学质疑。

同学可能会问: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来的?

a、小组内交流。

b、教给同学简单的推理方法。

c、让同学展开合理的想象,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联系生活、赞美母爱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a、说说讲了什么?

b、在俺们平时的生活中,由于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俺们大家都生活的很幸福。你们看,(课件:出现一组照片。内容:妈妈平时关心、保护俺们的画面。)

c、联系自身谈一谈自身对母爱的理解,说说打算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点评:创设这一情境,是想唤起同学以有的认知经验,加深对文本的升华。]

d、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试着在小组内交流,复述。

(五)拓展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父爱呢?父亲对子女的爱更是浓的化不开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那深刻的背影印在了几代人的头脑中。老师把这篇文章优秀给大家,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点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同学课外阅读的开始。让同学走进新文本,对比阅读,扩大视野,在浓郁的人文情怀中,在不同的文本世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六、案例总评

本课的教学,教师一改以往逐步分析讲解的思路,而是创设和谐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同学积极参与,在不同层次的读书中整体感知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时,在反复的读书中,在丰富的语境中,潜移默化的认识、巩固了生字,理解了词句。

对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恩”,懂得有感激之心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培养学生对父母、对他人的感恩意识;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并学会施恩于人。

教学重点:

培养对父母、对他人的感恩意识。

教学难点:

将感恩之性融入到社会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怀感激之情,做感恩之事。

教学准备:

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态度,更是做人的基本修养,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表现。如今的学生,个个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同时也习惯索取,且自我中心突显,自私、冷漠也成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因此,经常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在交流、分享中激发感恩之情是本次活动的基本理念。

1、善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感受恩情,实话实说。

喜欢听音乐是学生的天性,欢快的歌曲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轻松、欢快地进入活动,而且能使学生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于是,活动开始,我先让学生聆听《感恩的心》这首歌曲,在歌声中拉开活动的序幕。

听完歌曲后,我启发学生:这首歌被很多人喜欢,也感动了很多人,你知道这首歌背后隐藏着什么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故事(播放故事录音),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她内心的感激之情,她要感谢谁?为什么要感谢?目的在于通过感人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去感悟亲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无论何时,只要想起这小女孩,我们就有理由要求自己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坎坷辛苦。无论学习上遇到再大的困难,都勇敢地去面对、永不放弃。扫除学生心理障碍,为实话实说活动奠定基础。

接着引导学生观看一组照片(播放课件),意在让学生明白: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爱的怀抱里。得到了父母的关爱,同时也得到周围的亲人、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的关爱,在活动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同学相互交流。使他们的真情得到流露。将发自内心的感动之言制作卡片,激发感恩的情感。与大家分享心中的感动(播放课件),把活动推向高潮。

2、巧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分享恩情、角色体验。

正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将学生带入了“分享恩情、角色体验”之环节。在这一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主题,首先是感动中国——李丽的画面(播放课件),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想说的?

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生活的磨难并没有使她气馁。她怀着感激的心,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终成大业。在分享她的感恩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在感谢生活中的成功和赞扬时,也应该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感恩,让学生拥有健康快乐的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其次是让学生欣赏我国古代的《24孝图》和《劝孝歌》,用我国传统的感恩思想打动学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活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拷问心灵,付诸行动。

接着,我微笑着对同学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不会孤单,才不会脆弱无助。收拢双手,收获的是恩惠与幸福,展开双臂,让我们把爱与微笑播散。感谢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感谢同学和朋友,给了我们许多帮助和关爱,感谢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快乐成才的乐园,如果大家用心,就会发现我们身边一颗颗感恩的心(播放课件)。08年冬天,我们遭遇百年不遇的冰灾,社会各界给了我们无私帮助,正是他们的无私帮助,我们才过上一个祥和的春节,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恩人说些什么?学生在叙说中拷问自己的心灵,引导学生表达最真挚的感恩之情,激发学生对别人的爱与理解,化为话语,化为行动,让学生感悟到: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最后为了使整个活动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将感恩活动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上网搜索相关的感恩文章、感恩故事、感恩图片、感恩视频、感恩歌曲等,最后做成演示文稿,学生通过全身心的参与,整个心灵得到了升华。

对印教案篇5

?马说》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 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相关句式的特点。

2. 如何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通过讲述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导入本课。

二. 介绍“说”这种文体及讲解题目。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常用华丽的言辞来陈述作者对某事某物的见解,与现在的杂文相似。“说”为“谈谈”之意,“马说”即为“谈谈千里马”。

三.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昌黎先生集》,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引导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2. 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韩愈初登仕途,那时的他血气方刚,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曾三次上书当朝的宰相,要求提拔。但很不幸,他的政见均未被采纳。之后,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的幕下,始终郁郁不得志。加上当时政治黑暗,奸佞当权,有才干的人不受重用。所以,韩愈大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四. 老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及节奏。

1. 字:骈 pián 槽cáo枥lì 才美不外见xiàn 邪yé

2. 节奏: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 学生疏通课文。

五. 翻译课文

1. 指出译文时需要注意的字、词的翻译(采用对比法)。

2. 学生讨论,自主翻译课文。

3. 熟读课文,疏通脉络。

六. 问题探究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了解了本文大意后,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比喻含义。

明确:“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奴隶人”比喻压制、摧残、扼杀人才的当政者。

七. 拓展延伸

电影《天下无贼》中小偷的头领黎叔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学了本文后,大家觉得在韩愈那个时代什么最宝贵?(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假设你是一个有知识、有才干的人,那么你要怎样做才能免遭被埋没的命运呢?

(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观点:假如我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我会充满自信,积极为自己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虽然偶尔也会碰壁,但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不气不馁,即使官位低也要饱含热情造福一方人民,而不是怨天尤人。

八. 板书设计

马 说

韩愈

(一) 论述中心: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命 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遭 遇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结 论 :其真不知马也

(二)“伯乐”、“千里马”、“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九. 小结

韩愈以良马喻人才,写自己的知遇之难,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活于思想开放、有言论自由的新时代,可以做到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肯努力,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

十. 作业布置

1. 生字及其注音、重点词语及其解释各3遍。

2. 假如你是文中的前里马,你会对食马者说些什么呢?请写在日记本上。

[《马说》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