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口号 > 坚持党性原则远离奢靡之风
 

坚持党性原则远离奢靡之风

发布时间:2020-01-23 09:30:28 影响了:

坚持党性原则   远离奢靡之风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侵蚀党的肌体的腐蚀剂,是促进党员干部思想裂变的“催化剂”,它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导致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政治上退变,割裂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损坏了党员干部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警世名言,道出了历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教训。商朝的商纣王、隋朝的隋炀帝都因暴虐与荒淫导致群雄并起,国家灭亡。唐代由盛而衰,正是因为唐玄宗初期上下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之治”,而后期的唐玄宗及统治阶层开始贪图享乐、骄奢淫逸,引发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由盛而衰。  

 建党初期,我们党的高层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特委会负责人顾顺章,在上海滩出名后,为“顾公馆”奢侈装修,后来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就是他的生活追求奢华和享乐,致使胸无大局、信念动摇,被捕后经不起国民党的权利和金钱利诱,出卖同志、出卖党,给我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应该说,我党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勤政廉政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像陈希同、成克杰、何闽旭、胡长清、陈良宇、刘志军等少数腐败高官。他们腐化堕落,大都从奢靡腐化、自我放纵开始的,在生活作风方面追求低级趣味,热衷个人享乐,讲排场、比阔气,贪污腐败,灵魂扭曲,最终被送上了人民的审判台。这些虽是极少数人,但玷污了党的干部形象,损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了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征途上的绊脚石,如果任由蔓延将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其实,我们党在历史上对干部的生活作风教育曾经是高度重视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活作风”问题一直是领导干部的“高压线”,对出现这方面问题的干部处分也是十分严厉的。建国后位居大军区副职,中将军衔,战功显赫的一位将军,仅仅因爱上了别的女人而要同妻子离婚,就被降职到副团级。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领导干部的个人生活作风问题,似乎不算问题了,提拔、考察干部,并不把这一项作为考察内容,认为生活作风问题是小事、小节,考察干部主要看能力,看政绩的观点。因此,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官场上社会上对于干部生活作风奢侈糜烂现象见怪不怪,甚至一些腐败干部把它当成一种荣耀来炫耀。从查处的无数腐败官员案例证明,那些倒下去的腐败官员,百分之九十以上伴有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可见,经济问题和生活作风问题是并蒂相连的,因作风糜烂需要经济支持而“贪”,因贪形成的强大经济后盾而更加能“淫”,所以“贪”和“淫”是相互依存、相互助长的。因此抓领导干部奢靡之风,应从生活作风抓起,既要管住八小时以内,也要管住八小时以外,让奢靡之风始终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置于制度的约束之下。  

 领导干部,特别是一级政府,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不光是党政领导者、决策者,同时也是一个单位风气的引领者,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因此,抓奢靡之风,不能再把生活作风问题当成是领导干部个人的小事,这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政治问题。近几年来,党和国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把“奢靡之风”作为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四风”之一提出来,并提出要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从杭州市滨江区区委书记尚国胜因个人作风问题被双规,到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因****曝光被查处,再到十八大后一些省部级高官因贪污腐败落马,这些都表明了我们党惩治腐败、整治奢靡之风的决心。然而奢靡现象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不是一次运动就能长期解决的问题,必须认识到扫除奢靡之风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形成教育、制度、监督、惩治并举的长效机制。  

 本人在单位从事组织人事工作多年,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干部奢靡之风问题:  

 一是解决思想认识根源。要加强教育,如对党员干部进行勤俭节约意识教育,要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历史教训进行警醒。加强忧患意识教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科学分析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我们的国家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存在着发展中国家各类层出不穷的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们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铺张浪费。加强党性教育,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以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点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奢靡之风。  

 二是从制度上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制定领导干部生活作风行为规范,用制度来规范从政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人事制度,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末位淘汰、问责退出等措施,形成一种优者上,绌者下的良好局面,让奢靡之风无处藏身。  

 三是加强监督惩治,树立正确的干部作风导向。树立正确的干部作风导向要从选用干部、监督管理干部上下功夫。首先在选拔干部时注重任前考察,把住干部入口关,防止带“病”提拔。去年12月,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博士生刘九龙在第二届中国廉政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内地落马官员带“病”提拔现象研究》的论文。在研究了43个省部级落马官员案例后,刘得出结论:这些落马官员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48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多从地厅级开始有腐败行为,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绝大多数是5年到15年之间。盘点十年落马省部级高官,腐败情妇问题成了共性。因此,选拔考察干部不仅要看能力、重政绩,更要注重对其生活作风、情趣、操守的考察,了解其结交的朋友,即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生活作风不检点、情趣不健康、滥交友的人,即使能力强,业绩丰,也要考虑慎用或者不用,杜绝带着病菌提拔,一旦条件形成,病菌就会滋生,给单位和个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其次要注重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定期通报考核情况。任期和年度考核,要把生活作风单独列入考核内容,内容要明确、详实,参与考评者容易测评;
做到参与人员广泛,注重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谈话要深入,对群众反映的倾向性的意见要加以分析,做全面深入了解。在考核中发现有生活作风问题的,要取消任期或戒勉谈话,以警告本人和警戒他人,纯洁干部队伍。  

 再次注重平时监督考察,时刻勒紧紧箍咒。把平时考评和年终考评有效的结合起来,要把组织考评和群众考评有效的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的有效做法,设立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举报电话、举报箱、充分发挥网络、传媒的监督作用等,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生活行为的监督,使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娱乐圈”和“社交圈”始终置于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发现苗头性问题给予及时提醒,加以干预,使其悬崖勒马,打正自己前进的方向盘。  

 加大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监督考察力度,正是保护干部、考察一个人可堪重任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监督和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树立正确干部导向的重要手段之一。让情趣健康、爱好高雅、择善而交、见贤思齐、勤俭节约、务实亲民、清正廉洁、敢于担当、浩然正气的正确干部作风导向树立起来,力戒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对浪费,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抵制奢靡之风的长效机制,进而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进一步纯洁党的干部队伍,促进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塑造党员干部良好的社会形象,让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宗旨保持和发扬下去,关注民生,促进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凝聚群众,一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