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中学生六大素养 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评估与分析
 

中学生六大素养 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评估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9-03-21 04:22:57 影响了:

  [摘要]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广泛使用给学校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近年来,有关青少年媒体素养的培养问题呼声越来越高。因此需要评估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的媒体素养水平(技术、认知、道德层面)及个别因素对其的影响。评估研究工具采用意大利“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评估”课题组制定的中学生即时数字能力评估问卷,研究目标人群是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的初三学生。研究发现:随机抽样的317名学生的媒体素养水平整体表现刚刚合格;学校因素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三个层面均存在显著影响;年龄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技术和认知层面有显著影响,但对其道德层面没有显著影响;家里有无计算机或有无网络链接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三个层面都没有显著影响;平时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频度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技术和道德层面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认知层面有显著影响。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媒体素养;评估;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0)03-0069-06
  
  一、研究背景
  
  近十几年来,计算机和网络在中国的普及速度惊人,且增长势头还在继续,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有约2.98亿的网民,普及率为22.6%,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1.9%)。这其中,35.2%是10-19岁的青少年,31.5%是20-29岁的青年,26.7%是在校中小学生。可见,青少年群体日益成为网络世界的生力军。国际上有学者将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少年界定为“数字土著”,以区别于他们的前辈(数字移民),理由是他们从呀呀学语开始,就与电子游戏、数字玩具和互联网等数字媒体一起成长,数字环境就是他们的生存环境。学者Frand甚至强调现在的青少年和数字媒体是如此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他们甚至都不视计算机等工具为技术。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当代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信息搜索、交流和资源共享方面。这些数字媒体被称为是“看不见的学校”,它们甚至比传统学校的课程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2007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底,中国青少年(25岁以下)上网规模已超过1亿,青少年群体中互联网普及率还将继续快速增长,但青少年上网行为中娱乐性倾向明显,多以交友、游戏为主,近三成有网瘾倾向;同时,未成年网民(18周岁以下)高达73.7%的人表示在所调查的半年内玩过网络游戏,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水平。
  新兴的数字化媒体连同传统的印刷媒体(书籍、报刊、杂志等)和电子媒体(电影、电视、广播等)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在具备相应的听说读写看的能力后,他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加工或传播各种信息,从而为学习、生活和娱乐带来很多便利。但另一方面,信息爆炸也容易带来许多新问题,如因经济和教育原因造成的数字鸿沟问题;青少年网瘾、网络犯罪问题;媒体的标准化、单一化、商品化引发的文化危机和文化焦虑问题。因此,媒体好似一把双刃剑,既可丰富他们的生活,也可左右甚至毒害其思想和意识形态。
  新老媒体的广泛应用给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基础教育系统,提出了双重挑战,即今天的中小学校除了要教授中小学生有关传统媒体的听说读写能力外,有必要增加教授有关新型媒体的新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学校教育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消极信息的抵抗能力。这两方面内容都与“媒体素养”这一新的教育与研究领域有关。
  所谓媒体素养,指的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体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的交流能力。与此相关的媒体素养教育,指的是“对媒体本身进行分析研究与教育,从小学开始培养儿童对媒体的深切认识。一方面理解媒体是如何运作的,另一方面理解媒体是如何沟通信息和传递娱乐,目的是帮助人们养成高效运用媒体传播思想的技能。其核心是媒体素养的培养,即一方面对媒体内容能有所反应;另一方面能认清媒体组织,了解为什么媒体会产出某些特定内容,其最终目的是造就出具有较强批判能力、能独立思考媒体信息的未来公民”。
  目前,国际上认同的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一般包含三个层面,即技术的、认知的和道德的层面,具体内容包括:(1)了解基础的媒体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体;(2)学习判断媒体信息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能;(4)了解如何建设性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发展自己。在中国,专门的媒体素养教育还处在介绍国外经验和尝试设计教学内容阶段。在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老师会有意或无意地提到相关的内容,但系统的教学体系或研究体系还处在摸索阶段。文献中有关青少年、媒体素养、学习能力三者关系的讨论很多,但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还不多。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想评估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的媒体素养水平(技术、认知、道德三个层面)及个别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本研究的成果将为仍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媒体素养教育”研究领域添加第一手的资料,为中国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今后开展媒体素养教育,尤其是在媒体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课程内容的开发与教材编制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此外,本研究也可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媒体素养教育领域开展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问卷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评估;第二部分用来收集学生的个人特征,包括学校、性别、年级、家里有无计算机、家里有无网络连接、平时使用计算机的频度、平时使用网络的频度、上网吧的频度。
  通过对国内外媒体素养评估的调研,研究者发现当前国际上有关媒体素养水平的评估工具比较多,有代表性的测评工具包括微软公司推出的MOUS评估量表,Certiport公司推出的IC3量表,ECDL委员会基金会推出的ECDL(欧洲计算机驾照)量表。但近年来,这些量表因专业性和技术性太强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媒体教育专家的批评,指出它们不适用于青少年,尤其是不适合中小学生的媒体素养水平评估。在此背景下,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评估”课题组(2006-2007)着力研发了一组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媒体素养水平评估的问卷。㈣该课题受意大利教育部资助,由AntonioCalvani教授带头。目前,作为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评估的测量工具,“即时数字能力评估”(Instant Digital Competence As-sessment)(www.省略)已完成内容设计与测试工作,问卷已在意大利投入使用。本研究将采用这一问卷作为测试工具。
  “即时数字能力评估”问卷共包括35道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问题。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单选题和多选题)、是非 判断题和内容匹配题三种。每题分值1分,多选题(N个正确选项)单项分值为1/N分,若选错一个选项,要倒扣1/N分,每题最低分为0分。从内容角度看,这些问题主要从技术、认知和道德三个层面来考察中学生的媒体素养水平(图1):
  (1)技术层面的评估重点不是考察中学生有关计算机结构、软硬件等方面的知识,而是考察他/她对日常生活和/或工作中接触的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的应用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主要侧重评估中学生有关媒体的技术操作能力。具体包括六方面内容:①鉴定技术问题;②辨认不同界面;③选择最恰当的问题解决方式;④处理具体的逻辑运算;⑤知道操作过程;⑥分辨虚拟和现实世界。
  (2)认知层面的评估侧重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即对文本、数据、信息及来源的加工、管理、解读以及批判性评价的能力)。认知层面的测试题侧重评估中学生有关媒体的特定认知目标的掌握情况(主要是语言能力与逻辑语言能力)。具体包括五方面内容:①对文本的处理能力(总结、重现、分析等);②数据整理能力;③选择和解释图片;④评价相关信息;⑤评价信息的可靠性。
  (3)道德层面的评估主要是看学生们运用技术时,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是否行为得当,它关注中学生技术应用的道德和社会后果。这一层面包含三个小方面:①保护个人信息;②在网络上能尊重他人;③理解社会和技术层面的不均衡性(数字鸿沟的存在)。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目标人群是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的初三学生(N=4000)。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宁波江东区的基础教育主要指标多年来一直处于浙江省和宁渡市的领先水平,其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较高。当前,江东区教育部门正在积极创建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因此,选择该区的中学生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考虑到初三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考察初三学生的媒体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前基础教育中媒体累养教育的整体水平。江东区目前有八所初中,每一年级的学生大约在4000左右。根据Krejcie和Morgan制定的“决定研究活动中的样本大小”表,本研究的样本量为350人。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问卷数据。2008年11月20日,宁波江东区八所中学里的350名初三学生被随机抽样参与问卷,最终回收342份问卷,其中317份被确定为有效问卷,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0.6%。回收的问卷经过批阅,最终分数的统计和比较由SPSS软件完成。
  
  四、研究发现
  
  来自宁波江东区八所中学的317名初三学生参与了问卷,其中,男生占53%(168名),女生占47%(149名)。学生的年龄分布为:14岁占11.7%(37名);15岁占47.9%(152名);16岁占38.2%(121名);17岁占2.2%(7名)。87.4%的学生(277名)家里有计算机,25%左右的学生家里拥有电脑超过7年,25%左右的学生家里拥有电脑的时间在5-7年之间,25%的学生家里拥有电脑的时间在3-5年之间,还有25%的学生家里拥有电脑的时间是3年之内,这其中,仅27名学生(9.7%)家用的计算机是在一年之内购买的。256名学生(81.5%)在家里可以上网,其中,78.3%(199名)是通过宽带上网,21.7%(55名)是通过拨号上网。
  32.2%的学生(102名)表示平时自己经常用计算机,44.8%的学生(142名)偶尔用计算机,17.4%(55名)表示很少用计算机,5.7%(18名)不用计算机。27.1%的学生(86名)平时经常上网,47.9%的学生(152名)偶尔上网,18.6%的学生(59名)很少上网,6.3%(20名)不上网。绝大部分学生(291名,91.8%)从不去网吧,仅8.2%的学生(26名)表示偶尔去或很少去网吧,没有学生表示自己经常去网吧。
  
  1,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评估结果分析――整体情况
  本次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评估主要通过35道题目考察学生们在技术、认知和道德三个层面的表现。在总分35分的情况下,宁波江东区初三学生们的最高得分是31.77分(答对率为90.8%),最低得分是5.20分(答对率为14.9%),平均值是20.89分(答对率为59.7%)。其中,在回答技术层面的16道问题时,学生的最高得分是15.17分(答对率为94.8%),最低得分是2.66分(答对率为16.6%),平均得分为10.20分(答对率为63.8%)。在回答认知层面的13道问题时,学生的最高得分是12.43分(答对率为95.6%),最低得分是0.82分(答对率为6.3%),平均得分为7.41分(答对率为57%)。在回答道德层面的6道问题时,学生的最高得分是6.00分(答对率为100%),最低得分是0分(答对率为0%),平均得分为3.12分(答对率为52%)。
  
  2,个别因素对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的影响――技术层面
  表1显示,“学校”因素在统计意义上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技术层面有着显著影响。F(7,309)=4.50,p0.05。
  表2显示,“家里有无计算机”、“家里有无网络连接”、“平时使用计算机的频度”、“平时使用网络的频度”这四大因素在统计意义上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技术层面没有产生显著影响:t(315)=0.39;t(312)=0.02;F(3,313)=0.64;F(3,313)=0.97,p>0.05。
  
  3,个别因素对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的影响――认知层面
  表3显示,“学校”因素在统计意义上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认知层面有着显著影响,F(7,309)=13.76,p 1.72),学校5(M=8.10;SD=2.38),学校6(M=7.55;SD=2.48),学校7(M=7.04;SD=2.93),学校4(M=6.63;SD=2.36)。学校8(M=4.81;SD=2.59)。
  “年龄”因素在统计意义上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认知层面有着显著影响,F(3,313)=3.65,p0.05。
  表4显示,“家里有无计算机”、“家里有无网络连接”因素在统计意义上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认知层面没有产生显著影响,t(315)=0.22;t(312)=0.54,p>0.05。
  “平时使用计算机的频度”因素在统计意义上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认知层面有显著影响,F(3,313)=2.87,p0.05。中学生平时使用网络的频度和他们在认知层面的表现成正比,即使用网络频度越高的学生,其认知层面的表现越好。
  
  4,个别因素对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的影响――道德层面
  表5显示,“学校”因素在统计意义上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道德层面有着显著影响,F(7,309)=4.83,p0.05。“性别”因素在统计意义上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道德层面没有产生显著影响,t(315)=0.25,0>0.05。
  表6显示,“家里有无计算机”、“家里有无网络连接”、“平时使用计算机的频度”和“平时使用网络的频度”四大因素在统计意义上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道德层面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t(315)=0.75;t(312)=0.17;F(3,313)=0.83;F(3.313)0.69,p>0.05。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被随机抽样的宁波江东区初三学生在本次“媒体素养水平评估”中整体表现为刚刚合格。中学生们在媒体素养水平上表现出了比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评估结果很优秀,而有些学生评估结果很糟糕。在媒体素养的技术、认知、道德三个层面中,中学生在技术层面的表现优于在认知层面的表现,而他们在认知层面的表现又好过其在道德层面的表现。这样的结果基本在研究者预料之中。在中国。虽然绝大部分中小学校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其中也有涉及媒体素养培养的内容,不过,大部分教材以介绍一些数字产品的技术应用为主,有关媒体素养的认知和道德层面的内容还比较有限。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还处于摸索教材与教法的起步阶段,因此,此次中学生在面对国际媒体素养评估问卷时表现不够理想也是可以理解的。通过这次摸底,中国的学者可以大致了解到中国中学生的媒体素养水平离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这数字化时代中,中国的教育系统,尤其是基础教育,很有必要将青少年的媒体素养教育提上日程,提高青少年的媒体素养,让他们更智慧地解读和利用媒体,最终能负责任地创造媒体内容,这将对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如何尽快为中国中学生量身定做主题合适的、内容全面的媒体素养教材内容,提高他们整体的媒体素养水平,将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第二,本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学校的中学生在媒体素养的技术、认知、道德三大层面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各个学校在媒体素养相关的知识普及和应用方面存在非均衡发展状况。在培养中学生媒体素养方面,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区域内不同学校间都存在这么明显的差异,可以想象,在不同城市、省份之间,学校间也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达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应该加强媒体素养相关教学资源共享以及经验分享。
  第三,本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的中学生在媒体素养的技术和认知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而言,17岁的中学生在技术层面上表现最好,其次是15岁和14岁的中学生,在技术层面上得分最低的是16岁的中学生;同时,整体而言,中学生的年龄和他们在认知层面的表现成反比,年龄越小的中学生在认知层面上表现越好。同一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中尚存有这样的差异,可以推测,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可能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未来媒体素养教育而言是一大挑战,因为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具备的先前知识和技能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时或许需要更灵活的策略。不过,研究同时发现,不同年龄的中学生在“道德层面”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面对网络道德问题时,不同年龄的中学生表现没有显著差异,学生的道德水平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这样的结果表明,为了提高中学生面对媒体时的道德水平,教师们有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的正确态度。
  第四,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媒体素养水平评估”中各层面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在技术、认知、道德三个层面上表现都大致相当。
  第五。“家中有无计算机”和“家中有无网络链接”因素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技术、认知、道德层面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虽然目前学生家里使用个人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普及,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引导和指导,学生们媒体素养的各个层面(技术、认知、道德)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鉴于媒体素养对于青少年立足信息社会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到媒体素养教育的持久性和连贯性,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必要深入中小学校,联合中小学师资开展针对中小学生媒体素养培养的系统研究和实践,使中小学校真正成为媒体素养教育的阵地,有效提高中学生们解决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认知技能和技巧、提高他们在计算机和网络应用中的道德水平等等。
  第六,“平时使用计算机的频度”和“平时使用网络的频度”等因素对中学生媒体素养的技术和道德层面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认知层面有显著影响。中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频度和他们在认知层面方面表现成正比,即使用计算机和网络频度越高的学生,其认知层面表现越好。这再次表明中学生媒体素养水平在很多方面不会随着中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机会的增多而自然提高,中小学阶段有必要开展系统的媒体素养教育。同时,它还表明,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频度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积极影响。学校如果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增加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机会,提高生机比。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强度,鼓励计算机辅助学习等,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认知层面上的表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