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艺术设计传统文化,书名 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艺术设计传统文化,书名 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21 04:24:07 影响了:

  摘要:本文从艺术设计专业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剖析了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试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应处理的几对关系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设计作品内涵。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文化;教育
  
  当前,艺术设计的主题正从“设计与经济”扩展到“设计与文化”,并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如何在设计教育体系中突出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学生在设计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是当前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加强艺术设计类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的,是民族本性的浓缩,是一种价值观念所在,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灵魂。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动力和桥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基础。作为未来传承民族文化、创造美的世界的艺术设计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主要表现为:
  
  1 优秀设计作品的创意往往来源于传统文化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思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民族性”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受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影响的现代设计,是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土壤和根基,是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创作观,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也影响着设计作品的生命力。一些设计人员漠视传统文化,一味盲从追随外来文化和国际设计作品,使得自己设计的作品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作品的生命力不旺盛。而一些设计大师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合理地对传统艺术进行发掘、提升与利用,把国际设计语言、时代感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既具有鲜明中国韵味又具有现代感,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中国当代设计作品。
  
  2 艺术设计类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随着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学校的大量增加和扩招,入学门槛的降低,相应的学生素质也普遍降低。这不仪表现在造型能力等专业基础较差,而且在文化素质方面也是差强人意。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不只是培养具有设计技巧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更应该培养具有思想张力的创造型人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开发,离不开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需要较高的文化素质。
  
  3 合格的设计师应该是一名复合型人才。传统文化修养是艺术设计人才必备的素质,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基础。作为设计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创造力等,既能把握住时尚潮流,又能传承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实现商业、文化、社会化价值的完美结合。设计师在设计作品过程中,应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精神,带给大众精神的满足,并起到引导社会的职责。
  
  二、当前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障碍
  
  当前,各种艺术思潮相互渗透,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也强烈冲击着中国艺术设计。因此,中国当代设计特别需要正确把握自我,将中国的传统人文精神运用于当代设计中,创造出具有中国风范、民族语言又符合新时代精神的设计作品。但在社会对现代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情况下,设计教育出现了“急功近利”,以“流水线”的方式培养了大量的次品毕业生,尤其是毕业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更是大幅下滑。反思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
  
  1 学生片面理解设计作品的好坏。当前,中国的设计处于市场牵动状态,一切以市场为中心,而不是思想牵动、社会牵动,从而引领客户、引领市场。浮躁的社会风气让艺术设计变的功利,让设计人员忘却自己的引导职责。许多学生忘记艺术设计是功能效用与审美意识的统一,片面认为只要设计作品具有艺术性,有一定的形式感,或受市场的欢迎,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就说明设计是成功的。因而许多学生就一味地盲从他人的创意,迎合市场和顾客,模仿跟风国外的设计,或呆板再现物体,或依葫芦画瓢,“紧跟”世界潮流,过分强调设计的艺术性和视觉效果。
  
  2 对传统文化存在观念上的偏差。教师、学生对传统文化普遍不重视,有“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法、轻理论”的错误观念。由于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全面,无法从大文化观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计作品。有的学生在作品上仅仅使用了传统图案,就以为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实际上仅停留于形式上的嫁接、挪用和拼凑。有的作品甚至图案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
  
  3 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不健全。由于艺术设计教育是在传统美术和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转型而来的,其教育模式大多沿用美术教育的模式,教学侧重于技法方面的训练,轻视理论素养的培养。在教育理念上,有的学校过于强调设计性、实践性,过于强调与世界的接轨、潮流的追从,轻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忽视设计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安排上,虽然许多学校提出了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专业要求,但在主要课程设置方面或无具体体现,或未设置系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课程,传统文化知识散乱于各理论课程中。在教学方法上,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以苍白的叙述、单薄的知识讲授传统文化,缺乏互动双向的交流探讨,无法使学生将传统文化与设计结合思考,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4 理论教师队伍有待加强。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教师队伍与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的情况。一方面讲授传统文化的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完整,跨学科知识欠缺,突出表现为一些教师不懂艺术设计。因而,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引导学生将文化融入设计。
  
  三、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并理解传统文化,使学生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在潜移默化中将其内涵化为修养,指导艺术设计实践活动。同时使学生掌握大量传统视觉符号,了解其蕴涵的象征意义和延伸的哲学道理。最终通过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淀,在视觉语言上自然流露传统文化,在作品中体现民族的文化内涵,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造性的设计人才。
  
  1 合理安排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把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民族背景作为艺术课程的基础,强调艺术教育的文化多样性。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开设了中国文化与设计、哲学与设计、文化研究等课程。当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的教育,应响应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的要求,直面有关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学生中国人文精神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增设课程、加大教学力度,努力建构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设立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如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民俗、易学、儒学、道家(包括老庄哲学)、佛教文化,还有书法篆刻、雕塑造像、古代舞蹈、古典戏曲以及传统音乐等。
  
  2 积极探索授课方式。在讲授传统文化时,需采用启发、互动教学形式。也可开设专题讲座,如中外著名设计师专题,从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受的教育以及秉持的设计理念等方面介绍分析他们的作品。又如通过各个时期社会主导潮流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等传统文化。还可采用讨论的方式,由教师点题或学生自行选题,从不同角度讨论分析设计作品的内涵。
  
  3 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应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是中国设计的灵魂,现代是设计追求的目标。既要避免一味追求所谓的“国际风格”,丧失民族特色、民族传统,也要防止僵硬运用传统因素,脱离现代社会。要将传统文化经过现代设计思维的选择与消化,融合于现代设计之中。二是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的关系。学习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学习、重视西方现代艺术的前沿思想和培养前卫的创新意识并不矛盾。既要让学生把握设计发展潮流,吸收消化国外先进设计方法和理念,也要学习、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设计中糅合,在作品中实现交融。三是传承与超越的关系。传统纹样、符号等,既是有形的、可识的,又是无形的、隐寓的、内蕴的。传承传统文化,并非简单的移植,也不是一味地“照搬”,需要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设计,发展现代有创意、的文化艺术,也就是把传统文化转换成现代的形式语言,灵活运用于艺术设计的实践中,实现传承到超越的转变。
  
  责任编辑 杨裕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