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2022最新文明祭祀倡议书范文四篇
 

2022最新文明祭祀倡议书范文四篇

发布时间:2022-01-02 16:00:06 影响了: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一定要呼吁更多的人,推行文明殡葬,构建和谐社会,一起来写一篇倡议书吧。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和大家分享的2022最新文明祭祀倡议书范文四篇,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2022最新文明祭祀倡议书范文四篇

  2022最新文明祭祀倡议书范文

  广大市民朋友:

  近年来,我市开展的“禁鞭、禁燃、禁售”等三禁工作,在广大市民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文明祭扫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冬至追思是传统习俗,在这缅怀故人的时节,为进一步树立文明新风,因此,我们特倡议如下:

  一、转变观念,绿色祭扫。树立低碳祭扫的观念,做到理性祭扫、节俭祭扫,破除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陈规陋习,以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和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缅怀亲人,树立文明城市社会新风。

  二、作好表率,模范带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共青团员应以身作则,积极向亲朋好友、家人和身边的群众宣传绿色环保的祭扫方式。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文明低碳祭扫,自觉做到“三禁”,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作好表率。

  三、文明出行,遵守公德。倡导广大市民朋友们提前安排祭扫时间,尽量避免在高峰时段集中祭扫,造成人流、车流拥堵。要做到遵守交通规则,主动礼让,积极维护交通秩序,不得在祭祀活动中妨碍和影响社会公共安全。

  冬至追思,贵在心意,绿色祭扫,从我做起。作为文明xx人,应共同携手,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文明缅怀的实际行动,用实际行动营造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氛围,共同建设和谐秀美的全国文明城!

  2022最新文明祭祀倡议书范文

  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农民朋友:

  一年一度的冬至即将来临。冬至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人们都要以各种方式祭奠已故亲人,表达怀念之情。但同时冬至时节正处在森林防火紧要期,不文明的祭祀方式极易引发森林火灾。近年来,在我区范围内及其周边地区,因采用烧香、烧纸、燃放鞭炮的方式上坟祭祖所引起的火灾仍然偶有发生,不仅火灾当事人为此付出代价,而且还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失。为此,值冬至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向广大干部群众发出如下倡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文明祭奠。

  要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提倡厚养薄葬、从俭祭奠。要破除扫墓祭祖燃放鞭炮等陈规陋习,摒弃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拜祭活动,大力倡导鲜花祭祖、植树祭祖、网页祭祖等文明健康安全的祭奠方式。

  二、遏制火灾发生,保护生态资源。

  维护生态安全,共建绿色家园,是我们广大市民朋友的共同义务。大家要从我做起,不从事、不参与不文明的祭祀活动,主动劝导家人和他人的不文明祭祀行为,做“告别陋习,文明祭祀”的带头人和传播者,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移风易俗,文明祭祀。

  三、加强自律管理,消除火险隐患。

  我们在祭扫活动中要切实增强森林防火意识,自觉遵守森林防火有关规定,不携带任何火种进入林区,绝对服从森林防火人员的管理,不在林区吸烟、烧纸、燃放烟花爆竹;对在校学生和未成年人加强教育引导,对痴、呆、傻及精神病等特殊人员加强监管控制,防止因监护不力而引发森林火灾。

  全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机关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全区广大人民群众要用文明缅怀、关爱森林的实际行动,成为告别陋习的先行者、护绿的带头人,为“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共筑更美更富黄山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022最新文明祭祀倡议书范文

  每逢清明节,我们都会怀着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缅怀、祭奠先贤、先烈和先祖。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城市文明程度,倡导文明新风,发挥清明节在深化杭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值此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倡议:

  一、安全祭祀。在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祭祀较为集中的场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秩序,祭扫时听从管理部门安排。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在山头、林地、公墓内燃放鞭炮,只在指定地点烧纸焚香,严防火灾和伤亡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火险,要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自觉维护祭祀场所公共秩序,做到安全祭祀,文明祭祀。

  二、低碳祭祀。树立文明意识、科学意识,把传统迷信的祭奠习俗用环保、时尚、自然的方式进行表达。在丧葬祭祀时要节约俭朴,召开集体或家庭追思会,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诵读一段祭文等低碳方式寄托哀思。广大党员干部、大中小学生要积极参加中国文明网的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网上祭祀,进一步缅怀先贤、先烈。

  三、健康祭祀。积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缅怀与追思中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倡导参加郊游、踏青和放风筝等民俗活动,举行迎春健身操比赛、唱红歌,祭英烈等社区活动,开展烈士陵前入党、入团、成人宣誓等抒壮志活动,陶冶情操,培育健康科学的节日生活方式。

  2022最新文明祭祀倡议书范文

  1、诗朗诵《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同学们,知道我朗诵的诗歌里是什么节吗?

  2、对,清明节。同学们知道清明节吗?

  (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3、马上就是清明节了,这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现在我

  宣布《文明祭祀,和谐清明》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4、清明祭祀公众的形式多种多样,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形式呢?

  5、是呀,祭祀的形式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发生在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吧! 去年清明节期间在南湾实验林场贤山林区的护林员翟新朋讲述了的一个事例:那天风大,一对老年夫妻在山坡上祭祀时引发了火灾,老两口赶紧灭火,但由于风大,火势起来太快,眼看着火势起来但他们却无能为力,情急中,老太太晕倒在了现场。发现火情后的森林消防队员迅速赶到,从上午9时一直忙到下

  午,才将大火扑灭。“那天一是风大,二是那个山坡较陡,下边的火刚刚扑灭,上边的火又向下蔓延,给灭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农民1000多亩的林地被焚烧殆尽。

  6、许多不文明、不健康的祭奠方式依然存在,在墓地燃香放炮,可能造成火灾,大量焚烧冥钱,纸灰烟雾,极易污染环境;借祭祖扫墓之名,搞封建迷信,荒唐地给死者送纸扎的“豪宅”、“轿车”、“家电”等,直接造成物质浪费,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

  7、同学们,你们说这样的祭祀形式好么?是呀,祭祀是我们寄托哀思的一种表达方式,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也是教育后人不忘祖先,从先辈们身上汲取无穷的精神和力量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后人们建设文明、健康、和谐的现代社会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过清明节,应该摒弃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祭祀方式,让清明节更文明。那我们应该采取更加节俭和环保的方式来祭奠逝者。那么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文明的`祭祀方式呢?

  8、对于文明祭祀,政府发出了这样的号召(倡议书)

  9、开展文明祭祀,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是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创建我们九江这座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春风拂煦的清明时节,让我们行动起来,树立文明祭祀新风,为构建大气秀美的新九江,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革除鄙俗陋习,倡导移风易俗,欢度一个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我这里有几种种文明祭祀的方式现在提供给大家看看(1.音乐祭祀:可播放逝者生前最喜爱的歌曲,表达对故人的缅怀之情。 2.鲜花祭祀:可采用菊花、百合花以及逝者生前最喜爱的鲜花祭扫。3.社区公祭:选派专职

  礼仪师进驻社区,由社区组织辖区居民敬放过逝亲属遗像,敬放水果、果品、气球等,逝者家属宣读祭文,公祭群众敬献鲜花,进行缅怀。4.植树祭祀:以植树的方式祭奠故人。5.签名祭祀:组织群众集体签名,表达追思祭祖之情。

  6.网上祭祀:通过互联网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7.放飞思念:组织居民开展放飞白气球、放飞思念的活动。8.家庭追思会:将逝者生前的照片、录像资料制作成光盘,组织家庭成员观看,进行往生回忆。 9.洗墓祭祀:家属可将逝者墓碑进行清洗,以表达思念之情。)

  10、通过今天的班会能谈谈你对文明祭祀的看法么?

  逝者已逝,缅怀先人的意义在于从先人那里获取精神力量,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因此,破除陋习,文明祭扫,应成为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作为一名小学生,希望我们小手拉大手,向家长们宣传文明祭扫的新形式。真诚希望今年的清明扫墓祭祀,人们都能从保护环境、保障公共场所安全出发,用文明清新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使清明节真正成为清新文明之节为争创文明城市新九江尽一分则,出一份力。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