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列宁“灌输”思想对当前中国的启示 马克思的党建思想
 

列宁“灌输”思想对当前中国的启示 马克思的党建思想

发布时间:2019-06-28 03:58:17 影响了:

  【摘要】《怎么办?》是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理论体系中一篇极为重要的经典文献,文中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思想对我们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可能从自发的群众实践中产生,灌输是理论武装的基本原则,因此,应当对列宁的“灌输”思想既坚持又创新,提高灌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灌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列宁 意识形态
  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认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文就列宁《怎么办?》中的某些见解结合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武装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怎么办?》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党的建设和工人运动的巨大指导作用,论述了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必要性,提出了“灌输”的思想。列宁从为什么要灌输、灌输什么、怎样灌输等方面全面阐述了“灌输”思想。笔者认为,列宁“灌输”思想对我们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无启示,我们应该认真继承和发展列宁的“灌输”思想。
  理论武装对社会主义事业意义重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如列宁在文中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列宁强调,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政党,武装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同时,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他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看成神圣不可侵犯、一成不变的教条,强调马克思主义应随着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如果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列宁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要应用这些原理,就必须立足于各国的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上继往与开来的结合,正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今天,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可能从自发的群众实践中产生
  人的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先进思想的形成必须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列宁在文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他强调,先进的理论不可能从自发的群众实践中产生,“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必须注重从外面向工人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笔者认为,当前情况虽与列宁所处的时代已大为不同,但“灌输”的思想并没有过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涵盖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方面,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具体实践创造形成的,是我国几代理论工作者和知识分子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的先进理论对于绝大多数群众来讲,不可能不学而知,必须通过学习、接受教育才能在头脑中确立起来。从另一角度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人们的思想状况发生着巨大变化,部分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在这样的情况下,先进理论不通过灌输,是绝对不可能在自发的群众实践中顺利传播并得到认可的。如果我们不宣传马克思主义,不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非马克思主义就会迷惑部分群众的思想。
  灌输是理论武装的基本原则
  列宁在文中指出,工人的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只能“从经济斗争范围外边”灌输进去。他认为,必须注重给工人灌输远大理想和阶级意识,这样的理想和意识是他们原来不了解的,他们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和阶级意识,才能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列宁提出的“灌输”思想,并非是作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提出的,而是把它作为必须遵守的准则和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提出来的,灌输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对人民群众进行理论武装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将列宁“灌输”思想简单理解为灌输方法,否则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去指导实践,必然会走向误区,最终严重偏离革命导师的原义。当前,坚持科学的“灌输”,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理论武装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任务。当然,一提到“灌输”,有同志就会对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因为他们马上就会把它和强“输”硬“灌”联系在一起,认为它是一种强制性的“填鸭式”教育,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反对灌输”倡议一直得到一些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哲学家的拥护与支持。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灌”字持不同意见者,其认识同样是将理论灌输的原则、理念与具体的灌输方法划上了等号。我们不能将灌输理解为强制性的生塞硬灌,引导和启发是灌输的题中之意,灌输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启发群众的政治觉悟。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深入人心,就应该坚持把灌输作为理论武装的基本原则,建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平等的双向交流的理念,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在理论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灌输”的有效性。
  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灌输是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
  基于对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政治统治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经验总结,列宁提出了“灌输”思想。灌输并非无产阶级政党的发明,它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形态之中,灌输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体现了社会统治的规律。历史上任何革命阶级,在夺取政权和巩固统治地位的过程中,都会尽一切可能向人们灌输本阶级的思想体系,以论证其合法性,使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在阶级社会的任何国家都是如此,资本主义同样更不例外,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可谓是挖空心思,西方国家从来就不允许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传播,他们尤其重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灌输,利用其所控制的庞大国家机器,精心包装宣传内容,采用最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向人们灌输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西方结构主义代表人物阿尔都塞就认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方面发挥着比政治国家机器更重要的职能。阿尔都塞的见解从反面启迪我们,无产阶级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一百多年来的国际共运史表明,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俄国无产阶级才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壁垒,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也才从一个在欧洲徘徊的“幽灵”到赢得全球的广泛认同,社会主义才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也是我们党一直坚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向人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提高人民群众的认识。
  “灌输”思想必须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创新发展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根本原则,“灌输”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新时期,“灌输”思想在我党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应受到重视,我们必须坚持其基本的理论观点。“灌输”思想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我们在“灌输”时,应充分考虑环境的变化,注重因地制宜。
  列宁在创立“灌输”思想时,主张寓教育于日常斗争之中,反对只用书本来教授理论的方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实际,在发挥党的传统媒体和组织体系等灌输渠道作用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寓于各种载体之中,不断拓展灌输的新载体,要注重研究信息网络载体的作用,善于借助多媒体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灌输,把灌输的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给人民大众,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列宁的“灌输”思想既坚持又创新,提高灌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为重庆工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副教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