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事非惟醒时知晓品美味切忌纵酒:白日放歌须纵酒
 

事非惟醒时知晓品美味切忌纵酒:白日放歌须纵酒

发布时间:2019-06-23 04:38:27 影响了:

  中国人好喝酒,而且理由很多,日常生活中高兴了喝、烦闷了喝、累了喝,没事千也得喝,且名目繁多。一下能说得上来的就有婚礼酒、待客酒、新屋酒、判理酒、决心酒、祝寿酒、对岁酒、过年酒、洗尘酒、接风酒、饯行酒、送别酒。迁新居要喝新居酒,人与人之间有了纠纷要喝“和解酒”。一年四季“元宵赏灯”要喝、“中秋赏月”要喝、“重阳登高”要喝、“赏菊品蟹”更要喝。这么说吧,从人一出生就得喝,孩子满月时喝“剃头酒”,长到一周岁时要喝“抓周酒”,逢生日要办寿酒,家中人去世了要喝“白事酒”……
  饮宴时,主人都喜欢劝客人多饮几杯酒,一方面表达了敬酒人的真诚,希望对方喝好喝够,同时也可以活跃酒宴的气氛,为饮酒助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劝酒常常会“劝”过了头,甚至有时候带有相当的“强迫”之意,甚至以灌醉对方为乐,根本不顾及酒量之大小和多喝会损害健康,实在是一种必须戒除的陋习。
  说起喝大酒,有几个地方不能不说。首先是内蒙古,从一下车就有人献酒,到了宴会上主人要献哈达,用银杯敬三杯酒,边上还有伴奉唱歌的,你不喝他就唱个不停,好不容易三杯喝完,热情好客的蒙古兄弟左一个三杯,右一个三杯,实在不亦乐乎。那里的人天生酒量大,44度的“蒙古王”跟喝水似的,一会就能把你灌趴下了;东北那疙瘩喝酒更厉害,也是三杯,不过改大杯了,东北哥们儿那多豪爽呀,“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吐血”,喝完一杯想罢手可不行,敬酒的人早等着你了呢,怎么也得好事成双加深感情啊,可第二杯下肚,第三杯不喝都不行了,神三鬼四王八二。谁也不想当“王八犊子”,硬着头皮喝下去,东北酒的度数也高,像“北大荒”“草原白”,一般外地人三杯下肚就基本搞定了。
  在我看来,要说喝酒仗义还得数山东,人家陪着你喝,一点不比你少。这里是圣人故乡礼仪之邦,酒桌上礼节也多,入席酒桌宾主、长幼之分绝对不可马虎,一般冲门的位置是主人或做东买单请客的;对面是副陪。同是客人左边是第一佳宾;不能坐错。分宾主落座后上酒,山东人善饮、豪爽且酒量大,喝酒颇有粱山好汉之遗风,您没听戏词都这么唱的:“大将生来胆气高,饮酒不醉乃英豪。”现在虽不用大碗却用起了大杯,流行用三两三的高脚玻璃杯,一瓶白酒正好倒三杯。山东人不喜欢喝高度酒,酒一般是38度,酒名也好,像枣木棍、闷倒驴、扳倒井都是山东的。
  喝酒时首先每人一杯,叫门前酒,这杯酒是每位必须倒,而且必须喝完,否则对主人不尊敬,第一杯由主人领酒,主人先要说个开场白,客套一番,然后定个标准,一般分六次喝完叫六起,每次起酒都有讲究,什么一帆风顺、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反正都是吉庆话。边喝边吃边拉呱,这杯酒不能碰杯,山东人叫碰杯喝了不算,但可以“过电”。
  第一杯喝完,副陪第二杯倒上也如此这般一番,通常情况下,二杯下肚酒已在半斤八两之间,这时主人宣布礼毕,大家可以单独喝酒了,而且喝多少不再加以限制。正常情况客人要向主人盛情表示一下,然后各位纷纷敬酒,山东敬酒还讲敬个双杯,虽说山东人酒量比不上蒙古人,饮酒的猛烈度比不上东北人,但外地人到此都会被搞定拿下。
  若说喝酒有趣,那还得数河南。我曾去过河南信阳,上桌喝酒用小牛眼杯,我一看小杯就放心了,开宴后朋友斟满七杯酒,介绍按照河南的规矩,贵客临门先端酒,七杯酒是最高礼节,请笑纳,喝下七杯酒。再碰一杯,这叫“端七碰一”,客人第一次上门就这个数。客人第二次上门是“端五碰二”,第三次上门是“端三碰三”,主、客碰三表明双方平等了,以后再来便是常客,喝酒就随意了。
  那就入乡随俗喝吧,好在是小牛眼杯,一杯三五钱,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时鱼上来了,信阳人饮酒喜行酒令、喝鱼头酒,上整鱼时将鱼头对着首位的客人,此人必须喝鱼头酒,鱼尾所指的人则要陪喝鱼尾酒。鱼头酒不下肚,喝鱼头酒者不在鱼身上动筷,他人不得先行动筷吃鱼。鱼头酒为三杯,鱼尾四杯,而且鱼尾是开叉的得二人喝,接下来脊五肚六。开始我还挺美,没想到转在我这是翅七嘴八,八杯酒下肚,那哥们儿又夹鱼眼至碟中说:弟兄们都高看你一眼,这个酒你得喝……如此这般若还能喝后来的鱼骨酒,那就是骨干中流砥柱呀。鱼尾就是要对你委以重任,鱼翅酒是一大鹏展翅,前途无量,鱼背酒是倍(背)感亲切,鱼肚酒是咱俩是推心置腹(肚)的好朋友,真是没点酒量那儿宴席上的鱼是不可以吃的。
  另外还得留神敬酒时“站着喝不算”,“屁股一抬,喝了重来”,还得再来一杯。河南人的酒俗酒礼,体现着河南人的豪爽与朴直,朋友设下接风宴盛情款待,必须要喝好,若不喝醉几个客人就觉得不尽人意,为此想方设法敬酒。
  更多的还要数行酒令。旧时的文人雅士常行雅令,现存流行通令,最通用的是划拳。此外,主人的辈分低的要给客人、长辈敬酒,为让客人多喝酒,意在劝客人多喝几杯。
  为什么这么喝呢?朋友讲自古至今,河南都是穷地方。穷归穷,可河南人热情好客的习惯总也不减。就说老祖先们喝酒,来了客人,家里再穷也要备下薄酒,总觉得酒不多,还总怕不够客人喝,便想着法先尽着客人,自己尽量少沾,有客人来,先端酒,再叨菜。如果客人不喝,就说:“咋,看不起您老弟了?”或者说:“喝不了,给老弟端过来!”或先饮此杯先千为敬,客人搪塞不过去,只好端起酒盅。
  遇到真不会喝的,主人也不再强求,退一步说:“端起杯,湿湿嘴片也中。”酒喝到最后,主人仍不忘客气地说:“老兄,喝好了没有?”客人会证实一下:“嗯,喝得可得劲!可好可中了。”
  这是酒俗,是河南人热情好客的一种表现,端出的是酒,而酒中盛满了敬意,若不然何以叫“先端为敬”呢。
  大家细想想,古时候酒可是好东西呀,寻常人家哪个喝得起?只有待客时才舍得开一坛子来。这么好的东西自己舍不得享用。先尽着客人,也只有河南人才这般先人后己。虽然当今酒已算不得什么稀罕之物,都买得起了,但这端酒好客之风却延续下来了。
  虽说酒是好东西,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友谊友谊,酒来垫底。但酒能成事酒亦能败事,真应纳了那句话“看起来像水,尝起来辣嘴,喝下去闹鬼,走起来绊腿,夜里面找水,早醒来后悔”。这也是中国民间对“喝酒”的形象描述。
  坦率地说,喝酒的危害尽人皆知,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在酒桌上“奋斗”着,宫员、商人、亲友之间,有人拼命劝酒,有人玩命喝酒,中国传统的小酒怡情文化,似乎有了异化的苗头。所以说,酒虽好,还是点到为止,小酒养生。大酒有害。因酒误事喝坏身体的屡见不鲜,酗酒于公于私于身体都不利,要饮酒适量而行。
  袁枚在戒单中提出戒纵酒说:事情的是与非,只有头脑清醒状态的人才能分得请楚,食物的好与坏也只有在没醉之前才能品尝到。伊尹曰:“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美食中的奥妙即使在清醒时都不能说清楚,那么大喊大叫。只知酗酒的人,又怎么能体会品尝它的美妙滋味呢?
  常常见那些猜拳吆五喝六喝酒的的人,想来是什么美味也吃不出味来。都如吃木头渣子一般。你想想他们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品尝美味上,一心只顾喝酒,可如此喝,就是国酒茅台、五粮液,大杯一口闷也无法体会出美酒的滋味啊。
  怎么办呢?袁枚出了个主意,要不先在正席上品尝美味,等撤席再喝酒?这办法现在看来估计行不通,如此也只好把那些“酒腻子”放在一起,让他们单喝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