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拓宽渠道 [增强意识拓宽渠道科学评价]
 

拓宽渠道 [增强意识拓宽渠道科学评价]

发布时间:2019-04-20 04:08:47 影响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从而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可是,在农村初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多年来,语文教学依然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要求学生对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不断重复地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农村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农村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使农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个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然而,在农村学校,由于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一方面是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资源意识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被埋没。那么,如何强化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好农村课程资源呢?本文将围绕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笔者之见:
  一、增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
  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学习母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课程资源。
  增强农村学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的途径主要有:
  1、“从上到下”,即从校长到教师。校长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影响到教师的发展,最终又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农村学校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对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得较慢。如果校长能站在课改的前沿,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用自己的意识去唤醒教师的意识,这样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先中间后两边”,“中间”为教导主任,“两边”为校长和教师。农村学校大多只设有校长、教导主任各一人。平时,校长要应付学校的各种事务,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教导主任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因此,如果教导主任能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影响校长,影响全体语文教师,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实施,效果也是会令人满意的。
  3、“自下而上”,即从语文教师到校长。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始终站在教学的第一线,站在课改的最前沿,他们最易感知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当自觉学习新课程,学习有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提高课程开发意识,并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可能是个体的行为,要影响整个教师群体,这种方法时效较慢。
  总的来说,我们只有利用一切途径去强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识,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才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进而把教师的资源开发意识转化为学生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学习语文的意识。
  二、多渠道开发和利用农村语文课程资源
  1、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指导训练,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时间,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比如开设书法课、歌词鉴赏会、诗文朗诵、读书报告会、口才课、佳作欣赏课、赛诗会、故事会、讲演会、读书笔记交流会、课本剧表演会、时事讨论会、辩论会、办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社会化,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充分体现出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长足的发展。
  2、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如果组织学生进行题为《家乡特产新闻发布会》的语文实践活动,农村学校的学生一定会乐于参与,因为这是他们身边的事物,他们会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实践等学习方式去了解家乡的特产,而且在新闻发布会上会滔滔不绝。而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果放在城市学校,学生只能在互联网上或父母口中去了解家乡的特产,因而会显得枯燥无味,缺乏生机与趣味。
  3、挖掘独特的乡土生活资源。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语文学习有着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可以实践,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充分挖掘农村生活中独特的乡土生活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例如: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生搜集有关农业生活的谚语、歇后语,请老爷爷、老奶奶讲乡村中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并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汇编成册,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生活是学习语文的瑰丽宝库,通过对乡土生活资源的挖掘,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堂资源。
  4、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置,其目的就是要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资源的优势与办学积极性,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促进国民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多样化。如开设“我与家乡”的课程,让学生在认识了解家乡的过程中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今年洪水泛滥,给家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让学生对此作一番调查。结果学生不但了解到水灾的危害程度,还了解到造成水灾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防灾、救灾的可行性方案。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其他一些问题,诸如水质污染严重、道路狭小拥挤,等等。对于孩子们如此细致的观察力,我们因势利导,再让他们设计环保方案,写一篇介绍性的文章,进行交流。通过这一课程,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语文能力,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使他们更加热爱家乡,坚定了建设家乡的信念。
  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交往能力得到了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形成了留心生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全新的语文能力评价体系
  随着课程资源改革的深入,以前那种“唯教材”、“唯分数”的评价模式,只会造成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偏废和学生对生活感悟能力的低下。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农村语文资源,有必要改革评价方法体系。在语文教学评价中,评价标准应该多维化,不仅限于从知识和能力方面评价学生,还要从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看到学生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全貌。应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测评外还可建立如成长纪录、语文学习档案等,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语文教学评价中来,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样语文教学就一定会充满活力。
  总之,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系统。就农村语文教学而言,更有必要对自身周围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并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语文教学水平,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增强意识,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明确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重视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开发的课程资源必将在农村中学语文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