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绍兴“小百花”与上海的情缘】绍兴小百花越剧团
 

【绍兴“小百花”与上海的情缘】绍兴小百花越剧团

发布时间:2018-12-26 04:38:58 影响了:

  今年7月,绍兴“小百花”又来申城。   此次,该团以“走进世博•城市情缘”为主题,在上海举办了颇有规模的演出周,“三朵梅花”领衔,五代演员云集,向世博会献上了6台精彩纷呈的剧目。
  说起“上海情缘”,是指上海既为绍兴“小百花”起飞之地、品牌铸造之地,也为吴凤花、陈飞、吴素英成名之地,“小百花“与上海这座城市确有缘分。
  当初,作为一个县级剧团,绍兴“小百花”主要面向农村市场,一年之内在农村的演出场次占到所有演出场次的70%至80%。虽然生存毫无问题,但“小百花”并未止步于“草台”,她们在“创一流剧团”的目标下,敢于闯进城市,在上海大都市的舞台上锤打自己的品牌。
  上海向有演出“大码头”之称,各地剧团无不想在这里一试身手,以取得认可、抬高身价、扩大影响。由各地政府资助的剧团,可以高高兴兴来上海参加节会或评奖演出,而一般的商演却让众多剧团望而生畏,它们想来上海而不能来、不敢来――因为,这可能是一场赔本买卖。就算是“赔钱赚吆喝”,也只能偶而为之,何况一些剧团的演出虽在上海一炮打响,但以后就难见其踪影了。
  然而,绍兴“小百花”每年都要来沪进行商业演出,二十多年从未中断。这种情况,不仅在浙江省是一枝独秀,就算在全国院团中也是少见的。绍兴“小百花”到底依靠什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就是靠百折不挠地坚持市场历练,勇于打拼,敢于竞争。
   早在建团之初,绍兴“小百花”就瞄准了上海。1986年剧团刚组建时,便在申城登场,这支青涩稚嫩的队伍,以青春朝气与“文武兼备”的艺术特点让申城观众刮目相看。袁雪芬看了她们的演出不禁称赞:“草窝飞出了金凤凰。”此后每有新戏,绍兴“小百花”总是拿到上海来演,接受市场检验。当然,进入上海的最初几年,剧团的收入偏低,然而即使是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她们也没有退却。为了节省开支,演职员们不住旅馆,自带铺盖睡在后台;还带上做饭师傅自开伙仓。正是因为饱尝艰辛,剧团才能在市场上一步步站稳脚跟,打出一片天地。上海的众多剧场――共舞台、天蟾逸夫、瑞金、南市、宛平、兰罄、美琪、杨浦、艺海………无一不留下绍兴“小百花”的足迹。由于剧团在上海越来越有人气,票房收入也逐年提高。2009年,该团的《李慧娘》在天蟾逸夫的两场演出,票房甚至达到了17万元之多。
  现下,仍有不少剧团视市场为畏途,在“不演不赔,多演多赔”的困境中难以自拔。然而此时,绍兴“小百花”己是“柳暗花明”,市场向好。
  沪上演出商许霈霖长期承接该团的演出,他对绍兴“小百花”走过的历程充满感慨。他说绍兴“小百花”1992年携《陆文龙》》一剧来沪演出,该剧在共舞台连演18场,盛况空前;但有谁知道,这十多场戏票的销售全靠 “跑票”跑出来的,其中甘苦令人记忆深刻。十年过去,如今,许霈霖再也不用为绍兴“小百花”去当“跑街先生”了,因为它对上海观众己经颇具号召力,完全不必担心票房问题。现在有不少剧团来沪演出生怕亏本,要求演出商采取“包费用”的办法,这样可以“旱涝保收”,不担风险;而绍兴“小百花”却走出了“包场费”的惯例,很有底气地接受“拆账分成”,硬碰硬、实打实地从市场挣钱。因此,许霈霖对绍兴“小百花”情有独钟,早在四五年前就为它第一个开启了“绿色通道”:“你们团要想什么时候来上海,就可以什么时候来!”
  绍兴“小百花”之所以如此看重上海这方地域,是有其原因的。长期以来,它一直以上海越剧为师,与这块越剧重地血脉相连。吴凤花、陈飞、吴素英等五位演员先后向沪上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拜师,得到了悉心培育;剧团上演的剧目中,有近10出大戏来自上海越剧院,成为叫好又叫座的保留剧目。在剧目、音乐、唱腔等方面较多受到上海越剧的影响,成为绍兴“小百花”被上海观众热捧的原因之一。
  上海,不仅有绍兴“小百花”挚爱的诸多恩师,更是锻造剧团品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到星期戏曲广播会,从江浙沪电视大奖赛到“越女争锋”青年越剧演员电视挑战赛,绍兴“小百花”从不缺席,频频亮相。剧团有4位演员举办了“东方戏剧之星”专场,是在上海举办演员专场最多的外地院团之一。对于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绍兴“小百花”也曾连续三次申报,虽都无功而返,却依然锲而不舍,最后终于梦圆――吴凤花摘取了“白玉兰”主角奖,其他两名演员获得提名奖。春花秋月,年复一年,绍兴“小百花”还借助上海一方舞台力推剧目,锻炼人才,增长实力,展现风采,极大提升了影响力,被海外演出机构频频慕名邀请,先后多次赴新加坡、泰国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演出,播誉遐迩。这羽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真是出落得分外靓丽。
  然而,绍兴“小百花”深深懂得,要在市场打得响,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演员。因此,它既重市场,也瞄“赛场”,倾注全力为三位台柱演员在各项赛事上摘金夺银。就以“争梅”来说,在吴凤花率先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后,剧团又为陈飞和吴素英的“争梅”调集精兵强将,创排为她们量身定做的剧目,全团上下为此齐心协力,积极保障。但陈飞的“争梅”可谓一波三折。她在2003年准备了-台个人表演专场申报“梅花奖”,但就在她即将赴京之前,有一次排练从高台上翻下,不慎造成左足三根趾骨粉碎性骨折,眼看和全团付出的艰辛顷刻付之东流。但是,剧团与同事们没有言弃,他们对陈飞说:“你的事就是团里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明年再来!”
  赛场争锋,为的是市场红火。目前,拥有“三朵梅”的绍兴小百花身价不菲,市场含金量当然也非昔日可比。
  市场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观众的问题。绍兴“小百花”始终与观众息息相通,非常亲近。剧团每次来沪演出之前,都很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她们或走进大学校园与学生对话,或下社区同市民联谊。往往在新戏彩排之时,剧团都要热情邀请上海观众专程去绍兴观摩,倾听“座上宾”的意见反馈。剧团以观众为大,观众自然对剧团爱意弥深,集结起-批既有“阿姨级”又有“妹妹式”的铁杆粉丝。长此以往,绍兴“小百花”对观众产生了巨大的磁场效应,在地处柯桥的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剧场里,不时可以看到那些自掏腰包、结帮成群来看戏探班的外地观众。据说剧团在二十周年团庆时,上海有一帮戏迷饶有兴致地包了车子赶去为剧团庆祝。谁拥有观众,谁就赢得市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硬道理。
  受惠于都市,得益于市场,这是绍兴“小百花”成长和发展的一条清晰的道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