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裤子结构的设计方法]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pdf
 

[裤子结构的设计方法]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pdf

发布时间:2019-02-20 04:14:54 影响了:

  1立裆深与裤子其它部位的关系      立裆部位是人体的腹部中、下端,也是腰的最细处到臀根部的长度。在裤子的结构图中是指横裆线以上的部分。立裆深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裤子的造型是否美观,也影响着穿着是否舒适。因此,掌握好立裆深与裤子相关其它部位的比例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从人体发育情况来看,人体的躯干与下肢的发育不完全是按比例增减的,也就是说:人体高了,裤子加长,立裆深也不一定完全跟着按比例增长。相反人矮了,裤子要短,立裆深不一定完全跟着按比例减短。另外,人体腹部与臀部的变化,对立裆深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从穿着裤子的习惯来看,各有所好,有的喜欢将裤腰系在腹部上端,有的喜欢系在腹部中间也就是胯骨上端,这些情况要考虑不同消费对象,特别是近年来不管是中年或是青年大多数消费者都喜欢穿立裆短的裤子,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即要考虑身高又要考虑人体臀围的大小,还要考虑流行与穿着习惯,这样在制图时要引起注意,才能裁出具有时代感、符合消费者要求的服装。
  在人体结构中影响立裆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表 1、表 2 分别为男女基本型立裆深尺寸,以便于掌握标准裤子立裆的尺寸,这些标准尺寸比较符合现代人们穿着裤子的习惯。
  
  从表 1、表 2 可得出以下结论:
  (1)裤长每增加 3 cm,立裆深增大 0.3 cm。可把立裆深与裤长的关系归纳为:立裆深 = 裤长/10 + 15.9。
  (2)臀围每增大 2 cm,立裆深加大 0.3 cm。可把立裆深与臀围深的关系为归纳为:立裆深 = 3臀围/20 + 9.5。
  表 1、表 2 中立裆深不包括裤腰宽。从大量的实践证明,比较符合人体穿着要求的裤装的立裆深既要考虑裤长、臀围,也要考虑流行,可以把立裆深与裤长、臀围的关系为归纳为:立裆深 = 裤长/10 + 臀围/10 + 4.5。
  臀围每增大 2 cm,立裆深加大 0.5 cm。可把臀围与立裆的关系为归纳为:立裆深 = 臀围/4 - 1.5 cm。
  按下肢体的体型特征来看,女性的腰节较高,从腰的最细处到股沟的距离较长;男性的腰节较低,从腰的最细处到股沟的距离短。按传统的计算方法女裤比男裤立裆要大 0.8 cm左右。但是现代人们的穿着习惯有所改变,女士大多喜欢穿裆短点的裤装,裆短的裤子可使女性下肢体显得挺拔美观。因此,男女立裆深可以用同一种公式计算。
  以上几种立裆深的计算方法都是从经验中总结得出的,各有优缺点,但在实际应用时现在多采用立裆深 = 裤长/10 + 臀围/10 + 4.5 cm比较合适。总之,不管用那种方法,以臀围、裤长为基准按一定比例推算出立裆深尺寸,用于标准体的制板中比较准确、方便。
  
  2裤中线的作用
  
  裤中线也称为烫迹线,它是横裆大、中裆大、脚口大等部位的对称中心,在把裤子制成成品时,它又是裤子整烫折叠的依据。
  在裤子结构设计中,裤中线是重要的基础线。在计算出横裆大后,在横裆大的 1/2 处作与裤子上平、下平线相交的直线作为裤中线,在依靠裤中线为中心,把脚口、膝围等分于两侧。而裤子侧缝线与下裆缝的完成线,也离不开裤中线。
  裤后片的裤中线也是以前片裤中线为基准形成的,所不同的是,在裤膝以上的位置要有所转移。转移的尺寸一般在 2 ~ 3 cm左右,主要用于裤子后片的归拔定形,在制作时把裤后片的下裆缝与侧缝比齐,对折起来,将缝子一侧摆直, 用熨斗把裤后片臀部推出,这样处理的结果是:裤子臀部圆出,下裆平伏、不吊,裤形外观符合人体曲线。
  
  3臀围与其他部位的关系
  
  臀围的位置处在裤腰与横裆之间,一般占立裆深的 1/3,靠近横裆处。臀围在裤子结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臀围的大小是否合适关系到裤子活动的机能性,臀部的尺寸变化较大,直接影响着其他部位,臀围在结构设计中是裤腰围、横裆大、裆宽的基础尺寸。一般男基本型裤子的成品臀围比净臀围大 14 ~ 16 cm,女基本型裤子的成品臀围比净臀围大 8 ~ 10 cm。这些余量的大小要根据穿着服装的要求确定,在单量单裁中,一定要考虑年龄与材料等方面的问题,做相应的调整,不能千篇一律。臀围与腰围大小关系一般是臀大腰小,人体下肢部最粗的部位就属臀部,裤子制成后要符合人体的穿用功能,臀大腰小就会在腰部形成余量,这些余量称之为臀腰差,在设计时一般采用收省和捏褶的方法,并从侧缝和后裆缝、前裆缝来收小腰口,突出臀部,以调整臀腰差。由于人的体型各不相同,所以臀腰差的大小各不相同。臀腰差越大,省、褶量应大;反之,则小。臀腰差过大还可以加大前裆线撇腹量,通过加大前裆线的撇腹量来调整,以防止前裤片侧缝腰口处收进太多而形成鼓包。
  裤子的裆宽与前后裆弯结构形成都与臀部大小或臀部与下肢连结处所形成的结构特征是分不开的。首先,裆的宽度是由人体臀部的厚度决定的,从臀部前后形体来看,人体臀部处的凸度大于腹部。另外,从人体臀部的活动规律来看,后裆宽应增加必要的活动量,因此,在裤子的结构设计时,后裆宽要大于前裆宽,男基本型裤前裆宽的大小现多采用臀围/20,女基本型裤前裆宽的大小现多采用臀围/20减去 0.7 cm;男基本型裤后裆宽的大小采用臀围/10,女基本型裤后裆宽的大小采用臀围/10减去 1 cm。还有在裤子结构处理时,一定要注意臀围大小相同的人,裆宽不一定相同,臀厚而窄的人,裆宽应适当加大,臀薄而宽的人裆宽应适当减小。从人体臀部剖面图看,臀沟处的形状呈前高后低,因此,前后裆宽不能在一条水平线上,前裆高后裆低,这样通裆才能对接圆顺,符合人体体型。基本裤的低落量在 1 ~ 1.3 cm之间。因后裆宽的宽度大于前裆宽,后片下裆缝的长度大于前裤片下裆缝,只有后裆低落,裤子前后下裆缝长短才一致便于缝合。
  
  4后裆斜度与后翘高低的关系
  
  后裆斜度是指后裆直线与裤中线的对比而言,是由臀腰差的数值所决定的,在臀围相同的条件下,腰围越大,斜度越小;反之,斜度越大。后翘是指后裤片腰口线与后裆缝交叉点,它的作用是满足人体在运动中的需要,人在弯腰、蹲、跨、跳、坐时,单靠直裆的长度是不够的,而且人体的臀部突出,所以裤子在结构设计时必须加后翘,后翘是后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通常的的应用中,后裆的斜度与后翘大小变化不大,一般来说,后裆斜度大都在 5 ~ 7 cm左右,后翘高在 2 ~ 3.5 cm之间。后翘的高度与后裆斜度的正常关系是:不论后翘与后裆斜度如何变化,后裆缝与后腰口形成的角度必等于或稍大于直角。这样才能保证后裆缝缝合后,后腰口线平整。有的女性,腰小臀大,按常理来处理,应该增大后裆的斜度与后翘的高度,但当今女裤为使裤型后臀部处显得挺拔美观,紧包臀部,也常采用低后翘。特别是牛仔裤,后翘要低,后裆斜度要小,裤型才美观。
  一般来说,后翘高后裆斜度大,裤子穿着舒适,但从美观的角度看,后翘不宜过高。后裆斜度与后翘高在如果掌握不好,出现关系失调时,会产生以下二种常见情况:一是后翘过高,后裆斜度大,后裆缝过长,造成后腰起空,不贴身,后裆下垂;二是后翘过低,后裆斜度小,造成后腰部离位,严重是侧缝处起绺,后裆缝起吊,臀部不平,影响人体正常的活动。因此,在进行裤子的结构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与服装的款式、布料、人体的体形等因素相结合来调后裆斜度与后翘高大小。
  
  5用围裆确定立裆深的作法
  
  围裆是指沿着裆缝从前襟量至后翘端点的尺寸,它包括前后立裆、小裆宽、大裆宽及腰头宽,用围裆确定立裆深的设计方法是一种较传统的作法。由于人体体形的差异,即使在臀围尺寸相同的情况下,臀部的前后裆缝也不一定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围裆法将起到积极作用。如果围裆数值超过 86 cm,人体就为准胖体了,要是围裆超过 90 cm就是胖体。用围裆大小来确定立裆大小可采用下列方法,样板的前后立裆之和,与测量到的围裆净尺寸之差,就是裕量与运动量。在通常情况下,这个差数为 2 ~ 3 cm比较合适。
  还有在画前后裆弯弧线时,前后裆弧度的大小,对裤子的外观造型影响很大,前裆弯度过大,小裆宽又窄,小裆弧线不易画顺,裤前小裆处会出现褶皱。后裆弯过直,后臀部绷紧,下裆起空;后裆弯过深,会出现勾裆。因此,在画裆弯弧线时,一是要掌握裆弯弧线的深度;二是前后一定要对称,前平、后凹、前高、后低;第三是一定要订正前后裆缝,要使前后裆缝对接圆顺。此外,在画裆弯弧线时起落手要掌握好,前后身裤片都要从臀部开始,使前后的曲线顺接、自然。
  以上从 5 个方面分析了裤子的结构设计要领,这些方法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供参考。在进行裤子的结构设计时,不管是男性、女性、老人、中青年,首先要测量好尺寸再使用这些方法,都会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