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怎一个“懒”字了得|怎一个懒字了得啥意思
 

怎一个“懒”字了得|怎一个懒字了得啥意思

发布时间:2019-07-04 04:15:02 影响了:

  在教学岗位上已经10个年头了。不管哪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要不作业没有做,要不只做了一半,要不以作业本找不到为幌子等等,各种形形色色的情况碰到已不计其数,真是费时,费力,又费心。到了最后很多却只能不了了之,因为即使今天拼命把作业给补上了,明天还是这样。问孩子:“你为什么作业没有做?你是不是不想读书?……”孩子们的回答总是:“要读的,要做的。”“要读书就必须做作业,作业都不做,那读什么书啊?……”每每跟他们讲这些大道理时,他们总能接受,然后态度稍微好点的同学就勉强把今天的作业补上,而态度不好的同学则是你一转身,他也随即把你的话抛之脑后。有多少老师为这而烦得焦头烂额,有多少老师绞尽脑汁,费劲心思,可还是没有办法,实在是无计可施。说实在,这碗“良心饭”可真难吃。
  开学以来,我一直就这个问题冥思苦想,认为没有从要害处着手,再怎样的措施都无济于事。经过再三,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键的病因,那就是“懒”。不管是在平时生活中,还是在学校里,他们的问题都源于一个字—“懒”。
  于是我跟孩子们协商,以后凡是生字抄写本中前一次作业字写得特别端正,而且能够完全正确,得优加五角星的,就可以少写三个字;如果字写端正又全对的得优,就可以少写两个字,凡是字写得不认真或者有错误的得良,那只能全部写。因为我觉得,做任何事情,没有用心的话,哪怕抄几百次也只能事倍功半;若是用心去做,哪怕少写几个,又有何妨!
  自从措施出来后,孩子们为了少写那几个字,可以说比平时认真了许多,错误率明显减少,字也明显端正了许多,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
  其实,这只是教学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在教孩子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发生在“懒”的基础上的,要是能够从这一点出发,深入孩子的心里,抓住孩子的心理,那样老师们一定能教得轻松,而孩子们也能学得轻松,做得轻松。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方法:
  一、微笑面对,允许“懒”
  当你不再用冷漠、生气的面孔与孩子们交谈,不再给他们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时,他们也就撤去了自己心里的那层防护膜。在孩子的第一次偷懒的作业后面写上几个字:其实你能把字写好的,是不是时间不够呢?那老师允许你少写几个,但是写的那几个必须拿出你最好的水平,可以吗?
  当孩子看到你这几句话时,一会发现老师已经知道自己在偷懒了;二是觉得老师没有生气,只是提出了希望,这个希望应该让他得到满足。因此,下次作业肯定会有所进步。
  二、近视惰性,教他们“懒”
  既然他们喜欢懒,何不教他们学会怎样正确地“偷懒”:那便是针对后进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小的作业或者让他们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做。
  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不一样,因为“懒虫”在作怪,因此对于有难度的作业他们更加不会去做或者认真去做。那么你就合其心理,布置一些难度较小的作业,鼓励他们这些作业你们肯定会做的。特别是做自己选择的作业时,告诉他们既然你已经选择了这个作业,那就请你务必认真及时地完成。不要只看结果如何,只要他们觉得这段时间过得充实就会愉快,他们也会因心情愉悦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三、正面引导,巧用“懒”
  由于按常例,后进生往往更加没有时间去玩,因为他们做作业的速度实在是像蜗牛在爬,可是他们却偏要玩,总是把老师当成傻瓜,自欺欺人。这时,你就要告诉自己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要一发现这种现象就生气,然后进行批评。遇到问题时,生气是无能的表现。你可以跟孩子进行私下交谈,抓住孩子懒惰的心理,告诉他们其实你有很多时间可以玩的,只是你不懂得怎样把玩和学习结合起来,因此经常顾此失彼。若是你能用心去把作业做好,相信不用十五分钟,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去玩了,信不信?等这个作业做好了,都会了,下面这几个作业题不是一样的吗,就不用做了。
  我觉得孩子听了你这些话,远比你要他把所有作业做完来得开心,来得有信心。这样不但效果出来了,而且不正符合了“减负”这一理念了吗?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四、鼓励学生学会肯定自己,变“懒” 为“勤”
  学习、劳动时都要全身心投入争取最满意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看到自己努力的一面。尤其是对于那些心中有“懒虫”的学生,当他们面对自己学习上的进步时,你就借机鼓励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肯定自己,努力驱走自己心中的“懒虫”, 变“懒”为“勤”,让自己成为一个学习能手。
  揪出心中的“懒虫”,让它成为你的动力。你将发现,以坚强的毅力、乐观的情绪,脚踏实地地实践着自己的目标,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我想,克服懒惰,正如克服任何一种坏毛病一样,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决心与懒惰分手,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持之以恒,懒出风格,懒出水平,懒出成绩,灿烂的未来就是属于你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