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体验:作文教学的新思维 体验作文教学
 

体验:作文教学的新思维 体验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2-22 04:24:03 影响了: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纠正了作文教学中的只注重写作技巧训练的唯科学主义偏向,以“创造性地表达对生活世界的真实体验”的新价值取向引领作文教学向人文领域的回归。注重体验的作文教学将把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体验能力的增强和创造性的表达作为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体验;生活世界;人生境界;创造性表达
  写作教学恐怕是语文教学中最棘手的一个环节,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拼命地把一些所谓的写作“技巧”,“秘笈”等灌输给学生,诸如怎样选材,怎样立意,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试图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水平。然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们不仅写不出精彩的文章,且连写作的欲望也削减殆尽。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探讨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找寻解决问题的对策,笔者以为,新《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开辟了新思路。
  
  一、从寻求写作规律到表达内心体验:语文作文教学目标中的新价值取向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古以来,写作总是与写作者本人的内心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志得意满,还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悲戚苦楚,都是作者内心体验的率性表达。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科学世界对生活世界的不断挤压以及工具理性对人文精神的不断侵蚀,人们的心灵世界日益萎缩,变得越来越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许多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本质没有作深入的探究,片面地把作文理解为写作技巧的叠加和组合。因此,长期以来,教师们忽略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导致了写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不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以技巧训练代替情感体验,造成了学生作文缺乏活力,文胜于质的尴尬局面。翻开以前的教学大纲,不难看出关于写作的内容和要求只强调了写作的文体要求、表达方式、文字规范和练习数量等等,其主要侧重点停留在技术性的操作层面上。即使提到了写作时应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等方面的要求,但也是将之放在“根据写作需要”这一大前提下。也就是说,写作需要什么,就去做什么,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写作。这样的目标必然引导教师夸大技巧的作用,使原本最为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变得干瘪枯燥,极大地缩小了学生的创造空间。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出现,给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带来了转机。其中,关于写作的性质与地位是这样表述的: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关于“文风”与“做人”中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这就表明,作文教学将从过去那种一味追求写作规律的唯“科学主义”态度转向挖掘写作者的创造潜能和关注写作者内心的真实体验这一新的价值取向。这一目标的确立意味着作文教学人文性的回归。
  
  二、《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初步尝试“淡化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生活与情感体验”的写作教学策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融合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知识,提高学生体验世界的能力。
  拥有丰厚的知识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从获取知识的途径来说,学生大致可以从两个世界里不断汲取知识。一个是书本世界,即由成人为儿童精心编写的各类读物,包括教科书、故事书、童话书、寓言书和科普书等等构成的一个符号世界。在教师的引领下,儿童可以从书本中获取一些系统知识和间接经验。另一个是生活世界,即在日常生活中,由主体与主体之间充满人性的交往所构成的丰富生动的“交往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儿童一方面通过他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探究和体验而从各种事物中获得许多实际知识和直接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与周围人们的交往活动而习得各种社会规则、价值倾向和行为习惯,从而构成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社会经验。
  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始终是课程与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长期以来,老师们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传授学生书本知识,形成他们的间接经验上去了。学生被置于书本世界里,而书本世界是由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基础上的概念原则和规律法则构成的一个较为抽象的符号世界。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教育哲学家杜威认为,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使儿童与学科真正的统一起来。他这样写道:“儿童与课程仅仅是确定一个单一过程的两端。正如两点决定一条直线那样,儿童现在的观点和学科中所包含的事实与真理决定着教学。从儿童的现在经验发展到被我们称为学科的有组织的真理体系所表征的经验,是一个持续改造的过程。”[2]这就是说,儿童的心理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经验是一个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儿童与学科的统一即心理经验与逻辑经验的统一。为了实现这种统一,就需要把各门学科的教材和各个知识分支恢复到它由以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这个过程就是教材的心理化。由此可见,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我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个性化的阅读获取书本知识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开发“心理化教材”,即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写作活动引领学生进入生动活泼的生活世界,让他们在这个世界里恣意徜徉。
  三,训练学生创造性表达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诞生精彩的观念。
  几年前,世界范围内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一天,老师说:“同学们,今天咱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就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结果,同学们无言以对。当老师进一步追问的时候,美国学生说:“什么叫做‘其他国家’?”欧洲学生说:“什么叫做‘短缺’?”非洲学生说:“什么叫做‘粮食’?”而中国学生,则怯生生地望着老师说:“什么叫做‘自己的想法’?”
  “我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所遇到的最尴尬的一种情形。这是“传递性教学”造成的结果。我们必须寻求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我尝试以“活动教学”来取代传递性教学,将教学的重心由过去的知识技能训练转移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上。写作对人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复杂的,例如它需要作者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等。 而就“创造性表达”这一要求而言,作者除了要具备以上几种能力以外,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就是尤为重要的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知名教授达克沃斯认为:“精彩观念的诞生是智力发展的本质,而让学生有机会诞生精彩观念,并让他们由于拥有这些精彩观念而为自己感到自豪,就是教学的本质。”这句话在我的作文教学改革中得到了验证,当我看到学生在作文里表达出一个又一个精彩观念时,我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自豪。[3]
  
  结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渐渐有了丰腴朗润之色,不仅内容上开始详实起来,而且语句也开始鲜活灵动起来。在淮北市2006年的中学生作文竞赛中,我班王龙同学的《洗袜子》,和姚愚同学的《我当财政部长》同时获得了二等奖;在07年的安徽省青少年书法绘画写作大赛中,我班学生焦彬写的《地球.我》获得了特等奖。这些都是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所不曾有过的。它证明一个道理: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单从写作技巧上进行指导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引导学生丰富知识,提炼思想,才能使学生写出真体验,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