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跨文化交际答案 王维波_基于课程改革的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
 

跨文化交际答案 王维波_基于课程改革的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9:33 影响了:

  [摘 要]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开发与实施使高职院校教学呈现出新的文化特征。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既是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又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传承高职特色文化的客观需要。目前,教学文化建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教学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应从理顺内容、明确目标、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教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4-0120-03
  一、从课程改革看高职教学文化
  我国职业教育当前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课程改革成为现阶段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许多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处于领先地位的院校,包括百所国家级示范院校都开展了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开发,率先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目前,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和项目教学模式等课程模式,这些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别于传统课程,在学习内容上选取经验型和策略性的知识而非陈述性的知识,在结构上采用工作过程(或行动过程)系统而非学科知识系统;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实践,教师从讲台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不仅讲授理论知识,还手把手传授技艺,师生关系向师徒关系扩展;三是教学场所不再限于单一功能的理论课教室,转向容“教、学、做”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室和校内外的生产实训基地;四是在考核评价方式上从结果考核到注重过程考核、环节考核,从单一的专业技能考核转向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考核等等。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开发和实施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及其教学活动的壁垒,带来了高职院校教学环节的系列连锁反应,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管理手段、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开始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和建设。围绕着课程改革这一中心,高职院校的教学呈现出新的文化特征,那就是教学文化的凸显。笔者认为,所谓高职院校教学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在“一线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等活动中包含的文化形态,是高职院校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实质性内容。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职业院校的课程模式主要经历了借用普通高校“压缩饼干”模式阶段、借鉴国外课程开发模式阶段和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模式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学文化就是在此过程中孕育形成的,高职院校教学文化的关键词由“实践”发展到“企业”、“职业能力”、“学生主体地位”,再到“重构”,“‘教、学、做,一体”,“人的可持续发展”等。建立起自我话语体系的高职院校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课程内容和结构重组重构,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要素,基于工作过程或行动过程,在职业教育的最核心环节即在课程及其教学过程中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二是师生在教学互动中体现出独特的行为、精神和关系特征;三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在形成职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四是将“以人为本”的整体评价观、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引入职业教育,丰富、充实了职业教育观念。
  二、教学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教学文化建设是高职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审视高职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可以被看作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必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然而也应看到,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在高职院校中尽管已经展开,也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还需要与之融为一体的教学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教学生态环境建设既包括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等显性条件的建设,也包括教学制度、教学观念、教育信仰等隐性条件的建设。学者刘庆昌曾指出:“站在文化学的立场,教学实践的发展,就是教学文化的建设。”所以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具有必然性。只有进行课程改革,才能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也只有进行课程改革的不断实践,以实践推动课程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才能建立起最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彰显出高职教学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文化建设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受到企业、学校等方面的制约。就学校方面来看,适应新课程模式的“双师”素质教师还相当缺乏,“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于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还不完备,“教、学、做”一体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管理还需要加强;教学质量评价、监控等新体系的建立尚需时日,制约着新课程模式的有效实施。而教学文化建设在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方面至少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过程建设、教学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教学文化建设,使课程改革和与之融为一体的教学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发展;二是通过教学文化建设将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纳入具有鲜明职业教育文化特征的发展轨道之中。只有从文化的高度对待和审视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从文化的高度关注和反思高职院校的发展,才能对课程改革方向有准确的把握,对职业教育有完整和深刻的理解。
  (三)教学文化建设是高职特色文化传承的客观需要
  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要真正成为具有独立主体地位的教育,关键不在于从其所仿效的一些东西中抽身而出,也不在于急于“标新立异”,而是在于在寻求如何更好地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对自身特有文化进行不断积淀和凝练,并将其传承和发展下去。我国高职教育的长期实践表明,课程是创建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核心,教学文化是高职教育文化的本质体现,是高职院校文化的源头。高职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赖于教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加强教学文化建设,才能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以课程为中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只有加强教学文化建设,才能凸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形成独特的高职教育文化,实现教育的本质功能——文化育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