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汉族的特征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汉族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9-07-24 09:40:03 影响了:

  摘要:从音乐实践整体的角度来看,汉族传统民歌创作、表演和欣赏三个环节的独立性不强。从音乐创作的过程来看,单独的精神创作这一过程在劳动号子、山歌等汉族民间歌曲当中体现得不是那么明显。从创作所产生的作品特征来看,汉族传统民歌作品所体现的更多是地域性音乐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创作者的个性。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汉族传统民歌;美学特征;音乐创作;音乐实践;音乐表演;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J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4-0032-04   刘承华教授曾经指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这一概念业已为学界所接受,但其确切定义却依然模糊,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及“中国传统音乐欣赏”的关系亟待厘清。①笔者认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就是针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所进行的美学研究,属于音乐技术理论学科与美学交叉而形成的音乐学分支学科。本文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领域的一个研究成果。   音乐创作是音乐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音乐美学关于音乐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的音乐美学研究主要针对西方艺术音乐展开。该学科中所总结的一些规律大部分也仅仅适用于西方艺术音乐。笔者认为,不能将那些从西方艺术音乐中归纳出来的美学规律看作普遍的音乐美学理论。文化生活、音乐生活的多样性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因而我们有必要建设多样性的音乐美学理论。   笔者在总结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美学特征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西方艺术音乐。也就是说,本文对于中国民间歌曲创作美学特征的归纳,是相对于西方艺术音乐而言的美学特征。   一、从音乐实践整体的角度看汉族传统民歌   一般的音乐美学理论②将音乐的实践划分为三个环节,即创作、表演和欣赏,并且认为音乐创作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西方音乐史也基本上是关于作曲家的创作历史。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乃是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中介。音乐欣赏一方面是音乐实践中的接受环节,另一方面以反馈的形式对音乐创作和表演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于西方艺术音乐而言,音乐实践确实存在着这样三个较为独立的环节,它们彼此影响、相互制约。   汉族传统民歌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同实际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形式中,前两者同实际生活的联系尤为紧密。比如,具有协调和指挥劳动作用的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对最初劳动呼号的一种美化。③劳动号子在原始社会曾经更为普遍。普列汉诺夫曾经指出:“在原始部落那里,每种劳动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节奏。”④劳动号子同劳动生活的联系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劳动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号子的创作、表演、欣赏是参加劳动的群众集体完成的。创作者、表演者,是同一批劳动者,他们集创作和表演于一身。因为劳动号子并不是一种娱乐,不是以表演为目的。因而,参与劳动的人实际上也是劳动号子的欣赏者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就是说,劳动号子的演唱,实际上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表演。因为,表演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表演应该有独立于表演者之外的欣赏者。劳动号子的演唱,本身就是劳动生活的一部分。劳动号子往往没有独立于表演者之外的欣赏者。   同时,由于即兴创作的原因,他们的创作过程和表演过程并不能截然分开。劳动群众往往在创作的同时,也就演唱了出来。再比如自由抒发感情的汉族山歌,也往往是一种即兴创作的产物。其创作、表演、欣赏也往往很难截然分开的,不是彼此独立的三个音乐实践的环节。   小调类民歌因其有进一步的分类,所以情况有些复杂。小调类的汉族民歌可以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种类型。吟唱调的旋律接近日常语言声调,结构简单,完整性及独立性不是很强。在小调类的民歌当中,吟唱调的实用性较强,其演唱常常是伴随着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需要。⑤比如儿歌、摇儿歌、哭嫁歌、祭祀歌等都属于这种形式。吟唱调类的创作、表演和欣赏的情况同劳动号子以及山歌类似。谣曲类民歌在艺术形式方面要比吟唱调成熟,乐段结构相对完整。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和嬉游歌等都属于谣曲类民歌。由于演唱的即兴性特点,谣曲类的民间歌曲的创作、演唱和欣赏也很难彼此分开。   时调类歌曲是汉族民间歌曲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种。有些情况下,会有职业、半职业的艺人演唱小调类民间歌曲,换取报酬。有些文人甚至也会参与到时调歌曲的创作当中。时调类歌曲会形成一些较为固定的旋律骨架,这些旋律骨架形成不同的时调的同宗民歌。⑥同宗民歌常常源自一个民歌母体。“民歌母体”所包含的音乐要素多种多样,其概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时调类歌曲的结构比较规整,唱词内容也涉及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现实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时调类歌曲具有易于交流和传播的特征。当时调从一个地区流传到另外一个地区的时候,大多都会发生一些地域性变异,同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同当地的文化整体融为一体。   创作同宗民歌“民歌母体”的作者是集体性的。而且,这一母体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同宗民歌的演唱者在演唱前人的“民歌母体”时,不一定非要忠实于“原作”。他可以根据唱词内容、演唱环境、自己的心情等不同程度地对“原作”加以变异。这种变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创作。因此,即使是有一定“民歌母体”作为依据的民间歌曲演唱,也在很大程度上融创作和演唱为一体。   小调类歌曲,尤其是其中的时调,往往会有独立的欣赏者。演唱者往往靠在街头巷尾等人多之处演唱小调来换取报酬。这是小调类歌曲同劳动号子、山歌所不同的地方。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将音乐的实践划分为三个环节――创作、表演和欣赏的话,中国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具有以下与西方艺术音乐不同之处。首先,汉族传统民歌创作、表演和欣赏这三个环节的独立性不强。由于民间歌曲创作的集体性与即兴性以及流传的变异性,导致民间歌曲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三个环节往往在同一时间完成。其次,歌曲的创作者、演唱者也往往是同一个或者同一群人来担当。歌曲创造者的分工并不像西方艺术音乐中那样的明确。   二、从创作过程的角度看汉族传统民间歌曲   一般的音乐美学理论将音乐创作的过程归纳为两个阶段,即:精神创作和物质创作。我们也可以对汉族民间歌曲从这两个环节加以考量。   音乐创作的精神创作过程就是作曲家把自己的现实社会生活体验通过音乐艺术思维构建音乐艺术意象的活动。精神创作是作曲家的审美认识活动。精神创作同物质创作一同构成了音乐创作的完整过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划分也是理论研究上的需要。物质创作和精神创作的比重,在不同类型的音乐体裁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一般来说,小型的、简单的或单旋律的音乐作品往往以精神创作为主;而大型的、复杂的和多声部的音乐作品则往往以物质创作为主。”⑦   精神创作是作曲家在进行物质创作之前对整部作品的构架,它不仅包括音乐的主题,也包含着整部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布局、节奏模式等诸多方面。也就是说,作曲家要在动笔之前,首先在脑海里构建一部作品的音乐模型。此模型常常是一个作品的框架而已。少数作曲家在构思某些音乐作品时,也可能在脑海里形成一部作品的较为完整的映像。一般而言,作品的篇幅、难度也制约着这一模型与成品的差距幅度。   莫扎特可以通过精神创作这一环节构思规模宏大的作品,在他的创作中精神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⑧通过他的这番话我们可以想见,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精神创作具有重要作用。   民间歌曲的创作者是一般劳动者,并非职业作曲家。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创作的体会,但他们的创作一般没有系统的音乐理论做指导。有些群众在即兴演唱民间歌曲之前,也会有一些思考和酝酿。这种思考和酝酿应该属于精神创作的范畴。但是他们的创作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即兴性的有感而发。单独的精神创作这一过程在劳动号子、山歌等汉族民间歌曲当中体现得不是那么明显。对于即兴性很强的汉族民间歌曲而言,精神创作往往统一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   作曲家的物质创作就是作曲家书面的笔头作业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当中,作曲家将音乐艺术意象落实于谱面之上。物质创作过程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这一过程中,他要将在精神创作过程中所构想的作品的蓝图加以实现,要对精神模型作反复梳理、加工和提炼。物质创作对于专业作曲家而言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物质创作这一过程也制约着专业作曲家作品的成败。精神创作所依赖的主要是想象力,再丰富的想象也无法创作出完美的作品。作曲家的想象要依靠物质创作来完成。物质创作是以逻辑和技巧作为主要的创作方式的,能够弥补精神创作在逻辑和技巧方面的不足。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的创作是一种口头创作,民歌的演唱者就是民歌的创作者。可以将这种集创作和演唱为一体的人称作民歌的创造者。民歌的创造,绝大多数情况下无需落实在笔头上。他们的创造过程不需要谱纸,也不需要笔。所以,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并不存在着物质创作这一环节。   三、从音乐创作的目的看汉族传统民歌   西方艺术音乐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表达社会生活。因而,其创作是一种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   作曲家乔治・克拉姆曾指出:“对我来说……似乎任何时期、任何风格的优秀音乐,都呈现出了灵感和思想的完美平衡。”“我感觉作曲家开始写一部新作品时,总带着他对他们所希望表达的社会精神气质的直觉入手的。”“如果我的音乐能表达此时此地的什么,那我就感到无比幸福了。”⑨通过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出:西方艺术音乐的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是为了表达社会精神气质。   作曲家虽然是要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但总是要受到音乐艺术本身特点的制约。由于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其长处并不在于写实和再现,因而作曲家往往很难把社会风貌刻画清晰。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往往是作曲家内心对时代思想、时代精神的体验。   在很多情况下,民间歌曲的创作目的是实用性的,其目的不是为了表达社会生活。比如劳动群众创作和演唱劳动号子,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劳动者的节奏、调剂劳动者的兴趣,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创作和演唱号子,不是一种表演,而是社会生活本身的一部分。   西方艺术音乐的创作目的,是为了表演给欣赏者,欣赏是整个音乐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音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音乐学家默赛尔指出:“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⑩因为中国传统民间歌曲创作所侧重的是歌曲的实用性,加上创作、表演和欣赏的密切统一性,民间歌曲的创作受音乐欣赏的制约和影响不大。很多情况下,民间歌曲的创作和演唱,并不以满足音乐欣赏者的欣赏需求为目的。相反,民间歌曲的创作和演唱,往往是为了满足民歌创作者自身的需要。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民歌的创造者和欣赏者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群体。有学者将我国民歌的实际功能归纳为如下四种:教育与传承、人生礼仪、祭祀与驱邪、交际。11民歌的创作和演唱实际上也主要是为了满足上述实用功能能够顺利完成。汉族传统民间歌曲的创作,实用性重于他�市浴�   四、从作品的角度看汉族传统民歌   西方艺术音乐领域的作曲家们的创作是一种个体化的创作,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作曲家单独完成。作曲家们也都追求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风格。即使是同处一个历史时期、一个音乐流派的作曲家,他们的创作都会体现出各自的艺术个性。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西方音乐史上产生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这一乐派的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虽然同处于一个历史时期,音乐生活也主要是在同一座城市(维也纳)里展开,三位作曲家的创作却有着不同的艺术个性。   海顿的生活比较安逸、生性乐观,他的音乐充满了健康、明快、幽默、轻松的气息。莫扎特的后半生生活困苦,但他的音乐却始终能够充溢着明朗活泼的情绪。同时,在他晚年的创作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悲剧性、戏剧性因素。   贝多芬作品所包含的内容及感情范围要比海顿和莫扎特更为广泛。正如李应华先生所描述的:“他的音乐中,有沉重痛苦、悲哀也有强劲豪迈、近于粗犷的冲击力量;有含蓄、温暖的柔情,深沉的思索,也有胜利凯旋的喜悦和狂欢。”12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往往是人民群众口头即兴创作的,在音乐风格和音乐创作手法上,所体现的往往是某一文化区域总体的音乐风格。汉族传统民间歌曲所采用的是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这种方式使得民间歌曲的创作是以集体创作的方式完成的。它所体现的特征,实际上是集中了无数劳动群众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结语   汉族传统民歌在创作上同西方艺术音乐有着很大的不同。整个中国传统音乐同西方艺术音乐在美学特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方面的研究,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研究范围。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   注释:   ①刘承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建设的几个问题》,http://?uid-8141-action-viewspace-itemid-41774。   ②此处的一般音乐美学是指一些较为重要的美学论著、教材中的相关音乐美学理论。其理论论述大多数仅仅针对西方艺术音乐,也仅仅适用于西方艺术音乐。   ③11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第17页、第14页。   ④普列汉诺夫著,曹葆华译:《论艺术》,三联书店1964年12月版。   ⑤江明��:《汉族民歌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   ⑥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散论》,《人民音乐》1997年第2期。   ⑦张前、王次�荩骸兑衾置姥Щ�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第157页。   ⑧《中国音乐学》1988年第1期,第137、138页。   ⑨吉莱斯皮:《乔治・克拉姆,一位作曲家的简介》,载《音乐研究》1989年第l期,第91页。   ⑩默赛尔:《音乐欣赏心理的本质》,载《中国音乐》1987年第1期,第8页。   12李应华:《西方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第45页。   责任编辑、校对:艾 岚   Abstract:In terms of music practice, traditionalfolk songs of Han Chinese lack independence in three aspects, such as creation, performance and appreciation. In terms of music creation, spirit creation is not distinctively reflected in work songs. In terms of the features of the works, the similarities of local music are displayed rather than the personality of the creator.   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aesthetics,traditional folk songsof Han Chinese,aesthetic features,music creation,music practice,music performance,music appreciation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