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古浪县马路滩沙漠治理现状及模式] 古浪县马路滩搬迁项目
 

[古浪县马路滩沙漠治理现状及模式] 古浪县马路滩搬迁项目

发布时间:2019-02-24 05:12:30 影响了:

  摘要:通过分析论述古浪县马路滩沙漠治理的措施、模式方法以及科技在沙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提出了沙漠化防治的策略。   关键词:沙漠治理;现状;模式;马路滩   
  古浪县属温带荒漠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从南(祁连山支脉)到北(腾格里沙漠)气候由干旱逐渐转化为极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60 ℃,年风沙日达120d左右,年沙暴日达47d。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647k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31.20%,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风沙线长达132km,风口多,沙害面积大,沙丘类型复杂,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沙丘平均前移速度为每年3~4m。风沙线上有792个村庄,2.67万公顷耕地,70多公里铁路,170多公里公路受流沙埋压的威胁。土壤沙漠化,加剧了干旱和沙尘暴的发生,风沙危害及其形成的各种自然灾害比较严重。
  
  1马路滩林场基本概况
  
  马路滩林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腾格里沙漠南缘,海拔1 650m。林场经营总面积2.60万公顷,其中果园333hm2,葡萄基地200hm2,苗圃地200hm2,乔木林地60 hm2,农地730hm2,灌木林地4 000hm2,建设用地40 hm2,待开发土地3 330 hm2,宜林沙荒地1.70万公顷。林场现有机井22眼,渠道32km,道路35km,日光温室38座,果窖8个。渠、路、林、田配套成型,基本能够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
  
  2沙漠治理目标及措施
  
  2.1治理沙漠的目标在沙区进行造林绿化,增加植被,治理流动沙丘,改善区域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削弱沙尘暴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减缓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在腾格里沙漠前沿建造防风固沙林,每年实施封沙育林(草)1 400hm2,埋压草方格沙障140hm2,营造防风固沙林667hm2左右,使治理范围逐步向腾格里沙漠腹地延伸。
  2.2沙漠治理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乔灌草结合 、封管造并举。
  2.2.1生物措施。①封沙育林草:即在原有植被遭到破坏或有条件生长植被的地段(有天然下种或有残株萌蘖苗、根茎苗的沙地)实行封禁,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设置围栏),建立必要的保护组织(护林站),把一定面积的地段封禁起来,严禁人畜破坏,给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时间,逐步恢复天然植被,达到防治沙害的目的。②防风固沙林:是指以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③农田防护林: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④水灌阻沙林:在沙漠边缘及农田过渡地带,选择适生乔木灌木树种,通过人工补水措施,建成生物活体沙障,阻挡风沙对农田、道路、村庄等的侵蚀和危害,通常采用密植的办法。⑤经济林草:选择耗水少、经济价值高的林果、药材、饲草、油料树种和植物种,通过人工栽培,获得生态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灌草植物有较充足下种能力,因植被覆盖度较大而影响种子触土的地块,进行带状和块状平茬、除草、松土,促进天然更新,能长久固定流沙,是控制和固定流沙最根本而经济的措施。
  2.2.2工程措施。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以及治沙实践,应用1×1m的草方格沙障,然后再在方格里面种植旱生的灌木,这种做法比较复合干旱区生态恢复学的原理,固沙效果快且明显,保墒蓄墒能力强,有利于天然植被恢复,但需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较高。
  
  3治理模式和方法
  
  3.1生态经济圈将林场经营治理范围划分为经济带、生态经济带、生态带、辐射带。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动态因子置于同一系统中,使系统内各要素之间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体现出系统整体性、渐进发展性、动态扩散性和效益互补性的特点。在沙区建立了生态经济圈模式试点工程10万亩,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3.1.1经济带:将林场园林化,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
  3.1.2生态经济带:在不破坏沙区原有的地形地貌、天然植被、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配套节水灌溉,人工间作葡萄、红枣、麻黄、干草等经济植物和药材。
  3.1.3生态带:在无灌水条件的沙漠地带,采取封沙育草和无水栽植技术,使大沙漠恢复植被,实现防风固沙的目的。该地带分布广、面积大,是防治沙漠化的重点和难点。3.1.4辐射带:通过林场沙漠治理活动的影响,使周边农民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改变,环保意识增强,由沙漠放牧变为舍饲圈养,由采樵伐木变为参与治沙造林。
  3.2“四带一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寻求和创造提高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方法,加强“四带一体”综合治理模式技术的推广,以解决荒漠化立地造林技术“瓶颈”为突破口,以实施科技支撑为契机,以提高荒漠化总体治理为目标,大力推广“四带一体”(前沿阻沙带、固沙林带、外围阻沙带和封沙育林育草带)的抗旱造林技术,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提高造林的建设质量和成效。
  3.3沙产业开发针对西部地区水资源贫乏而光、热、土壤等条件得天独厚的特点,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技术路线,为干旱荒漠化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索了新途径。让沙漠有了绿洲,既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创造财富”的目的。近几年,林场在沙漠综合治理,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立足自身的技术优势,结合沙产业开发,在马路滩建立沙漠生态经济圈模式,修建日光温室50幢,种植高效蔬菜、种苗、中药材、葡萄等作物200hm2,发展暖棚养殖、土鸡散养等畜禽养殖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4沙漠旅游开发把荒漠和原生态做为资源并转化为旅游产品,创造经济效益,反哺生态建设。开发生态旅游业是加快古浪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沙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方向,2002、2003年以“武威市国际天马旅游节”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业开发,以马路滩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今年县上以金色弧线旅游开发思路为重点,依托项目拉动,完善基础设施,修复观赏景点,开发自然人文景观,建成生态治理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金色弧线”展示带。通过举办“中国丝路明珠旅游节”培育了古浪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4科技在沙漠化治理中的应用
  
  4.1旱作造林技术
  4.1.1深栽浅覆造林时将植苗穴挖到湿土层,覆土时不填满坑穴,以便蓄水。
  4.1.2截干造林:对具有萌生能力的树种进行截干造林。截干工作可在掘苗时或栽植后进行,苗桩保留高度5~10cm,以便萌发新条,由于截干造林苗木水分蒸发消耗少,可避免因干旱多风而造成地上部分干枯,使植株残废的现象。截干造林无论秋季、春季都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是一种抗旱植苗造林的好方法。
  4.1.3修剪枝叶目的在于调整蒸腾与水分吸收之间的平衡关系。试验证明,通过修剪树叶,能提高成活率10%~30%。
  4.1.4泥浆蘸根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泥浆稀稠以能“吊线”为宜。泥浆中添加菌根粉、生根粉,效果更佳。
  4.1.5穴面盖草和覆砂:通过穴面盖草和覆砂均能起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穴面内湿润,减少蒸腾的作用。
  4.1.6地膜覆盖具有升温、蓄水、保墒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幼树成活率及生长量。
  4.1.7ABT生根粉技术:ABT生根粉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性植物生根促进剂和生长调节剂,可加速植物代谢,增加呼吸强度,提高酶的活性加速细胞分裂,促进植物体内氮、磷、硫的吸收与转化,对促进林木的扦插生根和苗木受伤根系的恢复,提高苗木移栽成活具有显著的作用。
  4.2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渗灌、滴灌、喷灌节水造林技术,与漫灌对照,湿层厚度50cm时,平均节水86.30%,节电83.30%,省劳3倍,省时25%。1995年林场积极引进和安装以色列滴灌设施,在马路滩建立400hm2示范工程,实现了亩均节水55%,节电53%,节约田间管理费55.20%的目标,成为当时中国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并在种植业、林果业等方面推广应用,有效地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沙漠造林中选用抗旱性强、蒸腾量小的适生灌木树种,降低了治沙成本,提高了治沙效果,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探索了新的途径。
  4.3沙漠植物园引种驯化栽培林场近几年先后引进理想大根等蔬菜品种58个、针叶树种、花灌木为主的适生树种52个,建立繁育圃、采穗圃、品种园20hm2,诱导接种锁阳、苁蓉20hm2,推广应用抗旱保水剂、生根粉、容器育苗、经济林设施栽培等新材料和新技术,为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现代农林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4.4农产品加工2004年组建成立天源农业产业公司后,修建了容量1 000t的冷库,建成年加工12万只羔羊肉加工生产线1条,开发以“土门”羔羊肉、“黄羊川”小杂粮、“红秃头”挂面、“黄羊川”糯玉米、“沙漠”土鸡等5个系列,28个品种,2006年公司产值达到1 200多万元,带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5沙漠治理成效
  
  从1980年开始,马路滩林场共营造防风固沙林
  4 000 hm2,农田防护林100hm2,封沙育林(草)7 000hm2,植被覆盖度由1980年的20%~30%提高到目前的70%~80%,有效保护了周边1.50万公顷的农田,2万公顷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6对沙漠化防治的思考与认识
  
  6.1共同行动策略治沙和环境建设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治沙事业,开展公益活动,以社会力量支持沙漠生态治理工作。积极组织国内外民间团体、爱心人士和广大民众参与治沙活动。
  6.2自然恢复策略人口、资源、土地压力是造成生态恶化和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减少人为对沙漠生态的干扰是治理沙漠的根本前提。封沙育林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治沙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首选技术措施。
  6.3科学发展策略我国治沙技术成熟,民众参与率高,有资金保障就能加速治理。
  6.4产业开发策略把治沙和沙产业开发、农产品加工相结合,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保障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经济产业体系。
  6.5发展促进策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防治沙漠化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政府多渠道增加防治荒漠化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加快了防治荒漠化的步伐。
  6.6法制保障策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防沙治沙法》等,标志着我国防沙治沙开始步入了法制化轨道。温家宝总理在民勤考察并做重要指示,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沙漠治理的决心、信心和对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长远考虑。
  
  参考文献
  [1] 屈建军、马立鹏、刘从.甘肃省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沙漠,22(5):521.
  [2] 王继和、徐先英.甘肃治沙工作的主要进展[J].中国沙漠,2002(1).
  [3] 刘拓、张克斌、林琼.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06-0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