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对印教案参考8篇
 

对印教案参考8篇

发布时间:2023-05-31 09:03:40 影响了:

教案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书面文体,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一份教案,自身的能力一定都有所提升,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对印教案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对印教案参考8篇

对印教案篇1

教材简析: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我”“窃读”时的独特感受与百般滋味,将一个极其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充满灵性的“我”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通过对“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的品读,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引导学生感染作者热爱读书的心情,用心去体会“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涵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努力做一个乐读、善读的人。

设计理念:

“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课程标准提出要求。通过学习课文,感悟一个小女孩“窃书”的经历与感受,来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考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功力,加深对作者读书的多种滋味的感受,来领悟作者“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难以言表的复杂的“窃读”的滋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帮助学生学会要求会认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在读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取知识、学会思考,而且能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所以,读书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一)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本文的作者林海音,从小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她少年时期,选择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窃读”(教师相机板书“窃读”),陪伴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让我们跟随少年林海音一起来感受她读书的乐趣吧。

?以轻松的谈话导入,开门见山地介绍作者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指名练读词语。

出示“窃读、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踮起脚尖”的字卡,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窃、婪、唾”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组词。

二、紧扣题眼,揭示课题。

(一)巧用查字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教师在“窃”字下加上红色标记,请学生查字义。

这个“窃”字有多种含义,请同学们快速在字典中找出答案。(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2.教师引导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那么,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

?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词语的答案,而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再次读书,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三、再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交流,感知概括。

1.指名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教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学生齐读课题。

3.小结:所以,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在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讲述的事件的基础上,“窃读”在课文中的正确含义到底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联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朗读训练,熟悉课文。

(一)同桌合作,分段读课文。

提出要求:1.读的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听的要求:认真倾听组员读书,为组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多种形式练读。

1.可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评价时多用激励性语言,激发读书兴趣。)

2.也可出示课文中有较多生字的段落和写作者矛盾心理的段落让学生多种形式练读。

?教师善于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多种形式的练读,目的在于把课文读流利,为后面的体会作者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围绕问题,思考探究。

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的课文,相信作者这种独特的读书方式——“窃读”一定让大家印象深刻。

(一)谈一谈“窃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多元感受。】

(二)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概括出了作者自己对“窃读”的感受的句子。

(引导学生画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六、置留问题,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那么,这种窃读的滋味到底如何呢?下节课,我们将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好好品味一下她所说的“滋味”。

作业:

(一)搜集作者林海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

(二)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词语。

1.出示带有课文中生字的组合词语,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听写词语:“窃读、贪婪、唾沫、担忧、知趣、适宜、倾盆大雨、白日梦”

(二)以“白日梦”引读第7自然段。

1.理解“白日梦”的含义,提问:作者做着怎样的“白日梦”呢?

2.引读第7自然段。

?以“白日梦”和“窃读”的对比读,让学生来感受作者的心情,更容易让学生走进作者“窃读”的情感世界。】

3、师:在“白日梦”里读书的滋味那真是“甜滋滋、美滋滋”的,但白日梦毕竟是白日梦,现实中作者却只能用“窃读”来成全自己喜爱读书的心愿,她发出了“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的感慨。这种“窃读”的滋味是十分复杂的,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什么滋味呢?

二、品味“窃读”,体验情感。

(一)默读精思,体验“窃读”滋味。

1.请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画一画,特别是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再作上批注。然后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

2.生自由读,画,批。

(二)交流研讨,朗读感悟“窃读”滋味。

(注意顺学而导,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相机教学。)

1.体验品味“甜中有酸”的滋味:

⑴“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好吗?

?引导学生感受用贬义的词语和反面的形象来反衬表现作者嗜书如命,如饥似渴地读书。】

③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句子。

⑵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①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一生读句子,其他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此时的滋味。

③创境对比读,感受“滋味”。

当“作者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的时候,实际上,作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齐读“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以求暂时的休息。”)

?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对比读,目的是让学生进入情景,感受作者当时的处境,进一步感受作者“窃读”的滋味。】

④多元感受“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亮了起来……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句话传递出来的各种滋味——“有酸有甜”

⑤指导读出“甜中有酸”的滋味。

⑶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体验品味“苦中带甜”滋味:

⑴“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默读句子,边读边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②思考: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揣摩小海音的心理活动。

③读句子,感受作者“窃读”的苦滋味。

④思考:从作者的动作和心理角度出发,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音?

?研读关键的词句,感悟词语的精妙,品味这些描写的好处,学习细腻的写作方法。】

⑵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师:同学们,从“一”和“几”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悟作者读书的辛苦)

⑶多种形式引读第3、4自然段,感悟作者读书的“苦中带甜滋味”。

①师引读:放学后,我急匆匆地从学校起到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②师引读:我又急匆匆地赶到另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③师引读:可这时候,我该回家了。第二天放学后,我又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④师引读: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于是,从头来,再找一遍——

生读:“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贪婪地读着。”

⑤师引读:可是,就是终于找到了书,贪婪地读着,我的心里还是惴惴不安,因为——

生读:“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再走进另一家。”

⑥师引读:到了另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⑦师生共读:“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⑷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引读:这就是“窃读”的滋味,苦中有甜,甜中带酸。作者说——

生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创设反复多次地读的情境,学生会想象当时的画面,能够更进一步地走进当时的情景之中,去切身体会作者“窃读”中的多种滋味。】

3.体验品味“酸中有甜”的滋味:

⑴“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体会“辛酸”)

①体会“酸滋味”,指导感情朗读。

师:这一读就是两个多钟头,每天120多分钟,每天7200多秒!

师导读: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贪婪地读着,一个小时过去了,我——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师导读:我躲藏在书柜的角落头贪婪地读着,一个半个小时过去了,我——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师小结:作者这读书的辛酸滋味,不知道同学们体会了多少。但这辛酸的滋味中,又透着些甜味,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②通过与“白日梦”对比读,感悟“酸中有甜的滋味”。

a.引读“当饭店飘来一阵菜香时……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师导读:当作者美滋滋地做着甜丝丝的“白日梦”的时候,实际上作者的情况如何呢?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⑵“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把握作者的心理。

a.找一找,句子中那个词用得好,写出了作者此时复杂的心理?(装)

b.“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指名读句子。

c.感受作者“窃读”的“酸中带甜的滋味”。

师: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d.感受作者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师: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真是用尽了心思,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当时酸中带甜的滋味吧!

e.学生读第6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⑶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以上几个环节都是围绕着情感主线“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来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去多元感受作者当时“窃读”的百般滋味,并通过读表达出来,最终理解“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的含义。】

4.总结滋味:

师:在作者“窃读”的过程中,可谓是品味到了多种滋味,虽然心里“也很惧怕”,但终归是“很快乐”的。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书的挚爱。)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书的体验。

(教师可补充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谈话的兴趣,拓展学生谈话的思路。诗人徐志摩曾这样形容读书的愉悦:“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般。似乎每一个字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说一说。)

(三)体会“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含义。

1.师:少年林海音之所以爱读书到如此的地步,在一定程度上和她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是分不开的——

生读:“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对课文深层次地品读感悟之后,学生对于“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应该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学生的心中此时也充满了想说的内容,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3.提供林海音成长简介,帮助学生感受“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再次感情朗读这句话。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人,她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她为了读书可以表现像一匹“饿狼”;她为了读书每天体验着“酸甜苦辣”多种滋味。因为,她始终记着这句话:“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多读读名人读书的故事,相信大家对于读书的感受一定会更深的。

板书设计:

?窃读记》

滋味“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快乐,惧怕,也是读书长大的!

甜中有酸,苦中带甜,酸中有甜……

课后练习:

1.解释词语并用词语造句。

饥肠辘辘:

贪婪:

白日梦: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进店门,()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过去。哟,把头发()了,没关系,我总算()到里边来了。

⑵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胆想象,练笔写片段。

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酷爱读书又买不起书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做?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补充建议:

一、教学时,要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我”“窃书”的感受。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展开对话与交流。

二、重点研读关键的词句,感悟词语的精妙,积累摘抄描写人物动作、心理的语句,品味这些描写的好处,学习细腻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乐趣,课外拓展阅读,使阅读走向生活,走向孩子的内心。

对印教案篇2

教学活动

音乐活动:爱劳动的小蜜蜂

目标:1、能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3、发展爱劳动的意识。

准备:1、熟悉并能弹奏乐曲《爱劳动的小蜜蜂》

2、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蜜蜂采蜜的情景,简单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

3、蜜蜂和蝴蝶的胸饰各一;黑板上画有蜜蜂采蜜的情景;小花每人一朵。

过程:

1、听音乐拍手、走步进活动室。《春天在哪里》

2、复习歌曲《蝴蝶》

教师扮做蝴蝶吸以游戏的口吻引幼儿的兴趣,并回忆歌曲蝴蝶。

3、幼儿学唱歌曲《爱劳动的小蜜蜂》。

(1)教师启发幼儿议论:(出示蜜蜂图)小蜜蜂飞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蜜蜂为什么要去采花蜜?引起幼儿歌唱小蜜蜂的兴趣。

(2)教师边弹琴边示范唱(可录音)提醒幼儿注意听歌词。

(3)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共同议论歌词的含义。

(4)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然后与幼儿一起重复歌词。

(5)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歌曲并练习几遍。

(6)请幼儿说一说是否喜欢这首歌,自己怎么学习爱劳动的小蜜蜂。

4、听音乐离开教室(开火车)

对印教案篇3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三峡文

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我来挑战

读准 齐读:屏显 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 沿溯 素湍? 属引? 泪沾裳(释“裳”齐读)

读懂 齐读:屏显 准确解释我能行

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自 阙? 奔 霜? 绝? 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三生分)

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这位同学读得真美。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

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读赏三峡景

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 明确? 提示

山:怎样的山? 连绵高峻 高峻美(雄壮美)

夏水:有什么特征 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 奔放美? 《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 清幽美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凄凉寂静 凄婉美

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除了抓住特点写景之外,还采用动静结合的笔法,使文章显得张弛有度,舒缓自然。你能具体说说吗?可以用下面的格式

?“我发现了三峡的----是静态美或动态美,你看-------------------------------------。他(她)多像一个--------啊。”

有一定的难度,启发、归纳、思考写出来,展示欣赏

? 例 :我发现了三峡的山是 静态美,你看,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高耸入云,遮蔽天空,挡住阳光。他多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山---高峻美? 夏水---奔放美? 春冬-----清幽美 秋景---凄婉美

男子汉? 英雄汉?? 美少女 怨妇

顶天立地?? 风风火火? ?? 清秀文静 忧伤孤独

高大壮实?? 闯九州 色彩艳丽 望穿秋水

平静舒缓 激烈紧张? 静中微动 静寂忧伤

? 过渡:动静结合,美妙无比

(三)读透三峡妙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再看课文,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笔法之妙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交流展示)

例:文章结尾去掉引用的渔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融情于景;突出三峡渔夫的悲惨生活;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渲染了三峡秋景凄凉肃杀的特点。)

(四)读懂三峡情

动静结合,写作笔法灵活多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在郦道元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提议大家把这篇美文美美的再读一遍,再领略三峡的无穷魅力,男生读前两节,要读出阳刚之美;女生读后两节,要读出阴柔之美。

非常棒,男生读的气势磅礴;女生读的宛转悠长,把老师都陶醉了,(掌声鼓励自己)我只想说: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三峡寻,本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峡的热爱之情,作者郦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确:良多趣味),正是作者对三峡的真诚赞美,热爱之情,才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可以说是高峡平湖,景象更加壮美,想看看吗?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后为三峡写一则广告语。

是呀,我们的祖国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张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漓江,还有五岳、黄山……数不胜数,老师想起了省实验中学顾少强老师那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中国那么美,我想去看看。我们大家呢?欢迎到内黄游玩,感受枣乡风情,祭拜人文始祖。

对印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通过阅读地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形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思想观念,同时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难点】

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生活实例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1、天气和气候

结合教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讲解补充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练一练】下列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四季如春”—气候、“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

2、天气预报和常见天气符号

?过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多媒体播放收看天气预报)

?问题】

(1)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

(2)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3)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

?学生活动】

(1)看卫星云图。

(2)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3)根据天气符号识别天气情况。

?教师活动】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学生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教师活动】展示“沙尘暴”、“风”的符号。

?提问】

(1)结合“沙尘暴”的符号,思考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

(2)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

?学生活动】

(1)干旱、风力大、植被稀疏;防风固沙。

(2)第一,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充当播报员,发布天气预报。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

?作业】

思考问题:气候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我们和气候变暖有关系吗?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四、板书设计

对印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磁铁是能吸住铁的东西的,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学习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是否能吸铁的标准)

3、激发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盘材料,内有磁铁和铁片、回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纽扣、木块、布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在教室中增加一些铁制用具供幼儿探索。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请你看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请你玩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东西会粘在一个黑块上)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我们给他一个名字叫磁铁。”幼儿说出名称。“现在你们试试,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吸不起木块、纽扣….)“为什么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吸不起木块、纽扣….?”(因为铁片、回形针等是铁的,木块、塑料不是铁的)“磁铁能吸起铁做的东西,而不能吸起木头、塑料等其他东西。”

(2)“请你试试,把磁铁和它吸起来的东西分开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3、引导幼儿通过分类活动学习分类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尝试分类,教师个别指导

4、小结并扩展幼儿经验。

今天我们又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因为他们都是铁做的,不能吸起硬币、木块、纽扣,因为他们都不是铁做的,你想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东西嘛?请你用磁铁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东西。“请幼儿讲述,那些东西能吸起,哪些不能吸起,为什么?

磁铁并不仅仅吸铁。还有能被磁化的物质,像铁、镍、钴及其合金都可以被磁铁吸引

【活动延伸】

1、让幼儿玩玩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磁铁,发现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2、开展用磁铁做游戏,用磁铁在铁板的下面控制纸板上的小人走迷宫或跳舞、轮船航行等(小人、纸船里面都藏有回形针)。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

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

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对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

2、初步了解窗口的基本组成。

3、学会鼠标的拖放。

4、了解玩纸牌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

了解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先复习开机的过程,再出示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问:怎么样才能找到纸牌游戏?引入从“开始”菜单进入纸牌游戏。

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是windows较为常用的方法,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才一课时,鼠标的操作不熟练,学生难以将鼠标移到特定的选项上,所以教师因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时间。

教师演示进入纸牌的过程,让学生尝试进入纸牌游戏及其它一些程序。

此课时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纸牌窗口的组成。介绍纸牌游戏的基本规则时,教师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注意讲清楚鼠标的拖放动作。教师可以演示鼠标的拖放过程,注意应让学生明白在拖动时不能松开鼠标。

对印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

3、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示作品主题的写法。

4、了解一些课文中涉和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5、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示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示作品主题的写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示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时布置】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课本所和的《名著导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1、让读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2、教师提示:欧美的许多国家都把这部作品作为生长中的青少年的必读书,因为在鲁滨孙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务实、创新进取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荒岛余生》(板书)就是这部作品的节选,这里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而是围绕着鲁滨孙刚到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的。

3、出示教学目标(投影)

二、整体感悟

1、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应该掌握的生字、词语,划出。

教师投影出示字词练习,同学齐读、解释。

2、理清文章结构。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⑴鲁滨孙的考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⑵每个阶段的偏重点是什么?

⑶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这是本节课应该解决的重点,教师最后明确:鲁滨孙落入荒岛之初的考虑经历了三个阶段:

⑴要不要活下去?有没有前途了?

⑵怎么才干活下去?需要解决哪些物品?

⑶光有物质条件算不算生活?

概括起来也就是课文结构的三个局部,即生存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而这三个方面几乎也可以看成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三、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⑴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紧扣课文)

⑵你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阅读《圣经》和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⑶鲁滨孙在逆境中的自我抚慰算不算逃避实际?为什么?

⑷他为什么一定要活下去?这样活值不值得?

讨论这个问题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同学结合整部作品来谈,以全面理解人物形象。

2、全班讨论:

学习这个单元之前,讨论: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岛,你可能怎么想?怎么做?从鲁滨孙的谋生经历中,你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这是个开放性题目,教师要引导同学说实话,深入理解鲁宾孙身处绝境时的心理活动,明确学会生存的重要。(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学习生存的实例来谈,文中涉和的科学知识不宜占用太多时间。)

四、作业

誊写识记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示主题的手法。

2、学习鲁滨孙的优秀品质,珍视生命。

?公开课教案

一、分析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示作品主题的写法

二、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孙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表示出来的?

2、为什么通篇用第一人称?可否换成第三人称?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提示同学,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示人物的性格,而课文节选局部则主要通过人物自身考虑,即心理活动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至于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则可以从小说的真实效果方面理解。

三、拓展延伸,鲁滨孙的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1、同学读课文第三局部,然后回忆自身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倒霉或挫折,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四人小组交流后,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可以引导同学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学会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和倒霉,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展开想像,假如你现在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无人烟的绝境,你可能看到些什么?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也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写一篇短文。

写完后四人小组传阅,然后选出代表,再由全班交流评价。

这个环节的设置出于两点考虑:

1、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培养同学理解鲁滨孙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启发同学正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挫折,培养一种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心态以和勤勉、务实的作风,学会珍爱生命、珍视生命的价值。

全班的交流、评价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引导,要鼓励同学有创意地构思。

四、作业

结合原著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身的心得体会

对印教案篇8

第一课时

教养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发展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 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 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 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 学生汇报。

4、 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 指导朗读。

(2) 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 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5、 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 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 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

指导朗读。

7、 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 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 看图,听音乐。

2、 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 布置作业

1、 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 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题:7 草原

课时:第二课时

教者:钱素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网络图片的感知中学习、理解课文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2.使学生懂得草原景色的特点,了解蒙族同胞的热情;

3.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草原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掌握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归纳出草原景色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句里行间体会蒙古人的热情。

教具准备:大课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生字词,并说说生字词的意思。

2.请学生展示网上下载的有关内蒙古草原的图片和资料,并说说自己对草原的初步认识和印象。

二、学习新知感知草原的景色之美、人之热情。

1.激发兴趣:你们眼中的草原和老舍先生所写的草原是否相同?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

(2)再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

(3)朗读课文,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

(4)组织讨论,说说草原景色的特点。

课文哪些句子生动地描写了草原的景色?

草原的景色有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是通过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

(5)读文、板书、归纳:

特点:广阔辽远一碧千里柔美和谐

手法:比喻拟人反复

(6)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课文,在读中归纳自然段的意思,体会草原的景色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组织学生自学课文,提疑释难。

(2)启发学生读文思考:

在草原上行车有什么特点?

作者看到的河像什么?这一句为什么加上感叹号?

蒙古族是怎样迎接客人的?

(3)放手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4)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句里行间所体现出的蒙族同胞的热情。

(5)小结自然段内容。

三、巩固知识,反馈练习。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再指出它们各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

2.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清新,天空是()明朗。

(2)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四、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及训练情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读课文,思考:蒙族同胞是怎样接待客人的?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