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我国职业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的现状及建议_个人剂量监测
 

我国职业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的现状及建议_个人剂量监测

发布时间:2019-05-01 03:55:44 影响了:

  【摘 要】目的 提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的质量。方法 分析我国目前监测现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加强交流互动,加强监督;建立国家级监测数据库,有效利用个人剂量数据;理顺监管体系,发展规模化服务;建立完整的质保体系,提高监测水平;确监测目的,完善监测内容。结论 从我国目前个人监测的现状、发展趋势看,应该说是好的,从监测人数(监测率)、监测种类、监测的范围以及职业照射的年剂量水平来看,与国际水平还有一段差距。改善我国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任务仍很繁重。
  【关键词】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质量控制
  辐射防护的基本目的是保证辐射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和其他辐射应用事业的发展。个人剂量监测和管理是辐射防护监测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分析,可以判断安全监测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培训是否有效,工程设计标准是否满意,同时也是改善辐射监控措施,提高辐射防护效能和研究辐射危害及进行医学处置的重要依据,为辐射防护最优化提供基础资料。因此个人剂量检测和管理及个人剂量评价是极为重要的。
  1.关于个人剂量管理的监测和评价
  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单位应负责安排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而对职业照射的评价则主要应以个人监测为主。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评价职业人员卫生防护和健康的依据,个人剂量监测的覆盖率又是衡量我国放射卫生防护状况,与是否全面贯彻执行我国相关法律,以及有关放射卫生标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在职业照射放射防护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有比较完善的个人剂量监督体系,而且建立了用于职业照射人员个人剂量评价的数据库,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 非常重视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评价。近年我国已向UNSCEAR提供了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但我国的职业分类与UNSCEAR的职业分类有一定差别,应尽量使我国的职业分类与国际分类靠近或一致,使数据具有可比性。[1]
  2.我国目前监测的现状
  2.1监测对象
  哪些人员应该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75号出版物明确指出:“对所有受到职业照射的人员都应做个人剂量监测,除非很清楚其剂量将一直很低,或者像飞行人员那样,知道其工作环境使其剂量不可能超过某一确定值”[2]。
  2.2监测人数
  有多少人在接受个人剂量监测?世界范围职业受照人员中接受常规个人剂量监测的人数,UNSCEAR 2000年报告引述1990~1994年的数值为460万人。参考有关机构的报告,考虑到近年来的发展,用500万人作为世界范围职业受照人数是可行的。
  我国近几年个人剂量监测人数约为8~10万。但是,我国应该纳入个人剂量监测的人工辐射源职业照射的总人数很可能大于20万人,估计是20~25万。
  仅以北京为例,据统计,北京市不同领域的放射性职业人员从2001年的11 000人增加到2008年的15 000人,平均每年增长4%。其中10%~15%为从事251I、3H、14C和35S等放射性同位素操作的放射性职业人员,主要接受内照射,不需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故实际应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人数为总人数的85%~90%,而内照射放射性职业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将另行管理。我们仅报道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剂量水平及其分布。在2001—2008年,对外照射个人剂量进行实际监测的人数分别为8870、9156、9088、10116、11307、10632、11222和11308,其中70%的放射性职业人员从事医用电离辐射, 8年来全市外照射个人剂监测率在84.1%~98.2%之间波动,每年平均监测率为93.4%。本市2001—2008年放射性职业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人数的变化趋势见图1。2001—2008年放射性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频数分布和个人剂量水平见表1。
  2001—2008年间,年均集体有效剂量5.0人?Sv,人年均有效剂量变化范围为0.30 ~0.67mSv/a,8年的人年均剂量为0.51mSv/a,与1996—2000年相比,最高人年均有效剂量降低了28.4%,8年的人年均剂量降低了41.2%[7],8年中的人年均剂量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从不同年剂量区间的频数分布来看,人年均剂量小于5、5~15、15~20mSv/a的人数分别占总监测人数的98.3%、1.46%和0.22%; 8年超过年剂量(20mSv/a)的人数累积为16人,仅为0.02%,2002年超剂量人数最多(8人), 2003—2004年和2007—2008年受监测人群中未发现超年剂量限值的放射性职业人员。[3]
  可见,我国仍有大量职业受照人员未按法规要求,接受个人剂量监测。令人惋惜的是,尤其是在一些辐射事故发生时,现场职业放射工作人员恰恰没有佩带个人剂量计,或未佩戴具报警功能的电子剂量计。
  2.3监测方法
  就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而言,热释光(TLD)剂量计监测占国内监测总量的90%以上,在世界范围TLD也占大半江山。TLD易于使用和推广的特点,使其仍是一些个人剂量监测起步较晚的国家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首选剂量计。
  我国1980年代推出的TLD探测器LiF(Mg,Cu,P),提高了灵敏度,有极高的信噪比,降低了衰退,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更推动了TLD在国内的应用。尽管TLD不能重复读取,但其性能稳定、技术成熟,仍是个人剂量监测的主要手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TLD元件所贮存的信号在常温下会有一定的衰退,佩戴时间过长,天然本底过高,会掩盖真实受照的小剂量信号。因此,应准时回收剂量计。[4]
  1990年代光释光(OSL)技术开始应用于个人剂量监测领域。1998年美国Landauer公司首先将OSL剂量计(商品名Luxel)推向了个人剂量监测市场,2000年Nagase-Landauer公司将OSL技术引入到日本。现在,世界上有超过100万人使用OSL剂量计。OSL的探测下限比通常的TLD提高了一个量级,又可重复读取,加上2004年推出的小型化读数仪系统,使OSL被誉为21世纪剂量计。[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