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学习影视剧技法,优化记叙文写作】
 

【学习影视剧技法,优化记叙文写作】

发布时间:2019-06-11 11:03:56 影响了:

  影视剧以其视觉的冲击力和思想的震撼力为广大中学生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如果我们在娱乐之余,也学得一两手拍摄技法,“秀”它一把,将对我们的记叙文写作大有裨益。  一、学习镜头抓拍,优化叙事。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事最常见的毛病是“流水账”,它平淡、松散、冗长。有位同学写《长大》,18岁竞写了18段。要想彻底根治这种“流水账”的毛病,就要学习影视中的镜头抓拍。“抓拍”,指影视拍摄时不是特意摆设场景、安排人物姿态等,而是抓住时机把现场实际发生的事情摄入镜头。
  把这种技法用到记叙文写作中,就是“抓拍”生活中既蕴含着丰富内涵又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特写式“镜头”,并将其“定格”于叙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化平淡为震撼、化松散为紧凑、化冗长为凝练的构思效果。对此,阅卷专家如是说:“由于只有几百字,篇幅有限,作者所叙说的故事不必太复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也不必太完整,只要集中笔墨推出一两个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画面即可。”著名作家柳青也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其实,记叙文的写作就是要通过“镜头抓拍”,抓住这“紧要,,的“几步”,让它来“包孕过去,启迪未来”(莱辛《拉奥孔》),昭示命运,彰显主旨。陈德林的《脚踏大地》就是通过镜头抓拍来写人叙事的:
  芒种时节,地里到处是忙碌的“蚂蚁”,我坐在田埂上,呆呆地望着不远处的爷爷,白亮亮的水田里,笔直地插着两根“柱子”,上面沾着稻须和草叶,偶尔也会叮上去一两只飞虫,但仅停留片刻,便自觉无聊地飞去。沿着卷起的裤子,明状物在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溅起圈圈涟漪,不知是汗还是水。绷紧的腰带,早将皮肤磨得锃红,好似菠菜的根。这时可以确定那“明状物”应该是汗了,沿着汗水淌下的纹路,迂回而上,便是另一片天地了。上面渗出的密密的汗珠,像刚刚煮沸的开水,快要胀破的样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晶莹,更灿烂。迎着沟壑往前走,便是久违的“平顶头”了,零星地夹杂着些银丝。最耀眼的便是那一串串滑落的“珍珠”,使黝黑的皮肤更显一点亮白。爷爷就像一头驻足在水田里的老牛,忠实而坚定。
  作者在“抓拍”这个烈日夏种“镜头”时,沿着“腿——腰——脸——头顶”的文脉,为我们“雕刻”出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爷爷”形象。他一身泥,一身汗,辛苦劳累,但忠实坚定,无怨无悔。这个“镜头”不仅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将“脚踏大地”的主旨——“爷爷”带给我们的不仅有饱满的谷粒,而且还有丰赡的精神(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而正是这些朴实得像泥土一样的农民,在用他们的勤劳和汗水,濡养着“我”,也濡养着我们的民族。
  二、学习道具设置,优化抒情。
  也许是受到时下一些“纯文学”期刊散淡、空灵之风的影响,有些中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也搞起了无厘头的“纯抒情”,动辄来上一句“啊……”。这种无病呻吟的“纯抒情”只会让人觉得你在“为赋新词强说愁”,而绝不会让人“心有戚戚”。
  要克服这种“纯抒情”的流弊,就要学一学影视剧中的“道具设置”。“道具”,指演剧或摄制影视片时表演用的器物。较为典型的如苏联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的那个道具“闹钟”,影片正是通过它的设置来抒发主人公“不向命运低头”的抗争之情的:卡捷琳娜在安顿好孩子睡觉后,上了闹钟,睡下后辗转反侧,最终又起来,把闹钟又往前拨了一下,哭泣着翻身躺下……
  在记叙文中进行“道具设置”,其目的就是让主人公“睹物‘生;’“情”“借物”抒“情”,从而使“情”生有其“因”,“情”抒有其“依”。
  在话题作文“羞耻之心”的写作中,潘家馨的《飞泪之舞》就是通过“袜子”这个道具来“生情…‘抒情”的:“她”在校舞蹈训练班是一只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的孔雀——事事都要比别人强。一次雪天送饭,妈妈脱鞋进训练室时竞把一双破袜子“露”了出来,一下子引来了同学的冷嘲热讽。她用仇恨的目光射了妈妈一眼便冲了出去,妈妈在后面怎么追也追不上,最终跌倒在了血泊中……
  医生从手术室里出来了,一脸疲倦的表情,轻声说道:“病人的病情刚刚稳定,家属探视,不能出声!”这次她没有哭,因为泪腺早已干枯。她来到母亲身边,盯着母亲脚上的那双破袜子,再次感到了羞耻。她没有向母亲道歉,只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妈,你要好好地活着,下个月我去参加比赛,一定要为你拿回金牌。”离开病房时,她悄悄地脱下了妈妈的那双破袜子,放进了自己的怀里。
  接下来的时间里,她比以前更加认真了,尽管同学们仍是冷嘲热讽。
  这是一个市级的舞蹈比赛,而她却穿着那双破袜子上场了,观众们笑成一团。而她却以高超的舞技征服了观众,并最终夺冠。领奖时,她对着天空含泪默念着:“妈妈,你看到了吗?”
  这双破袜子,就是作者着力设置的一个道具。“破袜子”一现为“露”,使她顿生羞耻——在同学面前丢尽脸面;“破袜子”二现为“盯”,使她因羞而生悔——“羞”的是自己不能深味“正是母亲这双袜子的‘破’,支撑起了她舞姿的‘美’;“悔”的是母亲却在为“我”的无知埋单(为了追我而受伤);“破袜子”三现为“脱”,她要化悔恨为力量——后果已经无法挽回,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破袜子”四现为“穿”,她要“知耻而后勇”——以“夺冠”来为自己的无知赎罪,告慰病中的母亲。
  三、学习“戏中戏”,优化说理。
  在记叙文写作中,最难的是“说理”。因为它不是记叙文的主流语言,而是议论文的主流语言,稍有不慎,就会触到“文体不清”“四不像”的“高压线”。“理”又得“说”,“体”又得“清”,面对这两难问题,何不学一学戏剧中的“戏中戏”呢?“戏中戏”,指一部剧作之中又套演本剧故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其典型莫过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那出套演的谋杀案《贡扎古之死》了,哈姆雷特正是借此确认了克劳狄斯就是谋杀父王的凶手。
  将“戏中戏”移植到记叙文写作中,就是在主体事件(简称“主事”)的推进中穿插进另外一个小故事(简称“辅事”),将须“说”之“理”寓于“辅事”之中,从而以“辅事”来启迪“主事”。“戏中戏”的运用要注意以下两点:“辅事”必须是“主事”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应有“插柳”之“随意”,而不应有“栽花”之“做作”。“辅事”必须比“主事”更生活化、常识化,从而让人更易感知、感悟,它应有“醍醐灌顶”之妙。
  刘文生的《生活中的减法》是这样来构思“戏中戏”的:文章的主体事件是“我争年级第一”,但取消一切休闲,一心苦读之后竞把“班级第一”都弄丢了。老爸见我垂头丧气,便陪我出去散心,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王叔的瓜摊前。老爸为表对我的同情,提议买个瓜解解渴,于是就有了下面一出“戏”:
  王叔是我的邻居,以卖瓜为生。他有一手绝活:卖瓜从来不用秤,用手一托,瓜的重量就出来了。(第一段:铺垫)
  我挑了一个瓜递给王叔,王叔单手一托:“六斤七两!”我还是习惯性地将瓜放在电子秤上验一验:“哇,王叔,你真厉害!”
  这时,老爸从怀里掏出两张“老人头”摆在摊前。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买个瓜哪用得着这么多钱?老爸开口道:“王叔,你要是把我手中的这个瓜估准了,这二百块就是你的了,你敢不敢!”众人一看有戏,“呼啦”围了过来,起哄声一浪高过一浪:“王叔,应了,拿这钱请我们喝酒去!”王叔本来还在支吾,可被众人这么一激,就应下了!老爸递过瓜,王叔先用单手托托,好像为了保险,又用双手托托,众人催他快报斤数,可他就是开不了口。他不断交换着手,甚至摸起了自己的后脑勺,斤数就是报不出来!“王叔,这可不是你一贯作风啊?”我诧异道。王叔的脸逼得通红,最后硬着头皮说:“七斤半!”我把瓜放到电子秤上一验,“啊!”大跌眼镜,整整相差一斤!“哦!”众人一哄而散。
  这出“戏中戏”的妙处有二:一是“辅事”随兴而生。从“争年级第一(主事)一苦读一滑坡一苦恼一散心一买瓜一打赌(辅事)”,整个情节的发展都是常态化的生活,一气呵成,深得璧合之妙,毫无拼合之痕。二是“辅事”妙推“主事”。“打赌”前,“我”是满心困惑的:“打赌”中,“我”是真切体验的;打赌”后,“我”是深切感悟的。以事说事,以事喻理,以事推事,“辅事”常理昭昭,“主事”疑窦顿开。
  以上三点心得权作“抛砖”,旨在“引玉”。我相信,只要你在观看影视剧时,不仅追“星”,而且有“心”,就一定能收获更多的写作秘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