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大学城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外实践调查与思考:人文素质
 

大学城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外实践调查与思考:人文素质

发布时间:2019-02-27 03:46:29 影响了:

  摘 要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理工科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城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外实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与改进大学城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外实践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城 理工科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课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Extracurricular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Humanities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University City
  XIAO Xingyan[1], LIN Yanyong[1], JIANG Yidan[2], LI Yanbing[1]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2]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hum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is to tra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physically labor-rou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Humanistic Education Extracurricula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 c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extra practice humanistic idea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university c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extracurricular
  
  0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德育、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人文素质教育涉及到教育的根本问题,即引导大学生如何做人,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的核心是培养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素质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教会学生做人问题。教会学生做人,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一个有知识、会思考、担责任的品格高尚的综合性人才。
  1 大学城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外实践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整个问卷调查由客观类问题和主观类问题两个部分组成。调查涉及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三所学校理工科专业的部分本科生,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94份,回收率为98.8%,有效问卷491份,有效率达98.2%,符合调查统计要求。调查分析如下:
  1.1 大学生意识到文化素质的重要性
  在调查中发现,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认为“非常重要”的有59.12,“比较重要”的33.34%。另外,65.88%的学生认为理工科学生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十分有必要”。73.65%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在新世纪理工科人才培养中占据“基础且关键”地位。可见,人文素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归因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单纯的技术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更多的是需要综合性人才。既要懂技术,更要懂做人、有品德、会表达等。
  1.2 课外实践活动受学生欢迎和可行
  学生认为,“加强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最可行的办法依次为:学校提供经费,多次开展文艺创作、演出、群众性的演讲大赛及各种知识竞赛;学校规定理工科类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参加一定的文化活动;利用双休日多开展各类学术、文化专题讲座;多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鼓励理工科与文史科学生相互交往,并定期开展文化交流等活动。”从以上可见,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是学生课外最喜欢、最可行的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而校园文化往往是学生在校内锻炼的舞台,社会实践又是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渠道。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化的不断深入,高校早已不是象牙塔,大学城是开放的校园,大学生既要内部交流,也要社会实践,要走出校门、走出国门,拓展国际视野。
  1.3 对当前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不满意
  调查中发现,63.18的学生对所在学校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外实践“不满意”。原因主要是“经费不足46.28%”、“学校强调课堂,不给老师发挥35.47%”。而“老师没时间,担心外出安全问题”,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实践的原因。经费的不足是学生课外实践缺乏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社会对高校或官方的评价更多的以科研项目为衡量标准,学校更多的经费放在学科建设,而学生工作的经费往往不足。致使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投入严重失衡,造成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做人做事能力较弱。
  2 加强与改进大学城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课外实践的思路与建议
  2.1 人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要求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1998年)》的宣言,大学要承担其中责任之,一是帮助在文化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环境中理解、体现、保护、增强、促进和传播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以及国际文化和历史文化;二是能够完全独立和充分负责地就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坦率地发表意见,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权威,以帮助社会去思考、理解和行动。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当代大学的功能应该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其中“文化”既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指国际的先进文化。他对全国青年大学生的希望是: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课程,而是氛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和灌输,而是感悟文化精神,沐浴文化传统。
  2.2 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
  在大学城以“学生住校、教师走教”的教学活动模式中,学生文化素质实践的机会更少。长期以来,人们所理解的高等教育就是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所谓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被排斥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之外,这妨碍了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形成。有些院校尽管也开展了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但由于经费有限,把专家请进来容易,让学生走出去却难,有的院校甚至连专业教学所必须的实践活动、实习活动都难以保证。另外,有的学校为了摆脱组织管理难度较大的难题,干脆让学生自己去搞社会调查。这种“散兵游泳”式的社会实践很难保证效果,也难以适应当今市场对理工科学生“既要懂技术更要懂做人”的要求。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对人才要求高而全面,加强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社会在变化,人才体系在改革,要适应社会要求,学校领导要重视大学城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加强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加大经费投入,充分拓展经费渠道,如校友、企业等,合理分配经费。各高校要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经费投入,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专业特点,探索大学城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实践途径。
  2.3 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是间接地文化知识“内化”为主体素质的桥梁。从素质的形成来看,这种“内化”可分三个阶段:首先是知识的输入和吸纳,没有一定的知识的储备就难以内化;其次是实践中外界刺激与个人体验的互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合为素养;最后为主体的“悟”,主体完成自身素质的建构。而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为主体的内化提供了契机,创设了情境,因此它在文化素质教育中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文化素质的最终形成有赖于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的成功开展。广州大学城有10所高校,都是公办的二本A以上的高校,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既有利于文化的整合、共享与交流,也降低成本。
  大学城是开放的校园,实行社区管理政府化、基础设施市场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成果转让当地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作机制市场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兴办大学城的初衷和根本目标。大学城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远离市区,在这特定的环境下,为提高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要充分利用大学城人文资源,如广东科学中心、岭南印象园、黄埔军校、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广州美术展览馆等。在上述调查中,更多的学生建议:多走出校门看看、加强师生交流、由名教授推荐人文书籍、文理学生多交流、多举办名人讲座。
  2.4 密切大学社区的联系与合作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学校必须学会更加切实更为有效地加强它们与社会的联系,以便充分发挥它们在所在地区或社会的发展努力中的作用。人们通常把大学一级的机构视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它看作是地方社区和一般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说服决策者和整个社会认识到,后一种情况才是真实的。”
  大学与社区是互不分割的社会单位。大学是社区中的大学,社区是存在大学的社区。大学的社会职能也注定大学与社区应共同发展,谋求合作。美国大学与社区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不管是研究、教育、文化、服务、就业、实践,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通过学生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为社区提供家教、助困、助残、环保等服务;通过大学城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社区教育能够促使社区居民的生活态度与方式的转变,提升人口素质;通过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社区经济建设,推动社区经济效益。这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深刻体会了实践的重要性,也拉近了大学与社区的关系。另外,通过高校在社区建立企业教育基地、创业基地,锻炼学生的能力;社区生活资源的丰富性为大学的硬件环境提供平台。
  3 结语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清华大学徐葆耕教授在其“走出‘半人时代’”的讲演中曾说过:“未来的大师产生于文理会通”。理工科大学生通过科学教育使大学生获取知识,通过人文教育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影响到教育的整体功能。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实践只是其中的方式之一。要深化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重视理论基础的学习;改善具体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加深人文素质课的改革,加强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还要通过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人文素质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主体自觉,最终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项目来源:2010年广州大学青年发展项目《大学城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外实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秦志勇,谭旭东.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论.中州大学学报,2008.6:55.
  [2] 王莹.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与教育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0.6:14.
  [3] 肖杏烟.加强大学城文化建设,提高高校办学质量以广州大学城为例.高教探索,2007.4:63-65.
  [4] 刘楠.美国大学和社区间的关系研究和启示.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5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