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对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对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6-25 04:04:14 影响了:

  【摘 要】大学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突出内部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领悟关乎学习的内因性、主动性、长远性的问题,以提高自我完善专业知识、跟进专业发展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习 能力 发展后劲
  大学不在于有高楼,而在于有大师,大师能引领我们攀上思想高峰;那么大学的培养,不只要看向上攀登了几层知识的大楼,关键要看是否学会了攀登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学习”,学会了“学习”,能使得我们的一生保持向上的有力姿态,不会被时代的前进步伐所淘汰,这是大学培养在人生中里程碑式的应有意义,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作为高等院校的一名专业教师,我这里不过多涉及学生在精神道德、意志品质、身心素质等广义方面的学习,而只是从专业培养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和体会,谈谈教学中如何以培养学生科学、主动学习的能力为抓手,来达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发展后劲的效果。
  一、对学习能力的细化
  现在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专业细化、分化与学科交叉、交融并存的特点也较突出。这必然要求大学的专业培养,不光使学生掌握到扎实的专业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必须具备自我完善专业知识和跟进专业发展的学习能力。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有一定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作为支撑体系,并有接纳和探索新知识的一定基础与视野。
  2. 专业的思维模式。有较系统、科学的专业知识架构,用专业眼光解释和解决问题,发现事物现象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表象中揭示本质,并具备向广度、深度拓展的能力。
  3.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基础,能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找准自己的知识不足,能从获取的信息中筛检出所需要的知识点,能通过交流请教、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等恰当方式和渠道,弥补知识短板。
  二、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划分不同的能力指标
  高校学生正处于认知心理、自我意识发展的宝贵时期,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并重,传授知识与培育智能相结合,让学生在知识、能力的提高中感悟学习:从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到对这一过程的反思;从提高能力到如何更好地提高能力;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以领悟关乎学习的内因性、主动性、长远性的问题本质。
  以上述学习能力细化的三个方面为基础,遵照人本主义的学习观,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对于低年级学生,着重培育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打牢知识基础;较高年级学生,要强化其主动理解的意识,建构生成性学习模式,重视知识的融会贯通;毕业班学生,要强化专业逻辑思维的训练和专业间简单协作的训练,以增强岗位选择的竞争性和适应性。
  三、选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觉悟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特点,灵活选定各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开阔其思路,体会探索、思考的魅力。例如采用概念形成模式,教师通过范例及呈现次序的精心安排,用热点难点或贴近生活的问题,调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直接解释的模式,由一个个小问题逐步引向答案,以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及这种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采用层层疑问递进的方法,正向强化与反向引诱相结合的方法等等,教会学生对方法进行反思,使其辨别各种学习策略,以增强自我体验和调控,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精心设置课程题库,强化学习的水平和能力
  课外时间较为充裕,要重视课堂内教师引导与课堂外学生自我拓展的衔接性、整体性,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教师精选课外的配套题目,充分调动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培养其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课前课后的预习、练习、复习,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使新的信息与原来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线索,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增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题库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突出了内部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设计题库时要将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核心地位,选择与学生当前的智力、知识水平相适应的表征形式来锻炼学习的能力,便于学生全面掌握学科的重要知识和基本体系,同时有益于能力结构形成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五、优化实践操作科目,建立学习与提高的良性循环
  实验、参观、见习、毕业设计等活动,正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联系、转化和促进的过程,也是知识的整合、迁移应用和融会贯通的良好时机。这些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在知识经验之间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形成了良好的知识结构。也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增强其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新颖性、深刻性、独特性能力。
  实践科目内容的选择,不能片面强调操作程序的训练和对经验结论的验证,要在客观分析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代表性、深度、广度的课题:突出实用性,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促进的过程中,建立起反思与提高的良性互动;突出专业性,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践内容,强化学生科学、健全、系统的专业思维模式;突出启发性,让学生真正形成自己的假设,通过探索与发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和开放性。
  六、小结
  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关系到大学教育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的核心。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涉及综合性、长期性的品质培养,也与专业性、个体性的素质密切相关。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性强、发展后劲足的学习型人才,教师在教学理念、指导思想上要有清醒认识,在教学模式、组织方法上要善思考、勇创新、多总结,这是时代的新要求,更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