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县发展和改革局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招商引资调研汇报
 

县发展和改革局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招商引资调研汇报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7:03 影响了: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发展和改革局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第二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调研报告第三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调研报告第四篇: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第五篇: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发展和改革局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市发改委招商引资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局总结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情况、呈现的基本特点、存在问题,[好范文网文章-https://www.Haoword.com 找范文,到好范文网]确定了今后发展思路,提出了一些招商引资对策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投资方向,结合我县的资源优势,我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善了经济社会发展项目86项,总投资1698144.54万元。其中:工业、交通项目28项,投资额为1251072万元;农牧林水项目26项,投资额为383433.54万元;城市建设项目5项,投资额为37723万元;文卫科教、公检法、社会事业项目27项,投资额为36716万元。进一步充实了项目库,使库存项目达150多个。

二、一些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局通过积极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完成了投资1.2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可研报告, 并取得区市有关部门同意建设文件,自治区发改委已批复;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与阿盟垣通煤矿签订了投资合同;投资53亿元的火电厂项目已完成初可研,自治区发改委已批复,正在争取国家立项。同时委托香港迪辰招商集团公司正在积极招商,项目其它前期工作正在完善之中;策划编制的年产30万吨玉米淀粉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

三、存在的问题

1、招商引资项目前期费用不足,制约了招商项目的成效。

2、具有投资性意向的信息收集渠道狭窄,方法比较传统落后,利用现代手段收集信息 的设施、网络还没有全面真正意义上的启动。

3、招商项目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吸引力小。

四、 今后的工作措施及调研课题的综合对策建议:

一、发改委系统要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强化职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统一思想,牢固树立与形势要求相适应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紧紧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尤其是当今呼、包、银经济带的开发和崛起,要着力吸引国内外公司的技术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的加工制造项目,加大为项目的落实和引进制定切实可行的机制。

二、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

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应按照充分发挥挖掘资源优势,同时紧跟市场需求,项目推荐从资源导向转向市场导向,我们要全力依托资源上项目,突破非资源瓶颈建项目。着力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库建设,切实做到项目策划与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效对接,不断优化项目结构,拓宽项目开发领域。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对2014年项目的投资。确保重大项目投入和建设,努力使有投资意向的火电厂和热电联产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改善县乡公路交通条件;加大农牧业高科技项目的引进、实施以及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力度力争上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作用强的好项目,增强优势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合股办厂。引导流通大户投资加工业,壮大玻璃、铁合金、中药材、面粉加工、造纸、瓜籽五类重点企业。全方位出击,争取再引进几个上亿元的食品加工等项目,拉动产业化向纵深发展。通过积极引进争取项目,力争使五原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量和效益新跨越.

三、配合有关部门建立长效的招商引资机制。

建立辐射范围较广的招商引资网络,定期召集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成员召开调度会或碰头会,通报全县招商引资情况 ,沟通招商引资信息,为下步工作梳理思路,确定方向。以商招商,选择具有优势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壮大企业规模和实力,成功实现对外招商的对接能力,加快培育立县行业。大力实施网上招商和中介招商、委托招商,利用现代化手段突破招商引资工作的跨地域界限难度,降低招商成本。建立和完善保护企业制度,设立外商投诉服务专线电话。加大宣传力度,让外界了解真正了解本地资源优势、人文地理优势。

四、积极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作用,协调有关部门、配合政府制定和采取更加优惠政策和措施,要先予后取,放水养鱼、实现双赢,对于外来投资者,只要不违纪、不违法,一切优惠条件都可谈,外地能够利用的一切政策都可以用,要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要重奖招商引资功臣,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 策保障。加快招商引资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一支专业招商队伍,要跳出编制、体制的束缚,要向更大范围选拔一支专业招商队伍,应配备一定的专业人才,应充实一些外向型人才,让那些热衷于招商事业,具有较强开拓意识,有商务谈判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为经济的发展发挥他们独特的作用。

第二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关于“组团蹲点到一线、破难开局抓落实”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以“xx镇关于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近一星期实地调研中,通过走访、民情恳谈、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多种方式,对xx镇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企业所在村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各层面人员就我镇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听取了他们对我镇招商引资今后工作的设想与建议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今年以来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树立“好项目促大发展”的工作理念,强化“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的工作要求,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有力促进了我镇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虽然我镇招商引资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自身的发展需求,相对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招商项目来讲

1.现有招商项目成功率较小。一季度虽有意向性的项目,但并未真正得到落实。

2.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受各种因素困扰,我镇部分引资项目推动力度不够,如金典工艺鞋厂、中润船业等。

3.在谈项目少,招商线索不多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广大机关干部手头上能够掌握的线索和信息较少,广泛动员,积极调动,网罗招商线索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从招商人员来讲

1.机关干部重视程度差别较大

反映在工作上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机关干部认为招商引资工作主要责任和工作量应集中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中只局限于本职工作,对招商工作热情度不够;二是班子成员对挂点帮扶招商企业的帮助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中的各项问题;三是部分干部将获取的招商信息只掌握在一人之中,不能及时沟通共享,影响了招商工作的有效进展。

2.业务知识普遍较低

大多数干部还只局限于考核型的工作状态,即只对市里的考核标准和政策较为熟悉,而对招商的有关知识,对企业登记、管理、相关法律等知识较少,还没有开始由考核型到招商型的转变。

3.对现有企业沟通较少

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及时了解新招企业的进展情况;二是不知道企业在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从招商方式来看

1.招商信息来源相对简单

亲朋或关系客商仍占主导方式,没能很好的发动全民招商。

2.对于新的招商形式宣传及实践力度不够

我们提出的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网络招商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达不到一定的成效。

3.招商活动市场化不够

对市场的调研和考察较少,外出招商的准备工作较少,针对性差,难以在市场中把握招商信息。

(四)从企业自身看

1.资金不足也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企业管理秩序混乱。没有一套规范的企业管理方法,“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现象比较突出。

二、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

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为各地招商引资带来了严峻考验。把握驾驭新形势,成功应对新挑战,一方面要有创新的思维,积极研究应对挑战的新举措;另一方面要以更实的作风,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发展的信心

要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必须首先推进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一要找准差距。我镇跟其他镇、街道相比,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后劲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对此,我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何进一步将来自招商引资的压力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传递到位,特别是加强领导干部压力的问题,仍是我们今后开展工作的一个重点。二要正确对待发展。实践证明,能否加快发展,不在条件在自我,不在客观在主观,关键在干部,关键在思路。只要有一批肯动脑、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三要树立信心,解决“怕”的问题。要坚定超常发展的信心,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2.规范项目,夯实基础,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项目规范即是“项目包装”,是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的前提和保证。所以,要通过项目规范,建立好投资者认识项目、信任项目的基础,提高合作的可能性。

3.明确主体,搞好引导,建立正确的招商机制。从理论上讲,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简捷高效的招商引资机制应该是“政府引导、企业招商、业主开发、部门服务”。也就是说,企业是引进资源的主体,业主是投资决策的主体,政府在资源组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政府及其部门的作用在于工作协调、产业政策引导、社会保障、公共设施建设、优惠政策配套等方面。因此,就我镇来说,要突出企业在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就要通过现有企业的嫁接改造、引进资本、实现品牌重组和优势联合,通过重组,促进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企业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及工业的快速增长。特别是要以我镇的船舶、机械电子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步伐,立足做大做强相关配套产业的链接,扩大生产规模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和效能的提升。

4.突出重点,把握周边,降低招商引资的成本。我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xx市区连接台州市区的重要节点,是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腹地,台金高速在我镇xx工业区内开设道口,是中国无核蜜橘的精品产区。我镇在交通、资源、地域等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要抓住xx市中心区产业转移时机,力争在引进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大型企业上有所突破;要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利用我镇的蜜橘优势,在“五一”期间将举办“以花为媒,招商引资”第二届橘花节,采用以诚感商、以商引商、熟地招商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走出去、招进来;要强化项目库建设,组建招商队伍,到椒江、路桥、温岭等地进行排摸走访,了解掌握企业投资动向,做到入库项目即可谈项目。

5.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切实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强化全过程服务。健全完善项目引进、建设、运营全过程服务机制,落实检查活动申报和举报查究制度,成立投资服务机构,加快协调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职能部门和上级单位服务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健全监督机制,综合运用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真正使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6.解决用地指标,盘活用地空间。今年市里给我镇下达了工业10年用地指标仅为473亩,对涌泉具备条件的规划用地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就目前情况而言,涌泉早几年拍挂出的工业用地还有4家近200亩土地由于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和企业自身资金等原因,无法启动建设。如何把这近200亩土地盘活,也是对招商引资工作有无成效的一个评价点。盘活这200亩土地只能在新的投资商愿意的情况下,政府牵头进行土地收回再对外拍挂。针对落户的建设迟慢的企业,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促建促产力度,要有专门的干部联系促建促产工作,争取新项目早日投产促成效。

我镇的经济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开展招商引资也有我们固有的优势,只要我们下大决心,抢抓机遇,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创新工作方式,我们相信,我镇的招商引资工作一定能取得成效。

第三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了实现新邱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新邱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现将我区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什么是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指政府利用可支配的资源进行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一流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到本地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认为具备一定的土地资源、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就可以吸引投资者,就是招商引资了。简言之,用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优惠政策、廉价劳动力换取投资者的投资,就是招商引资,其交换的过程就是招商引资的过程。这是狭义的招商引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投资者投资的交换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优惠政策、廉价的劳动力上,还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民风民俗、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等投资软环境,招商引资活动存在于经济区用全部的经济资源同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结合或交换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广义的招商引资概念。

二、为什么要招商引资

1.招商引资的必要性

招商引资是优化资产和资金配置的重要活动,是拉动一个地区经济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前进的有力“引擎”,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显重要、更为紧迫。贫困地区的财政是“吃饭”财政,依靠自有资金搞建设不现实。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和客观要求却是增投入促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开放开发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要实现“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打“开放牌”,招商引资,借力发展。

2.招商引资是新邱地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刺激经济增长和加快发展的要素有三个,即出口、消费和投资。我区不临海,出口企业又不发达,老百姓生活还不够富裕,出口和消费两个要素对于我区来说都不具备优势,因此,只能选择投资拉动。从新邱地区的区情来看,我区是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的先导区,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更需要资金注入,扩大投资,引进新的产业和项目以实现转型振兴。从新邱区几年来不断攀高的财政收入曲线和逐年递增的招商引资额的曲线对比来看,基本上是一致的。招商引资项目越多,引资额度越大,财政收入增加的就越多。新邱区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都得益于招商引资。通过近年来的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我区的交通、电力、通讯、人居环境以及各项公益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摸得见、看得着的实惠,大部分资金均来自于上级或外部投入。可以说基础设施的改善、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因此,招商引资是新邱地区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3.招商引资的意义

一个地区通过招商引资,可以扩大经济总量,增加税收和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从而实现各方面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领导重视是前提,观念更新、思想解放是关键,落实和实施是根本。在实际工作中,重视战略战术、做到知己知彼至关重要。

(一)知己知彼方能稳中取胜

1.要做到知己,掌握基本情况,了解现行政策和有关专业知识。

我们从事招商的人员应了解并尽可能多的掌握以下情况:

(1)本地区在全国、全省的交通区位优(更多好范文请关注:WWw.hAOwOrd.cOm)势和条件。

(2)工业园区规划、存量土地和现行土地政策。

(3)现行财政奖励政策。

(4)现行供电、供水能力及价格。

(5)现行财、税基本知识。

(6)劳动力资源及成本费用。

2.结合本地实际,分析各种可能,科学合理地确定招商区域、招商产业和招商群体。

(1)招商区域定位:按照我区所在的区位,资本和物流方向,我区的招商对象应该是资本活跃、生产力要素相对缺少的“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湾地区。

(2)招商产业定位: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我区“十一·五”规划,我区的招商产业应以巴新铁路为龙头,以北方国际物流园区为核心,以煤化工和装备制造产业为两翼,以煤炭加工、仓储、配送、交易及其它产品贸易为重点,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3)招商群体定位:国内大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苏、浙、沪、粤、京、津、唐、沈等地的民营加工型企业和物流企业。

3.要努力知彼。

(1)知对方现状:在招商洽谈中,我方要搞清楚对方的企业规模、产品结构、投资欲望和投资实力,不具备投资实力的要婉转搁置,避免浪费时间,对双方有初步意向的,要及时安排时间回访考察,提高项目实施可靠性。

(2)知项目概况:有初步意向的项目,应要求投资方编制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招商人员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有必要的情况下可考虑向行业或专家咨询。重点关注用地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环境影响,防止土地资源浪费,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避免环境污染。

(3)熟悉相邻地区的招商政策,包括土地、资费和优惠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欲擒故纵策略。

(二)采取多样形式科学招商

1.产业基地招商。要重点建设大金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和北方国际物流基地及煤化工基地,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做好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通过基地这一平台大力引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健全产业配套体系,通过政府推动、政策驱动、招商牵动、创新带动、上下联动等措施,加快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较高集约度和较大贡献率的三个重点产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新邱转型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专项重点上门招商。要充分结合我区的优势和产业规划,明确主攻的对象,带着具体的项目和洽谈方案,主动上门招商。要在深入掌握投资者投资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们的有利条件,发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四千四万”精神,突出对大公司重点开展上门招商。

3.一把手招商。党政一把手的能力、水平、信誉、人格魅力是客商投资信心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第一要素、第一形象、第一吸引力。因此在招商工作中,尤其是在寻求突破的重要阶段,党政主要领导要做到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大问题亲自协调,这是开创一个地区经济新局面的关键。

4.以商招商。每一个客商的背后都有一个市场网络、客商群体。扶持好一家企业,就是一部最好的投资指南;得罪一家企业,很可能丧失一片招商资源。通过对现有客商的帮扶、联系沟通,融洽与客商的感情,利用现有客商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来投资,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连锁效应。

5.委托招商。这是采取有偿或无偿的办法委托外商、外方驻华机构、华侨以及国外的一些特殊机构、特殊人员等,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户,招揽外商前来投资。这种方式弥补了招商者对外地情况不熟的缺陷。

6.网上招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招商已成为国际惯例。其优势一是可以把所有投资者需要了解的信息图文并茂地在网上展示出来,让全世界投资者知晓;二是建站成本低,效益大,甚至可以采用免费的网站平台进行信息发布,比如我区在“拓富·中国招商投资网”上建立的招商平台和在cctv网站上建立的“新邱外经局播客”;三是速度快,效率高,交流简便,交互性强。

以上介绍的几种渠道和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交叉和综合使用。实际招商中,招商人员只要坚持以客为主的原则,根据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就能不断地发掘新的招商思路和方法。

(三)注重招商过程和招商成效

(1)主动保持联系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规模扩张一旦形成定势后,选择投资地点是有时效性的,过了时效只能成为遗憾。因此,招商人员对各方提供的招商信息,要经常整理,主动联系,必要时要主动出击。

(2)热情接待

投资方实地考察、洽谈,往往不会一两次就能签约,他们会就投资地点的软硬环境进行考察,越是真实的投资越慎重。他们可能同时对多个投资地点进行分析比较,除土地价款和优惠政策外,投资方重点考虑的是企业投产后的运营成本(运输、水价、电价、劳动力资源等)。因此,招商人员要热情做好接待工作,做到以诚相待,热情不虚情,节俭不浪费。

(3)注重谈判有效原则

在意向性交谈和实质性谈判中,我方参会人员应把握一定范围的决策权,政策规定的或领导授权范围内的可明确答复,超授权的要婉转答复,不能当着客人面向领导请示,避免引起对方认为谈判层次不对等、招商无诚意等想法。重要谈判,决策层领导要亲自参加,现场答复可能出现的问题。

(4)注重双赢效果

谈判双方是平等的,都想通过谈判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谈判不是辩论,谈判双方应该是两个法官审一个案子,持不同的见解是正常的,谈判者应视对方为朋友,不要有伤害对方感情的言论。谈判时要时刻牢记:谈判的过程不是战胜对方,而是争取对方;谈判的目的是使双方满意,而非一方胜利。

(5)及时签约

项目一旦达成一致意见后,应抓住时机及时签约,防止时间长发生变故。项目开工前,我方应向投资者告之办事程序和规则,以便双方配合、落实各阶段工作。

(四)加强招商活动的跟进

招商活动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一个项目从与客商接触、谈判、审批到筹建、投产,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其间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变化,因此,必须对招商活动步步跟进。

1.注意信息反馈。当我们与外商建立了联系后,必须巩固这种联系,因为很多外商都是在几个地方同时联系,从中选择一个投资地点和合作伙伴。因此,我们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巩固与外商建立起来的联系。

2.提供优质服务。要紧紧围绕企业、围绕项目,实行主动上门服务。要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服务企业。要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手续代办制和限时办结制,实行“一站式办公”和

第四篇: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调研报告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由县委牵头,召集有关部门,就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成效2014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唯一出路。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年来,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 405 个,实际到位资金 12 .74 亿元。招商引资的显著作用已经体现在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县域发展的各个领域。具体表现在:一是招商引资成为即期增长的“加速器”。从 2014 年开始,我县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项目落户,平均每月就有 3860 万元资金到位。在招商引资的强力拉动下,县域经济走出了多年徘徊的低迷状态, gdp 和财政收入在 2014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 2014 年分别预计同比增长 18% 和 25%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五个增长”,即全面的增长、两位数的增长、在年初计划基础上的增长、有效益的增长、没有水分的增长。快速发展的态势已开始显现。二是招商引资成为长远发展的“动力源”。通过招商引资,全县近三年的固定资产投入达 21.5 亿元。从项目上看,全县引进投资 500 万元以上的项目 43 个, 1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 41 个,累计建成 285 个项目。今年新引进的 108 个项目中,已有 93 个项目开工。全县新引进各类项目中,工业项目占总数的 57.3% 。这些工业项目的落户和建成,使我县黄金、建材、化工、煤炭等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机械、服装、电子等接续产业迅速崛起,县域规模企业由 2014 年的 19 家发展到目前的 33 家。特别是随着上峰水泥、金蟾矿业、鑫达钛业、广信化工、卓威医药等规模项目的开工和投产,将为县域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载体上看,招商引资带动了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以白杨坡为中心开发建设的金桥工业园,起步区 3.5 平方公里已通过省级审核保留。签约入园项目 22 个,协议总投资近 5 亿元,已有 15 个项目开工建设,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为县域经济长远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三是招商引资成为环境建设的“催化剂”。在硬环境上,通过引资建城,全面实施旧城改造,城关路网、广场等市政设施和一批中高档住宅投付使用,市容市貌明显改善;通过大力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县内交通状况、水利设施显著改善。在软环境上,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年”、“优质服务年”、“项目建设年”等活动,实行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外来投资客商座谈会制度,行风评议制度等,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亲商、和商、容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改善,政府诚信稳步提升。四是招商引资成为社会稳定的“减压阀”。一方面,用招商引资的办法推进企业改制,盘活资产、化解矛盾。以企业现有资产为基础,通过市场运作,筹措改制成本,促进国退民进。近三年来,先后完成 62 家企业改制,盘活存量资产 2亿余元,与 5400 余名职工解除了劳动关系。改制后企业发展活力更足,财政包袱相应减轻,影响稳定的因素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用招商引资的办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减少矛盾。坚持在加快发展中扩大就业,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预计 2014 年以来新增就业岗位近 6000 个。其中今年新增就业岗位 2800 个,同比增长 23% ;城镇登记失业率 4.3% ,同比下降 4.4% ;在岗职工年均工资 1.1 万元,同比增长 19% 。五是招商引资成为体现干部能力的“主战场”。在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实行了目标管理、督查考核、奖惩挂钩,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推动责任的强化和工作的落实,重点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引导和鼓励各乡镇各部门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招商引资工作的实践中,全县各级干部抓招商的方式越来越有效,学会了综合运用行政的、市场的、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学会了综合利用本地的、外地的、政策的资源来推动招商、加快引资,促进招商引资向更大范围和更深领域拓展。在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中,全县各级各部门抓经济工作的思路越来越开阔,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进一步强化,“有所为,有所不为”、“干则有,不干则无”成为普遍共识。通过招商引资这个牵动全局的突破口,把全县上下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抓经济、议招商、谋发展上来,进而形成“经济发展、人人有责”的氛围。二、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总体上看,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起步阶段进展良好,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体现在认识上,存在参差不齐、时有反复的问题。全县大多数部门和乡镇都能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不动摇,但是少数单位和部门仍然有坐等观望、消极怠慢的思想。特别是今年以来,大环境日益趋紧、小环境波动不断,县域经济和招商引资原有的发展节奏受到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少数部门工作欠主动,招商引资上项目的热情不够高。我们所担心的招商引资工作“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热在职能部门,冷在其它部门”的现象再次出现;我们所期盼的全县上下普遍关心招商、普遍参与招商、普遍服务招商的“全民招商”氛围不浓。二是体现在工作上,存在基础不牢、招数不多的问题。首先,招商方式单一。多以印发招商项目册、召开信息发布会和参加经贸洽谈会等传统方式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定点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运用明显不够。少数部门捕捉招商信息的意识较差,一味坐等上门,招商成功率不高。部分单位缺少必要的经费、人力投入,主动性和针对性不足,很难取得实效。其次,政策牵动不力。关于招商引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较为完备,但是未能充分调动招商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新引入的项目和企业受惠期都在三五年之后,少数乡镇对不能即期受益的事积极性不高。再次,载体建设滞后。工业园区起步较晚,受投入不足、经验缺乏及规划受控等因素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尚未形成集聚效应。特别是由于征地补偿等引发的园区周边群众阻碍项目施工、扰乱企业生产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体现在成效上

,存在项目不大、质量不高的问题。三年来,引进的项目平均投资仅为 300 万元,其中,工业项目比重不及六成,产业关联度不强,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项目更少。竣工投产的 500 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只有 12 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只有 7 个,分别只占引进项目总数的 2.96% 和 1.73% ,经省级以上部门确认的高新技术项目和国内 500 强投资项目仍属空白。三、下步工作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仍然处在全面推进的初级阶段。为进一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内更好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下一步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县域实力、积累发展后劲的重中之重来抓。招商引资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行政推动的态势只能持续,不能中断。一是定任务。建议县委、县政府确定 2014 年全县招商引资任务 10 亿元,固定资产投入 10 亿元,由县招商局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具体分解到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根据下达的任务,认真分解落实,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二是造氛围。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宣传引导力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县委常委现场办公会议,分层次听取乡镇、部门、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各单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严督查。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牵头,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每月通报制度,对各单位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并排定位次,扬先督后。第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健全即期奖励制度。建议县财政设立项目奖励基金专户,专项用于对引进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实行奖励。其中引进项目固定资产资金 500 万元至 2014 万元, 2014 万元至 5000 万元, 5000 万元至 1 亿元和 1 亿元以上的分别奖励 2 万元,5万元, 10 万元和 20 万元。对各乡镇、部门引进的项目奖励资金原则上 60% 奖给引进人, 40 %奖给单位作为招商经费。招商局负责乡镇、部门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每年评选 3 名对招商引资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集中表彰,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项目优惠政策。建议重新修订《铜陵县鼓励投资暂行规定》(铜发 [2014]14 号),主要修订内容是:①对来我县投资新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矿产资源型项目,不享受优惠政策;②对来我县投资新办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三免五减半;③对规模小、污染严重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各类项目,不予引入落户;④县财政设立企业发展奖励基金专户,每年预算专户资金不得少于 100 万元。兑现的奖励资金 50% 做为企业的流动资金, 50% 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在兑现办法上,由项目投资者申报,县招商局进行资格认定,县财政、税务、审计部门审核,每半年办理一次,自申报之日起, 1 个月内办结。三是采取组团式办法。建议从明年起,实行组团式招商,建立保证金制度。组团式办法是指,依据《县六大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联系乡镇制度》的有关规定,所联系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招商引资任务即为联系领导的任务。保证金额分县级领导 1000 元,乡镇、部门党政主要责任人 800 元两个等次,年初从本人工资中直接扣除,列入县财政设立的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年终考核时,县级领导所在团队,总任务完成数未达到 60% 的,不予返还保证金。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保证金不予返还,并转入奖励基金滚动。第三、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在软环境建设上,首先是制定出台《铜陵县创新发展环境投诉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从行政执法、行政审批、行政收费等方面,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单位或个人,予以不同的责任追究。在企业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行政执法部门要实行提前告之制、首次不罚制,并落实措施,跟踪整改。其次是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在项目推荐上,计委、招商等经济综合部门要结合县域产业实际,通过借助外力等形式,加大项目包装更新,每年凝炼推介项目不少于 30 个。在项目服务上,要严格规范承诺,明确办理期限,防止承诺内容空洞、避重就轻。对签约项目,实行首问负责制,跟踪服务,直到项目落户。在硬环境建设上,县交通、水利、农业、文教卫生等部门要加大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联系协调,大力争取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项目。举全县之力加快金桥工业园区建设,鼓励交通、供电、供水等部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类开发企业参与园区开发。建议尽快完善园区土地补偿、项目优惠等政策,创新园区经营机制,给足政策、充分放权,实行滚动发展,确保投资商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第四、健全招商保障体系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书记、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综合经济职能部门和执法部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领导和管理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对重大项目相关事宜进行决策等。领导小组下设协调组、综合组、督查组、办公室。协调组,分管副书记任组长,主要职责是协调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综合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日常招商引资工作;督查组,县纪委副书记任组长,主要职责是负责对项目引进、建设、考核、奖惩、兑现等过程的全程督促检查;办公室,设在招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考核。二是健全财政支持体系。建议县财政按不少于年度财政收入的 1% ,设立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分设企业发展基金和项目奖励基金两个专户,专项用于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奖励和企业发展。同时,为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降低招商引资成本,县财政每年要为招商局单列不少于 20 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重点招商活动。各乡镇、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健全司法保障体系。建议由县委政法委牵头,会同政法各部门,成立经济保障大队。对重要项目、重大工程、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对破坏项目施工、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的人和事,要依法从严从快予以打击,努力把我县建成市场秩

序好的安全高地。

第五篇: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调研报告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由县委牵头,召集有关部门,就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成效2014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唯一出路。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年来,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 405 个,实际到位资金 12 .74 亿元。招商引资的显著作用已经体现在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县域发展的各个领域。具体表现在:一是招商引资成为即期增长的“加速器”。从 2014 年开始,我县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项目落户,平均每月就有 3860 万元资金到位。在招商引资的强力拉动下,县域经济走出了多年徘徊的低迷状态, gdp 和财政收入在 2014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 2014 年分别预计同比增长 18% 和 25%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五个增长”,即全面的增长、两位数的增长、在年初计划基础上的增长、有效益的增长、没有水分的增长。快速发展的态势已开始显现。二是招商引资成为长远发展的“动力源”。通过招商引资,全县近三年的固定资产投入达 21.5 亿元。从项目上看,全县引进投资 500 万元以上的项目 43 个, 1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 41 个,累计建成 285 个项目。今年新引进的 108 个项目中,已有 93 个项目开工。全县新引进各类项目中,工业项目占总数的 57.3% 。这些工业项目的落户和建成,使我县黄金、建材、化工、煤炭等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机械、服装、电子等接续产业迅速崛起,县域规模企业由 2014 年的 19 家发展到目前的 33 家。特别是随着上峰水泥、金蟾矿业、鑫达钛业、广信化工、卓威医药等规模项目的开工和投产,将为县域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载体上看,招商引资带动了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以白杨坡为中心开发建设的金桥工业园,起步区 3.5 平方公里已通过省级审核保留。签约入园项目 22 个,协议总投资近 5 亿元,已有 15 个项目开工建设,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为县域经济长远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三是招商引资成为环境建设的“催化剂”。在硬环境上,通过引资建城,全面实施旧城改造,城关路网、广场等市政设施和一批中高档住宅投付使用,市容市貌明显改善;通过大力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县内交通状况、水利设施显著改善。在软环境上,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年”、“优质服务年”、“项目建设年”等活动,实行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外来投资客商座谈会制度,行风评议制度等,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亲商、和商、容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改善,政府诚信稳步提升。四是招商引资成为社会稳定的“减压阀”。一方面,用招商引资的办法推进企业改制,盘活资产、化解矛盾。以企业现有资产为基础,通过市场运作,筹措改制成本,促进国退民进。近三年来,先后完成 62 家企业改制,盘活存量资产 2亿余元,与 5400 余名职工解除了劳动关系。改制后企业发展活力更足,财政包袱相应减轻,影响稳定的因素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用招商引资的办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减少矛盾。坚持在加快发展中扩大就业,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预计 2014 年以来新增就业岗位近 6000 个。其中今年新增就业岗位 2800 个,同比增长 23% ;城镇登记失业率 4.3% ,同比下降 4.4% ;在岗职工年均工资 1.1 万元,同比增长 19% 。五是招商引资成为体现干部能力的“主战场”。在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实行了目标管理、督查考核、奖惩挂钩,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推动责任的强化和工作的落实,重点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引导和鼓励各乡镇各部门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招商引资工作的实践中,全县各级干部抓招商的方式越来越有效,学会了综合运用行政的、市场的、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学会了综合利用本地的、外地的、政策的资源来推动招商、加快引资,促进招商引资向更大范围和更深领域拓展。在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中,全县各级各部门抓经济工作的思路越来越开阔,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进一步强化,“有所为,有所不为”、“干则有,不干则无”成为普遍共识。通过招商引资这个牵动全局的突破口,把全县上下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抓经济、议招商、谋发展上来,进而形成“经济发展、人人有责”的氛围。二、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总体上看,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起步阶段进展良好,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体现在认识上,存在参差不齐、时有反复的问题。全县大多数部门和乡镇都能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不动摇,但是少数单位和部门仍然有坐等观望、消极怠慢的思想。特别是今年以来,大环境日益趋紧、小环境波动不断,县域经济和招商引资原有的发展节奏受到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少数部门工作欠主动,招商引资上项目的热情不够高。我们所担心的招商引资工作“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热在职能部门,冷在其它部门”的现象再次出现;我们所期盼的全县上下普遍关心招商、普遍参与招商、普遍服务招商的“全民招商”氛围不浓。二是体现在工作上,存在基础不牢、招数不多的问题。首先,招商方式单一。多以印发招商项目册、召开信息发布会和参加经贸洽谈会等传统方式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定点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运用明显不够。少数部门捕捉招商信息的意识较差,一味坐等上门,招商成功率不高。部分单位缺少必要的经费、人力投入,主动性和针对性不足,很难取得实效。其次,政策牵动不力。

关于招商引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较为完备,但是未能充分调动招商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新引入的项目和企业受惠期都在三五年之后,少数乡镇对不能即期受益的事积极性不高。再次,载体建设滞后。工业园区起步较晚,受投入不足、经验缺乏及规划受控等因素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尚未形成集聚效应。特别是由于征地补偿等引发的园区周边群众阻碍项目施工、扰乱企业生产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体现在成效上,存在项目不大、质量不高的问题。三年来,引进的项目平均投资仅为 300 万元,其中,工业项目比重不及六成,产业关联度不强,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项目更少。竣工投产的 500 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只有 12 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只有 7 个,分别只占引进项目总数的 2.96% 和 1.73% ,经省级以上部门确认的高新技术项目和国内 500 强投资项目仍属空白。三、下步工作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仍然处在全面推进的初级阶段。为进一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内更好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下一步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县域实力、积累发展后劲的重中之重来抓。招商引资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行政推动的态势只能持续,不能中断。一是定任务。建议县委、县政府确定 2014 年全县招商引资任务 10 亿元,固定资产投入 10 亿元,由县招商局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具体分解到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根据下达的任务,认真分解落实,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二是造氛围。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宣传引导力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县委常委现场办公会议,分层次听取乡镇、部门、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各单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严督查。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牵头,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每月通报制度,对各单位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并排定位次,扬先督后。第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健全即期奖励制度。建议县财政设立项目奖励基金专户,专项用于对引进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实行奖励。其中引进项目固定资产资金 500 万元至 2014 万元, 2014 万元至 5000 万元, 5000 万元至 1 亿元和 1 亿元以上的分别奖励 2 万元,5万元, 10 万元和 20 万元。对各乡镇、部门引进的项目奖励资金原则上 60% 奖给引进人, 40 %奖给单位作为招商经费。招商局负责乡镇、部门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每年评选 3 名对招商引资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集中表彰,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项目优惠政策。建议重新修订《铜陵县鼓励投资暂行规定》(铜发 [2014]14 号),主要修订内容是:①对来我县投资新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矿产资源型项目,不享受优惠政策;②对来我县投资新办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三免五减半;③对规模小、污染严重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各类项目,不予引入落户;④县财政设立企业发展奖励基金专户,每年预算专户资金不得少于 100 万元。兑现的奖励资金 50% 做为企业的流动资金, 50% 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在兑现办法上,由项目投资者申报,县招商局进行资格认定,县财政、税务、审计部门审核,每半年办理一次,自申报之日起, 1 个月内办结。三是采取组团式办法。建议从明年起,实行组团式招商,建立保证金制度。组团式办法是指,依据《县六大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联系乡镇制度》的有关规定,所联系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招商引资任务即为联系领导的任务。保证金额分县级领导 1000 元,乡镇、部门党政主要责任人 800 元两个等次,年初从本人工资中直接扣除,列入县财政设立的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年终考核时,县级领导所在团队,总任务完成数未达到 60% 的,不予返还保证金。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保证金不予返还,并转入奖励基金滚动。第三、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在软环境建设上,首先是制定出台《铜陵县创新发展环境投诉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从行政执法、行政审批、行政收费等方面,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单位或个人,予以不同的责任追究。在企业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行政执法部门要实行提前告之制、首次不罚制,并落实措施,跟踪整改。其次是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在项目推荐上,计委、招商等经济综合部门要结合县域产业实际,通过借助外力等形式,加大项目包装更新,每年凝炼推介项目不少于 30 个。在项目服务上,要严格规范承诺,明确办理期限,防止承诺内容空洞、避重就轻。对签约项目,实行首问负责制,跟踪服务,直到项目落户。在硬环境建设上,县交通、水利、农业、文教卫生等部门要加大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联系协调,大力争取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项目。举全县之力加快金桥工业园区建设,鼓励交通、供电、供水等部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类开发企业参与园区开发。建议尽快完善园区土地补偿、项目优惠等政策,创新园区经营机制,给足政策、充分放权,实行滚动发展,确保投资商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第四、健全招商保障体系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书记、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综合经济职能部门和执法部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领导和管理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对重大项目相关事宜进行决策等。领导小组下设协调组、综合组、督查组、办公室。协调组,分管副书记任组长,主要职责是协调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过程中

小编haoword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关于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医改工作调研报告第二篇:自治区医改督导组调研我县医改工作第三篇:市医改办领导调研我院医改工作第四篇:湖南省医改调研报告第五篇:湖南省医改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医改工作调研报告

县医改工作调研报告

xx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范我县医疗机构职能,改进公立医院服务方向,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县编委办与县医改办所属成员单位历时八天赴xx县、xx县、xx县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中县编委办与三县的医改办同志针对医疗体制改革特色办院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到各地医疗机构实地参观学习。三县在规范管理体制,突出办院特色,合理设置机构,有效配置编制,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对我县医疗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三县的主要做法

一是突出公益性质。三地各级医院在医改过程中,都明确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将公立医院的所有经营收入及财政补助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将医务人员的编制由财政差额补助变更为财政全额补助,享受事业单位的一切福利待遇。医院运行性质的改变,使得各医院不再为生存担忧,公益性质得到显着增强,趋利性明显下降,药品与医生的利益链条被有效剪短,过去"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出现了很大改变。

二是健全管理机构。xx县组建了县医疗管理委员会和县医疗卫生监事会等机构,指导公立医疗机构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监督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各项业务、协调医患关系。大力推行公立医疗机构管办分离机制,组建专业化的县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负责制定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要求,履行服务与管理职能,建立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服务平台,实现卫生资**乡优化配置,开展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保证公共财政绩效水平,体现公益性质。

三是实行差异发展。根据新医改精神,xx县将加强探索县级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作为医改的一项主要内容,明确县人民医院以做强做精县级龙头综合性医院、侧重发展适宜于西医优势的学科为主,着重提高危重急症、疑难杂症的救治能力;县中医院以做专做特县级龙头中医院为目标、侧重发展适宜于中医药和中西医特色优势的学科为主,着重提高以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有效深度整合资源,xx县对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的相关医技科室、人员、设施设备进行优化整合,重新确定专业科室、医护人员编制和床位,将县中医院的妇产科、血液透析等业务成建制转移给该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将慢性肝病、肛肠外科等业务转移给县中医院。xx县、xx县也对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进行了准确的功能定位,分别将三所医院定为综合医疗、中医特色医疗和妇幼保健服务及技术指导的医疗卫生机构。

二、我县医院存在问题

一是医院职能趋同化。我县各医院随着全国医疗机构的市场化、功利化,走上了一条资源投入型的发展模式。多年来,我县各医院的医疗科室越分越细,建院规模越建越大,发展欲望越来越强,医疗设备越来越新,大夫学历越来越高,医疗服务水平越来越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先进设备被重复引进多次,相似的医疗人才被重复招聘多回,相同科室被重复设置多个,造成了"你有、我有、大家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医疗格局,形成了"样样皆通、样样皆松"发展态势,以前的优势专科、特色品牌日渐衰落,医疗机构日渐趋同化、日渐追逐利化。如组建于xxxx年xx县中医院,近年来医院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原来的中医大夫、新进的中医学生,面对医院绩效工资,为了增加收入养家糊口,往往抛弃传统、放弃草药,多用仪器、多开西药,这样既可短时显效,提高工资,又可增加医院收入。但是如果长此以往,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在这个追逐利益的年代可能面临着被淡化、被遗忘的危险,中医院也变成了一所不中不西、中西皆通、中西皆松的医院。

二是医务队伍建设滞后化。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各医院的办公条件、设备不断更新,但是医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始终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群众需求,如县人民医院xx岁以上职工占xx%,xx岁以上的职工占xx%,职工年龄呈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全院现有职工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仅x人,拥有本科、大专人员较多,占全院职工的xx%以上,但是大部分人员的学历多为后期进修获得,含金量远逊于全日制本科生。具备中专学历的人员,近年来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数量依然庞大,占全院的总人数的xx%以上,除部分护理人员外,其余多为历史遗留人员,普遍存在着年纪较大、业务较弱、出勤较差的现象。从人民医院的情况中不难看出,我县医务工作者文化层次普遍偏低,高素质人才十分短缺,专业梯队建设日渐滞后,人员结构短缺现象严重。

三是人员编制补充停滞化。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等惠民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县各医院的住院人数逐年增长。如xxxx年县中医院的患者量xxxxx人次,床位使用率xx.xx%;xxxx年患者量xxxxx人次,床位使用率xx.xx%;xxxx年上半年患者量已经达到xxxxx人次,床位利用率xx%,患者人数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工作量也随之大幅提升。目前,中医院编制xxx名,在编xxx人,其中医生占xx%、护士占xx%、行政后勤人员占xx%,x人长期休假;聘用xx人,包括老专家、护士、勤杂人员。面对与日俱增的患者量,有限的医生、护士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工作任务,不合理的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未来的要求,人才补充的速度已不能确保医院的高速发展。xxxx年以来县妇幼保健院依据省市要求,新开展了"无痛人流"、"降低孕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新项目,医院业务也逐渐向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妇幼保健方向转移,但是根据勃编委[xxxx]xx号文件该院仅核定编制xx名,而依据黑卫妇社发[xxxx]xxx号文件要求,辖区内每x万人口应配备x-x.x名妇幼保健人员的规定,县妇幼保健院最少应配编制xx名。高素质人员和编制的短缺已经某些程度制约、阻碍了医院发展,不能适应医改需求。

三、建议与意见

一是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县编委办可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借鉴xx、xx、xx等县的做法,按照医改要求对各医院职能进行重新定位,要明确中医院"以中医为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之路,强化中医专科和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创建中医特色独具、中西医结合的品牌医院;明确人民医院以建设"综合性医院"为发展目标,强化人民医院在急诊急救、外科手术、先进仪器设备等方面优势,力争建成省内同级医院中技术最强、服务最好、管理最先进的三乙医院;明确妇幼保健医院以妇幼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向。县卫生局、人社局、医改办等部门要根据重新拟定职能,做好督查督导、人员招聘等相关工作。

二是实施动态化管理方针。按照"总量调控、优化结构、统筹使用、互补余缺、动态管理"原则,根据我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大型医院业务量不断增加,妇幼保健院业务转型,社区卫生机构逐步兴建,其他卫生机构编制有所空余,结构性超编与结构性缺编并存的情况,采取人员有序顺向调配、编制合理有效划转、重新核定编制等方式,有效解决我县医院在人员编制上所存在的困局。要充分利用人民医院、中医院现有的空余编制,根据我县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实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拔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相对优秀的医务、护理毕业生,以补充一些急需、特需岗位;采取动态管理原则,向妇幼保健医院划转部分其他卫生机构编制,调配部分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妇幼保健人员,以促进该院业务的转变、机构的转型,以盘活现有编制的使用效率,利用两所大医院的编制空余,为扩充高素质人才队伍做好保障。要对医院编制做到既管总量、又管结构,按照医院类别、规模和业务范围重新设置内设科室、明确领导职数、细化科室编制,逐步改善医务人员结构,尽量减少行政、后勤人员编制,加强一线医务人员力量。

三是完善医疗机构体系化建设。实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建设和运行机制改革,确保城市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县委王书记在中国共产党xx县委十五届二次暨xx县人民政府十六届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也提出要在xxxx年"争取建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和部署,县编委办也已经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黑政发[xxxx]xx号)精神核定了xx名编制,明确了机构性质和职能,但是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设置,建议县委、县政府能早日考虑兴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县城的医疗卫生体系。县级各医疗机构职能分工各有不同,妇幼保健院本应以妇幼保健工作为主,但由于医疗机构市场化的深入,该院为了求生存谋发展,曾大力发展临床业务,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自身职能的重新认定,县妇幼保健院开始逐步向保健方向转移,回归本能,但是财政差额拨款、财政差额补助的机构和编制性质,又使得该院始终无法摆脱盈利的目的和投资临床的欲望。医疗机构公益化是大势所趋,但是我县不能一蹴而就,又不能无所作为,建议应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早日将妇幼保健院的职工编制变更为财政全额补助事业编制,以促进该院转型发展,完善全县的医疗体系建设。

第二篇:自治区医改督导组调研我县医改工作

第210期

(总第725期)

西吉县发展和改革局编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西吉县积极推进医改工作保民生

2014年以来,西吉县积极贯彻落实区、市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推动医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切实落实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质、保障群众看病就医基本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顺利,人才建设得到加强。西吉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卫生培训中心等迁建新建工程已渐渐步入尾声,自治区为西吉县306所村卫生室配发的价值5000元的“新十小件”设备全部发放到位。自治区下达西吉县乡镇卫生院编制70名,目前已完成笔试、面试、体检工作,并完成了665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有序开展。西吉县25所乡镇卫生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06所村卫生室已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县级医疗机构首选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制度政策执行覆盖率、配送合同签订率、基本药物申购率、使用率均达100% 。上半年,西吉县基本医疗服务乡镇卫生院、社区接诊门诊、急诊

患者11.3万人次,村卫生室接诊患者23.7万人次,乡镇卫生院接诊住院患者6553人次。并在震湖、沙沟、新营和马建乡实施双瓮式卫生厕所改造1000座,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的40%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西吉县人民医院结合实际筛选了9个专业,29个路径病种在9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并积极筹措资金70多万元,配备安装了电子病历系统,提高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兽药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开展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抄报:区、市医改办、县委、人大、政府、政协。

抄送:县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袁县长、李副县

长、田副县长。

第三篇:市医改办领导调研我院医改工作

市医改办领导调研县医院医改工作

4月13日上午,市医改办主任、党组成员张佩渠,市医改办协调组组长吴涛、市医改办政策法规组组长成昌慧一行莅临我院调研座谈医改工作。县卫生局局长姜昭辉、县医改办主任曹文田等领导陪同调研。

张佩渠主任首先听取了姜昭辉局长、曹文田主任关于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心内科、门诊大厅实地查看了我院信息化体系建设。今年,我院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门诊电子病历系统、门诊输液系统、重症监护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9个系统,新系统实施后进一步丰富了医院信息化体系,提高了数字化服务水平。

我院作为全国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在信息化建设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借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以“三好一满意”和“三双行动”等活动为推手,选择确定重点项目,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激活机制,在建设高效数字化医院、实行临床路径、推广实行预约诊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落实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志愿者服务、远程诊疗、出院病人随访和人员工资实行绩效考核等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在基础较扎实的项目如数字化医院建设、临床路径、优质护理服务和规范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市公立医院改革积累了经验。

在整个调研工作中,张佩渠主任一行对我院公立医院改革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针对当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任务的艰巨性,调研组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进一步搞好宣传发动,深化认识,统一思想。重点是医院领导班子和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全力支持和参与改革工作。二是

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细化改革实施方案,重点是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改善服务等方面寻求突破,确保达到“病人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的预期效果。三是大力宣传医改的亮点,尤其是我院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精细化管理的经验,为全市医改推进提供有益经验。

第四篇:湖南省医改调研报告

湖南省医改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国家对医改的大力推进,湖南省积极响应,并对市区及望城县在内的12个

地区,进行了试点。

二、调查目的

1、在医改的大力进行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关心的医药费问题,是本

次调研的关键目的。

2、现状,目前消费者无一不抱怨看病难看病贵,那么,看病的难和贵,究竟

体现在哪里呢,从医院

医生开出的处方来看,其85%的消费金额出资药品。而近期,各媒体大量曝光了药

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就

长沙湘雅二医院的“芦笋片”事件,浙江宁波“回扣门”事件,广泛引起人们的关

注和舆论.其中,“芦

笋片”事件中,药品出厂价为15.5的芦笋片,尽然被医院卖出213元的高价。因此

,药价高,成为看病难

看病贵的首要原因。

三、湖南医改的方案

1、本次医改的大致方向为:低药费高诊费。即降低药品的价格,提升诊断的

费用,以改变长期以来

,中国以药养医的状况。

2、大力整治医疗商业贿赂。药品从厂家到医院途中的配送,成为关键。其中

,医药代理商、医药代

表、医药公司、药品监察局等,到底是哪个环节提高了正常价格。无论从哪个环节

,都是整治的对象,以

保证药品的价格合理。

3、在药品的配送期间,实行“阳光配送”,由某一医药公司,直接从厂家送

货到医院,阻断途中的

一些利润被分享,从而降低药价。

4、直接降低药品的价格,先从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医疗保险用药开始。直降

到3-4成。

5、提高全民基本医保质量,添增医保药物,加大人们参保,由国家承担人民

的医药费用,以降低人

们看病的消费。

四、消费者的看法

1、在国家医改推进的前期,并没有实在的得到优惠,在药品价格大量下降的

同时,部分药品又在悄悄涨价,并且虽不是国家基本用药,但是确实人们的必须用

药,同样没能得到优惠,在药品价格下调的同时,诊费的提高又造成了看病难看病

贵的状况。

2、对于一些处方,开出来的药品都是些不对症的,数量多,价格高,又导致

了看病难看病贵,人们对医疗的不懂,又成了医改的漏洞。

3、一些药品在进入国家医保基本药物之前,以行贿等多种方式,大幅度提高

药品的价格,为后期的降价作准备,也使看病的费用难以下降。

4、有些医院在“阳光配送”后,对一些用药的价格没有得到降低,反而提升

,并且阻断了其他同种药品的进入,致使该配送中心,成为垄断企业,想要降低药

品的价格,更是难中之难。

五、调研结果

1、在国家实行医改以来,部分地区部分医院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大部分地

区没有得到改变,仍然呈现看病难看病贵这以现状。

2、那么究竟该如何改革呢,发改委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

问题太多、太杂、太大了,药品的价格高,各级受贿严重,已经是公开的事实了。

这不仅仅是作风的问题了,问题大了、普及了,就成了制度的问题。

3、中国医生的工资是由医院开出的,从国家培养一个医生的费用和医生的正

常工资相论,医生拿回扣就很正常了。从以药养医的角度来看,医生的回扣最终来

自药品的高价。只有国家出资够多,扶持医疗事业这一块,才能缓解目前看病难看

病贵的现状。

2014年6月22日

第五篇:湖南省医改调研报告

湖南省医改调研报告

通信0801班翟建华

一、调查背景

随着国家对医改的大力推进,湖南省积极响应,并对市区及望城县在内的12个地区,进行了试点,湖南省医改调研报告。

二、调查目的

1、在医改的大力进行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关心的医药费问题,是本次调研的关键目的。

2、现状,目前消费者无一不抱怨看病难看病贵,那么,看病的难和贵,究竟体现在哪里呢,从医院

医生开出的处方来看,其85%的消费金额出资药品。而近期,各媒体大量曝光了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就

长沙湘雅二医院的“芦笋片”事件,浙江宁波“回扣门”事件,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舆论.其中,“芦

笋片”事件中,药品出厂价为15.5的芦笋片,尽然被医院卖出213元的高价。因此,药价高,成为看病难

看病贵的首要原因。

三、湖南医改的方案

1、本次医改的大致方向为:低药费高诊费。即降低药品的价格,提升诊断的费用,以改变长期以来

,中国以药养医的状况。

2、大力整治医疗商业贿赂,调查报告《湖南省医改调研报告》。 药品从厂家到医院途中的配送,成为关键。其中,医药代理商、医药代

表、医药公司、药品监察局等,到底是哪个环节提高了正常价格。无论从哪个环节,都是整治的对象,以

保证药品的价格合理。

3、在药品的配送期间,实行“阳光配送”,由某一医药公司,直接从厂家送货到医院,阻断途中的

一些利润被分享,从而降低药价。

4、直接降低药品的价格,先从国家基本药物,国(本文 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家医疗保险用药开始。直降到3-4成。

5、提高全民基本医保质量,添增医保药物,加大人们参保,由国家承担人民的医药费用,以降低人

们看病的消费。

四、消费者的看法

1、在国家医改推进的前期,并没有实在的得到优惠,在药品价格大量下降的同时,部分药品又在悄悄涨价,并且虽不是国家基本用药,但是确实人们的必须用药,同样没能得到优惠,在药品价格下调的同时,诊费的提高又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

2、对于一些处方,开出来的药品都是些不对症的,数量多,价格高,又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人们对医疗的不懂,又成了医改的漏洞。

3、一些药品在进入国家医保基本药物之前,以行贿等多种方式,大幅度提高药品的价格,为后期的降价作准备,也使看病的费用难以下降。

4、有些医院在“阳光配送”后,对一些用药的价格没有得到降低,反而提升,并且阻断了其他同种药品的进入,致使该配送中心,成为垄断企业,想要降低药品的价格,更是难中之难。

五、调研结果

1、在国家实行医改以来,部分地区部分医院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大部分地区没有得到改变,仍然呈现看病难看病贵这以现状。

2、那么究竟该如何改革呢,发改委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太多、太杂、太大了,药品的价格高,各级受贿严重,已经是公开的事实了。这不仅仅是作风的问题了,问题大了、普及了,就成了制度的问题。

3、中国医生的工资是由医院开出的,从国家培养一个医生的费用和医生的正常工资相论,医生拿回扣就很正常了。从以药养医的角度来看,医生的回扣最终来自药品的高价。只有国家出资够多,扶持医疗事业这一块,才能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2014年6月22日

我们向你推荐更多范文:

湖南省医改调研报告

医改工作自查报告

新医改背景下职代会制度调研报告

苏州金阊医改三年调研报告

医改工作学习考察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和思考第二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优化环境的调研思考第三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第四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第五篇: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和思考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城乡兼容、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发展县域经济,需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农村经济,而努力解决好当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金融机构内部因素

从金融部门的主观而言,银行、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应值得肯定,但由于目前存在着一些急待改善和解决的体制或管理问题,致使银行、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力度相对弱化。

1.金融机构网点收缩,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据统计2014年底该县金融机构网点共有44个,其中:工行2个、农行2个、建行1个、农发行1个、农村信用社21个、邮政储蓄17个,比90年代金融机构最多的时候减少47个,比2014年末减少5个,其中农行2014年撤消2个,农信社2014年撤消3个,而且目前中国银行已经撤消,工行、建行前几年就降格为分理处,今年建行恢复县支行。撤消的机构存款有的并给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目前大部分存款上存,由于当前金融组织体系撤并,造成了大量的发展县域经济资金流失。截止2014年6月末,我县各项存款为160573万元,各项贷款为80136万元,贷存比不到50%,剔除各类存款备付金后,尚有8000多万元资金上存,形成资金外流。另外,农信社“一农”难支三农,农村资金需求满足率低。长期以来农信社产权主体不明晰,历史包袱沉重,员工素质不高,电子化建设水平低,结算手段落后,服务品种单一,独自面对庞大的农村市场需求,其规模与实力显得十分弱小。目前,农村信用社提供的服务产品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而且受贷款方式、贷款期限、贷款政策取向的制约,使县域中小企业、种养业加工大户和农业产业化大额资金需求难以满足。

2.金融机构信贷权限上收,经营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县基层工行、农行、建行三家基本上只有吸收存款和收贷收息的任务,对法人客户没有自主审批和发放贷款的权力,对于存单质押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基层虽然有权自主营销,在发放贷款时均需逐笔上报,基层行的信贷功能逐渐“萎缩”。如2014年末,工行、农行只发放了部分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建行也只发放了1笔工业贷款120万元。由于贷款权限的收缩,一方面,不仅严重地影响到工、农、建三行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自主地拓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工、农、建三行在贷款管理不适应个性化的融资需要,其贷款准入门槛高、条件多,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的个体私营者很难成为三行的信贷客户。

3.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不活,制度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对信贷业务考核重量化指标、轻定性分析。各商业银行的上级行对基层行信贷考核方面,普遍以数字指标进行考核,没有分析特定的主客观原因,特别对于不良贷款率、收贷收息率等指标近乎指令性,对没有完成的予以严厉处罚。如此严厉的考核办法很容易人为造成该收的贷款不收,不该收的贷款要收的现象。二是奖惩办法重责任追究、轻激励措施。各行社在制定信贷内控制度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怎样追究责任人,有的明确规定要追究终身责任,而对如何通过激励机制,调动一线信贷人员的积极性涉及较少,信贷员拓展信贷业务所担负的责任与应享受的权利极不对称,信贷员开展信贷营销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金融机构的这种经营理念、市场定位和管理体制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矛盾,不利县域经济发展。

(二)外部环境因素

从外部环境客观而言,金溪县经济欠发达,担保体系尚未形成,社会信用基础较差,使得银行、信用社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1.社会信用环境欠佳,贷款安全系数低,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借承包、租赁、出让等企业改制形式逃废金融债务,悬空银行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有关部门单纯从地方短期经济利益出发,维护企业利益多,关照银行利益少,考虑社会稳定多,考虑银行损失少,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放宽条件,导致银行资产流失,企业逃废债务情况严重。 金融机构为了维护金融债权,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于以前的工商企业、乡镇企业大部分逃废债案件几乎都采用诉讼方式解决,由于起诉费、申请执行费过高,加大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回收成本,另一方面、依法执行不到位,银行向法院起诉往往的结果是“赢了官司输了钱”,甚至由于借款人资产的流失导致“颗粒无收”,给“诚信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各商业银行虽然把这些不良贷款划转到资产管理公司,但其“后遗症”逐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考虑贷款的安全性原则,支持县域经济的信心受挫。

2.银、政、企缺乏有效沟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发放难,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金溪县传统的产业或改制或处于停产状态,个私经济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新型产业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在当前的新型产业中大部分是近几年来招商引资企业,外地来金溪投资办企业的较多,银行业对

这部分企业的信誉度不了解,贷款风险掌握难。加之我县社会各界储蓄倾向高于消费倾向。因此,不论是从启动生产的角度还是从启动消费的角度看,银行都很难找到有效的信贷增长点。 另一方面,近几年各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贷款较为审慎,而个体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盈利水平差、抗风险能力弱、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在无法满足贷款条件的情况下,能起担保作用的担保公司又没有成立,制约了贷款的发放。

3.不良贷款清收难,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有效投入低,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截止2014年6月末全县不良贷款为36479万元,不良贷款率为44.93%,从不良贷款形成的时间和分布看,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不良贷款基本上已经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大部分还是市场经济时期形成的,这些贷款基本集中在农垦企业、供销企业和工商企业,所涉及的欠款企业多数停止生产经营活动,这部分贷款实际已成为损失。大量的信贷资金被沉淀,严重地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4.金融机构受当前经营理念的影响,对经济投入偏少,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8496万元,比年初增加1583万元,同比少增6397万元。一是金融机构在支持县域经济方面往往偏重于有市场、效益好的“黄金客户”而一些急需资金的外来个体或私营业主由于资信程度不够,又缺乏足够的财产抵押和担保条件,所以很难达到银行贷款的条件;二是商业银行基于贷款问责制和不良贷款负增长的规定,信贷行为偏好“风险最小化”,特别是一些引进的民营企业存在“贷款难”问题,银行贷款槛高,条件严,融资困难大。

5.企业自身发展不理想,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外向型经济人才和熟练技工匮乏,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从目前全县现有招商企业总体来看,都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意识薄弱等等问题;二是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投资项目过于集中,招商结构趋于相似,出口或销售市场占有份额较小,企业发展能力受到制约。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制约了金融信贷的投入。

二、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大社会信用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构筑信用金溪新形象,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是县人民银行在有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全县个人征信系统和金融债权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和个人逃废债信息和贷款欠息信息在有关媒体公布,构建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制度,逐步健全企业及个人信用档案。二是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发挥好示范作用。三是健全有关信用建设的法律法规,让维护债权人利益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四是银政加强综合治理, 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承诺措施,建立良好的信用约束机制,加大对违约行为的责任追究和惩戒力度,对恶意逃债的企业及其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联合制裁,并通过新闻媒体对其进行公开“曝光”, 促进诚信制度建设,带动本县的信用风气的根本好转。同时建议政府将整治信用环境作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出成效。要大张旗鼓地开展打造“信用金溪”工程建设,以推动全县信用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我县经济金融稳健发展,创造优良的社会信用环境。

2.实行金融服务优惠政策,改善金融服务环境。各行、社在对县域经济环境、诚信环境、市场环境深入开展调查的基础上,向上级行(社)及时推荐项目,做好对授信客户的风险评估,做好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对已承诺贷款项目的后续服务。并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打造好本地诚信环境同时,及时全面向各行、社推荐优质信贷项目,与银行业共担推荐项目风险,并承担5—10%的风险损失;出台有关行政规费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建议政府督促物价部门组织对全县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查处一些乱收费的违规事项;制订《降低抵押物评估、登记有关税费及抵押登记时限与银行信贷合同相衔接一致的指导意见》,对银行在清收处置抵贷资产过程中涉及的部分行政手续、规费标准给予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再次办理登记手续免收土地权属调查费、地籍测绘费、房屋他项权利登记费;指导中介机构减半收取资产评估费,对再次评估的项目按照收费标准的30%收取评估费,在正常情况下同一资产进行二次抵押不强制要求重新评估;抵押登记机关保持抵押登记合同中的抵押时间与银行信贷合同中的贷款时间相吻合;抵押物过户到银行免收有关税费。

3.出台中小企业评级办法、中小企业授信标准和中小企业授信快通道等符合县域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制度办法。中小企业评级办法对评级时企业应当提供的各种资料予以了细化,对评级对象的企业性质、信用等级予以了统一,对评级指标中所涉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履约情况及发展能力等均给予了详细设定,为各银行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中小企业评级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中小企业授信标准对银行在开展企业授信时,授信企业必须符合的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诚信和纳税记录,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担保措施等予以全面细化,为银行开展授信业务提供具体的指引。

4.企业需要深化改革重塑诚信形象。企业是否建立明晰的产权和规范的经营管理体制,能否以真实的财务报表准确反映公司运营的实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外部形象和信用。做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另一重要参与方,企业应当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财务管理制

第二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优化环境的调研思考

为创造有利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优化发展环境的良好机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进行探索。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

湖北省鹤峰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缩小与沿海经济

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大力发展工业。这就要求我县必须有一个比沿海、比外地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保障。近年来,由于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比过去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治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服务全县发展大局的意识不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现象依然存在;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现象有所抬头;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等行为屡禁不止;强装强卸、敲诈勒索等干扰、破坏、侵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和经营者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是有发生。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对外开放的形象,破坏了投资环境,阻碍了经济发展,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丧失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因此,各级各部门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开放、抓机遇、抓发展的思想观念,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县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意。

二、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几项措施思考

(一)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环境。一是实行服务承诺制。各执法执纪部门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在发展工业征用土地、办理各种证件手续、征缴税费、供电供水、治安环境等方面,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服务措施,作出服务承诺,印制承诺书,直接发放到企业,利用广播电视和永久性承诺标示牌,公开承诺内容,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行政务公开制。进一步完善县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入驻中心的各有关部门都要印制《办证指南》和《服务告知单》,将各类行政审批、注册登记等所需材料和有关前置审批手续及有关政策法规张贴在醒目位置,并印制成手册,发放给企业和个人,增加办事透明度。三是实行服务限期制。对各种具体行政行为要制定出具体的时间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办结,提高行政效率。四是实行首问负责制。最先受理企业或个人行政申请的部门或人员要提供全程服务;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要明确主管部门,其他部门积极配合。五是实行热线电话预约制,打破时空界限,无论是(请你关注:www.hAoWoRD.COM)下班时间还是节假日,只要有约,立即安排人员按约办理。六是实行引进企业引进单位全程跟踪服务制。对引进的东西合作招商引资企业,由引办单位负责,全程办理各类手续,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二)严格禁止“四乱”行为,严肃查处“四乱”案件。一要严格控制和规范对企业进行的各类检查评比活动。除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有明确规定的检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企业进行检查。对符合规定的检查,检查单位要写出书面报告,经县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审核后,由县长审批。同时,任何单位不准以任何名义和借口,随意向企业摊派和集资。二要扩大实行企业挂牌保护和定费制度范围。对年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及常年用工在100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每年年初由县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统一核定应交费基数,由企业主动到指定窗口交纳。除此之外,任何部门不准到这些企业检查收费。三要对收费、罚款项目进行再清理。能合并的坚决予以合并,该降低标准的要降低标准,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各职能部门要将保留的收费项目报县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核准备案,印发到企业,接受社会监督。纪委、监察局、民营经济发展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上述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设立举报电话,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法犯法的行为,要从严查处。凡违反规定的,发现一起,对单位要通报批评,对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党政纪处分,对当事人调离执法岗位,影响恶劣的坚决开除公职。

(三)大力整治企业治安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县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政法部门,要着力协调解决因征地、用工、污染等诱发的企地纠纷,对破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害一方的地痞、无赖、村霸、流氓恶势力,从快、从严、从重打击;对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盗窃哄抢、强装强卸、强买强卖以及威胁、伤害企业经营者或客商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市场中心等部门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假贩假、恶意竞争等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纪委、政法委、监察局要加强对政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大对有关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以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名、行敛财谋私之实的腐败分子,要坚决清除出执法队伍,影响特别恶劣的,坚决开除公职,决不姑

息迁就。对涉企“四乱”案件以及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刑事案件不重视、有案不查、查而不结或查处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给予党政纪处分。县政府将对外来投资者颁发“绿卡”,不经县长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对持有“绿卡”的外商进行检查和处罚。

(四)营造文明诚信的信用环境。一是加强全民诚实守信

教育。以诚信教育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各级各部门要信守承诺,以诚招商,以信服人。各级干部和执法执纪人员要做诚实守信的模范,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各类企业和经营者要认真对待合同的订立和履行,重合同,守信用,合法经营,坚决反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二是开展信用创建。工商部门每年开展一次“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信守合同,遵守借贷信用。金融部门每年对贷款企业进行一次信用资质评价,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逐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三是严格失信惩戒。开展以打击假冒伪劣、打击商业欺诈等为重点的市场经济秩序整顿,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对诚信度高的企业要予以保护,对诚信度差的企业要公开曝光。

(五)认真组织开展公众评议行风活动。县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要会同县纠风办;对全县执法执纪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垄断性经营行业,每季度组织一次公众评议活动,评议有无“四乱”现象,有无吃拿卡要行为;有无‘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扯皮推诿现象。要吸收各类企业、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邀请县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其中企业代表要占每次参评人员的80%以上。评议活动要坚持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公开评议、专项检查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排出评议名次,评议结果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一次评议不满意率超过30%且排序在后3名的单位通报批评;对连续两次评议不满意率超过3 0%且排序在的,对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给予组织调整,属条管部门的,由县委、县政府书面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宣布其为不受平舆欢迎的人,并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调整。

三、努力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领导、转变作风是保证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执法执纪部门,要把提供优质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大事、要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摆上重要位置。县委、县政府充实和调整全县治理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成立公众评议行风领导小组,加强办公室力量,统一组织协调全县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行风评议工作。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组织,组织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负专责、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奖惩到人。县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发挥作用,加强督促检查,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对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 报,及时处理,确保全县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县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出发,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各执法执纪部门要结合机关干部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加强执法队伍作风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要组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法制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政法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个案事件,要及时组织力量调查处理,要依法办理经济案件,保护企业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扣大力整治企业治安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县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政法部门,要着力协调解决因征地、用工、污染等诱发的企地纠纷,对破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害一方的地痞、无赖、村霸、流氓恶势力,从快、从严、从重打击;对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盗窃哄抢、强装强卸、强买强卖以及威胁、伤害企业经营者或客商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市场中心等部门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假贩假、恶意竞争等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纪委、政法委、监察局要加强对政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大对有关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以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名、行敛财谋私之实的腐败分子,要坚决清除出执法队伍,影响特别恶劣的,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新闻宣传部门要把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和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在电视、广播等媒介开辟专题、专栏,宣传县委、县政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和进一步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意义。要注意发现、总结和推出一批为企业服务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同时,要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到底是谁养话了谁”、“企业至上、企业是我们衣食父母”、“思想再解放、谋求经济社会新发展’大讨论,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开放、抓发展”和“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都是平舆形象”的观念,营造社会亲商、爱商、敬商、助商和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良好氛围,激发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衔接处,也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多个方面入手。当前,除了要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做出努力外,还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县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资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县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在这方面,需要善于做到四点。

一是发掘资源。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同志抱怨本地基础薄弱、条件落后、资源匮乏。诚然,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自然资源的缺乏并不意味着其他资源的缺乏;某种资源一时的缺乏也不意味着将永远缺乏。是不是真的缺乏资源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地认识资源和有效地开发资源。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没能正确地认识和开发资源。事实上,一些所谓的“劣势”资源,换个角度看可能就是优势资源,关键是发掘和利用。

二是利用资源。善于利用资源,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善于寻找市场。资源只有投入市场转化为产品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现实中,那些拥有丰富资源的内陆地区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就是因为与市场联系不紧密、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其次,要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最后,要厉行节约,减少资源浪费。

三是整合资源。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要使现有和潜在的各种资源能够相互配合与协调运用,使之达到整体最优和效用最大化。实践证明,整合不仅能出生产力,而且能够出效益。就一个县域来看,其内部总是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这些资源的整体优势,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资源整合意识和能力。

四是保护资源。从长远利益出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保护好自然和生态环境。从表面上看,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资源似乎是矛盾的,但这一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只要统筹兼顾,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做到“双赢”:既能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又可以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质量。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二、要加强县域软实力的培育和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软实力是比硬实力更为重要的一种竞争力。提升县域软实力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利用好文化遗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乎每个县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和人文景观等,这种县域所独有的特色资源富含浓厚的文化底蕴,是祖先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一笔珍贵的无形资产,其垄断性、独特性及可持续性是其他类型的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只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就会带动一个地区的旅游、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要打造好特色品牌。县域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拼特色。特色出精品、特色出效益。有了特色也就有了比较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特色经济之路。纵观那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几乎没有一个地区不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我们要竭力提倡“一县一色、一镇(乡)一业,一村一品”,不仅如此,为了做大、做强、做精、做美特色产业,我们还必须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培育和创新产品,力争让一个产业、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成为县域经济的代名词。

三是要做好宣传和推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县域影响力、提高县域知名度,必须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认真在各种产品的包装、推介和造势上下工夫,采取与众不同、创意新奇的方式吸引外界眼球。任何一种新产品和新项目,在初级阶段都需要通过造势为其鸣锣开道,以势提高知名度。善不善于造势效果大不相同。没有势外界可能视而不见,有了势就会因先声夺人而产生强大轰动效应。

四是要优化各种环境。环境既是软实力,也是竞争力。有了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可以产生三方面的效应。一是“洼地效应”。这种效应可以使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汇流和聚集,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爆发力,促使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二是“亲和效应”。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够使人们心情愉悦、安居乐业,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连锁效应”。好的环境还能使受益者成为宣传者,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生活和创业,收到“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

三、要加强经济发展中各种关系的处理和协调

县域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商贸经济、财政税收、生态保护等方方面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关系。

一是“质”与“量”的关系。发展县域经济,既注重量的扩张,更要追求质的提高。诚然,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可能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如果不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不会有实实在在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增长的背后常常伴随着很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要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是“大”与“小”的关系。大企业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强县富民的有力支撑;小企业是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源泉。两者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大小并重、多业并举的原则,努力促进大中小企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那些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要通过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将它们培育成规模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财政支撑作用大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火车头”,财政收入的“台柱子”。但与此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条,细化分工协作,着力培育中小企业梯队,促使它们由“小”向“大”进行转变。

三是“内”与“外”的关系。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一方面,我们要跳出县域、放眼全球,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扩大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的突破口。当前,尤其要紧紧抓住目前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好时机,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

大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大公司、大财团和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来本地落户。另一方面,也要努力调动县域内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激发自我发展的内在活力。

四是 “远”与“近”的关系。既要立足于当前,也要着眼于长远。立足当前,就是要认真解决目前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着眼长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把目光仅仅局限于gdp的多少、基础设施规模的大小上,而应该站在时代前沿,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在科学、民主决策的基础上,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伴随着国内外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持续关注,低碳发展模式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响应。我国于2014下半年启动了低碳省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刚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突出强调了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但由于我国低碳发展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推进我国低碳发展,须重视并借鉴国际有效经验,建立健全低碳法律法规体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加强低碳科研的支持力度,强化低碳政策的执行效力,创新低碳理念、制度和标准。

国际经验助推我国低碳发展

立法先行

部分发达国家在低碳领域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如英国先后出台了《气候变化法》、《2014能源法案》和《2014能源法》,美国通过了《清洁空气法》和《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德国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法》和《德国能源法案》等。低碳立法为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尽管已制定颁布了一些旨在促进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但尚未出台气候变化相关法律,具有能源领域母法作用的《中国能源法》也仍在制定中,低碳领域的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应加快能源法和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的编写制定工作,将低碳发展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以保障低碳政策的顺利执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低碳领域的辅助性法律法规和行政条例,构建一套完整且有利于持续、稳定、健康推进我国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以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于已经颁布的低碳领域法律法规,应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调研,对社会反馈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影响评估,并结合我国低碳发展的现实状况及时对其修订和更新。

市场机制主导

发达国家始终坚持市场机制在低碳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放眼全球,欧盟实施了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英国开启了碳标签和碳认证的大门,德国率先针对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征收航空税,芬兰、瑞典、丹麦、荷兰开征了碳税,日本积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以期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金融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节能减排工作仍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推手。尽管行政命令在短期内效果较好,但可能会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采取有背于市场基本原则的非常规手段,这显然会增加节能减排的社会成本。

我国应完善节能减排的市场化机制,降低地方政府对行政手段的依赖。在国家层面,应认真研究国外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运行机制及气候变化税、碳税的施行经验,筹建全国性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适时引入碳税等政策工具,建立健全适应我国低碳发展需要的碳金融制度,并积极与国际碳金融市场实现对接。地区或行业层面,建立区域性或行业性的节能减排目标交易机制,以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的有效结合来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减碳目标。企业层面,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鼓励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在企业中推广节能管理系统,培养能源服务人才和节能减排管理人才。科研支持

发达国家的低碳科技研发起步早、投入大,有效地推动了其低碳领域的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例如,德国2014年可再生能源产业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4万人;201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营业额为161亿欧元,比2014年增加约43亿欧元。我国对低碳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投入仍显不足。此外,尽管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在一些核心技术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例如,目前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主要被美、德、日等国少数企业垄断,它们掌握晶硅制造技术,其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以上。我国应拓宽低碳科技研发资助渠道并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促进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及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低碳科研支持体系,同时注重培养低碳科技人才,以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低碳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设立专职行政部门

发达国家大多设置了专门负责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职能部门,有效地加强了低碳政策措施的执行效力。英国2014年成立了气候变化委员会和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随后颁布了《2014气候变化法》和《2014能源法》,并形成了包括法律法规、国家战略、行政条例的低碳政策框架;美国2014年成立了“气候变化科技整合内阁委员会”,随后与美国能源部和环保署合作制定了“气候变化技术方案”等10多项低碳计划;欧盟2014年成立“应对气候变化临时委员会”,2014年即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障能源安全的政策措施。我国尽管已于2014年成立了国家能源局,但其行政职能与已有部门存在交叉及冲突,难以独立开展能源全面管理工作。2014年成立的国家能源委员会虽然有利于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政策统筹规划,但具体管理职能的履行仍要依靠近20个部级单位的合作支持,容易因行政程序过多、相互配合不力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国家审计署在2014年节能减排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地方政府、企业及财政主管部门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节能减排管理职能的合理集中有利于强化低碳政策的执行效力。要明确划分相关行政机构的职能范围,使得不同部门在管理节能减排工作上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全面提高政府部门在低碳领域的行政管理效率,确保有关政策和数据信息上传下达的畅通无阻。政府部门须构建科学合理、硬件齐全、反应迅速的低碳政策落实机制,包括对低碳政策执行情况的审查审计、对高效节能设备方案的推广及对先进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的表彰宣传等。

低碳理念与制度创新

发达国家一贯很重视低碳理念与制度创新。英国2014年率先提出“低碳经济”,2014年又推出“碳标签”、“碳认证”等新概念;美国是最早制定实施严格能效标准的国家, 其“能源之星”项目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我国在能效管理方面已颁布实施了系列能效标准,但大多是针对家用电器而推行的;在低碳认证制度方面,我国政府2014年下半年才正式启动其框架体系的研究;在碳金融方面,我国政府于2014年10月才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低碳发展理念与制度的创新有助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及抢占低碳发展的国际制高点。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在低碳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碳理念、制定碳标准的经验,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低碳发展新理念、新制度、新标准,探索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

发挥高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现代大学与现实联系日益紧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高校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不但培养了人才,还构建了科技创新平台,这是企业提高创新研发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高校如何与自治区经济建设相结合,直接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高校服务自治区经济建设有哪些途径与方式?笔者在自治区高等院校巡视工作中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基地是高校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平台,它不仅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实验、研究环境和条件,也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在解决重大科技难题时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今天,高校的责任和使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在培养人才和传承学术价值的同时,还要承担起服务经济社会的职能。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进程中,高校应当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强化学科专业特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领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加强产学研结合,直接为自治区经济建设服务

实践证明,产学研相结合是高校服务自治区经济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一是联合科研。结合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依托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等优势,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其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第一线,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合作者和智囊团。

二是转化科研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转让给地方企业进入生产,也可以以科技股份的形式联合开拓市场,既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也为高校赢得了资金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三是创办科技公司。高校以创办科技企业的形式构建技术吸纳平台,可直接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已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典型实例。当然,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还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

三、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构建地区经济发展的智力源和人才库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同时,高校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聚集地。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和高素质人才优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科技型实用人才,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成为所在地区的智力源和人才库。

服务地方经济是高校学科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高校学科建设既要着眼于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的长远需要,又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直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人才和科技创新这两个核心,而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恰恰是高校学科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知识经济、创新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形态,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高等院校人才密集,知识密集,学科门类齐全,技术优势突出,创新能力较强,可以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高校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有助其明确发展定位,履行自身使命,凸显自身价值,而且可以获得大量办学资源,拓展办学方向,增强办学能力。

第四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如何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进行了思考。总的感到:县域经济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衔接处,也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多个方面入手。当前,除了要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做出努力外,还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思路,一以贯之

思路是行动的纲领,是一定时期内县域经济发展的总

纲。一个好的发展思路还必须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不断地引导县域经济向正确的方向推进,并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国发达省区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二、加强县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资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县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在这方面,需要善于做到四点。

一是发掘资源。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同志抱怨本地基础薄弱、条件落后、资源匮乏。诚然,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自然资源的缺乏并不意味着其他资源的缺乏;某种资源一时的缺乏也不意味着将永远缺乏。是不是真的缺

乏资源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地认识资源和有效地开发资源。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没能正确地认识和开发资源。事实上,一些所谓的“劣势”资源,换个角度看可能就是优势资源,关键是发掘和利用。二是利用资源。善于利用资源,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善于寻找市场。资源只有投入市场转化为产品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现实中,那些拥有丰富资源的内陆地区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就是因为与市场联系不紧密、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其次,要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最后,要厉行节约,减少资源浪费。

三是整合资源。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要使现有和潜在的各种资源能够相互配合与协调运用,使之达到整体最优和效用最大化。实践证明,整合不仅能出生产力,而且能够出效益。就一个县域来看,其内部总是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这些资源的整体优势,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资源整合意识和能力。

四是保护资源。从长远利益出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保护好自然和生态环境。从表面上看,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资源似乎是矛盾的,但这一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只要统筹兼顾,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做到“双赢”:既能不断地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又可以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质量。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三、要加强县域软实力的培育和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软实力是比硬实力更为重要的一种竞争力。提升县域软实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利用好文化遗产。我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自然和人文景观等,这种县域所独有的特色资源富含浓厚的文化底蕴,是祖先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一笔珍贵的无形资产,其垄断性、独特性及可持续性是其他类型的资源所无法比拟的。

二是要打造好特色品牌。县域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拼特色。特色出精品、特色出效益。有了特色也就有了比较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特色经济之路。纵观那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几乎没有一个地区不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我们要竭力提倡“一县一色、一镇(乡)一业,一村一品”,不仅如此,为了做大、做强、做精、做美特色产业,我们还必须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培育和创新产品,力争让一个产业、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成为县域经济的代名词。三是要做好宣传和推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县域

影响力、提高县域知名度,必须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认真在各种产品的包装、推介和造势上下工夫,采取与众不同、创意新奇的方式吸引外界眼球。

四是要优化各种环境。环境既是软实力,也是竞争力。有了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可以产生三方面的效应。一是“洼地效应”。这种效应可以使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汇流和聚集,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爆发力,促使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二是“亲和效应”。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够使人们心情愉悦、安居乐业,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连锁效应”。好的环境还能使受益者成为宣传者,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生活和创业,收到“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

四、要加强经济发展中各种关系的处理和协调

县域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商贸经济、财政税收、生态保护等方方面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关系。

一是“质”与“量”的关系。发展县域经济,既注重量的扩张,更要追求质的提高。诚然,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可能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如果不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不会有实实在在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

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增长的背后常常伴随着很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要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是“大”与“小”的关系。大企业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强县富民的有力支撑;小企业是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源泉。两者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大小并重、多业并举的原则,努力促进大中小企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三是“内”与“外”的关系。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一方面,我们要跳出县域、放眼全球,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扩大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的突破口。

四是 “远”与“近”的关系。既要立足于当前,也要着眼于长远。立足当前,就是要认真解决目前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

第五篇: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作为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层次和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又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它与农业、农村、农

民紧密相连。其发展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与活力。因而,如何按照“突出特色、市场导向、项目牵引、龙反⒚裼鳌钡脑颍俳赜蚓煤侠聿季趾徒】捣⒄梗殉晌母锖头⒄沟囊幌钫铰匀挝瘛?/agt;

一、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工业驱动

工业是国民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中具有强烈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和主要增长点。没有工业的支撑,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考察的山东省梁山县、湖南省宁乡县都是农业县,但他们在短短的几年间,综合经济实力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不懈地实施了兴工富县战略,使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了72%以上。他们用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走工业兴县之路,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实施工业化的问题上,谁认识早,行动快,谁就能把握先机,争取主动。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因为有发达的工业经济作支撑;山东的梁山和湖南的宁乡之所以发展较快,也是由快速发展的工业所带动。我县虽是典型的农业县,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遇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得不到保障。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世界性产业转移向内地延伸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一切难得的机遇,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壮大工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撑。

二、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农业促动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县是农业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的发展。发展农业,必须调整思路,转换观念,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方式,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让工业与农业结合、与农民结合,要花大力气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标准化农业、创汇农业、品牌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对于我县来说,要坚持“一优双高”,以科技为先导,放手调整种植结构,适度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增加高效经济作物面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立足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烤烟、蔬菜、亚麻生产和仔猪养殖,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尽快培强腐乳加工、畜产品加工、蔬菜脱水加工和亚麻初加工等方面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具体讲:一是继续抓好烤烟这一支柱产业,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打好烤烟生产翻身仗,进一步培强巩固这一精心培植起来的产业;二是围绕宏羚公司速冻乳猪生产线,大力发展仔猪养殖,拉长畜产品加工链条;三是围绕油腐乳、喜鹊窝酒的生产加工带动黄豆、油料、辣椒、粮食等的生产,拉长粮食、油料等的加工链条;四是围绕宏森公司蔬菜脱水生产线,大力发展火葱、莲花白、黄萝卜等的生产,拉长蔬菜加工链条;五是围绕南塔集团亚麻初加工生产线,大力发展亚麻种植,象烤烟发展初期一样给予扶持,平稳收购,培植亚麻产业,拉长亚麻初加工链条。对于xx来说,乡内工业经济薄弱,基本没有什么矿产资源,离城太近,城镇发展不起来,非公经济发展缺少载体。因此,针对乡情实际,重点就是抓好优质烟基地建设,搞好仔猪养殖,扩大亚麻种植和蔬菜生产。通过打造基地、拉长链条,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格局,解决好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城镇拉动好范文版权所有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于城镇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镇对区域经济优势化整合和集聚辐射的功能,可以为吸引投资、扩大就业、启动消费、繁荣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有利的载体,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在我县城市建设中,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用战略眼光搞好规划。按照“立足长远、适度超前、体现特色、功能齐全、节约耕地、美化环境、滚动开发”的原则,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档次;二是注重市场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畜产品交易市场、建材市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等的建设与管理,抓好中心镇建设,把市场建设同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完善城镇功能,发展社会化服务,吸引农民进城务工,实现城乡对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城镇化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四、县域经济

默认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如何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对通渭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