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艺术监督 职称 [监督性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艺术监督 职称 [监督性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发布时间:2019-07-09 03:52:17 影响了:

  对社会进行监督是媒体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客观公正地采写监督性报道是媒体人的责任所在,也是从事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底线,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良心”。放弃这一功能,无论是对媒体还是媒体人都无异于是自废武功,且不说无法实现以笔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闻理想,连存在的基本条件都会丧失殆尽——哪有读者对一张只会吹拍奉迎的所谓新闻纸感兴趣呢!
  但在现实的语境下,监督性报道一旦刊发,往往会引起被监督者的强烈反应,采写报道的记者和刊发媒体都可能面临着来自相关部门和人士的压力,甚至是司法风险。特别是大众日报作为一家省级党报,在党内和社会上的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也决定了其在刊发监督性报道时,尤其要严肃认真和客观公正,刊发前就要充分考虑报道刊发后可能引起的各种反应。应该说,只要是出于公心、事实准确,任何监督性报道都可以大大方方地刊发,刊发后引发的任何后果都是可以承受的。但现实中媒体也是社会一分子,为了既能顺利地发出监督性报道,又能在报道刊发后收到理想的宣传报道效果,还不至于人为地引发媒体与被监督者的矛盾冲突,记者除了扎实采访保证新闻事实的准确客观外,还不得不讲究一些艺术和技巧,力争做到既反映了问题,还要让被监督者心服口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笔者在大众日报驻济南记者站工作多年,在这方面体会尤深,感悟良多。
  直指主题,“人”“事”两分
  从监督对象来看,监督性报道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社会上普通存在的共性问题的监督,一类是对单一事件的监督。但不管怎么分,最后涉及的必然是人。只要涉及到人,从人的本能出发,都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辩护。当然,不管是各级官员还是平民百姓,这也是一项法律赋予他的基本权利。
  但记者在采写监督性报道时,最好还是把人和事分开,多报道事,少评价人。尤其是对社会上普通存在的某一现象进行报道时,应尽量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笔者有一次跟团采访在广州举行的名优商品展销会,发现济南市政府还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给企业下达指令的做法引起了企业的消极应付,导致展销会效果大打折扣。笔者有感于当时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和企业的困惑与无所适从,采写了一篇《媳妇不急婆婆急 政府花钱落埋怨——济南市名优特产品展销会乱象令人深思》,从具体事实入手分析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稿子在大众日报显要位置刊发后,济南市政府主要领导还在广州参加随后举行的广交会,虽然在听到汇报后表示不快,但也不能不说“大众日报的报道非常有道理,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认真学习反思”。由于稿子对组织者和参加者一些不合适的言行与看法并没有涉及,回到济南后虽然市委分管领导、政府分管市长及市委宣传部、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都就此稿和记者进行过“交流”,但基本上都是肯定和鼓励的,党报的威信和党报记者的地位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由此可以看出,把人与事分开,记者在写稿时就可以减少许多顾虑,说观点可以直指主题,提问题可以不留情面,但不适合非要指出某个人在其中怎么样,或者说非要明确某个人在其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即使主题尖锐,也只会引发读者包括被监督者的深深思考,而不会让被监督者认为是对着自己来的,避免引起被监督者的强烈反应。至于新闻事实背后的人的问题,相信读者和被监督者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借力打力,顺水推舟
  省级党报对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特别是省报的驻站记者对所驻地市进行监督,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事实外,还要更多地根据报道内容考虑发稿的时机,首先应得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共鸣和支持,借力打力,顺势而为,使解决所反映的问题面临的阻力减少到最低。
  第十一届全运会成功举办之后,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济南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部门逐步搬迁到新的政务中心龙奥大厦办公,一股“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的思想在蔓延,甚至流传着一种等着“论功行赏”的论调。这种现象表现为迎全运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趋缓,干劲松懈,特别是党委政府某些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热情和态度明显“降温”,于是,笔者在充分而严谨地采访之后,写了一篇《谨防“全运后遗症”》的述评式报道。但稿子写完后,由于济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面临调整等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发表“窗口”。
  今年3月中旬,济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到位,市第十次党代会、市两会等先后顺利召开,市委提出了“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动员令,山东省党代会也召开在即,笔者感觉发稿的时机到了,于是将稿子题目和内容稍加修改,3月15日,大众日报第13版(即大众日报《济南新闻》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谨防“龙奥后遗症”》一文,迅即在济南市引起强烈反响。文章刊发当天,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即在文章上作出重要批示:“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提出了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认真读一读,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振奋精神,发愤努力,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把我们济南的工作做得更好。”3月20日,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等几大班子领导也先后作出批示。随后,济南市委督察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学习王敏同志批示的通知》,将文章和王敏同志及杨鲁豫同志的指示,一同批转市直各部门,要求各部门迅速抓好学习贯彻落实,不少部门复印到人手一份,掀起了一场整治“庸懒散”的风暴。
  稿子引发的“共振”超出了发稿时的预想,甚至不少部门包括部门主要负责人都认为是市委主要领导授意记者站发出来的,纷纷询问稿件刊发的背景。其实笔者只不过是摸透了被监督者的心理,写稿子时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报道切口,找到了和党委政府工作的共鸣点,并等到了一个发稿的最佳时机而已。否则,这种“松懈”和“倦怠”现象不但得不到解决,还会引来相关部门的强烈“辩解”。
  点到为止,留有余地
  笔者在新闻一线奔波十余年,深感监督性报道最难的不是对一件单纯新闻事件的报道,而是对面上共性的不良现象的监督,特别是这种现象还可能已经化为地方政府决策的一部分。一件单纯的新闻事件,只要对当事双方或多方采访到位,事实及政策法律理解正确,总会分出个是非曲直来,笔者采访并通过内部渠道反映过的《上访村是怎样“炼”成的》、《张某某缘何八十余次进京上访》等就是这样的稿子。虽然采访难度比较大,但事实总是摆在那里,交代清楚即是一篇不错的稿子。
  但有些新闻报道就不一样了。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已经呈现多元化,不同阶层的居民利益诉求也千差万别。当不同的利益诉求发生冲突时,很难一下子说清谁是谁非。采写这类新闻时,一方面要有逐步深入的了解过程;另一方面,事态还在发展中,眼光还得看长远一点,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一下子得出个对错分明的结论。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点到为止,留有余地。
  还以济南市为例,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城市化特别是老城区改造的步伐也在加快;另一方面是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有文脉的传承、特色的保护问题。当发展和保护发生矛盾冲突时,城市决策者和普通民众的意见看法很难一下子达成统一。媒体记者很难直接倾向鲜明地得出结论,笔者在采写这类稿件时就采取了审慎的态度,以中性的口吻、中性的题目,把双方的观点、双方的担忧、双方的冲突焦点都摆在桌面上,先后采写了《古城保护与开发带来考验》、《古城改造:尊重原生态》等稿件,类似的还有《谁在蚕食千佛山》、《忧喜大明湖》、《济南园博园要寻求突围》、《莫让烧烤污了古城风貌》等,既有普通民众的不满与担忧,又有专家的理性分析,也有决策者的长远考虑,该提醒的提醒,该鼓励的鼓励,宣传效果就比单纯说对与不对要好得多。
  (作者单位:大众日报济南记者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