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让学生在竞争,合作和互补中发展] 语言竞争与互补
 

[让学生在竞争,合作和互补中发展] 语言竞争与互补

发布时间:2019-04-18 04:35:42 影响了:

  摘要:平行班教学经历,让我反思:如何变这份“特殊任务”为一种的“特殊权利”和“特殊条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就平行班“在竞争中共同发展”“在合作中一起进步”“在互补中相互提高”作了一些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平行班;竞争;合作;互补
  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一般都承担着几个班的教学任务,面对这种特殊情况,从身体到心理,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何变这份“特殊任务”为自己的“特殊权利”和“特殊条件”,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呢?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特招”,在“特招”的实施下,惊喜地出现着平行班教学的些许精彩。
  一、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竞争,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动力。“竞争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成绩的手段之一,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章志光语)
  平行班间竞争什么呢?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测试都是我们竞争的内容。上课:比气氛、比效率;作业:比完成情况、比完成质量;测试:比分数高低、比进步大小;活动:比积极性高低、比活动成绩好坏。这种竞争能在学生间、班级里形成一股凝聚力。
  我们学校倡导和推行每周过关制,这一措施正好给平行班的竞争提供了良机,因此,每次测试后,我都要对所教的两个班级的成绩进行全面的比较,每当测试结果出来后,都会在两班中掀起不小的波澜,优胜班的学生自是兴高采烈,而落后班级的学生中更是憋着一股劲,暗中加油,期待着下一次的较量。在竞争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两班五次交替领先的情况。作为老师看到这种情况,自是喜不自禁。老师掌握着第一手的资料,真实性强,在学生面前摆事实、讲道理,学生心悦诚服,不会有“空穴来风”之感。这样平行班的学生在老师的积极鼓动和鞭策指导下,个个摩拳擦掌,迎头赶上,逐渐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竞争向上的氛围。
  二、在合作中一起进步
  合作学习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教学方法。在平行班进行合作学习,更可以将之发挥得淋漓尽致。结合我校每周的过关测试,我安排两班学生相互批阅测试题,并要求写上批改意见。这个举措在学生当中引起不小的波澜,学生既兴奋,又担忧,都跃跃欲试。这种合作明显带来了两方面的好处:(1)学生学得更认真了。为了不在别班同学面前难堪,必须要将学习搞好,不能在过关测试中落后,让人瞧不起,激发了荣誉感和上进心,在两个班级间创设了很浓厚的“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2)学生在批阅他人的试题时也特别的认真。为了不让该同学挑出批改问题,每个学生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责任心,没有一个学生是在敷衍了事,甚至少数原来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也在这项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尤其在写改进意见时,或态度诚恳、或文笔老练、或模拟老师语气。在整个的合作过程中,增进了学生彼此间的感情,提供了学生的交往机会,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三、在互补中相互提高
  平行班互补分别表现在教师教学的互补和学生学习的互补两个方面。
  1.教师教学的互补
  教师教学的互补主要是指在教学中,相同的教学内容在平行班教学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互补的教学方法
  第一个班教学下来后,发现问题,在进行下一个班的教学时可采取针对性的取长补短措施。例如,我在“平行四边形”课上,请同学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结论是不一定。老师又问:能不能画一个符合题意的反例图。经过思考,学生都无奈地摇摇头。此时已接近下课,不得已,老师给出了答案。然后到下一个班上课,就及时作出了调整,将“找出反例”改为“拼图游戏”,这一调整让学生的学习过程非常顺利。此举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而且教学效果很好,达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2.学生学习的互补
  学生学习的互补表现在学习中,通过观察对方班的学习情况,在别人的成功历程上获取一些“经验”,多走捷径;在别人失败中得到点“教训”,少行弯路。这就需要老师能进行客观的分析,公正的对比,然后做一下“信息传播员”。学生从了解到的信息中进行自我借鉴。
  如果每位老师能积极利用起平行班教学的特殊条件,运用好自己的方法,培养学生既能竞争又会合作还可以互补学习,那么,自己就不会因为平行班的重复、烦琐和枯燥的教学工作而烦恼了,相反,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更具竞争能力和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开门出版社,1999.
  [2]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平桥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