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诫古文 古文舞蹈训诫文男舞者 训诫
 

诫古文 古文舞蹈训诫文男舞者 训诫

发布时间:2019-06-25 08:45:36 影响了:

诫古文

求一些有关于戒或者诫的古文古训古言!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

【毁宅诫俭的文言文翻译】作业帮

长孙道生廉洁而俭约,虽是三司显职,而所穿的衣服不饰以华美,食不二味,所用的一副马鞯(jiān),数十年不换,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为晏婴.所住的房屋,低矮而简陋.有一次出征后,家里的人把房屋全部修缮了一番,并建起了堂庑.长孙道生回来后,感叹道:"昔日霍去病认为匈奴没灭,.今天强大的敌人在北方边境游荡未平,我怎么能安心住这样华美的房子."于是,就把子弟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并命令他们把所建的房屋毁掉.

翻译文言文〈〈诫兄子书〉〉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

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

无论什么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

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

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

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孙叔敖诫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3分)【答案】8:此其地不利,而“请寝之丘。

”(2分)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2分)11.“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不吉);让儿子不受利地.(3分)“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

(1分)(2)孙叔敖的智慧,越人信禨)(2分)11,而名甚恶。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10.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多次(或屡次)9.(3分)(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或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或不好,越人信禨” ,(1分)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

(1分)(或,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2分)因为“荆人畏鬼,在于知道(或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为利益(或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注意两个“知”的准确翻译)(2分)10.(2分)(1)疾:生病(或生重病)(2)数。

(2分) (1)孙叔敖疾 (2)王数封我矣9.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1)此其地不利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古文求助翻译,诸葛亮《诫子篇》中的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兰溪诸葛村)[注:应网友 武春森要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诫子篇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评论 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为家训。

全文的主旨是劝儿子勤学立志,须从谈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即扎硬寨,打死仗。

这些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出于父子之情,便是不同

【永志父诫文言文阅读答案】作业帮

永志父诫(司马)光年五六岁,弄(1)青胡桃,女兄(2)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3),一婢子以(4)汤(5)脱之.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光曰:“自脱也.”先公适(6)见,诃(7)之曰:“小子何得谩语(8).”光自是(9)不敢谩语.译文:司马光五六岁(那年),(有一次)玩弄(一个)青核桃,(他)姐姐想替他脱青核桃皮,(结果)没剥掉.姐姐离开后,一个女婢用热水把核桃皮剥掉了,姐姐回来问谁剥掉了核桃皮,司马光说:“我自己剥掉了.”他的父亲恰逢看见(这些),责备他说:“你怎么可以说谎话.”司马光从此不敢再说谎话.注释:(1)弄:玩(2)女兄:姐姐.(3)去:离开.(4)以:用.(5)汤:热水.(6)适:刚巧,恰好.(7)诃:同“呵”,怒责.(8)谩语:撒谎.(9)自是:从此.启示:做人应诚实,不要撒谎.司马过年幼聪明乖巧,知错就改.

古文《周公诫子》和《诫子书》的中心思想

柳家世代为官,家法严谨.晚唐柳玭曾任御史大夫,常告诫子孙:门第不足恃,一事有失,自己罪过大,别人指责也重.高门大户,是别人嫉妒发泄的对象,即便你真有德有才,人们也未必相信.所以该夹紧尾巴,学要更勤,行要更勉,才能免祸.柳玭这话实在是官二代教育的典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