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事迹材料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201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2019

发布时间:2019-08-08 04:50:43 影响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2019_2019四年级语文下册 23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一、我能把字写好。

蚕 桑昼耘塞鹭绩笠二、照样子,做一做吧! 例:sài sāi sè 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 lù lǜ 绿化( ) 碧绿( ) 绿林( ) 鸭绿江( ) le liǎo 好了( ) 行了( ) 对了( ) 了不起( ) jiě xiè 未解( ) 浑身解数( ) 解释( ) 解甲归田( ɡònɡ ɡōnɡ 供给( ) 供耕织( ) 提供( ) 供词( 三、比一比,再组词, 烟( ) 闭( ( ) 观( 咽( ) 闲( ( ) 规( 塞( 赛( ) ) 须( 烦() )) ) ) ) ) )耕( 耘() )膀( 傍() )衷 蓑若( 箬() )四、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五、写出带点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 白满 川: 诗句的意思 是: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2019-2020 学年傍: 诗句的意思 是: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诗句的意思 是: 六、填空。

1.《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 乡 (季节)特有的景色。后两句 写 。写的。诗的前两句勾勒出水2.《四时四园杂兴》的作者是 句写出了夏收前后农村的繁忙景象和农民的辛苦。后两句中,儿童 “ ”,表现了他们 的 。

3.唐朝诗人 两句写景,三、四句刻画了一个 中的。诗的前两写了《渔歌子》。词的一、二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陶醉于湖光山色之 乐趣。七、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宋代诗人所写。

( 2.《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 3.“子规声里雨如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在现在的浙江省。

( 5.“箬笠”和“蓑衣”指的是同一种东西。

() ) ) ) )八、下列诗句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从“春、夏、秋、冬”中选择恰当的一个 填入括号里。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 ) 2.孤舟蓑笠翁,独犯钓寒江雪。

( )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 九、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晌开。2019-2020 学年 舍后荒畦犹绿秀, 领家鞭笋过墙来。

1.给下列字注音。

膏( ) 频( ) 晌( ) 畦 ( ) 笋( ) 2.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 、 、 和 等。

3.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本诗描 写的是 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 可以看 出,诗中的 反映景色变化得特别快。两首诗的共同特点 是 。

4.用自己的话写出本诗的意思。十、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

1.泥融飞( ),沙暖睡( )。

2.( )( )( ),曲项向天歌。

3.( )江上往来人,但爱( )美。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

5.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7.留连戏(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

8.两岸( )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参考答案 一、我能把字写好。

蚕 桑昼耘塞鹭绩笠二、照样子,做一做吧! 例:sài sāi sè 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 lù lǜ 绿化( lǜ ) 碧绿(lǜ ) 绿林( lù ) 鸭绿江( lù ) le liǎo 好了( le ) 行了( le ) 对了( le ) 了不起( liǎo ) jiě xiè 未解 ( jiě ) 浑身解数 ( xiè ) 解释 ( jiě ) 解甲归田 ( xiè) ɡònɡ ɡōnɡ2019-2020 学年 供给 (ɡōnɡ)供耕织 ( ɡōnɡ )提供 (ɡōnɡ)供词 (ɡònɡ)三、比一比,再组词, 烟(烟雾) 闭(闭塞) 咽(咽喉) 闲(悠闲) 塞(堵塞) 赛(比赛) 须(必须) 烦(烦恼)耕(耕织) 膀(膀胱) 耘(耕耘) 傍(傍晚 ) 若(倘若) 箬(箬笠)衷(衷心) 观(观察) 蓑(蓑衣) 规(规律)四、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略 五、写出带点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 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 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诗句的意思是: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 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 从事 傍: 诗句的意思是:靠近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 回 家诗句的意思是: 渔夫戴上青色的斗笠,披上绿色的蓑衣,斜风拂面,春雨如丝, 正好垂钓,用不着回家。

六、填空。

1.《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 节)特有的景色。后两句 写 人 。翁卷写的。诗的前两句勾勒出水乡初夏 (季2.《四时四园杂兴》的作者是 范成大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夏收前后农村的 繁忙景象和农民的辛苦。后两句中,儿童“ 学种瓜 ”,表现了他们的 天 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2019-2020 学年 了一个 生活3.唐朝诗人 张志和 写了《渔歌子》。词的一、二两句写景,三、四句刻画 渔翁冒雨垂钓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 悠闲自在的 乐趣。七、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宋代诗人所写。

( × ) 2.《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 × ) 3.“子规声里雨如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4.《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在现在的浙江省。

( √ ) 5.“箬笠”和“蓑衣”指的是同一种东西。

( × ) 八、下列诗句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从“春、夏、秋、冬”中选择恰当的一个 填入括号里。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 夏 ) 2.孤舟蓑笠翁,独犯钓寒江雪。

( 冬 )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秋 )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春 ) 九、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领家鞭笋过墙来。

1.给下列字注音。

膏( ɡāo ) 频( pín ) 晌(xiǎnɡ ) 畦( wā ) 笋 ( sǔn )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春雨 、 鲜花 、 绿草 和 竹 笋 等。

3.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 春 季的景色。本诗描写的 是 春 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 绿秀 可以看出,诗中 的 频 反映景色变化得特别快。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 两首诗就像两幅色彩鲜明 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 赞美之情。

4.用自己的话写出本诗的意思。

频频的春雨滋润了泥土,使鲜花开放,碧草萌芽,屋后的荒地又变得碧绿秀美, 邻居家的竹鞭也趁着春意从院墙下穿过来了,长出了嫩嫩的竹笋。

十、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

1.泥融飞( 燕子 ),沙暖睡( 鸳鸯 )。

2.( 鹅 )( 鹅 )( 鹅 ),曲项向天歌。

3.江上往来人,但爱( 鲈鱼 )美。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 )。

5.两个( 黄鹂 )鸣翠柳,一行( 白鹭 )上青天。2019-2020 学年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蜻蜓 )立上头。

7.留连戏( 蝶 )时时舞,自在娇( 莺)恰恰啼。

8.两岸( 猿 )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019-2020 学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2019_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创新教案】 《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 节奏明快、读起来郎朗上口。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 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 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 布置选择性作业,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 读美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 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 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 背诵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 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 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 ,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

)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 ,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 《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 甫为“老杜” ,称杜牧为“小杜” 。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2018-2019 学年 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

(4)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 “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 (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郎朗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 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师生合作,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 “远上” “斜” “寒山” 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 “远上” : 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 :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 :用学生“介 绍”法。

)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由下 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 “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 3.总结学习方法: “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 (三)小组交流,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 “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 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描 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 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 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2018-2019 学年 了上句中的“石径” ,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 (四)独立学习,理解三、四句。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 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 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 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 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 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 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 “红于” 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 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 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 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 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指导读好后两行。

五、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 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 心读读好吗?(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 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 体验。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2)划分节奏、读 出节奏感。2018-2019 学年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出示古诗: (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 什么?)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

临平泊舟 (元)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色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2018-2019 学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2019_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第二单元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单元围 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 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 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

本单元 《古诗三首》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秋 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 《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 美好。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 ,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 提示” “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课题 内容简说 《山行》描绘了一幅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赠刘景文》通过对 古诗三首 “荷尽” “菊残” “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对 好友的敬佩之情。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 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铺满金色巴 掌的水泥道 课文写了一夜秋风秋雨过后,像金色巴掌的梧桐树叶铺满了门前的水泥道,给这条水 泥道增添了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本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 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通过描绘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音,展现了秋天景象的美好,表达了对秋天的赞 美之情。秋天的雨听听,秋的 声音2018-2019 学年 1.认识 37 个生字;会写 39 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 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 《秋天的雨》第 2 自然段。默写《山行》 。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 语言的习惯。

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4.《古诗三首》…………………………………………………………………… 2~3 课时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3 课时 6.《秋天的雨》…………………………………………………………………… 2~3 课时 7*.《听听,秋的声音》…………………………………………………………… 1~2 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 课时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导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古诗,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想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古诗三首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2018-2019 学年 本课包括《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借设 计 说 明景抒情。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 趣,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

(师生)学前准备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收集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背一背。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1.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山行》的诗意。

理解《山行》的诗意。

1.查阅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师生)学前准备2.自读古诗,收集描写秋天的景色的古诗。

(学生) 3.《山行》教学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 1. 学生交流收集的三首达标检测一、直奔主 题, 简介作者 (用时: 5分 钟)1.教师板书课题,简 介三首古诗的作者。

2.自读古诗。古诗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2.自读古诗, 了解三首古 诗中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3.背一背, 积累写秋天的 古诗。

1.搜集并背诵描写秋天的 古诗。二、自读古1.引导学生读古诗,1. 自读古诗。注意读准 “径、 赠、 残、 橙” 等字的音。

2.理解字义: 山行: 在山上行走, 这首2.一字组三词。

寒( 盖( 残( ) ( ) ( ) ( ) ( ) ( ) ( ) ) )诗, 识记生字 把生字圈起来。

( 用 时 : 12 分钟)2018-2019 学年2.交流识字。

3.再读古诗。 诗写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的 秋景。

斜:xié,当倾斜解释, 在诗句中指曲折不直。

红于:比……更红。

石径:山里居民的通道。

1.结合注释,理解诗 意。

2.教师点拨:前两句 是白天所见,后两句是傍 晚之景。

第一句的“远”写出 三、 理解 《山 山路的绵长; “斜”字照应 1.再读古诗, 读通顺, 按 3.画出朗读的节奏。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行》 ,感受意 了“远” 。第二句的“生” 照 223 的节奏读出古诗的韵 境 (用时: 15 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分钟) 飘浮的动态美,也说明了 山高。

“有人家”让人联想 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 山林充满生机。第三句的 “晚”写出了作者留恋美 景。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 句, 突出霜叶耐寒的品质。

1. 了 解 整 首 诗 的 意 四、品味想 思,你觉得哪句诗写得 象, 欣赏意境 好? (用时: 8分 钟) 叶。

3.再读古诗,背诵古2018-2019 学年味。

2.理解诗意。1.说说哪句话写得好。

2.欣赏秋天的霜叶, 谈感 受。

3.读、背古诗。

4.画一幅秋色图。2.课件播放秋天的霜 诗。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 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希望在学习古教 学 反 思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研讨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我先 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这首古 诗。由于目的明确,教学进行得也较为顺利。每天免费更 新,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前准备 教学环节1.理解《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古诗。

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多媒体课件。

(教师) 导案 1.故事导入: 古时候, 学案 1.学生自读诗句。

找出诗 5.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有个叫刘景文的诗人,他 句写了荷、菊两种景物。

一、 学习古诗 《 赠 刘 景 文》 ,品味诗 意 (用时: 15 分钟) 很有才华, 可 50 岁了还没 2.欣赏荷叶不同形态, 你被朝廷重用,所以整天闷 会想到哪首诗句? 闷不乐,他的好朋友苏轼 (小荷才露尖尖角——邀刘景文到他家做客,俩 荷尽已无擎雨盖) 人边喝酒边聊天,苏轼想 3.欣赏菊花的美, 对应的帮刘景文树立信心,就写 诗句是:菊残犹有傲霜枝。

下了这首诗。

2.板书课题。

4.欣赏橙黄橘绿图 (秋天 是个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2018-2019 学年 3.学生自读诗句,诗 节) 。

中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色? (课件出示) 4.反复诵读,体会意 境。

1.引导学生思考:作 者看了什么?听到了什 么?古诗描写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课件出示一、二句 二、 学习古诗 《 夜 书 所 见》 ,领悟诗 情 (用时: 20 分钟) 诗,引导学生交流,假如 你是一个漂泊在外的诗 人,读了这两句诗,你是 什么样的心情? 3.出示三、四句,引 导学生思考:哪些是作者 想到的?为什么会想到这 些? 4. 引 导 学 生 感 悟 写 法。

5.读、背古诗。

三、 总结全文 (用时: 5分 钟) 1.总结两首古诗的内 容。

2.积累古诗。学生积 累古诗。

1.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 梧桐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后 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 儿童挑 灯捉蟋蟀。

6.这首诗中作者听到了__ 5.读背古诗。2.结合第一、 二句诗谈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理解诗意。

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3.齐读第三、 四句诗, 理 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_____ 解诗意。

4. 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 写作方法。

5.读背古诗。

_____________之情。2018-2019 学年 板 书 设 计古诗以诵读为主。

我在课堂上会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教 学 反 思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

引导学生朗读古 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 。教师范读指 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古诗三首》教学片段师: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作品,需要我们细细去揣摩,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韵味。(课件出示 一、二句诗句)从这两句诗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诗人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板书:看:梧叶) 师:是什么风? 生:凉凉的秋风。

师:这风是怎么吹?发出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觉? 生:呼呼的吹过,好冷啊! 师:用哪个词来概括? 生:寒声。

师:文中说到的风声,用的是哪个词? 生:萧萧。

师:你觉得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叶发生的是什么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更冷了)谁能2018-2019 学年 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师:诗人只是感觉身体寒冷吗?还有什么? 生:还有心寒。

师:为什么心寒呢? 生: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师:你从哪看出诗人不在家乡呢? 生: “客”字。

师:(学生找“客”的意思)是啊,作者一人漂流在外地,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是什么心情? 生:孤独寂寞。

(课件出示:诗句表达的意境) 师:在这样的意境中,他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赏析: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从景入手,先让学生感受到景的萧瑟;再仔细体会这些景 是如何“动客情”的,让学生将这样的景与“送寒声”和“动客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2018-2019 学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