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风雨50年――访原计算机工业管理局廖局长]惠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廖育斌
 

[风雨50年――访原计算机工业管理局廖局长]惠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廖育斌

发布时间:2019-03-01 04:31:55 影响了:

  【编者按】“五十而知天命”,对于一个研究所来说,创建50年后仍然屹立不倒,势必经过一番寒彻骨,才得梅花香。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以下简称“十五所”)正是在多年磨砺之后,迎来了50周年。它的成长,也印证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壮大。从本期开始,《计算机世界》推出《十五所50周年回顾》专题,盘点十五所这50年的风风雨雨。
  
  在十五所迎来50周年的特殊时刻,原电子部计算机局局长廖幼鸣站在中国计算机发展的高度,追溯了十五所的发展历程。
  
  1958年~1978年
  埋头钻技术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科技界于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下,制定了《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4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
  在随后掀起的科技浪潮中,十五所应运而生。为国防服务的使命,让它在“出生”时便多了道光环。
  “这时期,我国计算机事业还处于技术探索阶段。”廖幼鸣将1958年~1978年的20年历程总结为“埋头钻技术”。十五所也在国家号召下,埋头探索先导型技术。据廖幼鸣回忆,在起步阶段,十五所肩负的使命侧重于面向军用,而军用课题技术要求比之其他领域应用,难度更高、涉及科技范围更广。因此十五所钻研的不仅是科学计算,而是科学计算、实时处理、数据处理三个领域的技术研究。
  
  1979年~1985年
  利用国际环境
  吸纳新技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十年**”结束,改革开放政策为计算机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1979年3月21日,国务院决定成立管理计算机工业政策、规划及有关企业的国家电子计算机总局。体制的改变预示着计算机从象牙塔走出,不再仅仅作为被研究的尖端技术。国家需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使其成为满足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旺盛需求的先进技术装备部门。
  总局成立后,我国计算机工业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十五所在体系创建初期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总局制定行业规划、技术政策、产业调整和布局、产学研结合等诸方面,不难发现十五所的贡献。在总局机关的人员配备上,十五所也给了相应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十五所作为国防工业的骨干研究所,为当时一系列重大国防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装备和优秀技术保障队伍,并当仁不让地发挥了行业的科研骨干作用。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巨型机的研究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十五所对这一研究项目保持了争所不争的态度,到最后慢慢地退出”。廖幼鸣告诉记者,十五所在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关注点不能仅仅放在运行速度上,而是要考虑科技如何更好地为工业、国防和经济服务。
  正是十五所对科技主战场的正确认识,使其抛弃了对单纯的高指标计算机研究的模式,开始投入到为中国所有工业部门、经济发展部门、军事国防部门的服务中,研究能满足金融、银行、铁道、教育、政府等行业广泛应用的计算机系列。
  改革开放后,初期的国产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遭到了巨大挑战――缺乏软件支撑。计算机总局决定研发新一代的国产系列计算机,要与国际主流机型软件相兼容的政策。中型和小型系列机研制任务一大部分落在十五所肩上。“在总局指导下,十五所着手研制与IBM兼容的8000系列,随后又研制出与DEC兼容的2000系列。解决了缺乏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的燃眉之急。十五所在5年内推出了从180系列到2000系列32位小型机,并投入批量生产,成为我国小型机的研究生产基地。上个世纪80年代是国产计算机科研成果品种最多、进度最快的辉煌时期。廖幼鸣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激动不已。
  网络建设是计算机总局的另一项工作。“很多研究所只研究单机,网络与软件并没有涉及,十五所便首先挑起这一重任。”廖幼鸣回忆,十五所派出专家在香港的民房经过模拟环境的搭建进行信号试验,最终解决了LAN与WAN的关系。
  
  1986年至今
  践行“太极”计划
  1986年,在原电子工业部部长李铁映的亲自指导下,总局在山东召开“石岛会议”,会议除总结计算机工业在改革开放下的发展经验外,也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完成新任务的对策。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计算机工业面临的历史使命,二是为完成使命应采取的产业政策和技术路线。
  会议取得了很好的共识,一是认为计算机工业使命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应用需求,要“抓应用、促发展,以用立业”。二是产业政策强调以发展微型机为重点,适当发展中、小型系列机。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要注重应用体系和工业体系相协调; 工业内部注重软件与硬件协调发展; 科研与生产协调; 市场、应用与服务相结合,这些关系在当时形象地被比喻为太极图的阴阳八卦。而技术路线则鲜明地提出新一代计算机科研水平要创新升级,重点是抓好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和软件开发工程化。这两项重点,被专家比喻为太极图上的两个“鱼眼”。李铁映同志建议,把石岛会议之后形成的产业发展规划命名为“太极”计划。
  石岛会议后一段时间,电子工业改革加速,总局直属企业多数下放地方。在这大环境下科研所的路子怎么走?十五所按“太极”计划的要求,结合所内实际,提出体制改革方案,首先集中人力、财力抓好科研能力建设,加强软件研发能力,实施技术改造,确保科研和军工任务完成; 另一方面,成立“太极公司”为各部门的横向任务服务,按市场化机制运作。研究所办公司面向市场,走上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战场,在当时全行业和电子系统,十五所的改革均是大胆的创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