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乘车:说走咱就走]零陖路800号乘车怎么走
 

[乘车:说走咱就走]零陖路800号乘车怎么走

发布时间:2019-03-03 04:14:46 影响了:

  60年交通,不变的是一切为了人民,彻底改变的是基础设施与运输装备数量少、质量差、能力低、布局偏的落后面貌。新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60年里,充满了太多的奇迹。而奇迹的背后,总有科技的影子。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出远门坐车是一件大事,往往要提前半年以上的时间来计划。”回忆起当年的乘车经历,老人们感叹道,那个时候,如果你想像今天一样,想去哪儿就立即出发,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长途交通基本上依靠铁路,而百姓往返火车站也基本上靠走路,因为除了大中城市,很少能看到公共汽车,在村口用上几天的时间等长途车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60年弹指一挥间,迅速、便利、安全、舒适、灵活……当这些词汇日渐被用来形容群众出行时,我们惊奇地发现,60年中,中国的交通事业在不断创造着奇迹。
  
  时间是个问题
  
  由于长途交通基本依靠铁路,列车时刻表一度成为火车站等地区的“畅销书”。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列车时刻表是一个形如连环画般大小的小本。列车员们人手一本,在旅客询问列车时刻的时候,都能很骄傲地翻翻书,告诉旅客一个时间――虽然在那个年代,火车晚点是一个没有被人重视、但非常普遍的现象,但知道了列车到达的时间,旅客在乘坐长途列车的时候就有了盼头。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种信息的不畅终于有所缓解。这时的车站也脱离了单一交通运输枢纽的概念,人们能在车站查询当天的乘车情况,也可以到车站问讯处询问未来几天的车次――当然,这些信息都是写在纸上、或者是以贴在车站墙上的列车时刻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电子化的铁路/公路交通信息化解决方案逐步开始了实际应用的过程。在任何一个稍大一些的车站,都能在最醒目的位置看见电子列车时刻表,也能查询未来几天内的交通、甚至天气情况,这些曾经隐藏在背后的信息终于拨开面纱,站到了旅客的面前。
  在互联网逐渐走入人们生活之后,乘车信息就变得更加透明和方便了。旅客不用去车站,在家里动动鼠标,就能查询到最新的列车运行时刻表,轻松地规划自己的出行计划。
  
  越来越便捷
  
  在信息日渐通畅的同时,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介绍,60年来,我国铁路通车里程增长了8倍,旅客发送量增长了14倍,货物发送量增长了58倍;我国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换算周转量、铁路运输密度均占世界第一。更具意义的是,随着人们乘车的选择越来越多,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铁路已经划分出特快、普快、慢车等几个档次。
  里程的增长、车次的增多都给调度带来了困难,这就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铁路信息技术应用开始起步,主要用于编制铁路运输计划;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规划信息技术在铁路上的应用;今天,铁路信息化已经涉及了铁路的各个部门,覆盖了运输和车、机、工、电、财务、统计、办公等系统,更加实时、快速的操作,方便了乘客的乘车。
  城市里的乘车也方便了许多。现在在北京,每天有两万多辆新型大巴行驶在街头。此外,智能交通一卡通的普及,让人工售票或自动投币的原始方式相形见绌;出租车也装上了移动电视,为乘客们解闷,现代化的计价器、GPS设备、对讲台也纷纷亮相,大大提高了效率。
  
  交通信息化保障乘车便捷
  
  在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已经从原来的重点为行业管理服务,转变到现在的为百姓出行服务。这其中的亮点包括高速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国家高速公路网不停车收费与服务系统等。同时,交通运输部还加强了交通运输出行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公路、水路气象预警和干线公路交通阻断信息;实现部省道路运输联网试点和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应用试点;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中心,在道路运输行业全面推广GPS系统应用等等。
  
  
  50年代的公交车
  
  
  智能的公交电子站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