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90后”生活方式的独特性及其影响源分析】
 

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90后”生活方式的独特性及其影响源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13 04:03:30 影响了:

  【摘 要】“90后”是指1990年至2000年之间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当代“90后”是一类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真正伴随网络成长起的一代。这种特殊成长背景和现实中的一些因素,使得这一代人有明显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90后”;独特性;成因;影响源
  “90后”是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在目前“90后”这一群体中,最小的有12岁,最大年龄仅有22岁,他们正处于心理生理成长的关键阶段,是特殊的一代群体。
  一、生活方式的独特性
  “90后”生活在改革开放初现成效阶段,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飞速发展,大多“90后”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起前几代甚至“80后”要富裕很多,他们没有经历过大的人生坎坷,也没有经历过生活拮据的艰辛岁月。“90后”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成员少,使得他们亲情观相对淡薄,大多会有孤独感。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极大地扩大了我国同世界的交往面,“90后”正成长这一时期,他们对新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在不断接受西方事物的同时,也在不自觉中接收着西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1.标新立异,个性张扬,紧跟时尚步伐。每一代的孩子都是喜欢彰显个性的群体,在这一特征上“90后”尤其表现得突出,他们标新立异,个性张扬,喜欢紧跟时尚步伐,生怕掉了时尚潮流的队伍,往往通过服饰、语言、行为等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比如他们的服饰大胆、前卫甚至夸张,发型也颇为怪异,充分彰显非主流个性;语言上喜好用“火星文”,也就是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繁体字、冷僻字、韩文、特殊符号等来表音的文字,这种文字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差异较大,被称为火星文,比如“杯具”(悲剧)“劳工”(老公)、“侽喷叐”(男朋友)、“伱傃谁”(你是谁)等[1]。这种文字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和普及,已成为大多“90后”的同辈群体语言。
  2.大胆、前卫,勇于创新,敢想敢做,不落俗套。“90后”的孩子是祖国新一代成长起的新秀,他们大胆、前卫,勇于创新,敢想敢做,不落俗套,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由于伴随着网络成长,使得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从网络中能够接触到西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并受之影响,一些传统价值观在他们身上正在逐渐消退[2]。
  3.生活习惯随意,兴趣爱好广泛。对于生活中的琐事,“90后”们的回答通常是“随便”。在200名受访者中仅有12%认为个人生活有规律。对于大多数“90后”来说,他们在生活上不拘小节,觉得什么都可以,什么都还行,只要方便简单就好。因此,他们喜欢制定周密的个人计划,然后不执行;生活无规律,不是熬夜,就是通宵;经常早饭中饭并在一起吃;很长时间才打扫一次卫生。但对于个人形象,“90后”却十分在意。“90后”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有调查显示:在关于他们的业余爱好调查中,有31%的人选择了“睡觉”一项。此外,还有多数人表示对日、韩动漫情有独钟,喜欢看韩剧、好莱坞大片,喜欢Hip-Hop类的音乐,电脑和网络是“90后”的必需品,很多人的爱好是上网。
  4.差异较大的消费观。对于物质生活,“90后”是幸福的一代。他们不用像“70后”那样在学习的同时要为自己的一日三餐忧愁,也不用像“80后”们花起钱来总是谨小慎微。他们很多人每个月的生活费动辄上千元,这也因此给人留下一种“挥霍”的印象。其实,绝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月生活支出在800元以下。在购物时有的注重选择品牌, 有的注重价格和质量,但是大多数表示更看重自己喜欢的款式。这表明“90后”的消费呈现出理性与感性交织的趋势[3]。
  二、独特性的影响源分析
  “90后”独特的生活方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其生活的独特的社会背景的影响,又与生活中的一些现实因素密不可分。
  1.社会背景。“90后”的生活环境相对稳定,没有战争和社会动荡,他们的成长空间长期稳定。并且,“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少,亲情观相对淡薄,有一小部分人比前几代人更显得有些孤僻。经济上,由于经济全球化,全球各地的物品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各种文化、信息、风俗不断地传播,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异邦相互交织。而“90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
  2.文化环境。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外的多种文化涌入我国,这使得我国存在着多种文化交织的局面。从时间上,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织,空间上,有东西方文化的交织;从文化性质来说,又存在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冲突。当等级礼教,自由、民主、博爱,集体主义三者同时出现在人们面前时,“90后”体现出了比其它年代的群体更加突出的特征。
  3.家庭教育。“90后”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父母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脱离不了金钱。比起孩子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实践,家长更多地注重孩子的成绩与特长的培养,“90后”从很小就开始参加各种特长班,上学后又辗转于各类补习班。这些都促进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4.学校教育。在教育方面,政府一系列教育改革已经让中国教育慢慢脱离传统僵化的教育模式,迈向注重独立思考的现代化教育模式,这使得“90后”们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另一方面,90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但老师与学校在教育学科知识和做人道理的同时没有对学生进行足够的社会教育,导致学生对社会民生关注不够,社会实践不足。这个时代的学生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一些“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5.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又称同伴群体,是由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个体组成并进行直接或间接互动的非正式群体[4]。作为伴随“90后”成长的普遍的人际环境,同辈群体具有其他道德社会化执行者难以替代的独特话语权。同辈群体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文化载体才能够实现对其成员的道德观念与行为的影响,而同辈群体亚文化无疑是最为合适的载体。作为存在于大社会背景下的较小社会背景,同辈群体这一亚社会也存在着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状况和发展具有规范与引导的作用[5]。由于“90后”形成了以“生活方式独特”、“大胆、前卫,勇于创新”、“敢想敢做,不落俗套”、“生活习惯随意,兴趣爱好广泛”、“消费观差异较大”为特征的亚文化,其所有成员都在这样的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具备了以上特征。如果有人不接受这样的亚文化,就会被看作“异端”、“另类”而被同辈群体排斥。
  6.网络。互联网的普及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时代是“90后”的生存环境特征。因特网的便捷和低成本,使得“90后”迅速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趋向多元化,因此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心智发展超前。海量信息通过音像、图文和其他网络语言,在网络上的多样化展现,符合他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符合他们追求个性、强调效率、注重时尚的心理特征。但是,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资讯令“9O后”的价值判断应接不暇,而“90后”的思想尚未成熟,对很多事物缺乏全面、辩证的辨别能力,因而容易导致价值观的冲突和紊乱,进而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火星文.百度百科. .htm.
  [2]方文.社会认同过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许平.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特征对比[J].青年研究,2008,(2).
  [4](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5]高忠建、孟子炎.社会认同视角下同辈群体对德育的促进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