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三述“鸟的天堂”进入了三种不同的情境] 鸟的天堂中记述了
 

[三述“鸟的天堂”进入了三种不同的情境] 鸟的天堂中记述了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3:19 影响了:

  一、初述“天堂”:以“灌”为主,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第一次执教“鸟的天堂”是在1993年。当时的教学设计摘要如下。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问: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描述了这幅挂图的景色?(1)理解“不计其数”,体会榕树的美丽。设计的问题,一是“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枝上又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说明了什么?二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体会观察方法。作者采取由远及近的方法,依次通过对树的枝干、根、叶的细致观察、描写,使人感到“大”中之美。(3)朗读。把“大榕树”的静态美渗透到读的要求中。
  2.由“应接不暇”,体会鸟的数量多与种类多,学习动态描写方法。(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一个描写鸟多的词(应接不暇),理解词语的意思。(2)朗读,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3.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意思。(1)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什么?没有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什么?(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后记”是这样写的:我通过研读教学大纲和参考,确立了“反复朗读,深化单元训练重点,提高训练质量”这一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和重点句体会其含义,并学会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教学是典型的注入式教学——“灌”,教材、教参和依此预设的教案是课堂的最高主宰。这样的教学侧重知识传授,忽视智能开发;突出了“教”的地位,而忽视了“学”的作用。学生是被我“灌”懂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学生都做了教材、教参的“奴隶”。
  二、再述“天堂”:以“导”为主,带着学生走进教材
  2001年,我以“导”为主,教学设计大致分为三部分。
  1.揭题质疑。“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导读感悟。(1)抓住段落,整体感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作者写的两次去鸟的天堂中的哪一次,并陈述喜欢的原因。(2)抓句子,品读领悟。在学生畅谈喜欢的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榕树或鸟的句子,反复阅读,仔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在交流中,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鸟儿在枝头欢唱的画面,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3)抓住情感,赏读感悟。引导学生先自己赏读,再在小组中读。最后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赛读。
  3.仿写练笔。结合课外静态、动态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关于景物的短文。
  “教学后记”是这样写的:这次,我以“导”为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句段进行品读,欣赏、感悟自然的美,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童贞和灵性的世界。
  三、三述“天堂”:以“人”为主,带着学生发展能力
  第三次执教是在2010年。这次设计,我以“板块教学”为主。
  1.说“天堂”,猜读想象。从揭题入手,理解“天堂”,并猜猜课文会写什么。2.看“天堂”,读懂自然之美。(1)走近榕树。抓住“真是一株大树”“不可计数”“卧”“一簇”堆“缝隙”等重点词句组织学生品读,感受榕树的奇特与美丽。(2)走近鸟群。抓住“应接不暇”,组织学生体会鸟活动的热闹场面,感受天堂的动态美。3.赞“天堂”,读懂表达之美。抓住课文叙述的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静态写榕树,第二次动态写鸟的活动,体悟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4.写“天堂”,练笔表达。如今,“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扬旅游业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把课文改写成一篇导游词。
  上完这堂课,我写下了这样的“教学后记”:这次教学让我领悟了“以学生为本”的真正内涵。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了过去一味地灌输、忽视生成、缺乏“生本”意识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转变。
  (作者单位:福建邵武市沿山中心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