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父母患糖尿病,,他未能幸免】 23岁患糖尿病25岁死亡
 

【父母患糖尿病,,他未能幸免】 23岁患糖尿病25岁死亡

发布时间:2019-07-03 04:13:39 影响了:

  俞先生是上海市杨浦区的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今年43岁,身高178厘米,体重90千克。父母均患有糖尿病,他也未能幸免。如今,俞先生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调整生活方式并配合适当运动,血糖控制情况还不十分理想。
  多饮、体重下降,原来是糖尿病在作怪
  俞先生被确诊为糖尿病已有7年,那年他才35岁。当时,俞先生刚戒烟不久,每天觉得嘴巴特别干,整天想喝水,和一般的口渴不一样,而且一个月的时间之内,体重从90千克降到85千克。俞先生觉得身体好像出了毛病,就去了医院。
  检查发现,空腹血糖为14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为18毫摩/升,被诊断为糖尿病。医生给他开了口服降糖药物,俞先生便踏上了他的降糖之路。
  从口服到注射,降糖方案在调整
  吃了2年的口服降糖药,在单位体检中发现,俞先生的肝功能、肾功能有些指标有升高。考虑到这可能是口服降糖药物对肝、肾功能损害造成的,医生就建议俞先生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刚开始,俞先生每天注射2次预混胰岛素,但他觉得太麻烦,有时候晚上出去吃饭应酬实在是不方便,就让医生给换了另外一种胰岛素,每天只需早餐前半小时注射1次。这种治疗方案一直持续到现在。
  适当运动,协助降糖
  自从得了糖尿病,俞先生也学了不少相关的防治知识,了解到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主要措施是适当加强运动。
  近几年,俞先生每周坚持游泳2次,每次1小时;如果不下雨,他就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周再抽一天步行上下班,来回要100分钟。中午有空的时候,俞先生偶尔会和同事打打网球,每天晚上吃完饭,他还会出去散步半小时左右。通过这几年的运动,俞先生以前的“啤酒肚”小了不少,虽然体重还是维持在90千克,居高不下。但俞先生发现:如果坚持以上运动,空腹血糖一般在6~7毫摩/升;如果偷懒了,则空腹血糖就会上升到7~8毫摩/升。
  饮食习惯,改变不大
  除了运动之外,饮食方面,俞先生不是很注意,只是注意不吃甜食,晚上少吃点主食。他比较喜欢吃水果,这一点教难自控,对“适当增加粗粮、多吃蔬菜有助控制血糖”的做法,也不太了解。
  俞先生的儿子今年13岁,也是个胖墩,他很担心儿子将来“继承”祖辈父辈的糖尿病,已经开始控制孩子的饮食。
  自我感觉不好,就测测血糖
  监测血糖也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俞先生只有在早晨起来觉得口干或者自我感觉不太好的时候,才测测血糖。自我感觉没什么异常时,就不会想起来这件事。
  当记者问俞先生,是否定期体检以便评估治疗效果、看看有无并发症的蛛丝马迹时,俞先生认为,反正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体检,倒也省去了自己跑医院的麻烦,所以忽略了定期去医院复查体检这回事。
  专家点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殳雪怡)
  1. 俞先生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年龄较轻,空腹及餐后血糖已相当高,当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这样可以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避免葡萄糖毒性作用,有利于血糖达标。
  2.俞先生自从患病后,能坚持规律运动,这是非常好的习惯。有规律的运动是血糖控制的基础,但他空腹血糖仍未达标,这主要与饮食控制不佳有关。关于饮食习惯,平时除了少吃甜食外,还要尽量少食多餐,控制水果的品种和量,多食蔬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在饮食控制、规律运动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控制不良,应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3.要有规律地进行自我血糖检测。测血糖不能光凭感觉,血糖未控制时,最好每天检测,如果血糖已达标,可每周至少检测1~2次,做到心中有数。除了平时的自我血糖检测,还要定期去医院检查,一般3~6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全套、尿微量蛋白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及糖尿病并发症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