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资本外流风险积聚_资本积聚
 

资本外流风险积聚_资本积聚

发布时间:2019-06-27 04:12:44 影响了:

  外管局最新的数据证实,上半年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有显著的净流出,这为许多人担忧的资本大规模集中外流提供了一个佐证。  7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就今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作出说明。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到832亿美元,包括净误差和遗留在内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则出现203亿美元的逆差;在同期公布的第二季度数据中,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为597亿美元,而当季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高达714亿美元。上半年外汇储备资产同比增速急剧下降了78%。
  在过去10个月中,中资银行有五个月成为美元的净卖出方。在此期间,企业结汇数量仅达到人民币1450亿元,大大少于通过贸易顺差流入中国的外汇结余。
  这和过去10年大部分时间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过去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以及对人民币的渴望意味着不仅中资银行收购了通过贸易顺差实现的全部外汇结余,还有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入中国,也就是所谓的“热钱”。
  在2005年到2011年的六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从不到6000亿美元上升到3.3万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超过4000多亿美元,其中FDI(对外直接投资)顺差约1000亿美元,经常账户的贸易顺差通常是3000亿美元,构成双顺差。
  藏汇于民?
  对于这种强烈对比,国家外汇管理局回应:“上半年一定程度出现了资本外流,但不等于外资大规模集中撤离。”同时解释,当前外汇形势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外汇资产的持有从央行转向境内机构和个人,是一个“藏汇于民”的过程。“藏汇于民”指的是企业和个人持有外币以及海外投资的增长。
  “藏汇于民”的判断主要有两个现象作为依据:一是上半年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大幅小于同期跨境收付顺差,二是银行新增外汇存款大幅高于外汇贷款约达900亿美元。这似乎暗示了企业和个人部门实际上在推动“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的财务调整。在看涨美元、人民币微贬的背景下,真正推动藏汇于民以及汇率市场化的头寸摆布,这都是中国过去一直所追求的。
  另外,一定程度的资本外流可以推动外汇储备绝对规模的下降,对中国严重高于常规计算合理水平的储备规模进行“消肿”。这对货币管理机构来说是另一个值得安慰的信息。
  资本外流、储备规模下降、外汇占款新增规模下降,会减少中国总体流动性水平,目前央行已经采取逆回购等政策来应对流动性短缺。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预期,下半年中国应不会出现资本流向逆转的风险,“我们仍维持年初的基本判断,即今年中国国际收支有望保持基本平衡”。
  隐蔽的财富转移
  但是有许多现实足够使管理机构的这种乐观态度“冷却”下来。中国富人阶层的财富向外转移,也使“藏汇于民”的美好愿景大打折扣。
  外管局指出,上半年跨境支付同比增长24%,其中境外直接投资项下这类中方拥有主导权的资金流出增长74%,而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撤资、外方投资收益汇出等外资主要撤离渠道的资金流出仅增长15%。
  但事实上,资本外流的压力与日俱增。原因不在于账面统计的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撤资、外方投资收益汇出等常规数据,而是在于变相的资本流动。毕竟,我们置身于一个变相资本流动规模惊人的世界,而且中国庞大的对外经贸规模也为企图隐身其中的投机资金创造了巨大空间。
  在人民币贬值和中国经济前景不确定预期驱动下,投资者会有强烈的动机重新配置资产,打着“对外直接投资”旗号的资本外流会有较多增长,更不用说在货物贸易中通过转移定价实现的跨境资本流动。至于通过服务贸易的转移定价和其他操作实现跨境资本流动,由于服务贸易项目比货物贸易项目更难确定公允价格,这种操作遭遇狙击的“风险”要低得多。在国际经贸实践中,服务贸易中的转移定价和母子公司之间代垫工资、差旅费、研修生活费、住宿费等行为早已被跨国公司作为逃避税收和资本管制的手段。
  《2012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内地千万富翁人数达到102万人,每1300人中就有一个千万富翁。而这些富豪中,50%是企业主,20%是职业股民,炒房者和“金领”各占15%。他们的固定资产包括拥有的上市或未上市公司股权、自住房产、投资性房产;流动资产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存款、保险等。
  胡润研究院对503位个人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富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28%的人表示对未来两年经济有信心,而去年这一数据为54%。16%的富豪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中,还有44%的富豪考虑移民。这不得不引起关注。
  货币贬值的风险
  国内资本的大幅外流,显示出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在加大。
  以往西方让中国人民币升值的两大理由:一是中国常年保持高贸易顺差;一是中国低廉劳动力所带来的产品不正当竞争。实际上这两点的根源在于国家过去的“出口导向政策”以及过去“中国人真的不值钱”。但这两点目前都有所变化,因此实际上人民币升值的基础的确是没有了。
  可以说,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历史已成为过去。
  光大证券一份报告也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达到短期均衡水平,其原因是:“第一,远期汇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预期明显;第二,现汇市场上有明显的人民币抛售压力;第三,人民银行目前正在卖出外汇以支撑人民币汇率。”
  货币政策层面,今年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与美元日交易波幅从原来的0.5%扩大至1%。这是自2010年7月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波幅的扩大,预示着人民币摆脱了单边升值趋势,开始进入双向波动时代。
  整个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58个交易日中,有29个交易日贬值。而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贬值0.88%,成为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跌幅最大的一个季度。
  这些因素都支持人民币继续贬值,但贬值空间有限。我们毕竟还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是我们能够维持当前汇率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所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虽不会大幅贬值,但投资者或许要作好长期的思想准备。
  新兴市场资本集体外流
  展望未来,这种资本外逃压力之所以会延续,关键原因在于欧洲经济萎靡不振,新兴市场经济体风险积聚。一旦其危机成为现实,就会通过金融市场危机传染机制对中国货币汇率、资本流动产生影响。而美国经济正处在比较强有力的复苏趋势之中,市场参与者“逃向美元”的动机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宏观经济运行波动剧烈:经济增长急剧失速,资本大规模外逃,货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度贬值。虽然今年头两个半月新兴市场货币汇率和资本流入一度出现反弹,但从3月下旬起再度逆转,即使“金砖国家”这样的热门新兴市场经济体也未能幸免。
  2010年~2011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从7.5%猛跌至2.7%,今年第一季度只有0.8%,雷亚尔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达到两位数。由于货币贬值和经济增长急剧失速,巴西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难度大大提高,外债危机风险急剧上升。
  2010年~2011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从10.6%跌至7.2%,今年第一季度更跌落到5.3%,为9年来的最低点。到6月末,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已比3月份贬值10%以上,比一年前贬值约30%。标准普尔6月11日警告将把印度评级进一步下调到垃圾级,使之沦为金砖四国中第一个丧失投资级信用评级的国家。
  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第二季度贬值11%左右,其资本外逃问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又有变本加厉之势。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风险很大一部分源于其久治不愈的经济痼疾,而且某些热门新兴市场此前几年的成就也给它们埋下了经济逆转和倒退的风险。因为这些新兴市场吸引了更多的热钱内流,资产泡沫更大,而政府、企业盲目投资扩张的冲动更强,留下的窟窿也更大,通货膨胀压力也更强。
  在这个趋势下,很难说中国可以独善其身。
  徐淮根据财新网、《中国证券报》、《华尔街日报》综合编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